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的是美好的(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英国)E.F.舒马赫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将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经济学论述,一本直指心灵、抱持希望,并对未来彻悟的书。出版以来不但是畅销书,而且是世界经济学最具启发性和颠覆性的论述,其二十年前的论点,在今日看来仍切中时弊,历久弥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环境。作者因提倡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为经济学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向。

内容推荐

人们对社会进化有一种惯常的幻觉: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从贫困到富裕,等等,总之,未来是一个无限增长的过程。七十年代初西方世界的一本畅销书《小的是美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种幻觉泼了一盆冷水,作者舒马赫认为以技术开发与大自然开发为基础的发展有它的极限界域,应当把重点从商品转移到人,“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源泉”;否则,人将受到惩罚:技术会从解放人的体力走向它的反面,而大自然的失衡更会使人丧失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

目录

一 现代世界

 1 生产的问题

 2 和平与持久

 3 经济学的角色

 4 佛教经济学

 5 规模的问题

二 资源

 6 最伟大的资源——教育

 7 土地的妥当使用

 8 工业所使用的资源

 9 核能——是解救还是诅咒

 10 人性化的科技

三 第三世界

 11 发展

 12 发展中间技术以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

 13 两百万处村庄

 14 印度的失业问题

——在伦敦与印度发展小组的一次谈话

四 组织与所有制

 15 能预告未来的机器?

 16 大型机构理论探讨

 17 社会主义

 18 所有制

 19 所有制的新形式

结束语

试读章节

除非我们刻意而坚决地将重点由物品转到人身上,否则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的结果不会比第一个十年好。真的,如果不作改变,援助的结果只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破坏。

当我们淡到推动发展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人还是商品?如果是人,那么是哪些特定的人?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为什么他们需要帮助?如果他们没有帮助就上不了路,那么,他们真正需要的又足哪一类帮助?我们又怎样和他们沟通?如果关心的足人,就会有数不尽的这类问题。而在另一方面,商品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特别是在汁量经济学家或统计学家研究它们的时候,商品甚至不可以再一一辨认,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出口、储蓄、投资、基础没施等。由这些抽象的东西可以建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而这些(经济)模型也很少有容纳真正的人的空间。当然了,“人口”会把他们包括进来,不过也只是把他们当作一个被除数,在除数(也就是可供使用的货品数量)决定后再派上用场而已。于是模型会显示,发展(也就是被除数的增长)在除数增长的情况下,会停滞或倒退。

和商品打交道要比和人打交道容易多了——至少因为商物没有它们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有沟通上的问题。当重点放在人身上的时候,沟通问题反而更为重要。谁会是施以援手的人,谁又是受援助的人?施以援手的人一般而言会是有钱、受过教育(多少从专业意义来说)、住在城里的人。最需要帮助的人则是贫穷、没受教育、住在乡下的人。这就表示有三道鸿沟将两者分开:富与穷的鸿沟、受过教育与未受教育的鸿沟、城里人跟乡下人的鸿沟,这也包含了工业与农业的鸿沟。发展的援助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这三个鸿沟搭桥。这可得需要大量的创意、研究和爱心。适合于相对而言较富裕、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人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想与价值体系的,便不可能适合于穷苦、半文盲的农民。穷庄稼汉不可能摇身一变,就拥有高雅的城里人的外观和习性。如果人们不能适应这些方式,这些方式就得转过来适应人。这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不仅如此,富人社会里还有许多现象本身不但问题重重,而且也不适合穷人社会。穷人如果成功地适应了这些现象,反而是毁灭的开始。如果变动的本质会造成上一代再没有什么可以教导下一代,而下一代也再也没有什么可从上一代承袭的,那么家庭生活就会崩溃。所有社会的生活、工作与快乐都有赖于若干无比珍贵而又极度脆弱的“心理结构”。社会凝聚力、彼此合作、互相尊重、最重要的自信、面对逆境时的勇气,以及吃苦的能力——所有这些以及其他更多的事物——一旦这个“心理结构”受到重创就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一个人如果自认为无用就完了。没有任何的经济增长能补偿得了这样的损失——虽然这其实很可能是空话,因为通常这些因素会阻碍经济增长。

我们的经济发展学家所研究的令人愉快的理论,并未发现这些可怕的问题。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所产生的失败现象,被归咎于分配的援助不够,或是归因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或人口中所潜藏的某些缺陷。研究当前文献,就会让我们认为,决定性的问题在于援助是双边性或多边性的,或是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障碍的移除、私人投资的保障,或是有效的节育等才是唯一真正关键的事情。

我绝对不是在建议这些问题都不相干,但是这些问题似乎未能切中要害。而环绕着这些问题所做的无数讨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具有建设性的行动。在我看来,问题的核心乃是世界上的贫困问题基本上是由于有两百万处村庄,因此也就是有二十亿农村人口这个事实。解决方案不可能在贫穷国家的都市里找到。除非偏远地区的生活得以改善,否则世界的贫困问题不但无以解决,而且必将越来越糟。

我们如果继续根据数量,以及那些高度精简的名词——如国民生产总值、投资、储蓄等等——来思考发展问题的话,所有重要现象都无从理解。这些观念在探讨发达国家的时候有其用处,但对发展问题却是毫无意义(而且它们在富裕国家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不曾扮演任何角色),援助只有当能帮助受援国动员社会大众的劳动力量,并且在不“节省”劳力使用的情形下提升生产力时,这个援助才能算是成功的。一般所称的成功评判标准,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完全是误导,而且事实上一定会导致只能被称为新殖民主义的现象出现。

我很不愿意用这个字眼,因为它声名狼藉,而且似乎暗示援助者有此意图。真的有此意图吗?我想应该是没有。但这却让问题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小。无意中发展出来的新殖民主义反而比有意追求的新殖民主义更难以对付。只适合(令人怀疑)于富裕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标准、成功或失败的判定标准、价值体系、行为方式,一旦在贫穷国家建立起来,就会把贫穷国家钉死在完全依赖富裕国家的情形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不断增加的负债。这个现象众所周知,而心存善念的人导出一个简单明白的结论,就是赠与比贷款好,而低利贷款又比高利贷款好。没错,但是日益增加的负债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当欠债的人还不起钱的时候,他干脆就不还了——这个风险是贷款者必须经常记住的。

P155-158

序言

如果一本书出版三十多年之后还有人在不断地读,并从中获得启示,这本书一定是经典著作。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1973年出版的《小的是美好的》就是这样一本书。

舒马赫(1911—1977)出生于德国,193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当过教师,经营过农业,做过新闻记者,并长期在英国政府部门担任经济顾问。他还创办了自任董事长的英国中间技术发展公司,实践自己在本书中提出的“中间技术”。舒马赫关注现实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来研究发展经济学,独树一帜,颇受重视。《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在1973—1979年六年间再版十二次,至今仍然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

二战之后,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独立,并谋求经济发展。以研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为己任的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研究发展经济学的都是在发达国家受教育的经济学家,因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发达国家作为目标与模式,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走发达国家之路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从产业革命起步,通过工业化而实现的。因此,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所探讨的中心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七十年代,发达国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遭到质疑。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从人与自然和资源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病与局限性。发展经济学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现实中也并没有成功。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工业化,但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这就形成“发展经济学的危机”。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正是在批判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来寻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

《小的是美好的》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现代世界”和第二部分“资源”批评发达国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第三部分“第三世界”和第四部分“组织与所有制”则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的发展道路。

舒马赫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与罗马俱乐部的观点完全一致。舒马赫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一代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相信‘生产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种错误是由于科技的惊人成就造成的。科技的成就使我们忽视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就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中心,大量消耗不可再生性资源。产业的专业化和大型化引起经济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这些威胁着人类文明和生存,同时也不可能实现和平。所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应该以人为主要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并珍重土地,更有效地运用工业资源,发展充满人性的中间技术。

舒马赫正是在对工业文明批判的基础上来考虑发展问题的。他认为,战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道路发展经济失败了。新的发展道路应该以三个问题为中心。一是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来源,解决失业问题,以使所有人摆脱贫困为中心。二是把发展作为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种进化,从教育、组织、纪律等非物质问题入手。三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避免工业破坏农业、农业又报复工业的“相互毒化”。实现这种发展要克服对大规模的迷信,强调小规模的优越性,进行组织变革。这正是“小的是美好的”的含义。同时,还应该进行所有制革命。这种新型的所有制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而是国家分享股权,以分得的股息代替税收,并派官员参与企业监督,享有财产权,但不参与企业管理。

读这本三十多年前出版的书,你会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感。这本书中所指出的许多问题也是我们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我们走的正是这条工业化的道路。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效率低下、社会矛盾加剧正在困扰着我们。我们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

应该承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化,以制造业和相关的重化工业为中心还是不可避免的。工业化当然有种种弊病,但这是不得不为之的一种选择。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我们何以自立于世界之林,何以富民强国?要发展制造业必须以技术进步为中心,这就要有作为技术进步领头羊的大型甚至特大型企业。这就是我说的“大的也是美好的”的含义。

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减少发达国家出现过的问题。比如,不能靠资源消耗来发展经济,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中间技术;在建立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农村。这就是“小的是美好的”对我们的启示。

一本经典,不是它说的话句句是真理,而是它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以这种态度去读这本书,你就会收益无限大。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一本书出版三十多年之后还有人在不断地读,并从中获得启示,这本书一定是经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就是这样一本书。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我现在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乐于思考未来的朋友们:无论是有权的、无权的人;无论是穷人、富人;无论是年老的、年轻的……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个人以智慧的启发。

——潘石屹(SOHO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这本书代表了经济学家的逆向思考,省思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与快乐的。作者的示范肯定了一件事:杰出的经济学家在骨子里依然是一位人文学者。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