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新使命(一个高新人15年工作实践思考)/科技创业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杨平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创新的主线,从中国高新区15年来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创新、文化创新等进行了十分系统的梳理和思考。仔细阅读,加之珠玑般随处可见的案例链接,中国高新区15年的创立、建设、成长、发展画卷,在创新这根闪烁的主线串连下,历历在目,令人感叹,内心充盈着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张力。

内容推荐

中国高新区从设立到成长发展,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肩负着历史的创新使命,实践着创新创业过程,高新区已成为创新的标志,创新的沃土、创新的疆域,成为孕育创新,以创新驱动整个高新区建设事业的高新技术领地。

高新区的创新实践,用较短的时间,使之成为了大社会背景下的创新业区域前沿,独特高地,不但孕育了创新创业种子,而且弘扬了创新创业文化。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中国高新区的现状及创新属性

第一节 中国高新区15年创新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高新区在荒芜中创新性建立

案例1 在荒丘和菜地上白手起家的高新区

二、中国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主要阶段划分

三、中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概述

四、中国国家高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创新贡献

一、加快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步伐

案例2 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案例3 苏州环保产业园强化生态建设,实现产业集聚

二、培育扶持集聚了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案例4 株洲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成绩斐然

案例5 53个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一半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三、聚集了大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案例6 株洲高新区“人才磁场”效益凸现

案例7 无锡高新区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四、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步伐

案例8 中关村国际化步伐提速

五、树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典范

案例9 高新区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锋力量

六、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第三节 中国高新区肩负的创新使命

一、自主创新是国家高新区肩负的主要使命

案例10 高新区发展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11 从中关村看高新区自主创新需要的五大突破

二、强化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建设

案例12 株洲高新区强化整体营销助推“二次创业”

三、国家高新区亟需解决的4个问题

案例13 苏州高新区:构筑人才“强磁场”

第二章 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摇篮

第一节 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

一、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和灵魂

案例14 南方阀门创新成为行业标准的主编与修改者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方位持续创新

案例15 与高新区一起创新成长的钻石工业园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原始创新的主体

案例16 民营科技企业挑起自主技术创新大梁

第二节 孵化器建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容乐观的创新现状

链接一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谈我国产业竞争“瓶颈”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中小企业成长创新的摇篮

案例17 最“拥挤”的创业中心

案例18 西安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孵化、毕业企业最多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载体

案例19 株洲高新区不断扩大孵化器规模

链接二 超越与突破——2005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据分析

第三节 商新区应全方面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

一、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创新型企业

案例20 株洲高新区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思路

案例21 深圳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

二、建设创新网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

链接三 科技型中小企业亟需协作创新

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案例22 株洲高新区正在安装第四个企业孵化引擎

四、建立系统的支持机制.保障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案例2 5 深层服务激活株洲高新区创新能力

第三章 高新区:科技创业者、企业家的创新热土

第一节 创新是科技创业者、企业家的天职

一、创新是科技创业者之魂

案例24 创新是廖斌特有的创业者气质

二、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

案例25 技术延续性研发是企业家的本质问题

三、创新是科技创业者、企业家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关键

第二节 高新区应竭力壮大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

一、科技创业者、企业家是国家高新区最大的财富

案例26 株洲高新区百万巨资奖创新功臣

案例27 太子奶总裁李途纯等企业家是高新区的最大财富

二、营造良好环境,建设科技创业者、企业家的创新热土

案例28 良好环境招引凤凰栖枝高新区

第四章 高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前沿

第一节 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及效果

一、体制机制创新对于国家高新区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高新区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

三、国家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创新

案例29 株洲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个案30 体制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

四、国家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探索的效果

案例31 株洲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所取得成效

案例32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实践分析

第二节 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一、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二、完善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案例33 株洲高新区科技中介工作情况

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

六、加强对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支持和领导

第五章 高新区:创新创业文化的高地

第一节 创新创业文化的创新属性

一、文化是影响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二、创新需要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来支持

三、创新创业文化孕育国家高新区创新事业

链接四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简论创新文化

第二节 高新区与创新创业文化

一、创新创业文化成就辉煌高新区

案例34 株洲高新区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适合企业发展

二、高新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第三节 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文化中的角色定位

一、“文化立区”,继承借鉴创新发展

案例35 炎帝精神重塑株洲高新区

案例36 苏州高新区实施“文化兴区”战略

二、“以人为本”,激活创新创业主体

三、从六方面着手,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案例37 株洲高新区进一步梳理重塑高新区文化

第六章 高新区: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载体

第一节 高新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一、高新区肩负着城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使命

案例38 高新区的发展是株洲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案例59 珠海高新区是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二、GDP是高新区发展的结果而非目的

三、高新区将继续承担城市经济发展引擎的重任

案例40 株洲高新区:挺起中部经济走廊脊梁

案例41 高新区成重庆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第二节 高新区是城市化建设的创新主阵地

一、城市化是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新区发展提速城市化进程

三、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创新型城市

案例42 株洲高新区城市化建设铺陈创新型城市建设

案例43 高新区提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 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创新作为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国家高新区

二、高新区理应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载体

三、国家高新区勇做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先锋

案例44 株洲高新区担负着再塑株洲的重任

案例45 南宁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

案例46 常州倾力打造创新型高新区

附 件

1.国家高新区发展大事记

2.株洲高新区大事记

3.株洲高新区文化理念体系

参考文献

鸣 谢

试读章节

在荒丘和菜地上白手起家的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的创建,在上文中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其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只有我们高新人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其中拓荒创新的艰难和意义。建区之初,面积只有几平方千米,而且处在城郊;但就是在这样的荒凉之地,国家高新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以我最为熟悉的株洲高新区为例。1988年,株洲在湘江上建成了第一座大桥——湘江一桥。这座大桥,承载着株洲人的一个梦想——向河西拓展。而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使株洲人拓城的梦想成真,更为株洲新兴工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大舞台,催生出欣欣向荣的河西新城区。1992年,作为湖南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株洲高新区,就在河西新区正式成立了。

株洲高新区是在株洲市河西园艺场的一片荒丘和菜地上起步的,创立伊始工业和商贸基础都非常薄弱。只有2 O万元启动经费的第一代拓荒者一开始就从硬环境建设着手,强化投资大环境观念,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高新区建设,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株洲高新区辖区面积35平方千米,政策区8.8平方千米,.起步区5.78平方千米。当时的管委会临时租赁了一栋村级组织的办公楼。中央与省市也不可能按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投入大规模的政策性资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株洲高新区决定走激活民间资本、大力招商引资的路子,并将自己的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为“提升改造、培养孵化、引进发展”;积极运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个平台,通过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大力支持河东两园(高田心科技工业园、董家塅科技工业园)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更新,以高新区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使株洲的传统工业再现活力。

14年来,株洲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在21平方千米的热土上再造了一座活力之城。财政收入从1992年的93万元到2 0 0 5年的6.9 7亿元,超过河东5个老城区的总和;工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245亿元。蜿蜒狭窄的乡村小道演绎为“一环两带”、“六纵四横”的道路骨架,不规则的稻田演变成高起点规划、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炊烟四起的村落突变为现代化都市区域的星级宾馆,荒丘洼地上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区内,高新技术项目也纷沓而来。湘江仍流淌不息,却更清澈;高新区依然还是高新区,内容已更丰富:发展的步伐是快速跨越,高新区人的自豪感不断增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的是新辙,缺的是经验,少的是借鉴。建设高新区大厦,一砖一瓦,都需要在困难中定型;一梁一柱,都需要在探索中完成;一墨一线,都需要在创新中规范。进入新千年,高新区领导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彰往察来,把握机遇,前瞻决断,实施高新技术先导、开放强区、环境发展三大战略,确立“一区三园多基地”的发展格局,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电子信息技术等朝阳产业为主导,抓住高新区“二次创业”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之契机,“锻造实力高新,构建和谐天元”,实践新区跨越式发展。

昔日的汗水谱写了今日的辉煌,探索路上的艰辛挡不住创业者澎湃的激情!在一片荒山和菜地里,点燃希望之火,拔地而起一座新城区,创建了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年磨一剑,在这一片热土上,株洲高新区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按照既定目标,实践着跨越式发展!

株洲高新区的创建历程就是53个国家高新区创建过程的缩影。我们再简单地看看中关村这个较为有代表的个案。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198O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带领几名物理所科技人员,创办中关村首家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在中关村移植美国硅谷经验,扩散新技术,从此开创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诞生了中关村科技园。

张江科技园区当年也见不到如现在这般热闹非凡的大片建筑工地,以及大桥五线、六线,地铁2号线等繁忙穿梭的交通风景线;没有公共汽车,没有地铁,甚至没有出租车,只有几辆城郊结合部的破旧中巴车在园区边缘的龙东大道上匆匆经过,因无客源,所以也懒得光顾园区里面的道路。这就是那时的张江——开拓创业者心中的热土,旅游观光者却是不屑一顾。

那时,园区已经开发的面积,据公开报道是5平方千米左右,其实也只是郭守敬路、科苑路、松涛路等三四条宽窄不一的水泥马路。马路旁边除了点缀的一排人工绿化的小树之外,几乎都是杂草丛生,间或有附近农民种的各色蔬菜。远近的村庄仍保留着古朴的江南风格,每逢晨夕光景,鸡鸣蛙叫,炊烟袅袅,俨然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开发的地域,形成了一副泾渭分明的对比图。

复旦张江王海波曾经说过:“晚上下班后总是已经星星点灯的时分,据当初几个一起创业的学生和朋友说,他们从公司到宿舍杨家镇,有22 666步,按每步75厘米计算,约为1.7千米。为了工作方便,公司宿舍安排在杨家镇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自然村。下班之后,我本人也是赶到园区边缘的龙东大道旁,路灯下,乘坐需要等上很久才款款而来的郊区小巴,赶到德平路乘公交大桥三线,回当时仍在杨浦区五角场一室户的家。记忆中,那时的龙东大道旁的路灯排列起来,绵延不绝,宛如一条长廊,在夜幕下显得很美、很美……”P4-8

序言

对高新区创新使命的思考,是中国高新区建设目前面临的历史性命题。

换一种说法,创新本身就是高新区的使命,就是党中央和政府设立高新区的目的和战略意义,就是高新区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是高新区不断实践的过程,就是高新区成长发展价值的浓缩和体现。

很庆幸,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在中国的任何一个高新区里,感受感知到这种创新使命和氛围、气息;感受感知到因为创新,1 5年来高新区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面貌和无限良好的发展前景;感受感知一批高新人立足于中华大地的勤劳勇敢,奋发有为和开拓进取。值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颁布实施的今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中国高新人的一分子,我们正进行着一场伟大的创新事业。

同样很庆幸,我先于读者阅读到了杨平所著《创新使命》的书稿。书稿的副题“一个高新人1 5年工作实践思考”不但深深打动了我,而且,牢牢地把我的注意力带进了整本书的叙述。

《创新使命》基于创新的主线,从中国高新区15年来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创新、文化创新等进行了十分系统的梳理和思考。仔细阅读,加之珠玑般随处可见的案例链接,中国高新区1 5年的创立、建设、成长、发展画卷,在创新这根闪烁的主线串连下,历历在目,令人感叹,内心充盈着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张力。

历史长河中的1 5年弹指一挥间,而类似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创业的高新人,眼见着一片蛮荒田野,变成了漂亮逼人的科技新城,那种起先套鞋在泥泞里的跋涉和建设中的日晒雨淋,豪情万丈,那种因创新、集聚而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对所处城市、区域带来的巨大改变,的确令我们心旷神怡。这弹指一挥间创造的高新奇迹,必将成为我们今后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的良好基础和新的征程起点。

相信每个人认真阅读了这部著作,都会享受到这种愉悦和感触。

正是基于对过去1 5年颇有见地的创新思考,作为杨平本人,或许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高新区个人情感,对这份事业的执著、热爱和投入,对中国高新区建设的认识、思考和见地。而对我们广大的读者而言,《创新使命》还必然地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就中国高新区建设而言,不论过去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无法回避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现实和问题。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过去我们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商业化方面的储备不足和诸多行业核心技术的相对落后,都告诉我们:我们肩负的创新使命才刚刚开始履行,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仍是我们现状和心灵的真实写照。不进则退的市场法则,要求我们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一大批真正具备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以高新区为依托,为舞台,为驰骋的沃土疆域,生生不息地追赶、超越、前进,脚踏实地地耕耘、努力、成长。

随着中国高新区建设的日益发展,我相信不但我们的科技创业者、企业家群体会日益成熟壮大,现有格局高新区建设的产业布局也会朝着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的方向蜕变发展。当我们就建设本身的技术、布局问题深入思考时,就会发现,高新区企业在引进、孵化、培育、成长、壮大类似于育苗造林的过程中,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链,是何等的重要和不可或缺。这不只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状,更是我们今后在履行创新使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我们别无选择。

感谢杨平,在陪伴我们15年高新区建设事业后,倾力撰写了《创新使命》并“谨以此书献给中国高新人”。相信《创新使命》将陪伴我们,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为中国高新区建设事业使命必达。

梁桂  2006年9月2 6日于北京

作者系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