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州津梁/沧桑河山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李晓杰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科学教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巧夺天工的桥梁与大大小小的津渡星罗棋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桥梁是如何起源的?津渡是怎样出现的?它们在我国古代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本书分古桥谈往、名津话旧、桥梁与美学、桥梁与技术、桥梁与园林、桥梁与诗文、桥梁与战争、桥梁与名人典故、桥梁与民俗等众多篇章,系统回答了这些问题,介绍了有关桥梁的起源、演变、发展、兴盛及历史沧桑,探究了这些桥梁所负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

内容推荐

《沧桑河山》丛书之一。该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若干专题,以数种景观为载体,介绍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讲述其历史地理变迁、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及历史沧桑,探究这些景观所负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本书介绍的对象为桥梁。

目录

第1章 古桥谈往

桥梁的起源

古代桥梁的发展时期

古代桥梁的兴盛

第2章 名津话旧

黄河上的渡口

长江上的渡口

其他河流上的渡口

第3章 桥梁与技术

梁桥

拱桥

索桥

浮桥

多功能的桥梁

第4章 桥梁美学

协调与对称

韵律

均衡与统一

比例与线条

色彩与风格

第5章 桥梁与园林

颐和园中的桥

苏州园林中的桥

杭州西湖中的桥

扬州瘦西湖中的桥

晋祠中的鱼沼飞梁

第6章 桥梁与诗文

桥梁与写景作品

桥梁与抒情作品

桥梁与怀古作品

桥梁与对联

第7章 桥梁与战争

东汉时期的江关浮桥

三国时期的长坂桥与阴平桥

南北朝时期的荆门山藤索桥

唐时期吐蕃在洱海地区架设的铁桥

五代时期的德胜渡浮桥

北宋灭南唐的长江浮桥

金元之际的河中府浮桥

明时期的绍兴浪桥

太平军武汉战役所架浮桥

北伐时期的汀泗桥与贺胜桥

“七七事变”中的卢沟桥

红军长征中的泸定桥

第8章 桥与名人典故

尾生抱柱

豫让与国士桥

张良与遗履桥

邯郸学步与学步桥

司马相如题柱与升仙桥

秦始皇与秦桥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阮入天台”与迎仙桥

周处与斩蛟桥

诸葛亮、唐明皇、杜甫与万里桥

杨再兴与小商桥

第9章 桥梁与神话

八仙过海来造桥

仙人灵兽结桥缘

桥上的浪漫情事

第10章 桥梁与民俗

汉族中与桥有关的主要习俗

少数民族中涉及桥的一些习俗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试读章节

周处与斩蛟桥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描述了一则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极其生动,颇富教育意义。

周处是义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并把周处称为三害中最厉害的一个。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逢丰收,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可是周处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做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于是周处向当时有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请教,在他们的鼓励帮助下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位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后用“周处杀蛟”来形容英勇过人、为民除害;用“周处除三害”比喻浪子回头、痛改前非。唐刘禹锡《壮士行》云:“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位于宜兴城中心的“长桥”,始建于东汉,横跨长桥河上,又称蛟桥,相传周处当初在此斩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宜兴县令褚理重新修葺长桥,并改建为石桥。在褚理的邀请下,在宜兴当地购置田产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两次为长桥题词:“晋征西将军周孝公斩蛟之桥”、“晋平西将军斩蛟之桥”。到了清代光绪年问再次重新修葺时,就用了这样一副对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墨妙尚留苏学士;行人安稳,布帆无恙,神威犹仰晋将军。”用苏东坡和周处一文一武的例子来激励宜兴人发愤学习,精忠报国。

诸葛亮、唐明皇、杜甫与万里桥

横跨成都老南门南河的万里桥(俗称老南门大桥),大约始建于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任时,初名长星桥,到了三国时期,就被人称为万里桥了。

万里桥的得名和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结好吴主孙权有关,诸葛亮在幼主刘禅即位后,考虑修复和东吴的关系,就派大臣费祎出使东吴,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道:“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饯行的意思)之。祎叹日:‘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还有一种与此不同的说法见于宋代刘光祖的《万里桥记》:相传三国时,东吴使者张温访蜀后,取水路回国,诸葛亮送他到此桥上,对张温说,这座桥下之水可通达万里之外的扬州。可能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治理成都有功劳的丞相,就把这座桥叫做“万里桥”了,也用“万里之行始于此”来形容即将开始艰苦卓越的任务或者使命。

又过了五百多年,唐明皇(唐玄宗)因为躲避安史之乱中叛军的进攻,到成都避难,当他了解到自己经过的这座桥名叫“万里桥”后,发出感慨:“以前开元盛世时,一行僧人(著名天文学家)曾经对朕说:‘二十年后陛下将远游到万里之外。’朕以为是表示方位,没想到是指避难到蜀中的万里桥啊!”这个故事记载在唐代人王谠的《唐语林》中,又为这座桥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中的“万里”除了指出顺长江而下到达东吴地区路途有万里之遥外,还有就是指杜甫所居草堂旁边的成都万里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句,正是诗人在《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蜀人苏东坡,屡游万里桥,诗云:“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陆游曾人四川宣抚使幕府,投身军旅,也留下了“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的诗句。南宋诗人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记载道:“杜子美诗日‘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余在郡时,每出东都,过此桥,为之慨然。”

1995年,万里桥被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宽广漂亮的现代化大跨度单孔水泥大桥,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纽带。

杨再兴与小商桥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南侵,不到一个月时间,河南土地沦入金人之手。这时,抗金名将岳飞由襄阳统师北上,一举夺回了邓州、唐州等大片国土,又大败金兵于郾城。郾城之战后第三天,双方屯兵小商桥,杨再兴因杀敌心切,误陷小商河,被金兵乱箭射死,焚尸后得箭头二升。

民间流传的小说《说岳全传》在描写岳家军大将杨再兴时,将他描绘成《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单枪匹马鏖战的赵云一样的英雄,而在《宋史·杨再兴传》中也叙述了他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杨)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他壮烈殉国的地点——小商桥,也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著名古迹。后人在此凭吊,赞日:“义气摧金师,曾扫敌氛经百战;英风余颍水,犹存孤冢峙千秋。”

小商桥位于河南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地处郾城与临颍交界处,南北横跨颍河故道,历史上这里地当要冲,属于南北兵家必争之地,杨再兴阵亡后,就葬在桥东北400米的颍河北岸。

据史料记载,小商桥创建于隋朝开皇四年(584年),是一座坦拱敞肩的石拱桥,与河北赵州桥的结构基本类似,由于早于赵州桥修建的年代,所以专家们推断,此桥可能是赵州桥的实验桥。桥长21.3米,宽6.45米,主孔净跨12.14米,桥体由一主拱与两腹拱组成。主拱的主孔和两侧腹拱的小孑L均为20块红石拱券并列而成。各块拱石之间由咬铁相连接。主、腹拱的两侧通身都雕刻有天马、彩云、云龙、莲花、牡丹以及三角几何等图案。小商桥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通体雕刻的古代桥梁,这些雕刻图案形象怪异,风格古朴,工艺精湛,对研究我国的古代石雕艺术提供了重要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

小商桥的桥墩是由经过细致打磨的六层石条砌成的,表层光滑,砌体整齐。经测量,丽侧的桥墩至今仍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未发现有不均匀的沉降现象。

由于小商桥造型优美,结构合理,做丁精细,雕刻华丽,建造历史久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从而引起了诸多专家的高度重视。1982年9月,国家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派三人考察组前来实地考察,得出了该桥创建于隋且略早于河北赵州桥的结论,经《北京晚报》等数家新闻单位做了报道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轰动。1992年元月,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亲临考察小商桥,再次确认该桥始建于隋,并盛赞该桥为“世界桥梁史上珍品中的精品”。  P145-149

序言

就自然景观而言,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色,不能互相取代。也难分优劣。但一般来说,领土辽阔的国家会拥有较多独特的自然景观。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而清朝在19世纪中期的疆域更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中国领土的面积不如俄罗斯大,但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就多样性、独特性而言,并不比俄罗斯差。

但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纯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人文景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即使是以自然要素为主的景观,往往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影响,离不开人文景观的点缀,更多的景观则兼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要素,这正是中国得天独厚之处。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尽管中国的历史并非世界之最,但基本是延续的,所以就中国的主体文化而言,无疑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不断吸收外来文明,并不影响华夏诸族(以后的汉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口,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汇聚了数十个民族、世界上有代表性的文明、主要的宗教,形成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这一切都在岁月的沧桑中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已是名闻遐迩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即使沉寂多年,或仅存断垣残壁、荒烟蔓草,也会引发人们的思古幽情和人文情怀,同样受到重视,得到保护。

古往今来,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森五湖、茫茫九州之间,有多少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又有多少骚人墨客、奇才志士、征夫戍卒、游宦行贾、高僧外道、蕃客商胡,挂沧海云帆,循悠悠丝路,历名山大川,穷天涯海角!

凡此种种,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是来自记载,还是得诸考察;已名闻天下,还是鲜为人知:都值得记录传播。也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以中国疆域之广、历史之长、人口之多、民族之众、文化之丰、景色之美,任何人都不可能遍历亲涉。能仿古人“卧游”之意,一册在握,一图在手,指点江山,品味人事,追忆旧游,遐想未来,其乐无穷,岂不快哉!

有感于此,谨与同人于中国历史地理中选取若干专题,每题一册,集中介绍一种或数种类型的景观,并且以景观为载体,讲述与此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或纵贯古今,或集中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不拘一格。文字力求清新流畅,明白可读,配以地图、照片、图画、书影,编写成这套八种《沧桑河山》。是为序。

葛剑雄于2006年国庆

后记

两年前,应本套丛书的主编葛剑雄先生之约撰写这部书稿时,本打算是以我一人之力来完成的。但是后来由于杂事缠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交稿的时间又日益迫近,所以,我便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而是由我本人先制订出全书的写作框架,然后交由我指导的三位研究生去分别撰写相关的章节。待他们写作的初稿完成后,再由我本人对其文稿的内容、结构乃至于行文语言,做全面的删节与修改,力图使全书的写作风格臻于统一。所以,这本小书最后能够得以完成,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便将我们每人在本书中的写作分工做一具体说明:

第一章由李晓杰撰写;第二、五、六、七章由韩凤冉撰写;第三、九、十章由孙钰红撰写;第四、八章则由周庆彰撰写。

李晓杰

2006年7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