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煌煌古都/沧桑河山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赵永复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千年来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变迁,出现过不少都城,大多数现在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当时的活动有些至今还产生着影响,或者存留着遗迹。古都的变迁实际上是我国历史的缩影,这中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故事,产生了众多历史名人。本书选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十个都城,记载了这些都城的地理条件、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穿插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变迁、典故和传说,介绍现存的名胜古迹,探究其历史沧桑和文化渊源。

内容推荐

《沧桑河山》丛书之一。该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若干专题,以数种景观为载体,介绍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讲述其历史地理变迁、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及历史沧桑,探究这些景观所负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本书介绍的对象为中华古都。

目录

前 言

第1章 秦中自古帝王州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西周丰镐

秦都咸阳

西汉长安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西安胜迹

第2章 天下之中

夏都之谜

偃师商城

东周雒邑

汉魏洛阳

隋唐东都

第3章 川原平广水陆都会

魏都大梁

汴州兴起

北宋东京

金元开封

第4章 燕蓟古都

地理形势

蓟和燕

华北重镇

辽陪都

金中都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

北京胜迹

第5章 殷墟邺城

河北咽喉

殷商古都

曹魏邺都

安阳胜迹

第6章 虎踞龙盘

金陵古邑

六朝故都

南唐江宁

明代南京

民国南京

南京游踪

第7章 江南形胜

吴越要区

钱塘和余杭的传说

东南大州

南宋行在

第8章 塞北门户

嘎仙洞之谜

拓跋鲜卑的发展

北魏平城

今日胜迹

第9章 荆楚重镇

楚国兴起

文王迁郢

秦汉以后江陵

荆州胜迹

第10章 白山黑水

女真崛起

上京会宁府

经济文化

迁都燕京

试读章节

关中平原是我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丰镐、咸阳、长安位于平原中心,西周、秦、西汉、东汉时的献帝、西晋时的惠帝和愍帝、十六国时的前赵、前秦、后秦、南北朝时的西魏、北周及隋、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前后长达1000多年,尤其是汉、唐王朝500年,大多数时间政权基本稳定,政治上空前统一,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强盛国家,影响极为深远,首都也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因此,西安历来被视为我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都,是1000年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最后形成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高帝五年(前202年),垓下(今安徽固镇东)之战,项羽一败涂地,刘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即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登上了皇帝宝座,定都就成为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后来到洛阳时,统治集团内部在定都地点上产生矛盾,当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部属,大都是山东人,他们建议把都城定在洛阳。谋士娄敬、张良则建议定都关中,张良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金,意为坚固,指关中平原四周有山岭环绕,形势险要;天府,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

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向东流到陕西宝鸡市附近,进入渭河及其支流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带,下游直至渭河、黄河交汇处,称为渭河平原,因为东面有秦汉时设置的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和东汉时始见记载的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杨家庄附近),所以又称关中平原。它形如一片狭长的柳叶,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度不等,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四周群山环抱,南面巍峨的秦岭山脉,东西绵延不绝,海拔约2000~2800米,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线;西面为南北走向的陇山山脉;北面位于黄土高原南缘,有岐山、梁山、嵯峨山、黄龙山等一系列山脉组成的北山山系,是北方的天然屏障;屹立在东面的崤山山脉及函谷关、潼关,控制着门户的要害。由于形势险要,进,可以东下黄河大平原;退,能够扼关自守,自古被称为四塞之国、天地奥区。“奥”就是藏在深处、险要的意思。

横贯在平原中间的渭河,好像树叶的叶干,两岸的支流,犹如叶脉一样,南北汇流,分别注入渭河,自北向南有金陵河、千河、漆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由南向北有黑河、涝河、沣河、涌河、产河、灞河、潼河、戏河、赤水河等。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灞、?产,出入泾、渭,沣、滴、涝、涌,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大意是说,八川在上林苑中,流进流出,弯弯曲曲,萦回盘旋,浩浩荡荡,河床形态,各不相同。所以泾、渭、、?产、灞、沣、滴、涝、涌八条河流,史称“长安八川”。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古代土壤列为上上等,汉代司马迁称为上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稠密的河流为开凿灌溉渠道创造了条件,关中水利的发展,历史悠久,著名的有战国秦时的郑国渠,汉代的龙首渠、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例如汉武帝时引泾河的白渠,人民歌颂说:“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意思是渠水既溉田又像施肥料,黍子长得很茁壮,能够供应京城的粮食需要。歌词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了人T河渠对于促进粮食增产起着巨大的作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达的水利事业,繁荣的农业,促进了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秦汉时“秦中”成为富贵的代名词。《战国策》记载,纵横家苏秦说:秦国“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司马迁也说:关中的土地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一,财富占十分之六。说明当时关中地广人稀、财富集中,和后世情况完全不同。  关中平原,虽然形势险固,但也是交通中心。南面的子午谷、骆谷、斜谷等阙口,是历史上沟通汉中和巴蜀地区的孔道,司马迁形容为: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西面通过泾河、千河、渭河上游河谷,越过六盘山脉,可以通往陇西高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北面沿着洛河河谷能到达陕北和蒙古高原;东面的函谷关、潼关更是进出中原地区的门户。唐代以前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

险要的山川形势,发达的农业生产,便利的交通条件,在经济重心没有东移以前,是建都最理想的地方,所以有“自古为建都极选”(《读史方舆纪要》)之称,唐代以前大多数王朝定都在这里并不是偶然的。

西周丰镐

古公宣父迁居周原

周人起源于关中平原西部,相传始祖弃曾任夏朝负责管理农业的官职,封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号后稷,姓姬氏。传三世至公刘(《诗经·大雅·公刘》),迁居到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豳”字是由“豕”和“山”两部分组成的,有人解释说,当时这里山上有许多野猪,所以取了这个地名。公刘在豳营造宫室,整治田地,发展生产,部族富裕,做到行军有干粮,家中有积蓄,据说周人从此兴盛起来;一说正式迁豳的是他的儿子庆节(《史记·周本纪》)。再传八世到古公宣父时,为逃避北方半游牧民族戎人的侵扰,准备南迁,部众听到这个消息,都扶老携幼,追随占公宣父。翻越梁山,沿着漆沮水,定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周围部落也纷纷前来归附,《诗经·大雅·绵》、《史记·周本纪》记述了古公宣父迁居岐下的史实。

周原北倚岐山,南临渭河,广义包括今风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大部分及宝鸡市、眉县、乾县一部分;狭义指今岐山、扶风之间一带,东西、南北都约7公里。历史上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灌溉方便,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绵》诗赞美说:“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的土地是多么肥美啊,生长在这里的野菜、苦菜也像糖一样甜蜜!史传古公宣父定居周原以后,弘扬先人后稷、公刘业绩,革除戎狄习俗,设置官员,分职管理,建造城邑,发展农业生产,部族逐渐强大,奠定了立国基础,始称为周,以族名为名,也有人认为因地得名。自古公宣父到文王晚期,一直是早周都邑。公元前11世纪,文王迁居丰地以后,这里仍旧是周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后来,武王灭商,将周原分封给贵族周公、召公;周王和诸侯大臣也经常来此,进行祭祀或商讨国事,直到戎人入侵,平王东迁洛邑,才毁于战火,最终被废弃。

近几十年来,岐山、扶风一带曾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城址、墓葬及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迹。出土青铜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清代以来不断有青铜器发现,如著名的大盂鼎、毛公鼎等,1976年扶风曾出土铜器一百多件,其中有铭文的达七十余件;有一件墙盘铭文记录了周朝的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的名称。由于这里经常有青铜器出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还出土大量甲骨,有刻辞的近三百片,内容有周人祭祀、战争、与邻近部族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事项,是记录周朝早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P7-11

序言

就自然景观而言,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色,不能互相取代。也难分优劣。但一般来说,领土辽阔的国家会拥有较多独特的自然景观。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而清朝在19世纪中期的疆域更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中国领土的面积不如俄罗斯大,但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就多样性、独特性而言,并不比俄罗斯差。

但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纯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人文景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即使是以自然要素为主的景观,往往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影响,离不开人文景观的点缀,更多的景观则兼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要素,这正是中国得天独厚之处。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尽管中国的历史并非世界之最,但基本是延续的,所以就中国的主体文化而言,无疑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不断吸收外来文明,并不影响华夏诸族(以后的汉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口,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汇聚了数十个民族、世界上有代表性的文明、主要的宗教,形成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这一切都在岁月的沧桑中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已是名闻遐迩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即使沉寂多年,或仅存断垣残壁、荒烟蔓草,也会引发人们的思古幽情和人文情怀,同样受到重视,得到保护。

古往今来,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森五湖、茫茫九州之间,有多少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又有多少骚人墨客、奇才志士、征夫戍卒、游宦行贾、高僧外道、蕃客商胡,挂沧海云帆,循悠悠丝路,历名山大川,穷天涯海角!

凡此种种,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是来自记载,还是得诸考察;已名闻天下,还是鲜为人知:都值得记录传播。也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以中国疆域之广、历史之长、人口之多、民族之众、文化之丰、景色之美,任何人都不可能遍历亲涉。能仿古人“卧游”之意,一册在握,一图在手,指点江山,品味人事,追忆旧游,遐想未来,其乐无穷,岂不快哉!

有感于此,谨与同人于中国历史地理中选取若干专题,每题一册,集中介绍一种或数种类型的景观,并且以景观为载体,讲述与此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或纵贯古今,或集中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不拘一格。文字力求清新流畅,明白可读,配以地图、照片、图画、书影,编写成这套八种《沧桑河山》。是为序。

葛剑雄于2006年国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