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了财富和特权之后,就真正幸福了吗?就真的更重要了吗?成功发迹给孩子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觉得舒心吗?你的孩子似乎已经拥有了一切,他们幸福、积极创造财富并自我认可吗?他们对金钱和财产有健康的价值观吗?他们想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财富吗?他们形成了牢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意识吗?他们能够负责任地管理财产并在经济上独立吗?……
这是史蒂芬·柯维最喜欢的一本书。本书介绍了克服财富综合症的5个处方。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美国丰裕富足的现象,并概括地讲述了有钱人家所固有的内在威胁;第二部分传授给家长们5条不变的理财教育法则,引导家长们为他们任何年龄段、任何生活阶段的子女和财产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最后,作者帮助家长们将一些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法应用于家庭生活中,既有如何教会年轻人理财观念、激励有惰性的成年子女、培养一种牢固的职业道德等内容,也有把财富转交给成年子女的绝佳技巧。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美国丰裕富足的现象,并概括地讲述了有钱人家所固有的内在威胁。作者提出了“财富综合症”这一概念的特殊定义及其特点,清楚地阐明了有钱的家长们最可怕的噩梦——即孩子们长大了却成为被宠坏了的小魔头。在这部分的结尾处,描述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最大期望——即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意识,最终能够有判断力,有责任感,而且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
第二部分传授给家长们5条不变的理财教育法则,引导家长们为他们任何年龄段、任何生活阶段的子女和财产做出最恰当的选择。通过这一部分,作者提供了自我评估法,可以估算出家长和孩子们在适时自我控制、积极主动性、理财头脑等领域里所得的分值。然后,通过例子进行解析。
最后,作者帮助家长们将一些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法应用于家庭生活中,既有如何教会年轻人理财观念、激励有惰性的成年子女、培养一种牢固的职业道德等内容,也有把财富转交给成年子女的绝佳技巧。
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 富裕时代与财富教育
第一章 当财富带来缺憾:钱财被毁
为什么家长会担心:财富的毁灭性
面对折磨:识别“银餐具综合症”
自我测试:如何发现征兆
深深陷人“银餐具症”:美国的财富增长浪潮
“银餐具症”一代面临危险:我们为什么要援救他们?
第二章 金钱无法买到关爱:孩子们需要什么
为什么最良好的意愿会产生最坏的结果
你能买到多少幸福?
“我们只是想让他们比我们得到更好的东西”
“我们担心孩子们会不喜欢我们”
“我们不过是想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承受资金问题的负担呢?”
“我们已经告诉过他们金钱不能代表一切。”
我们到底想给孩子们一些什么
幸福的秘诀:就在你心里
帮助孩子变得健康、富有、充满智慧
第三章 援救计划:治疗经济富裕带来的烦扰
“银餐具症”的5条救生法则
一条通用的管理法则:优先权法则
第二部分 财富教育互条法则
第四章 必要法则:不要提供超过需要的物质享受
自我测试:你的孩子正在经受“持续性地学习成绩不良”的痛苦吗?
与奢侈相对的5种绝对需要:告诉孩子其中的区别
处方1:不断添加成功的欲望
第五章 有限关爱法则:必须满足他们的非物质需求
自我测试:你是否在应该限制时却给了他们物质的东西呢?
拥抱是白金,说“不”是黄金:培养孩子更坚强、自信的两个关键
当孩子们提出物质要求时,给他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创造成功:坚韧不拔是如何改变一切的
处方2:把坏脾气转变成情绪调节能力
第六章 互惠法则:一定要让他去赢得它
已经足矣:不要再有“这个世界欠我的”那种心态
自我测试:是你给他们养成了贪婪的性情?
避免与世隔绝:财富是现实社会的绝缘体
处方3:打破权利背后的支持
第七章 财务责任法则:教孩子管理财务
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的理财技巧
自我测试:教给小孩子使用金钱的方法了吗?
(6~12岁儿童家长适用)
自我测试:教给处在青春期早期和青年阶段的孩子们使用金钱的方法了吗?
(13岁以上孩子家长适用)
处方4—1:开发孩子们的理财IQ
(12岁以下的孩子适用)
处方4—2:扫除理财盲(青春期和成年孩子适用)
第八章 榜样法则:做到言行一致
价值观是可以传染的:你在传递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自我测试:你能做到言行一致吗?
我听不见你在说什么:事实胜于雄辩
处方5:做出以健康的心态看待金钱的榜样
第三部分:将法则贯穿生活的始终
第九章 预防“银餐具综合症”:从3岁到12岁
给孩子注射“富贵病”疫苗
第一笔积蓄:零花钱该用和不该用的地方
在金钱之外:教孩子学会基本的生存技巧
第十章 挑战青春期特权风暴:从13岁到18岁
我从未答应给你一辆宝马:为孩子能够实现远大前程
挑战特权:帮十几岁的孩子学会赚钱
“清理门户”:把不愿离开家的青少年送出去
第十一章 引导年轻人走向成功:从19岁到35岁
结束怠惰:打破成年子女学习落后的状态
迷失在天堂:懂得适时的激励
负面推动:你是不是用力过猛了?
即便孩子已经成年,金钱也不可能替代你的参与
艰苦磨砺学校:来自现实世界的课程
合适的职业: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喜爱的工作
钞票的阴影:避开财富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章 放开你的控制:人到中年
成年子女:他们已经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
分享财富:掌握时机并不代表一切
什么时候才是最恰当的时机?
让孩子变得富有:用爱还是用钱?
痛苦的拖延:认清关于明天的神话
纠缠不清的钱财:让我们保持理智
当血统与生意相结合时:传递梦想
家族企业的几条指导方针:在实践中应用
现金分配:多少才算过分?
第十三章 保护你的遗产:订立遗嘱、遗产和信托财产
核心问题:找你的财务顾问谈话
珍贵的礼物:财富传递的明智选择
启动遗产策划工作
保护你的财产和你的孩子们
给好孩子、差孩子和坏孩子建立托管基金
避免遗产冲突:一定要把意图讲清楚
召开家庭财务会议的技巧
用掉手里的钱:身无分文地离去的好处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送出你的全部
充满爱的遗产:成功的真正标准
为什么家长会担心:财富的毁灭性
我要明确一个观点:金钱,哪怕是新近刚刚获得的金钱,也并不一定就会把家庭搞得一团糟。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至少以我的经验,它给大多数人带来的还是快乐。金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倒是我们使用金钱的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混乱、破坏甚至灾难。
金钱一旦落入那些还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人手里,只会产生痛苦和不幸。
我们要探讨的并不单纯是发生在有钱人身上的问题。单凭信仰,我们都可能会陷入因金钱带来的麻烦。其实,一个随着岁月流逝没有了走鸿运、实现美好舒适生活梦想机会的邮递员,与一名生活中缺少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充斥的全部是工作和积累下来的物质生活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些双职工的中产阶级夫妇,他们的孩子们把好多时间都花在陌生人的企业中——并不是因为他们缺钱花,而是因为他们觉得钱越多越好。
所有这些对金钱不正常的信仰都是学来的,许多还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处在经济信息爆炸的年代,这些难题变得越发复杂,这更坚定了有形的物质财富才是消除一切不幸的错误观念。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中,处在任何一个收入水平的个体都可能在财富的诱惑下迷失自我。
受金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刚好走运发了大财的人。回想一下吉姆·马丁和他的两个同胞兄妹,正是他们继承的遗产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我并不是像某些‘小爵爷’那样长大的。”他告诉我说,“尽管我父母有很多钱,但他们像其他的家长一样,悉心地培养我们长大。我曾经去耙树叶、扫雪赚钱。我也没有什么奢侈的玩具或者礼物。到18岁之前,我一直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可有了遗产后,一切都变了。”
“突然间,我不用再去工作,不用去上学,或者去做任何事情。我辞掉了食杂店的工作,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因为考试不及格而退学。那时候,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干点什么。我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一个敞开的巨大空间里,我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方向。”他最后说,“但是,却没有路标指示我应该走向何方。”
吉姆经历的是一个富孩病的经典案例,正如F·斯哥特·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阔少年》一书中写的:他“缺少的正是我们所拥有的。”当拥有了太多自由的时候,有钱的公子哥儿们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值得的,或者如何获得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东西。在吉姆的案例中,他失去了全部的希望和方向。这正是那么多的年轻继承人表现出一种空虚、沮丧和冷漠的原因。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
纳尔逊·阿尔德里奇在他的《老钱》一书中谈到了这种两难的抉择:“遗产继承人处境独特,他们可以选择参加有目的的活动或者选择不做任何事情。由于他们不用被迫参与社会活动,通常他们不会冒风险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以有意义且有益的方式来与他人接触。他们会孤独而终,缺少丰富复杂的经历。”
吉姆和无数其他的年轻继承人常常会对他们的恩人抱有怨恨:“尽管我应该对祖母所给予我的充满感激,可我有时还是会觉得很遗憾,她应该做出更好的决定。我曾考虑放弃所有的财产,重新找回我原来的生活。”
彼得·科利尔和大卫·霍罗威茨在他们的《洛克菲勒家族》一书中认为,金钱使得很多著名家族的后裔都生活得很悲惨。“大多数第四代洛克菲勒家族成员需要常年与精神科医生在一起,共同努力解决财产和家族问题。”作者写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是渴望成为贫儿的王子和公主。”
约翰·塞奇威克在他的《富儿》一书中警示金钱的潜在危机:“它就像一把魔法宝剑:赋予拥有它的人特殊的魔力,可只有那些最非凡的勇士才能够避免自己被刀刃割伤。”《黄金犹太区》的作者杰西·奥尼尔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们》一书的作者伯顿·威克森都在书中描述了财产和特权将引发的潜在破坏性。
我曾接触过被财富双刃剑刺伤的孩子和成年人。他们有的在舔舐伤口,有的确切地说几近死亡。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由富贵病引发的、众所周知且富于戏剧性的伤亡。我们回忆得起的有:梅内德斯兄弟为了获得遗产弑杀双亲的事情;麦考利·金由于瞬间的暴富成名而毁了家庭的事,还有亿万男孩酒吧的谋杀和欺诈案等许多例子。
现在停下来,思考一下你自身的状况。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涉及金钱和爱,你曾经面对过那些微妙的问题吗?你有没有因把时间花在赚钱上却影响了与家人团聚而产生负罪感?也许你正在担心,每次去商场都给孩子们买玩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可能是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们身上发出的警示。是不是你那阳光聪慧的儿子莫名地因不及格退学了?还是你十几岁大的女儿不愿意工作却要求得到允许提早参加摇滚音乐会?或是你最小的孩子因为你没有给他买他想要的宝马车不跟你说话了?也许你已成年的女儿不再给你打电话,是因为没有得到她觉得该得的那份财产,生气了。听说已成年的子女为你死后将得到的遗产而相互争斗,你心碎了吗?或者,当你已长大的女儿把你送给她的最后一分钱都花在了毒品和时装上,你感到希望破灭了吗?
P6-9
无论你是否认同,你一定是个有钱人,或者至少生活富足。我了解这一点是因为,这本书的读者平均家庭收入都在10万美元以上,而这样的收入水平使你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上层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一事实,因为总觉得好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论是收入略低或者相当可观,你都是富有的,而且比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更富有。
我做心理学家多年,在实践中,有幸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都与你一样,因生意成功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或者像历史学家大卫·波特一样叫他们“有钱人”。我们生活在一块物质和经济极大丰富的土地上,一直以来,在不知不觉中,它赋予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女各自的生活方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成为像洛克菲勒一样的富豪,因为与我合作过的富裕家庭都有各自的规模和类型。我所指的不同群组包括:未来大亨、富翁和超级巨富。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组,我所说的未来大亨是指,现在并不是百万富翁,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富翁的人。这些中等规模的个体企业主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退出商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了这一终极目标,他们努力苦干,加倍节俭。尽管他们并没富有到令人垂涎,但他们生活舒适,享受着中等生活标准。有2500多万这种传统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将从父母那里继承一小笔财富,最终资产可以达到几百万美元的水平,积聚一笔数目有限但也相当可观的财产。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大规模的代间财富转移的时期,许多家庭会在突然之间拥有数百万的财富。波士顿大学社会财富研究院的约翰·海温斯和保罗·舍维什推测,未来的50年间,二战后美国“婴儿潮”这一代人将会继承41万亿美元的遗产,这笔财产分摊给7400万人的话,平均算来每人不到100万美元。假定到本世纪中期不会再有一个这样的生育高峰,那么下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会更好。想象一下,这个国家新一轮的淘金热,一个崭新的富裕美国。
这笔巨大的财富转移将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审慎和精打细算地经营生意,他们试图在此期间把新得到的财富管理好,不至于为此毁掉自己或者孩子们。对于已经发现的财富来说,更多并不一定就更好。更多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拥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税费,需要更多的顾问,更多地依赖他人,以及更多的损失。随着财富来的,还有烦恼和义务。
对于许多有钱的家长来说,分配他们一生积累的财产比赚钱更困难。有责任感的家长们当然会担心,这笔大额遗产会给他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会变得十分不满,继承人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财产,兄弟姐妹会对得到遗产的人长期心理敌对,而那些无所事事的成年子女每天四处游荡,就等着拿钱的日子。正是这些钱,创造了矛盾冲突的温床,即使是在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之间。
其实,并不只是今天的有钱人,那些将要接管这笔财产的下一代人也同样会留下相当大的一笔遗产,或许也将面对遗产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一类的问题。为了未来的富足,这笔财富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但对于下一代也就是当前的财富拥有者来说,已经面对着其中的许多问题。
那么,第二组富翁是怎样的呢?“富有”这个词习惯上总是用来形容那些早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尽管随着通货膨胀和市场的波动,这个词的意思比几十年前缩水了很多。但本书的读者群中,许多都是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或是像前面所描述的、有潜力并将在有生之年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总量会让你大吃一惊。1988年,凯文·菲利普斯在他的《贫富论》中估算,当时美国就已经有超过150万名百万富翁。最新的统计表明,我们当中至少就有490万个百万富翁家庭,有些预测则更高。
当前财源滚滚或勤奋工作着的有钱人,就像斯坦利和丹高博士在《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财富大都来源于拥有自己的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自觉节约,而最重要的是,生活都低于自己应有的生活标准。
虽说如此,我也认识一些一夜暴富的家伙。他们通过出售企业、继承遗产、一笔大的离婚协议或者很稀有的彩票中大奖等方式,得到了一大笔财产。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钱投入到企业兼并、收购、杠杆收购和先前的互联网等热门行业中去,大发其财。
不论是劳动所得还是一夜暴富,每一个富翁通常都拥有一百万到几百万美元的资产。虽说用大多数标准来衡量,他们当然都是相当富裕的。不过,他们的财富跟数量相对更小的集合、他们那些更加成功的同胞——超级巨富比起来,就太平淡无奇了。
我们都十分熟悉那些超级富豪的名字,虽然我只认识其中的几个。这些更加知名的人物净资产都在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你或许会吃惊地发现,几百个美国家庭都属于这一范畴。迈克尔·艾伦在他的《创建财富:美国超级巨富家庭新析》一书中描绘了美国最具实力的巨子们的一幅迷人画卷。
《财富》杂志最新排名显示,全世界有超过274名亿万富翁,其中有100多人定居在美国。我们可以即刻分辨出“美国牌”百万富翁的名字:福特、皮尔斯伯利、洛克菲勒、杜邦、普利策、范德比尔特、亨特、盖茨,还有梅隆。
这些形象和名字让人迅速联想到富豪和名人的生活方式,不过令人感兴趣的是,与那些资产比他们稍逊一筹的富翁相比,有些巨富的生活还要相对俭朴。
所有这些人,预期的百万富翁、勤劳致富或者一夜暴富的富翁、超级富豪,都有着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了美国梦。
然而,我们拥有了财富和特权之后,就真正幸福了吗?就真的更重要了吗?成功发迹给孩子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觉得舒心吗?你的孩子似乎已经拥有了一切,他们幸福、积极创造财富并自我认可吗?他们对金钱和财产有健康的价值观吗?他们想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财富吗?他们形成了牢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意识吗?他们能够负责任地管理财产并在经济上独立吗?
有钱的家长们的财富给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始料不及的影响,使他们备受打击,就算那些最有爱心的家长们都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们被这些难题和顾虑困扰着,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学校和最好的商学院的课程中都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尽管书店里有很多关于教育孩子和管理财产的书籍,却很少针对财富给孩子(尤其是成年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忠告,或者告诫父母如何帮助他们。这本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于此,想给那些一直在困境中挣扎、情感上时常受到创痛的家长和家庭提出一些具体的忠告和建议。
第一部分,我讲述了美国丰裕富足的现象,并概括地讲述了有钱人家所固有的内在威胁。我提出了“财富综合症”这一概念的特殊定义及其特点,清楚地阐明了有钱的家长们最可怕的噩梦——即孩子们长大了却成为被宠坏了的小魔头。在这部分的结尾处,描述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最大期望一一即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意识,最终能够有判断力,有责任感,而且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
第二部分传授给家长们5条不变的理财教育法则,引导家长们为他们任何年龄段、任何生活阶段的子女和财产做出最恰当的选择。通过这一部分,我提供了自我评估法,可以估算出家长和孩子们在适时自我控制、积极主动性、理财头脑等领域里所得的分值。然后,通过例子进行解析。
最后,我帮助家长们将一些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法应用于家庭生活中,既有如何教会年轻人理财观念、激励有惰性的成年子女、培养一种牢固的职业道德等内容,也有把财富转交给成年子女的绝佳技巧。
因此,请一定读下去,你已经走上了学会保护你最有价值的资本——你的子女的道路。
格雷·布冯提出了一种预防富裕病非常有效的策略!真实太精彩了!使用格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各年龄段富裕的孩子们学会面对财务问题的情感常识,情绪健康。对于任何想要找出金钱怎样才能买到幸福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他们的必读之物!
——杰西卡·奥尼尔《黄金犹太区:富裕心态》的作者,富贵病项目的负责人兼董事长
任何一位家长如果想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责任心和独立自强的人,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必读之物。我希望多代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读这本书,而且还计划把它推荐给我所认识的每一个担心金钱和子女问题的人。
——杰克·米尔斯,莱因霍尔德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经济上有了保障,可还是担心你的财富会把孩子们变成被宠坏的小家伙吗?你很幸运,正好有一剂解决你所关心问题的良方。布冯博士针对富裕的家长们内心的困惑提出了最宝贵的忠告和建议。
——罗纳德·F·布迪克博士,圣文森特医疗中心行为科学院院长,社区医疗住院项目负责人。
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出身富贵的人”读的书。这是一本从金钱的角度来探究子女(也包括成年子女)教育的书。这本书内容实用,非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读者一定受益匪浅。我就是这样来教育我的孩子的。
——史蒂芬·柯维,《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