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纪伯伦全集(1)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黎巴嫩)纪伯伦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一股来自东方、横扫西方的风暴,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经千锤百炼的文学瑰宝,著名翻译家李唯中十年呕心沥血的译作,迄今搜罗最齐、原文直译的权威中文版本,百余幅纪伯伦的绘画作品如锦上添花。

本作品想象驰骋,感情深笃;言简意赅,富于哲理,韵味隽永;内容丰富,文字清新,说理透彻,充满了东方哲人的气息,书中还配有纪伯伦自己创作的精彩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纪伯伦,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天才作家。

他有一颗流血的心,一颗宽容的心。

他一生孤独坎坷,颠沛流离——亲人早逝、遭祖国放逐、贫病交加、终身未婚,48岁英年早逝。

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

本书收录了他的《音乐》、《被折断的翅膀》、《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等作品。

目录

前言(李唯中)

纪伯伦生平(李唯中)

音 乐

音 乐

纳哈万德

伊斯法罕

萨 巴

莱斯德

泪与笑

泪与笑

爱的生命

一个传说

在死人城

美人鱼

灵魂

笑与泪

火书

废墟之间

梦幻

昔与今

灵魂啊,求你怜悯

寡母与孤儿

世代与民族

在美神宝座前

睿智来访

一位朋友的轶事

现实与幻想之间

致我的穷朋友

田野上的哭声

茅屋与宫殿

两个婴儿

在日光之下

展望未来

幻想女王 

非难者啊 

爱情秘语

罪犯 

情侣 

幸福之家 

过去的城

相会

胸中的隐秘

盲目的力量

两种死

在岁月的游戏场上

我的朋友

情话

哑畜生

和平

我的生日

孩童耶稣

灵魂谈心

风 啊

情郎归来

死之美

组歌

花之歌  

人之歌

结束语

暴风集

掘墓人

奴隶主义

被囚禁的君王

十字架上的耶稣

庙门上 

夜啊

神 女

自尽之前

同胞们

我们与你们

神子与猴孙

黑夜与黎明之间

麻醉剂与手术刀

金玉其外

梦景

黑夜里

龋齿

节日之夜

巨 人

亲人之死

民族与民族性

自知之明

暴风

魔鬼

苏尔班(话剧)

诗人巴勒贝克

口蜜腹剑 

披风后面

贪心的紫罗兰

言语与夸夸其谈者

珍趣篇

外壳与内核

硕果压魂

一捧岸沙

雾中之船

七个阶段

我的灵魂告诫我

各自心中的黎巴嫩

大地

完美

独立与红毡帽

致大地

史上无此年

伊本·西那及其长诗

安萨里

乔治·泽丹

阿拉伯语的前途

伊本·法里德

新时代

寂寞与孤单

有高柱的依赖姆人(话剧)

◎附录

无声的忧愁

施舍

友谊

坟墓诉苦

格言与忠告

败兮胜所伏

被折断的翅膀

译者小序(李唯中)

◎草原新娘(短篇小说集)

世代灰烬与永恒之火

玛尔塔·芭妮娅

痴癫约翰

◎叛逆的灵魂(短篇小说集)

沃尔黛·哈妮

坟墓呐喊

新婚的床

叛教徒海里勒

◎被折断的翅膀(中篇小说)

被折断的翅膀

试读章节

一个传说

在那条河畔,椰子树和柳树阴下,坐着一个农夫的儿子,静静地凝视着淙淙流淌的河水。这个青年自幼长在田间,那里的一切都在谈情说爱:树枝相互拥抱,花儿彼此依偎,鸟雀对歌争鸣。整个大自然都令人精神振奋,赏心悦目。这青年才二十岁,昨天在清泉边看见一位姑娘坐在众少女中间,一眼便爱上了她,正所谓一见钟情。时隔不久,小伙子得知那姑娘是位公主,于是自我埋怨起来,连声责备自己;但是,自责并未使自己的心放弃那种爱情,久未见面也未能使他的精神脱离现实。人在自己的心与神之间,就像被夹在南风和北风之间的柔软枝条,摇摇晃晃,原地不动。

青年凝神注视,但见紫罗兰花生长在延命菊旁边,随之听到夜莺与鸟乙鸟低声交谈,于是情不自禁,深感孤独,哭了起来。小伙子深深陷于相思的几个时辰,在他的眼前就像幻影一样闪过。他的情感与眼泪同时溢出,不禁说道:

“啊,这是爱情在戏弄我呀!爱情把我当做笑柄,把我引向那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希望被当做耻辱,意愿被视为下贱。我所崇拜的爱神,已经把我的心高高举上王宫,却把我的地位降低到农家茅舍,又将我的灵魂引向一位美丽的仙女,然而那仙女不仅被无数男子包围着,而且享受着崇高尊荣……爱神哪,我完全顺从你,你要我做什么?我曾跟随你步上火路,受尽烈焰燎烤。我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我张口说话,说出的全是悲伤。爱神啊,思念之情满怀强烈的精神饥渴将我紧紧拥抱;这种饥渴得不到情人的亲吻,它是决不会消退的。爱神啊,我是个弱者,而你是强者,为何还要与我争高低?你公正大度,我是个无辜者,你为什么还要欺负我?你是我唯一的支持者,却为什么还要贬损我的尊严?你是我的依靠,却为什么要抛弃我?假若我的血未按你的意愿流淌,你可以泼掉它;如果我的双脚没有行进在你的路上,你可以让它瘫痪。你尽可随意对待我的躯体,但请让我的心灵在你羽翼下饱尝这静宜田园中的美丽风光和欢乐……千条溪水都向着自己的恋人——大海——流淌;万朵鲜花均朝它们的情侣——阳光——微笑;天上乌云总是冲着它们的追求者——谷地——降雨。而我的心事,溪水不理会,花儿听不到,乌云摸不着。我独自受苦难,孤处恋情中,远离心上人;她既不想让我成为她的父王军中的普通一兵,也不愿意让我做她宫中的一名仆人。”

说到这里,青年沉默片刻,仿佛想向河水的哗啦流淌声和树叶的沙沙响声学一些词语。然后他又说:“你,我不敢直呼姓名的人儿,与我隔着庄严幕幔、雄伟高墙的人儿啊,我那只有在绝对平等的天国才能相见的仙女,利剑听你使唤,万众在你面前俯首,钱粮库及寺院的大门为你洞开!你占据了一颗爱神敬重的心,你奴役了一个主神推崇的灵魂,你迷住了昨天还在这田中自由劳作的人;如今,他已变成了戴着爱情枷锁的俘虏。美丽的姑娘,我看到了你,方才知道我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当我知道你的地位高贵,同时看到自己的低贱时,便晓得主那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也知晓了把灵魂送往爱情不受人类法律约束的地方的必由途径。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时,我就相信这种生活就是天堂,而天堂的门就是人的心扉。当我看到你的高贵与我的低微就像巨人与雄狮相互搏斗时,深知这块土地已不再是我的故乡。当我看见你坐在你的女友们当中就像玫瑰花居于香草中间时,我猜想我的梦中新娘已经化为肉身,变成了像我一样的人。当我洞悉到你父王的非凡尊贵之时,我意识到要采摘玫瑰花必定会碰到利刺,它会刺得手指流血;甜梦收集起来的一切,会被苏醒驱散……”

这时,青年站起身来,心灰意懒、悲伤失意地朝清泉走去,边走边说:

“死神哪,救救我吧!芒刺扼杀鲜花的大地已不适于居住。快使我挣脱爱神被逐出王位、高贵威严取而代之的岁月吧!死神啊,快来救救我吧!永恒天国比这个世界更适合情侣相会。死神呀,我在那里等着我的意中人,我将在那里与她相见。”  青年行至清泉旁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开始从田野上收起自己那金黄色的饰带。他坐下来,禁不住泪水簌簌下落,直淌人公主留下的脚印深处,只见他的头低垂在自己的胸脯上,仿佛在全力阻止自己的心从胸中掉出来似的。

就在那一时刻,柳树后出现了一位姑娘,长长的裙尾拖在草地上,旋即在青年的身边停下了脚步,伸出丝绸般光滑柔润的手,抚摩着青年的头。青年抬头望了姑娘一眼,他目光蒙胧,像是梦中人刚刚被晨光唤醒。眼见站在自己跟前的正是那位公主,青年急忙双膝下跪,酷似摩西看见面前的丛林燃烧时的情形。他想说话,不期周身颤抖,泪水模糊了双眼,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随后,姑娘紧紧搂住青年,先吻他的双唇,再吻他那淌着热泪的眼睛,继而用比芦笛还柔美的声音说:

“亲爱的,我在梦中见到了你,我在孤独寂寞中看到了你的面容。你就是我失去的那位心灵伴侣。你就是我命中注定要到这个·世界来时,与我分离的那绝美的另一半。亲爱的,我是来与你秘密相会的。看哪,你现在就在我的怀里,你不要失望,不要悲伤,不要急躁!我丢下了父王的荣华富贵,特意来跟随你到遥远的地方去,与你共生死同甘苦。亲爱的,起来吧!让我们到远离人世的遥远荒野去吧!”

情侣双双走进林问,夜幕遮掩了他们的身影。国王的暴虐对他俩都无可奈何,又岂在乎黑暗中的幽灵?

在王国的边境地带,国王的侦探找到了两具尸骨,其中一具脖颈骨上还挂着一串金项链。两具尸骨旁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这样的字迹:

爱神将我们结合,谁能将我们分开?

死神将我们召去,谁能将我们追回?

在死人城

昨天,我摆脱城市的喧嚣,出门漫步在静悄悄的原野,终于登上一座山丘,但见大自然为它穿上了最华美的盛装。我站在丘山上,极目望去,工厂排出的烟雾凝聚而成的浓云下,整座城市连同高大建筑和宏伟宫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我坐在那里,远远地观看人们劳作,发现他们大多是辛苦的。我试图不用心去思考人的作为,而将目光转向主的光荣宝座——原野,看见当中有一墓地,那里排列着许多大理石坟墓,周围满是苍松翠柏。

在那里,我坐在活人城与死人城之间沉思,思考着在这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斗争和永无休止的活动,而那里却是无限的沉寂与永恒的安静。这一面,充满希望与失望,而且有爱有憎,有富有穷,有信神的有不信神的;另一面,却是除了土,还是土,大自然将之翻过来,再埋下去,从中创造出植物、动物,一切都是在寂静的夜里完成的。

当我正沉湎于冥思遐想之际,忽见一群人缓步走来,走在前面的是乐队,哀乐响彻天空。那支队伍规模宏大,富贵威严,队伍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气势雄壮,浩浩荡荡。原来,那是一支为某位富豪送葬的队伍。一口棺木后面跟着大队活人,哭声惊天动地,直上云霄。

队伍到达墓地,祭司们聚在一起,祈祷焚香,乐师们吹起喇叭。片刻后,演说家们争相显示口才,用最精美的言词为死者歌功颂德。接着是诗人们朗诵诗歌,用最华丽的诗句悼念死者。所有这些仪式都在令人厌烦的冗长过程中完成。过了一会儿,众人散去,那里留下一座新墓,乃是雕刻工匠和工程师们的精心之作,四周摆放着工匠们用巧手扎成的花圈。

队伍回返城里,我远远望着,依旧沉思。

夕阳西下,山岩、树木的影子渐渐变长,大自然开始脱下用光编织、剪裁的衣衫。

那时,我又看见两个男子抬着一口木棺,后面跟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身边跟着一条狗。那条狗时而望望女人,时而瞧瞧棺材。这是一个贫苦人的葬礼:跟在后面的妻子淌着悲泪,婴儿随着母亲哭泣不止,忠实的狗紧紧跟着,与孤儿寡母一样悲伤痛苦。

这些人来到墓地,将棺材埋在墓地的一个角落里,远远离开那座大理石墓,然后带着伤心的肃静回转。那条狗却不住地回头望望主人的下葬之处。我一直望着那条狗,直到人们的身影消失在树林之后。

此时,我回头朝活人城望去,心想:“那座城市属于富贵豪强。”而后又朝死人城望了望,说道:“这座城池也属于富贵豪强!主啊,穷贫弱者的安身之地又在何方?”

说着,我朝镶着金色夕阳光边的浓密彩霞望去,只听见我的内心发出一种声音说:“就在那里!”

P20-25

序言

李唯中

东方出了个纪伯伦(1883—1931),真是东方人的骄傲。

近半个世纪前,我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偶尔听到家兄提到我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东方人是碳水化合物,西方人也是碳水化合物,东方人为什么就不如西方人!就是这位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子,在他完成学业之后,他的西方导师对他说:“你已经超过了我。”不久,他冲破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后来成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当许多人物的塑像矗立在高高的底座上时,他示意他的塑像不要底座,谓之“脚踏实地”,后来果然见他的双脚站立在草坪中。他,就是现年九十六岁的钱学森先生。近五十年前,钱学森先生的那句话,曾使我这个中学生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周身充满上进动力;四十多年后,看到钱先生“脚踏实地”的塑像,激动之情仍不减当年。

东方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轰动了美国和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提前为钱学森先生的“碳水化合物”之说做了恰当注脚。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东方人不比西方人差!

纪伯伦是阿拉伯“旅美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又是一位成功的画家。他祖籍大马士革,先祖迁往巴勒贝克。后来他的祖父优素福·纪伯伦迁到黎巴嫩北部的卜舍里村,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就出生在这里。1894年,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孩子逃难到美国。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同时也实现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纪伯伦于1898年回到黎巴嫩,进入著名的“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了四年。1908年得到波士顿一所女子学校校长玛丽·哈斯凯勒的鼓励和资助,前往艺术之都巴黎,入美术学校,受教于世界艺术大师罗丹门下。罗丹十分欣赏纪伯伦的才华,誉之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美术学校的毕业文凭。后来他又去了美国,定居纽约。叙利亚旅美作家成立“笔会”,他被一致选举为会长,此后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同时也很重视绘画。他的画被法国国际美术馆收藏,他被选为英国美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纪伯伦生前道路坎坷,境遇艰辛,患有多种疾病,1931年4月10日逝世于纽约,年仅48岁。所幸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是许多大家难望其项背的。1983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其余的六位是瓦格纳、斯汤达、马克思、欧勒、卡夫卡和马丁·路德。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样评价纪伯伦:“你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鲜花。”

美国女诗人基卜丽娅说:“纪伯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极度真诚,……和他对人类的信念。”

《芝加哥晚邮报》评论道:“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关、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此书(《先知》)的二十八篇形成了一本小圣经,让那些对于接受真理有所准备的人们去阅读和爱慕。”

法国文学评论家加鲁金则说:“这(《先知》法文译本)是数百年来东方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约旦著名作家伊萨·纳欧里说:“诗人纪伯伦是阿拉伯文学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他使阿拉伯文学得以在不朽的世界文学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是阿拉伯从事笔耕的人中产生出的一位东方和西方都为之骄傲的、不朽的、世界性的作家。”

冰心先生译完《先知》后写道:“纪伯伦的《先知》中所谈的许多事,用的是诗一般的比喻反复的词句,却讲了很平易入情的道理。尤其是谈婚姻、谈孩子等篇,境界高超,目光远大,很值得年轻的读者仔细寻味的。”

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文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还用英文写下了数部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誉满世界。他虽不曾得过什么大奖,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一席之地却是无可争议的。他用英文发表的散文诗代表作《先知》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引起文坛轰动,被称为“小圣经”,堪称“警世恒言”。据统计,它已被译成五十六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为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

《先知》是纪伯伦的散文诗代表作。纪伯伦说,《先知》“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书”,“在来年,我将发表两部作品:一部诗集,一部寓言集。之后,我将专心写《先知》,我已有用阿拉伯文写的草稿,写作时我不过十六岁……在这部书里,记录下了我内心的暗在神圣……它深居我的心底,但我却不急于将之呼出……就让它存在那里吧!”(给玛丽·哈斯凯勒的信)“这本书现在充塞了我的生命,我睡觉时梦见它,醒来时想着它,吃喝时仍是它。”(1920年与友人谈话)纪伯伦20岁时,曾在波士顿把《先知》的阿拉伯文草稿读给他的母亲听。母亲听后对他说:“孩子,太好了!不过还不到发表的时候。”又过了十年,纪伯伦发表了系列作品之后,用英文写出了这部作品的初稿。1921年春,纪伯伦累倒了,他带着《先知》的初稿去波士顿“疗疾”。他对友人说:“我怎么办呢?难道放弃写作、绘画?丢下《先知》?……它还是一个婴儿,是我的精神至今孕育的最好婴儿。不能丢下,我将做到底,即使我的生命随之结束而结束。”

由此可见纪伯伦是用心血写成《先知》的。

纪伯伦身在西方生活,但他的心却在东方,无时不在关注着自己的祖国和东方,哀之不幸,怒其不争。“我之所以为东方人哭泣,因为在疾病面前嬉笑是双料愚昧。”“我之所以为那可爱的国度哀号,因为在失明的受灾者面前歌唱是盲目呆钝。”“东方乃一病夫,遭到种种疾病侵袭,遇到重重瘟疫骚扰”,“东方人沉睡在自己那柔软的病榻上”。纪伯伦深刻地揭示了遍布东、西方的奴性,指出:“人是生活的奴隶。奴隶主义使得人们白天充满屈辱、卑贱,黑夜饱浸血和泪水。”“奴隶主义是一个永恒的灾难,给人间带来了无数意外和创伤,就像生命、习性的继承一样,父子相传。”(《奴隶主义》)

他深刻地揭示了东方的沉疴之后,主张消灭奴性,恢复人性,做“掘墓人”,埋葬“腐烂发臭的尸首”似的“灵魂”,用“手术刀”切除痈疽,拔掉“龋齿”,做自由人。

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呢?他指出:“只有当你们的愿望化为自由,而不是你们的羁饰,不再把自由谈沦为你们追寻的目标和成就时,你们才能成为自由人。/当你们的白天不无忧虑而过,你们的黑夜不无惆怅而去之时,你们便获得了自由。/不如说当忧愁包围你们时,你们却能赤裸裸地毫无拘束地超脱之,你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先知·论自由》)

纪伯伦很快发现了人类自身存在的“无限”即“神性”。他对奴性、人性和神性作了这样的诠释:“你们的神性自我像汪洋大海,永远一尘不染。/又像以太,只助有翼者高飞。/你们的神性自我也像太阳,既不识鼹鼠的路,也不寻觅蛇洞穴。/但是,你们的神性自我并不独自居于你们的实体之中。/你们实体里的,有一大部分是人性的,还有一部分尚未变成人性的。/那只是一个未成形的侏儒,睡梦中在雾霭里行走,寻求自己的觉醒。/我现在就谈谈你们的人性吧,只有它才晓得罪与罚,而你们的神性自我和雾霭中行走的侏儒,却全然不知。(《先知·论罪与罚》)

纪伯伦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是沿着奴性——人性——神性轨迹前进的,只有摆脱奴性,恢复人性,使人性升华,最终才能成为神性的人。他主张人类要做“有翼者高飞”,捕捉“天空中飞行的大自我和真自我”,以期获得神性,成为“神性的人”而永生:“汇入我的湖中的还有比笑更甜、比向往更美妙的东西,那就是你们内心中的‘无限’;‘无限’是巨人,而你们不过是细胞和组织而已。/是的,在这位巨人的歌喉里,你们的吟唱都是无声的搏动。/你们与巨人结合在一起,才能显露出你们的巨大。/……/巨人用自己的力量将你们束缚在大地上,他的芳馨带着你们在天空翱翔,他的不停旋动使你们永远摆脱死亡。”(《先知·道别》)

纪伯伦还为做“神性的人”指出了道路,那就是响应“爱”的召唤:“爱向你们示意,你们就跟他走,即使道路崎岖,坡斜陡滑。/如果爱向你们展开双翅,你就服从之,即使藏在羽翮中的利剑会伤着你们。/如果爱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只管相信他,即使他的声音惊扰了你们的关梦,犹如北风将园林吹得花木凋零。”“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先知·论爱》)还要坚持“关”的追求:“你们怎样去追寻美呢?假若关不做你们的路和向导,你们怎能找到关呢?/除了美编织你们的言语,你们又怎能谈论关呢?”(《先知·论关》)

纪伯伦在《先知》这部垂世作品中塑造了一位东方智者的形象。以深邃的哲理散文诗论述了人类自古至今以及未来所面临的爱情、婚姻、衣食、住行、悲欢、苦乐、善恶、劳逸、乃至生死等种种实际问题,仿佛那位先知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神性的人”,作者也因此被誉为“超越人类和超越生命的巨人”。黎巴嫩人则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先知纪伯伦”。《先知》的巨大成功使纪伯伦登上了成就和荣誉的巅峰,令西方人五体投地。《芝加哥邮报》载文评论《先知》:“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读了这本书,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

《先知》写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先知花园》是《先知》的姊妹篇,先知穆斯塔法接着回答人们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若干问题。纪伯伦早就打算写一本名为《先知之死》的阐述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构成“三部曲”,但未来得及下笔,疾病和劳碌吞噬了这位天纵之才的生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时也留给世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爱和美是纪伯伦毕生的追求,“我宁愿在充满渴望中死去,不想在萎靡无聊中而生。我希望我的心灵深处充满对爱和关的饥渴追求。”(《泪与笑——小引》)纪伯伦的心中漫溢着对人类与世界、宇宙与大自然、生命与生活和艺术与真理的炽热挚爱,“爱是最高形式的正义”。有学者把纪伯伦的作品形象地比喻为“一部震撼心弦的交响乐”,并说爱与美则构成了这部交响乐的主旋律。读了纪伯伦对爱和美反复咏颂的诗文,或许可以帮助世人进一步理解人生的真谛。

毫无疑问,纪伯伦的作品为东方乃至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宝库增添了珍宝。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恰恰就是树木与树人。物质文明的建设十年多至二十年就可见效,我国的改革开放仅仅二十几年,就到处高楼林立,汽车遍地,高峡出平湖,然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却要从“你好”、“再见”、“您请”开始学起。不妨可以说“十年建物质文明,百年建精神文明”。诚如一位“长袍”青年教师讲的,西方创造了物质文明,汽车、洋房(还有飞机和洋枪洋炮、鸦片,尤其是后二者,曾给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以儒家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却早就诞生在东方。纪伯伦就深刻体味过那种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西方物质文明之苦。读了纪伯伦的作品,会使我们更加珍视东方以和为贵、和睦和谐的精神文明与哲学思想。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象力无比丰富;意境堪称恬淡高逸,超凡脱俗,非同凡响: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的语句,还有那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在欣赏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会使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读者手中的这部《纪伯伦全集》是迄今为止收集纪伯伦作品最多最全的版本,其中的《集外集》和诗歌集中的许多篇作品都是第一次以中文面世。

本书中的百余幅插图,除了照片和署有作者的作品外,其余全是纪伯伦的绘画作品,从中可以领略作为成功画家的纪伯伦的艺术风采。

写于北京晏如居

2006年11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你(纪伯伦)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的全是鲜花。”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诗人纪伯伦是阿拉伯文学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他使阿拉伯文学得以在不朽的世界文学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是阿拉伯从事笔耕的人中产生的一位东方和西方都为之骄傲的、不朽的、世界性的作家。”

——约旦著名作家伊萨·纳欧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