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演易之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黄卫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易经》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易”是什么?“太极”是什么?“道”是什么?《易经》的图式,即河洛八卦及卦序是如何演绎出来的?河图的演绎过程怎样?洛书的演绎过程如何?为什么十数图是河图,而九数图为洛书,而不是相反?河图为什么是洛书之体,洛书为什么是河图之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有何依据?

本书多角度、全方位地解释了《周易》的本质,阐明了《易经》的基本原理,解决了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和卦序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观点,适合于哲学、易学、政治、中医、文史、现代科学等等的专家、学者研究和参考。

内容推荐

《易经》之难,难在通透;通透之门,在于“演易”。

何为。“演”?环环紧扣、步步推演、逻辑严密。得出的结果自然而然,此化难为易_之道也!本书以追问的形式、简单的’规则、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首先演绎出河图,又从河图演出洛书;其次从河图演出先天八卦,又从先天八卦和洛书演出后天八卦;最后,,以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基础,演出通行本六十四卦之卦序。从中可见:河洛、八卦、卦序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而又前后紧扣、浑然一体。

本书乃演易之精彩佳作。作者以数学原理诠释易理而独创的百余幅图式,尤其具有很高的研究及创新价值。

目录

“演易”之路(自序)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易经》的主要概念和图式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易——是人们对客观自然运动结果的归纳和概括

第二节 “太极”的研究对象——谁在动? 

第三节 “道”的研究对象——太极为什么能动? 

第四节 “太极”怎样动?——生阴生阳! 

第五节 河洛先后天八卦和卦序五图的研究对象——阴、阳怎样动?

第六节 卦序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易经》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追问式”的思维是研究《易经》的基础

第二节 “宇宙万物在我心中”的思想境界是研究《易经》的前提

第三节 抓住特点是研究《易经》的关键

第四节 “相对性”的观念是研究《易经》的必要条件

第二篇 总论

第一章 论易

第一节 易的传统解释及述评

第二节 易的研究范围、特征、定义

第三节 易之图式

第二章 论太极

第一节 太极的传统解释及评析

第二节 太极概念的产生及太极的层次、来源

第三节 太极的特征和定义

第四节 太极图说

第三章 论无极

第一节 关于无极的争论

第二节 无极点的选择

第三节 无极的特征和意义

第四章 论道

第一节 立道、求道与守道

第二节 道的传统解释及评析

第三节 道的含义和层次、特征、本质、定义

第五章易、太极、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易与太极、道的关系

第二节 太极与无极、道的关系

第三节 易、太极、道之关系总论

第三篇 正论

第一章 论河图、洛书

第一节 河图、洛书的来源和传统演绎

第二节 河图、洛书新演

第三节 河图、洛书新演的理论意义及作用

第四节 河图、洛书的本质

第二章 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第一节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演绎

第二节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新演

第三节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本质

第三章 论河洛、八卦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河洛、八卦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并列的关系

第二节 河洛、八卦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第三节 河洛、八卦之间的高度统一关系

第四章 论卦序

第一节 “卦序”之谜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为什么要产生和存在“卦序”

第三节 解释“卦序”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卦序”次序图释及“卦序"上、下经概说

第五节 “卦序”排列次序图说

第六节 关于“卦序”的几个问题

第四篇 结论

第一章 《易经》的哲学性

第一节《易经》具有“追问”爱智特征

第二节 《易经》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特征

第二章《易经》的科学性

第一节 《易经》注重生命科学的思索

第二节 《易经》注重逻辑思维科学

第三章 《易经》是动态的分析学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关于太极是否存在的问题,我在前面的论述当中,已经作了说明,认为太极和其他很多理论一样,“太极”理论也不过是一种理论假设。一种理论假设是否科学,关键在于运用该理论指导实践,能否得到预想的结果,亦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假定形而上的太极不存在,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首先,《易经》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河图”、“洛书”、“八卦”和六十四卦,均是按太极理论和太极一分为二的方式产生、构建起来的(六十四卦的另一种产生方式,就是重卦,这在论卦序的时候另行讨论)。如果形而上太极不存在,那么,《易经》的体系就没有理论依据支撑,《易经》早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中国人花费无数精力研究《易经》,均是无聊之作,古今易学家和圣人贤哲无一不是笨蛋。

其次,中医和术数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中医是按照《易经》的思想发展而来,《易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术数也是在《易经》的理论基础之上产生的分支。如果形而上的太极不存在,太极理论不存在,那么,《易经》必不能独善其身,也必不能存在;随之而来,中医、术数等根据《易经》发展而来的实践活动,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要将它抛弃,国人还接受这些东西,实在不可理喻。中国人千百年以来为什么信奉、接受这些东西,只能用“愚昧”二字加以解释。

然而,事实上,中国老百姓是最聪明的,最讲究实用主义的,如果中医确实是伪科学,为什么能医治很多疾病?中医为中国人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样,术数之学、方位之学确也被证明具有科学的功效。

《易经》的科学性和神奇性由此可见一斑。换句话说,《易经》是可以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中国人创造《易经》、研究《易经》、接受《易经》,是因为《易经》有它伟大的作用。

因此,有众多的实践结果证明,《易经》是准确的,从而,可以说,太极理论是正确的,因而也就得出形而上太极是应当客观存在的结论。

第二,假定形而下的太极不存在,又将会是什么情形呢?

我俜知道,细胞的分裂模式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电子分正电子和负电子,人类分男与女,动物有雌雄,日月有升有降,自然界中有山有川,阴与阳、雌与雄无一不两两相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何与太极一分为二的模式如此巧合和同一。当然,用科学的观点看,决定男女、性别、细胞分裂的是由于基因和遗传密码的作用。我们相信科学,但还是禁不住的要寻根问底,基因和遗传密码为什么能起决定作用?构成基因和遗传密码的物质当中,又是什么物质起主要和决定作用?正负电子、细胞分裂、男男女女、山川日月,当中既有微观,又有宏观,既有生物,也有无机物,他们当中分阴分阳。

如果不存在形而下的太极,同样的,万物皆“易”的结论也当然错误。因为“易有太极”,万物皆“易”,也就存在物物各有一太极。用易的眼光考察万物,是非常辩证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形而下的太极同样也是存在的。

在得出形而上的太极和形而下的太极都存在的结论之下,我们又不得不深入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太极”是“理”,还是“物质”?

《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生万物。两仪是阴阳之气,而气是物质。四象、八卦、万物当然是物质,这一点毫无疑义。只有物质才能生出物质,这是科学证明了的。如果太极不是物质,则太极不可能生出阴阳二气之类的物质来。玄学、老庄哲学所说的“无中生有”,仅是从感观和表象而言。空气本无形,而可以生出有形之水,这也可以说“无中生有”,无形不等于没有。  既然太极必须是物质,才能生出两仪、四象、八卦来,为什么还要质疑“太极是不是物质”呢。这是因为,第一,形而上的太极和形而下的太极,都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套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模式,则物物当中的太极,必然是形而上的太极所生。简言之,就是“太极"生“太极”,由一个“太极"生出无数“太极”。从逻辑和概念而言,得到“太极生太极”的结论是不可接受的(只有当形而上的太极是形而下太极的集合体时,“太极生太极”才是成立的)。第二,从易的角度而言,生生之谓易,易的精髓在于变化,而“太极生太极”的模式,是属于没有变化的情形,不合易理;再者,“太极"生“太极”,纯属是同义反复,形而上的太极和形而下的太极,从字义上理解,则完全等同。因此,形而上的太极生形而下的太极存在如此重大的缺陷的情况下,不得不令人置疑“太极是不是物庾”。

如果太极正是朱熹所说的“理”,则太极生太极就没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因为理是非物质性的,形而上的太极有理可言,而形而下的太极当然也可以是理,而且,二“理"完全可以同一。“理”生“理"的模式虽然有不妥之处,但用理表示物物各有一理,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理”生“理”,从唯物论看,从科学角度看,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接受。

太极是物质,很难解释;太极是“理”,则又令人难以接受。如果太极既不是理,又不是物质,则“太极”的存在就是荒唐的,然而,事实上,太极应当存在。是不是太极既是物质,同时又是理呢?常识告诉我,这种设想是幼稚的。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开这个死结呢?下面就从太极的来源开始吧。P42-44

序言

“演易"之路(自序)

《易经》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深奥、最难理解的典籍之一。

之所以如此,很大原因在于《易经》演绎过程的缺失,使人们无法认清《易经》的真实面目。

“演易”之路,自周文王之后就已中断。三千多年来,无数的先贤、哲士,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都没有找到完满的重演之路。

那么,“演易”之路何在?无数的不眠之夜,我似乎看到了光辉大道;端坐在桌前,又觉此路不通。每一个构思、每一种方案,都充满希望;每一番推敲、每一次反问,均伴随失望。

路,若隐若现,恍恍惚惚,缥缈不定。

在我迷茫之际,来之德“河图天地交”、“洛书日月交”的思想,重新激活了我被艰辛生活压抑得已经奄奄一息的灵性。邵康节以乾坤(天地)主宰为“先天八卦”、以坎离(日月)主宰为“后天八卦”的划分,难道不是“先天八卦天地交”,“后天八卦日月交”吗?卦序以“乾坤”为上经之首,“坎离”为下经之始,不也是“上经天地交”,“下经日月交”吗?

“演易”之路,从此豁然开朗。

何为“演”?环环紧扣、步步推演、逻辑严密,得出的结果自然而然,此之谓也!本书以传统的知识和手法、简单的规则、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首先重新演绎出河图,又从河图演出洛书;其次从河图演出先天八卦,又从先天八卦和洛书演出后天八卦;最后,以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基础,演出通行本六十四卦之卦序。从中可见:河洛、八卦、卦序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而又前后紧扣、浑然一体。

“演易”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也许难有统一的认识。至少有一条,就是能够合理解释、或者合理解决悬疑问题。

《易经》当中长期悬而未决的基础性的问题,主要有:

①《易经》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易”是什么?

③“太极”是什么?

④“道”是什么?

⑤《易经》的图式,即河洛八卦及卦序是如何演绎出来的?

⑥河图的演绎过程怎样?洛书的演绎过程如何?为什么十数图是河图,而九数图为洛书,而不是相反?河图为什么是洛书之体,洛书为什么是河图之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有何依据?

问题在象数中产生,只有用象数图式为主、文字说理为辅的方法进行解释,才具有说服力。因此,我在演绎的过程中,运用创设的“图书”模型,对上述悬疑问题进行了解析。

感谢上苍的眷顾,我也许幸运地找到了“演易”之路。当然,正确与否,自有后来者评说。

本书多角度、全方位地解释了《周易》的本质,阐明了《易经》的基本原理,解决了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和卦序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观点,包括:

①易、道、太极“三位一体”的“共生论”观点。

②河图是事物内、外联系及事物外部相对静止的运动方式的模型;洛书是事物外部的绝对运动方式的模型;先天八卦是事物内部相对静止的运动方式的模型;后天八卦是事物内部绝对性的运动方式的模型。

③河图与先天八卦是表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中之动”;洛书与后天八卦是表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动中之静”;卦序是表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动中之变”。

④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物质运动方式之“分”;卦序是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四种运动方式共同作用之下之“合”。此外,还运用‘‘河图顺生”、“洛书逆克”的五行原理,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书适合于哲学、易学、政治、中医、文史、现代科学等等的专家、学者研究和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后记

根据前面五篇的分析,最后给《易经》作出以下结论:《易经》是中国古代智者,关于追问自然的自然追问的学问,它以客观自然的本质是运动作为认识客观存在的切入点;以“易”为运动的结果,以“太极”为运动的主体和内因,以“道”为运动的外因,以阴阳为“易”、“太极”、“道”三者的连线;以任何的、不特定的事物个体的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以象、数符号为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以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和卦序为架构;以阴阳平衡为化生的基础;以质与量、形与象、内与外、动与静、分与合,配合方位与次序为分析手段;以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为目的,是一门兼具哲学与科学特征的朴素的动态分析学。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邹道辉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致谢忱。巴蜀书社李定凯、李嘉及施维等先生对书稿作了多处修订,在此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