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好书,一本德育教育和品德培养的最佳教材!
本书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范围宽广,借鉴性强。对于学生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
本书能为读者们提供一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食粮,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德育故事/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庄海杰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好书,一本德育教育和品德培养的最佳教材! 本书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范围宽广,借鉴性强。对于学生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 本书能为读者们提供一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食粮,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为“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系列之一,包括《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德育故事》白话故事两部分。 《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 这部分由古文组成。读完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感叹祖先做出了这么多嘉德懿行的典范事例,感恩原作者福荫后代的拳拳爱心。 《德育故事》白话故事 这些故事,完全是基于《德育故事》故事的原貌,并参照《二十四史》和相关史籍编写而成,尤其是增补故事中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可用于孩子们阅读或由老师生动活泼地讲解。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和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让孩子们融入故事,培养良好德行。如果仅仅是读三五遍故事,恐怕孩子们的印象不深,他们也很难在日常行为上通晓如何去学习故事中的圣贤人物。 目录 孝篇 虞舜耕田 曾参养志 闵损芦衣 黄香温清 寿昌弃官 孟宗哭竹 王裒泣墓 王祥剖冰 吴猛饱蚊 黔娄尝粪 老莱斑衣 仲由负米 悌篇 温公爱兄 朱显焚券 姜肱大被 田真叹荆 陈畴百犬 赵孝争死 刘琏束带 文灿拒间 季札让国 世恩夜待 柳卢睦族 忠篇 苏武牧羊 温公尽忠 李善乳主 嵇绍卫帝 真卿劲节 但愿主公常清明 古道照颜色(上) 古道照颜色(下) 朱云折槛 王旦荐贤 樊姬进贤 信篇 季札挂剑 礼篇 道寿进杖 义篇 沧浪之水浊兮 廉篇 孔明洁身 耻篇 勾践尝胆 后记:感恩父母 试读章节 【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蚓。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故事】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子骞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着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说,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花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得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鞍辔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花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吃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如此狠毒。他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 “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坚持赶走他的后母了。看到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去爱护。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悯,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 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使整个家庭为之转变,从可能沦落到悲惨境地的家庭转变为幸福温馨的家庭。这种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的本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世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黄香温清】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原文】 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于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强。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愧死矣。 【白话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强。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身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侍奉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地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都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如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再需要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地开空调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空调,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气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不止是小朋友的责任,也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P13-18 序言 黄南美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我身边不乏热心文化事业的众多朋友,深圳市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赖国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久前向我介绍了一位多年来一直默默从事经典教育推广的庄海杰老师。庄老师听说我始终致力于文化扶贫,做了不少实事,想到与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相通性,便送来了一本厚厚的《德育故事》,拜托我为其写序。这让我颇有些为难:一是恐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二是怕时间仓促,有所耽搁,况且对其书并不十分了解,担心无法领会其本意而弄巧成拙,因而一直惴惴不敢答应。但庄老师态度诚恳又令人难以拒绝,于是留下这本书,我利用去外地办事的空隙将其读完。之后便深深为这位老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 庄老师是位中年女教师,从东北吉林辗转来到深圳,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着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对孩子的熟悉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使她意识到: “百年树人,以德为本。”德是思想,是灵魂,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保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是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引导儿童知荣明耻,明辨是非,行为高尚。因而她主张让儿童尽早地接触经典,通过对古代中国文化精粹的认识来启发心智,塑造品格。为此,她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小有成绩。从本书的编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其实,庄老师与我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其总体思想是一致的:我是把“学道德”的宗旨融入到少儿书画赛事活动之中,她则将“学道德”的目的通过引导儿童读经诵典的形式力求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实施精神绿化工程,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大自然要绿化,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出现灾祸;人的精神也要绿化,否则就会出现道德滑坡,全民素质下降。在第六届学道德少儿书画赛颁奖大会上,当记者采访一位获奖的四岁小姑娘,询问什么是学道德时,小姑娘利落地回答:“就是学做人!”简单的回答,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道德是做人之根本,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道德水准,其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径庭:道德高尚的领导会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道德沦丧的领导会任腐败之风恣意蔓延,祸国殃民而为万众唾弃;道德高尚的企业家,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为大众提供合格的产品;道德沦丧的企业家,则会拜倒在金钱之下,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道德高尚的学生,会严格约束自己,成长为品行优良、受人尊敬的仁者;道德缺失的学生,则会形成损人利己的思维定势,从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 虽然如此,但道德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力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读经诵典无疑是个好方法。 庄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编辑了这本《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范围宽广,借鉴性强,实属难得,足见其花费的心血,也足以彰显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拳拳爱心和责任心。可以肯定,《德育故事》对于学生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的确值得推广。 【编者说明:黄南美先生是深圳市红荔书画馆馆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以来,黄南美先生致力于文化扶贫事业,为贫困地区免费培训了数百名少数民族老师,并募资兴建了七所希望小学。黄南美先生的高尚品德,正是传统美德的彰显,是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学习的典范。】 德育故事 ——写给老师的话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 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 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 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从中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地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很想为一线的老师们奉献这样的教材。 一、《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 这部分由古文组成。读完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感叹祖先做出了这么多嘉德懿行的典范事例,感恩原作者福荫后代的拳拳爱心。 本书中《孝》、《悌》篇分三部分:线描插图、古文、白话故事。其他篇章则直接由白话故事引入。 1.古文部分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教材。 《孝》、《悌》这两部分古文简明精当,篇幅很短,二百余字。非常适合做古文学习教材。因其有较强的情节性,孩子们反复诵读几遍后,很容易记住。 2.白话故事以古文为基础,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从多方面深入讲解。看似简约的古文,实有无穷的道理。 (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主人公。 (2)不限于情节,通过故事彰显做人的道理。 (3)内容与生活融合。 (4)结合内容介绍相关知识,体会古人的用心。 3.关于插图。 书中插图为黑白线描,可以让孩子们看图说故事,还可以让他们试着用四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最后介绍图上的四句古文,提升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嘉言懿行理解得更深入,言语表达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德育故事》白话故事 这些故事,完全是基于《德育故事》故事的原貌,并参照《二十四史》和相关史籍编写而成,尤其是增补故事中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可用于孩子们阅读或由老师生动活泼地讲解。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和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让孩子们融入故事,培养良好德行。如果仅仅是读三五遍故事,恐怕孩子们的印象不深,他们也很难在日常行为上通晓如何去学习故事中的圣贤人物。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后,可以启发他们回答: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 例如讲完《黄香温清》的故事,可能学生会说,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扇凉席了。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如何为父母做到“夏则清”?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床席或先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为了父母能安睡又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 在讲解《黄香温清》这则故事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弟子规》的一句经文,理解得更深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平常的懒惰、傲慢、好吃、赖床、好打游戏机、不爱读书,是父母、亲人欢喜的吗?与故事对照,我们要努力去除这些坏习气。 通过《黄香温清》故事的学习,点点滴滴的启发,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老师在学期中,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就“我为家庭做了什么?”“我改变了哪些?”发表心得体会,对于好的体会和落实的事迹,老师可以适时地表扬、张贴或投稿,鼓励孩子们培育美德,能日新月异地成长进步。 总之,要想学好德育故事,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先明白故事的内容,自己确实能对古人的德行感佩之后,才能在讲故事时,让孩子们感动,德行教化的力量才能持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需时时学习圣贤的教诲,身体力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性。才能做到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有百折不挠之教育真心, 自会有万变不穷之智慧妙用。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遍撒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 编者 2006年3月 后记 感恩父母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贫困生阿风,为了自己的一点虚荣心和面子,竟让父母举债来满足自己在校的奢侈消费,这个农村苦孩子的行为,与日前《广州日报》报道的大学生刘霆“背母上大学”之举,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只顾自己虚荣,丝毫不顾父母劳累;一个是哪怕自己再苦再穷也要为母亲治病,两人身上孝道和感恩意识的强烈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孝敬父母怎么就成了孩子的道德难题? 父母的伟大就在于,在孩子身上从来不求什么回报,毫无索取地对孩子倾注所有的爱。阿风的父母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是父母的无私的爱并不等于孩子可以不感恩、不同报。审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孝敬意识,我们只得无奈地承认:曾经维系着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孝”,正在被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情淡薄所消解,而孝敬父母的道德基础也逐渐从青少年教育中隐退。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论语》上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是说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古人已说得很清楚,做人先要有孝敬父母的白发意识,然后才谈得上其他。遗憾的是,今天,这些先训已难以找到秉持者。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像阿风那样不知孝道、不懂感恩的“不孝之子”。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赡养的人,难道他会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吗? 其实,当下已经陆续有人发出了“呼唤孝道”的声音,不少地方都将孝敬父母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还有律师提出制定《孝法》的建议,这些可以看作是感恩意识从伦理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的信号,是社会试图将“软”的感恩意识逐渐转换为“硬”的规章制度的吁求。 让人欣慰的是,《广州日报》由刘霆引发的“今天,我们如何孝敬父母”的大讨论,已引起广东省两会委员的关注,许多委员建议将“孝道”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倡导“感动、感激、感恩”的“三感”教育。为了借鉴、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编辑出版了《德育故事》,愿《德育故事》能为读者们提供一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食粮,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内容参考了大方广网,在此对大方广网站同仁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传统文化浩瀚深远,编者学力不逮,不正之处,恭请指正。 庄海杰 2006年3月于深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