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凝散文精品赏析/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铁凝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五本,收录了新任作协主席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的散文精品。

这些散文涵盖了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等多种类型,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女性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的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带给散文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丛书每本都有一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成熟的选编赏析者,他们或是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或是作家、记者。这些编选者在对女作家的散文创作进行整体回顾与盘点、选编成集后,又对每一篇散文精品一一进行了赏析。

本册为《铁凝散文精品赏析》。

内容推荐

铁凝的散文生活气息浓郁,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坦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俏皮取代了穿透与悲悯,而同时又时不时地能带给读者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一千张糖纸》讲述了一段幼小心灵被欺骗和伤害的故事,读后让成人沉思。而《寻找徐立》一文又让人顿觉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目录

第一辑 美丽的乡村情感

 河之女

 草戒指

 风筝仙女

 洗桃花水的时节

 麻果记

 又见香雪

 擀面杖的故事

 英雄好汉

第二辑 多彩的花季往事

 想像胡同

 共享好时光

 面包祭

 一件小事

 一于张糖纸

 二十二年前的二十四小时

 套袖

 冰心姥姥您好

第三辑 封存的城市记忆

 告别伊咪

 关于头发

 可爱的女人

 与陌生人交流

 城市的客厅

 长街短梦

 生命与和平相爱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第四辑 快乐的旅途时光

 我有过一只小蟹

 寻找徐立

 空中朋友

 正定三日

 女人的白夜

 让画家把你也画进去

 韩国人的消毒习惯

 秘访大田

第五辑 别样的异域采风

 林肯中心之魂

 波士顿的河北老乡

 史蒂文森郡的乡间聚会

 小城警察

 在纽约逛旧货市场

 黄金与钴石

 我从美国带回开滦的煤

 大都会博物馆一百分钟

第六辑 幸福的艺术归期

 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

 无法逃避的好运

 从梦想出发

 优待的虐待及其他

 心灵的黑白故事

 关于女人、炕、玉米地的一次谈话

 想起阿尔那张床

 罗丹之约

 麦田守望者

 莫奈的颜色怎么了

试读章节

擀面杖的故事

当我成为人们所说的作家之后,虽然写作是我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却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写作之外,我还必须承担我所应承担的一切,像所有普通居家过日子的人一样,采买,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浏览时装,定期交纳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以及各种费,关注物价以利于在自由市场和商贩讨价还价……写作之外,也有一些非我必须承担的事,可我乐于参与其间。比如以外行的耳朵欣赏音乐,比如看画(好画家的原作和印刷品),比如看电影——1995年在美国期间,因为喜欢汤姆·汉克斯(《阿甘正传》主演),就花几天时间看了他的全部电影。再比如,悉心揣摸我父亲的某些收藏品,有时也同他一道去“搜罗”它们。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许多年来,他收集油灯(从汉代直至当今),火镰,织布梭,粗瓷大碗大盘,铁匠打制的各式老笨锁,硬木工匠手下的全套凿、雕工具,农人腰间的鱼形小刀(简称鱼刀),牲口脖子上的木“扣槽”……大到碾盘、饴铬床子,小到石头捣蒜臼和火柴棍儿长短的藏针筒儿,他都搜集。

他还搜集擀面杖。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遇有喜欢的,或直接买到手,或买根新的来以新换旧。如若主人既不要钱又不愿意给他擀面杖,我父亲便死磨活说地动员人家,并许以高出原价几倍乃至十几倍的钱。

有一次他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面杖,在一个村子耽搁了大半天。而他进村的时候,不过是想画些钢笔速写。这样,画速写用去二十分钟,“求”擀面杖却花了五个小时。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体村干部。而看热闹的村人越发以为那家的擀面杖总是个稀有的宝贝,便撺掇着主人将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二百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我没有问过父亲这值不值,我知道“喜欢”这两个字的价值有多高。还有一次,父亲从山里回来,拿出一根两尺来长的黑色擀面杖给我看,说是铁木的,很沉,不信你试试。我握在手中试试,果然。父亲告诉我,这擀面杖的主人是满族,蓝旗吧,祖上是给皇陵看坟的。擀面杖传到他这一代,有一百年了。父亲还说,这个人家实在仁义,见他真喜欢这擀面杖,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是什么好东西哟,喜欢就拿走吧!”父亲并且对我模仿着他们那绝对不同于当地农民的旗人口音——虽然一百年后的他们,早已是地道的当地农民。他们的口音他们的善良,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初秋,我随父亲去太行山西部写生,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村子,在农民的院里屋里,和他们聊过日子的琐事。一些妇女见父亲带着相机,便请求父亲为她们拍照。父亲为她们照相,还答应照片印出后寄给她们。父亲在这方面从不食言,尽管他可能终生不会再与她们见面。有个下午我们走进了一个整洁的小院,我像往常那样先打声招呼:“家里有人吗?”一个利索、和善的中年妇女应声从屋里出来站在门口,她笑着对我说:“吃桃儿吧。”我这才发现我正站在一棵桃树下。抬头看看,桃子尚青,小孩拳头大。我说谢谢您,我不吃。妇女向我走来说:“来,吃个,谁让你走到了桃树底下呢。”她伸手摘下几个桃子,放在衣襟上擦净,递给我。

我吃着略生涩的桃子,心想也许她就要请求我父亲为她拍照了,但是没有。这个妇女,她仅仅是愿意让一个走到她桃树底下的生人尝尝桃子。于是我又想,这样的妇女若有一根父亲喜欢的擀面杖,她定会毫不犹豫地送给父亲的。我们进了屋,父亲并没有看中她家的擀面杖。

第二天上午,父亲在另外一家发现了他中意的擀面杖。照我当时的看法,这根擀面杖其貌不扬,木质也一般。但也许正是它那种不太圆润的样子吸引了父亲,他小声对陪同我们前来的镇长(年轻的镇长是父亲的朋友)说了买擀面杖的意图。镇长说这也叫个事儿?这也用买?先拿走,回头我让人上供销社给他们送根新的来!

这个上午,这家只有一位年近五十的妇女,她告诉我们,她丈夫上山割山韭菜去了,大闺女正在地里侍弄大棚菜。当她得知我们要买她的擀面杖时,显然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她明确表示了她的不情愿,她说其实那不是地道的擀面杖,那年她当家的和兄弟分家的时候,他们家没分上擀面杖,他当家的在院里捡了根树棍,好歹打磨了几下权作了擀面杖,其实这擀面杖不过是个普通的树棍子。这位妇女想以这擀面杖的不地道打消父亲想要它的念头,我却接上她的话说:“既是这样,就不如让我买一根真正的擀面杖送给您吧。”哪知妇女听了我的话,立刻又调转话头,说起这擀面杖是多么好使,说再不地道也是用了多少年的家伙了,称手啊,换个别的怕还使不惯哩……这时镇长不由分说一把将擀面杖抓在手里,半是玩笑半是命令地说这擀面杖归他了,他让妇女到镇供销社拿粮新的,账记在他身上。妇女仍显犹豫,却终未敌过镇长的意愿。我们自是一番千谢万谢。一出她的院门,镇长便将擀面杖交予父亲。父亲富有经验地说,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村子,以防主人一会儿翻悔。

我们随镇长来到镇政府,在他的办公室,镇长对我讲起了他的一些宏伟计划。比如他要拓宽门前这条公路,然后在公路两旁盖起清一色二层楼商店,便利了交通,也让这个山区小镇更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他正同林业部门交涉,因为现在公路两旁长着参天的杨树。拓宽公路便要刨树,刨树就须得到林业部门的批准,而林业部门却迟迟不批。镇长说就门前这几棵树啊,让他头痛。后来我们的聊天被一阵高声叫嚷打断,原来是刚才那家的闺女(那个侍弄大棚菜的闺女)前来讨要擀面杖了。  P43-45

序言

这套书是“女人坊”系列丛书的第一辑。女人坊,顾名思义,由女人和坊组合而成。简单地说,这套书的内容全部是由女人完成的。其实,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所创造的作品,都可以用劳动来统一表述。我向来认为,作家、艺术家就是手工劳动者。他们劳动的场所该称为坊,就像油坊、磨坊、染坊那样。不知别人怎样,近年来我到乡村每每看到那些各式各样的坊,我便心动,便有一种眼泪噙满眼眶的动容。真的,请不要笑话我的多愁善感,我只想表达我的一种心情。

我为什么要在第一辑书选择“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呢?想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自白话文章以降,女作家随着新文学的开始逐步登上中国文坛,她们的群体出现,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一直以男性主宰文学的格局。然而,尽管在现代作家中,女性作家有相当一批人曾经辉煌耀眼过,但同整个男性作家比较起来,还是逊色得多。建国后的十七年,女性作家几乎整体星夜无光。而真正使女作家扬眉吐气,可以同男性作家比翼齐飞的时代,则是伴随着新时期文学一同开始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作家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有些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坛。是不是可以这样判断,女性文学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我觉得女性作家的成熟,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的成熟,它还包含着整个文学的成熟、政治上的成熟。很难想像,即使是所谓的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会出现我们中国这样一支庞大的女性作家队伍。二是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戏剧等文学诸多样式中,女性在散文创作上似乎有着天生的亲和力。相对于男性,女人更富于感性。我过去曾说,非感性的东西,与散文无关。近些年来,我们有相当多的男性作家醉心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虽然也一度火过,但仅仅经历五六年的样子就逐渐成了强弩之末。对此,很多人问我是什么原因,我回答说,那些过于理性的东西,实在不是散文所需要的。如果读者想得到文史知识,多看些那方面的专业书籍就可以了,何必要通过作家去解读呢?相反,我们的女作家就极少有人写那些所谓有文化的东西,结果她们的散文越写越是散文了。三是我近十年来一直从事散文的批评研究。可以说,我是近十年中国散文直接的亲历者,我深知其个中的变化与奥妙。有的风头正劲,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默默潜行,有的风光依旧,当然还有端着架子、摇着旗子、举着奖牌、一路招摇过市的,对于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我非但不想否定,反而希望它存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到那些真正的好的散文、有质地的散文是怎样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然鲜活地存在着。

由于专事散文批评研究,很多朋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某某作家的散文如何?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在本人主编的《2003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一书的序言里说过,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具体化之即散文可分为三种类型:生活积累型、文化思考型和艺术感觉型。在此平台上,散文创作的题材越宽泛越好,技巧越灵活越好。不论是哪种类型,只要写好了,都不失为一篇好散文。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曾经说过,你不要问我对哪个作家的整体印象如何,我只想谈这个作家的具体作品。我总觉得,作家之间是很难比较的,除非是同一题材的同题征文。就像我们所选择的这五位作家的作品一样,你不能说某某人的作品就比某某人的好,甚至你不能说某作家的这一篇就比那一篇好。因为,题材不同,环境不同,作家的感觉也不同。同样,对于我们的五位赏析人,你可以说这个作家的作品如何好,你不能一定也让我认同,因为那只是你的认识。不必多说,我们所选择的五位作家,她们的散文作品大体代表了她们个人的最高水准,或者说也大体代表了中国当代女作家散文创作的水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她们只是众多优秀作家中的代表,我知道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女作家中肯定还有着许多优秀的散文篇章。或许,在下一辑中就会出现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名字。至于五位赏析人,均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和记者,他们在赏析名家精品力作时,常常会不知不觉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以至忘记了自己还有赏析的任务。等把赏析的文字用心写完了,还是感觉没有写准确写生动,唯恐亵渎了作品的美好,误导了读者。

过去,关于作品赏析一类的书有出版社尝试过,但像这种一对一的形式,还不多见。承蒙学林出版社同人的认可与支持,终于使这第一辑“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面世。自然,这种赏析形式不会是“女人坊”的唯一形式。以后,我们还将会陆续推出这一类的其他形式的文学原创成果,但前提必须是女性作家,是女性作家中有成就、有个性、有发展前途的作家。在“女人坊”里,人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美丽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