刘广志是新中国探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本书对他的往事的追忆,怀念了往年艰辛岁月,反映了现实生活状态的真情实感。
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广志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内容有家世与童年、少年时代、新中国的曙光、以事业为重、改革春风、老当益壮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广志/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新生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广志是新中国探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本书对他的往事的追忆,怀念了往年艰辛岁月,反映了现实生活状态的真情实感。 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广志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内容有家世与童年、少年时代、新中国的曙光、以事业为重、改革春风、老当益壮等。 内容推荐 他竖起了新中国地质界第一座钻塔;他力排众议,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他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拉开中国超硬材料事业的序幕;他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他就是新中国探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刘广志!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923—1936) 1·1 指腹为嗣 1·2 膳房刘家 1·3 旧时私塾 1·4 北京第一小学 第二章 少年时代(1936—1942) 2·1 第一次挫折 2·2 孔德学校 2·3 北京四中 2·4 流亡 第三章 大学时期(1942—1947) 3·1 闹学潮 3·2 西北工学院 3·3 被迫转系 3·4 工学学士 第四章 玉门油田(1947—1949) 4·1 西出阳关 4·2 钻井工程师 4·3 危急之中 4·4 选送出国 第五章 新中国的曙光(1949—1952) 5·1 地下工作 5·2 向开国大典献礼 5·3 大家与小家 5·4 “黄埔一期” 第六章 以事业为重(1952—1959) 6·1 探矿事业的发展初期 6·2 走上大学讲堂 6·3 经历政治运动 6·4 著作出版 第七章 人造金刚石(1959—1966) 7·1 地质钻探事业的大发展 7·2 大上海的沉降问题 7·3 全国探矿界的特大喜讯 7·4 对比 第八章 “文革”期间(1966—1976) 8·1 落难与“解放” 8·2 “五七”与“六二六” 8·3 金刚石 第九章 改革春风(1976—1982) 9·1 钻探科技的发展方向 9·2 探矿工程学 9·3 对外交流 第十章 探矿科技长足发展(1982—1995) 10·1 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10·2 科技进步一等奖 10·3 顾问 10·4 中国大陆超深孔钻探 第十一章 院士思维(1995—2000) 11·1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11·2 论科学钻探 11·3 探矿工程要参与支援西部大开发 11·4 学术成果 第十二章 老当益壮(2000— ) 12·1 老年生活 12·2 八十华诞 12·3 科学研究总在第一位 12·4 永无休止 附录: F·1 刘广志活动年表 F·2 刘广志科学论著目录 F·3 刘广志研究报告选录 F·4 祝贺刘广志院士80华诞文章选录 F·5 评《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后记 试读章节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趁美英帝国主义困难重重,蒋介石加紧进行反共内战的时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三千里江山,给大地一片洁白的宁静。白山、黑水仍像往常一样,抚慰着广大东北人民进入甜蜜的梦乡。然而,就在这片不容玷污的洁白之下,日本关东军柳条湖分遣队长河本未守中尉和他手下的一队士兵将柳条湖铁路爆破。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以铁路被炸为借口,炮击奉天(今沈阳)城外中国驻军的北大营。就在中国官兵欲还击日军之时,却传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就是挺着死,也不准开枪。” 与此同时,日军在南满铁路沿线展开全面攻势,先后攻占营口、田庄台、盖平、复县、大石桥、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安东、凤凰城、本溪、抚顺、沟邦子等地。长春是南满铁路的北端,是东北地区的重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9日凌晨4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后在吉林省军参谋长熙洽“毋须抵抗”的命令下含愤撤退。当日22时,长春失陷。 在黑龙江省,日军遭到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的坚决抵抗,由于力量悬殊,中国军队被迫撤往海伦。至此,日军侵占了辽、吉、黑三省省会。短短数月之内,国民党政府因为梦想着国联的力量,遵守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执行着“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而最终将数千里大好江山拱手让与侵略者,国人无不为之激愤。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刘恩铎把家里的几个孩子叫到一起,摊开一张标有日本和中国全境的地图,用手指着图中注明日本字样的岛屿,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们俗称为东夷的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虽国土面积不大,仅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十分之一,人口也不多,还不足中国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却为什么竟敢欺负中国?在这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你们应该知道,日本国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为掠夺中国财富,用兵东北,占我大好江山,令人愤慨。而中国经过‘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却未见改革成效,原因是改革派败于慈禧之手。虽然清王朝最终被国民革命所推翻,但接踵而来的是连年军阀混战,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人,导致国力衰微。我泱泱大国因无综合实力,不敢抵抗日寇的欺辱。” 刘广志记得很清楚,父亲当时还专门对他说了几句:“你哥哥、姐姐学习都还可以,只有你,自小多病,又缺少管束,在功课上没有多大长进。你人也不傻,该把脑子多放在学习上。小日本给中国带来灾难,将来无论是靠‘工业救国’、‘实业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是根本,学有知识的人才能使中国强盛起来。” 大道理,刘广志并不十分明白。但小日本打中国,中国受小日本欺负这件事,他搞清楚了。他痛恨小日本,要打小日本的想法,已经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在学校里,老师们也对日军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极为愤慨。尽管是低年级,老师在课堂上也是极力宣传抵御外辱、收复东北的抗日主张,鼓励孩子们练好身体,将来去打日本人。老师宣传鼓动的话,刘广志更爱听一些。他知道自己的个子长得挺大,但身体却不怎么好,自身的小儿癫痫病还时而发作,于是便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练好身体,将来去打小日本。 “九一八”后不久,刘广志的家庭遇到了灾难性的变故。日军占领东北后,紧接着又开始向我国华北地区渗透。居住在北平的外国人,感到危机迟早要降临,也开始陆续撤离。学校不景气,再加上父亲刘恩铎的身体每况愈下,重病缠身,很快就失去了工作。而刘广志的大哥、二哥都面临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不得已,卖掉了自家的大宅院,换来一笔钱,购置了一处非常窄小的院子,余钱用来维持生活。 大约1933年前后,刘广志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自己出生的地方,随家搬迁到了椅子胡同7号居住。他非常怀念自家的老宅院。院里栽种着一棵早开花、早结果的大杏树和一棵开花、结果比较晚的大枣树。每次采摘果实,都是刘广志最兴奋的时候。他会把邻居家的孩子、自己要好的同伴一块儿叫来。大家在一起争抢,看谁的收获更多。收获后,提篮、端盆给左邻右舍和亲友们挨家送去,又能收获到更多的夸奖、赞许和道谢声。每当这时,刘广志都会感觉十分满足,也因此尽情地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父亲刘恩铎在老宅院东墙下的一片空地上种植了一些玉米,给家中的餐桌上增添了一份新鲜食品。另外还在其他空闲处栽种了许多花草,花草间隙中又栽了向日葵,给家庭营造了一个很温馨的环境。院子里,还有一块长长的青石板,架在树下当作凉凳。夏天,家里人很喜欢在这里乘凉。傍黑时,母亲张琏烧好热水,兄弟几个一人一勺,自己再去兑些凉水,而后依次手扶青石板,从大到小,一个给一个淋水,互相帮忙“冲凉”。这是他们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在刘家还一直保留着。以后居住环境差了,这种极为简单的生活习惯,竞也变成了一个很奢侈的享受,难以继续保持。P25-27 序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数十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中华儿女为祖国与世界的科学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代的中华曾有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与印刷术等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入15世纪以后、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受到了很多的侵害与打击,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与阻滞,但中华学人在探求中华科学重新辉煌的艰难历程中仍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两岸四地的广大学人始终坚持发展科学与教育,奋发图强,努力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世纪的广大中华学人及其从他们当中成长出来的著名科学家们,不负民族使命,在长期的科学生涯中不断坚定为民族贡献力量和智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有决心有恒心为加速提高中华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做出一番事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发展教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他们的人生志向、科学思维、优秀品格与科学成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们理当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之继续成为中华和平崛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正是根据这种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这套“书系”将选录中国两岸四地诸多的最高层次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被选录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将由编委会和出版社为其编著出版侧重于科学生涯的传记性图书一种。这些图书将以科学家生平为线索,着重叙述贯穿科学家一生的科学成就和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格,突出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因此,“书系”是一套面向大众,能够被图书馆珍藏,能够向各界读者展现一代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为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贡献毕生风范的高品位读物。这套“书系”将通过对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学成就、突出故事的介绍,生动展现他们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中华科学和人类文明再创辉煌。 这套“书系”将整体性地展示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聪明智慧、巨大能力和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及做出的重要贡献;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和平友善、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将很好地激励中华民族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民众福祉而大力发展各类科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奋发精神;将具有集锦科学成就、珍储科学史料的规模性科学档案功能,定将存传百世,并为长远的多方面的用途提供一批具有代表性与系列性的精要蓝本;同时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先进科学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将被快速提升,同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面貌。一心向上的中华学人理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传承民族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在这一大兴科学与教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更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与广大学人一道,为创造更高的科学成就,为中华的未来非凡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7年8月 后记 2006年,接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编著出版委员会任务,应约承担《刘广志》一书的著者,深感荣幸。在与刘广志院士通话联络后,我马上前往他的寓所拜访。初访刘院士,即被他的为人所感染。刘院士一口北京腔,待人十分客气,又不失热情与风趣。他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骈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及苏东坡墨迹碑帖:“大江东去……”等。 为能掌握更详尽的第一手材料,我曾多次与刘院士进行访谈。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每次工作时间约定为一小时,但次次都在刘院士的侃侃而谈中未能按约定时间结束,回回都是超时接受采访,而他本人却好像还没有尽兴。在采访过程中,为查找一些文字资料,我们来到刘院士的书房。使人惊叹的是,一个不算很大的房间,除去书桌、座椅外,房中堆满了书籍、资料。两张书桌各有分工:一张用于执笔书写和翻阅图书资料;另一张则摆放电脑,用于自动化办公。此外,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也一应俱全。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耄耋老人竟能熟悉怎样使用这些时髦东西,并能运用自如。 刘院士所收藏的书籍资料太多了。墙边书柜里的书,早已摆满。依着书柜,又按详细类别分批堆放着大量图书资料。除了与探矿工程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外,其他学科门类的资料也不在少数。我稍微注意了一下,其中还有标明航天工程、神舟6号等字样的资料匣。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刘院士对世界前沿科学的重视程度。 感谢刘广志院士和夫人刘菊英女士不顾年迈体弱,详细介绍了那些“陈年往事”,并提供大量专业书籍作参考。但由于本人学识的局限,又有一些不顺之事干扰,一部应该充分介绍科学家的著作却完成得过于仓促和简单。书稿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糙,并难免“挂一漏万”。在此,向刘院士深表歉意。 刘广志夫妇从相识到相知并走上共同的生活道路,至今已有60个年头。不久,将是他们二位老人的“钻石婚”纪念日。刘广志院士的老伴刘菊英女士感慨万千,为抒发自己的情怀,特意写下了“刘菊英60年生活感言”: 六十载共同生活,风雨交加。 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工作; 忆时光飞腾快,慷慨万千; 青年、中年、不觉已达耄耋之年; 六十载无怨无悔;总结起来翕然泪下: 坎坷多于坦途; 焦虑多于欢笑; 困难多于顺利; 离别多于相聚; 老年体弱多病,又将奈何!? 回想多少年事,津津乐道; 谈老年经历忘得干干净净;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伴: 不出门亦知天下事, 唯儿女成长为社会尽职尽力,幸哉! ——刘菊英谨志于2007.4.5清明时节 对于往事的回忆,有苦有乐,感情上更是“慷慨万千”。她所写的这篇“60年生活感言”,足以说明老人通过对往事的追忆,有着多少怀念往年艰辛岁月与反映现实生活状态的真情实感。 刘菊英女士年事已高,又患有眼疾,视力已经很差。对于我去家中采访,她仍真心欢迎,并表示:“看你时间,随时可来。”有一次,我曾专门与之进行访谈,听她介绍相关情况,这使我了解到不少刘院士的“家庭琐事”。为此,特别向刘菊英女士表示深深谢意。感谢您对于这本著作得以顺利成书所付出的辛劳,及所给予的热心帮助。 由于本人对探矿工程学纯属外行,书中有关专业方面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指正。为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刘广志院士的学术思想,特辑出他近年来的研究报告多篇及他人纪念文章和书评一并附于书后,供关注中国探矿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参考。 马新生 2007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