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达罗·A·特雷费特教授从事天才症候群的研究工作26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曾担任由达斯订·霍夫曼主演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的科学顾问。本书是崔佛特教授集中多年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品,更是神经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案例,不仅仅意味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将成为一把了解人类自身潜能的金钥匙——让我们理解另类天才们因何“有缺陷而才华横溢”,我们自己又为何“没有缺陷却平庸无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另类天才--走近天才症候群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达罗德·A·崔佛特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达罗·A·特雷费特教授从事天才症候群的研究工作26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曾担任由达斯订·霍夫曼主演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的科学顾问。本书是崔佛特教授集中多年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品,更是神经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案例,不仅仅意味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将成为一把了解人类自身潜能的金钥匙——让我们理解另类天才们因何“有缺陷而才华横溢”,我们自己又为何“没有缺陷却平庸无能”? 内容推荐 天才症候群是指一些病态的,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智力缺陷的人,却展示出令人称奇的能力孤岛和卓越才华,他们的特殊才能与其自身的缺陷形成了极端的鲜明对比。过去100多年来,发表了无数关于这些另类天才的科研论文和媒体报道,但都不足以解开这一科学之谜。 本书作者达罗·A·特雷费特教授从事天才症候群的研究工作26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曾担任由达斯订·霍夫曼主演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的科学顾问。本书是崔佛特教授集中多年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品,更是神经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案例,不仅仅意味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将成为一把了解人类自身潜能的金钥匙——让我们理解另类天才们因何“有缺陷而才华横溢”,我们自己又为何“没有缺陷却平庸无能”? 目录 引言 序 天才症候群:定义 上篇:我们身边的天才 1.厄尔斯伍德精神病院的天才和其他早期白痴天才 2.音乐——永恒的童言 3.蹦协推算者:如果令天是六月六日,就一定是星期五 4.智者和愚人:速算者 5,“记忆增强”:记忆研究专家 6.画猫的拉斐尔和其他“神童” 7.从A先生到Z先生:其他天才技能 中篇:人物 8.莱斯利 9.坎伦 10.阿朗索 下篇:我们自身拥有的天赋 11.解释无法解释的现象 12.记忆的力量一一天才与普通人的对比 13.新天才与新发现 14.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15.展望未来 16.一枚格外光滑的石子 17.《雨人》·电影,雨人·真实人生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埃伦太喜欢音乐剧Evita了,第一次听过之后,她用时不到一周就将整个歌剧熟记于心。现在每天晚上的同一时间她都会放唱片,并且用钢琴进行伴奏,还会跟着唱。她喜欢伊萨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和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只要她妈妈在音响上放这首乐曲,埃伦就会放下手上的所有事情,到客厅去听,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挂着愉快的微笑直到最后_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她熟悉并能演唱协奏曲和交响乐的主旋律,她对音乐的记忆似乎没有穷尽。她惊叹巴赫音乐的精确结构,似乎她天生就能理解音乐结构。她能用吉他娴熟地弹唱“Love Me Tender”(《温柔的爱》),不亚于用钢琴弹奏《蓝色狂想曲》。她会几百首歌曲。只听一遍,她就能永久地记住这些歌曲,并且可以准确无误地回忆出来。 埃伦完全失明。29岁时,她可以用米奴哀舞曲的形式对摇滚乐进行即兴演奏,反之亦然。她的智商为50,但空间知觉超强、记忆力惊人,还有卓越的音乐天分。她的节奏感也很强,似乎受时间和时刻表的驱使,她一天到晚行色匆匆,跑到就近的收音机旁收听定时播放的广告节目。她的头脑中似乎有一个不停运转的数字式钟表。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少女,她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 1957年8月3日,布德罗夫妇的第三个孩子埃伦在一家空军基地医院呱呱坠地,父亲奥雷是空军部队的职业飞行员。埃伦出生时两个姐姐分别11岁和13岁。埃伦的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两个半月时间,体重仅为2磅,12天的给氧造成了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由此引起的疤痕组织让她双目失明。鉴于美观的原因,医生建议等她长大点就为眼球做外科摘除。出生后,她的体重降到了1.75磅;医生说她活不长的,不用取名字,也不用为她选购衣服,或做其他什么打算。但是据她妈妈说,埃伦当时似乎决意要活下来,“她的哭声比育婴室里其他任何婴儿的声音都大。”埃伦活了下来,10周之后她出院了。 埃伦的发育很缓慢。她4个月大时,医生证实了她父母的怀疑一失明。埃伦半岁时,姐姐南希跑去告诉妈妈,“宝宝在唱歌。”埃伦的摇篮金属支架上放着收音机,播放着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埃伦跟着收音机哼唱,既没走调,节奏感又强,这也正是其音乐的特色。 与此同时,新问题又出现了,埃伦不愿整晚都呆在摇篮里。凌晨三四点钟醒来后,她一个人呆着害怕,就爬出婴儿床,满屋寻找同伴。最后通常来到13岁姐姐的房间,这个十分疼爱她的姐姐总会为小妹妹腾出地方。埃伦会一直呆在姐姐的房间,直到第二天早上打开摇篮旁边收音机的时间到了,她才出来唱歌。 当时颇受欢迎的歌手包括巴迪·霍利、埃弗利兄弟、法兰基·艾瓦隆、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杰尔·李·刘易斯等。埃伦和她姐姐一起听收音机,姐姐会唱歌给埃伦听。25年之后的现在,埃伦不光会唱每一首“黄金老歌”,还会用钢琴和吉他准确无误地弹奏出这些歌曲所有的序曲和装饰音,神奇地再现霍利、普雷斯利和刘易斯等人的歌声。 埃伦4岁才会走路。但她一会走路就有超常的空间能力,能感觉到6英尺外甚至更远地方的大物体、墙壁、栅栏和房屋,并坚持走上前去用手感觉一下。她光着脚丫在家里上蹿下跳,她总是记得地毯结束和油地毡开始的地方。用她爸爸的话说,自小她就能够在陌生的密林中行走,不会撞到树上,她具有判断树木方位的本能。她还能敏锐地判断同屋其他人的存在,即使赤脚走在地毯上,她妈妈也没法不让埃伦发觉自己的存在。埃伦学走路时,口中发出连续的唧唧声,就像是她自己的个人雷达。 四五岁的时候她变得极度活跃,一直动个不停,沿着房间的四壁转圈,从架子上壁橱里把东西拿出来,堆在地板中间。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撕一撕、嚼一嚼、闻一闻和摸一摸。房子里的橱柜都得关好了,即便如此,她也常常把它们弄开,钻进去探索一番。她非常喜欢爸爸的工具,特别是金属的。她似乎受节奏驱使,常常在金属和木制品上打拍子。早上给埃伦梳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她老是(用头)去撞墙。她非常喜欢铿锵声,每经过一辆汽车,都会用拳头猛敲到墙上去。有一段时间,由于老是手脚不停和过度活跃,埃伦的父母似乎无法把她留在家里。她妈妈现在说,“我都不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终究还是挺过来了,没有把埃伦送走。 4岁半的时候,埃伦接受了心理测试。经威尼兰社会成熟度量表测定,她的社会智商约为40,说明其智商大概为30到50之间。她能够发音,却不能用言辞表达自己,也无法按要求做事。“她能熟练地避开障碍物,有超强的空间记忆,触觉似乎受过良好的训练,能够在房间里移动自如。但她的优势仅体现在很小的范围,总的来说她是一个极度残缺的孩子,预后不容乐观。考虑到埃伦与她的妈妈和两个姐姐,将她送到公立机构接受治疗是否明智之举,还得认真考虑。” 1962年埃伦接受了体检,医生得出的结论指出,小埃伦运动机能亢奋,双眼晶状体浑浊,部分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实验室化验结果,脑电图和头骨x射线都未发现异常。 奥雷和巴巴拉夫妇拒绝接受女儿预后不良的诊断,开始在全美国范围内为埃伦寻找一所学校,不仅能够让埃伦完成学业,还可以学习应对成年生活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加利福尼亚州费尔奥克斯的圣胡安联合学区找到了这样一所专门学校。埃伦8岁时他们全家迁居费尔奥克斯。她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现在被该学区一所叫做斯塔尔金的成人特殊学校录取。1983年,她开始接受言语治疗的时候还没有言语交流和谈话技巧。说起话来嗯嗯呀呀,含混不清,言不达意,并表现出持续言语和言语模仿的特征。只有当她唱起自己熟悉的歌曲时,才能使用具有连贯性的语言。经过历时3年的84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埃伦现在可以叫出物体的名称,把句子补充完整,回答问题(而不仅仅是重复别人的问题),并开始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言语交流。 P133-136 序言 杰里米患有严重的孤独症,而且根本不会数数。但只需站在铁道旁,他就能够告诉你一列驶过的火车的车厢共多少节,无论多少,都不会出差错。 乔治和他的双胞胎弟弟查尔斯可以说出你生日是星期四的所有年份。在从过去4万年至未来4万年的区间内,你任选一个日子,他们都能告诉你是星期几。闲暇时,两兄弟喜欢使用20位数的质数进行换位游戏。然而他们不会进行简单数字的加法运算,甚至说不清楚公式是什么,更不可能书写任何公式。 菜斯利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音乐训练。然而10多岁时,他第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后,他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而且非常娴熟,毫不拖泥带水。他同样还可以演奏其他音乐作品,无论多长多难都不会有丝毫问题。但是他却拿不稳餐具,也只能机械性地重复别人的话语。莱斯利是个盲人,并患有严重的心理缺陷和脑性麻痹。 埃伦也是盲人,智商不到50。她也是个音乐天才。听了收音机或电视机播放的任何形式的音乐之后,她都能够创作出复杂的伴奏和弦。百老汇音乐剧Evita的唱片听过一遍,她就能完整地演奏出所有的配乐,并使用复杂且准确的和弦对管弦乐和合唱进行变调处理,其中包括使用强烈的不谐和音符再现人群的纷乱情景。另外她还具有非凡的空间感应和惊人的记忆力。 肯尼恩虽然已经38岁了,但心理年龄只有11岁,掌握的单词只有58个。但他却能够说出全美嘲人口超过5000人的任何城市的具体人口数;美国2000个知名饭店的名字、客房数量和具体位置;每个城镇离所在州最大城市的距离;3000个名山火川的相关数据;以及2000多个重大发明和发现的日期和重要数据。 杰迪戴亚的心理年龄仅为10岁,自已的姓名都不会拼写,却能够回答下面的问题:“一个棱长分别为3231457895642732和154965码的锥体,可以换算成多少个八分之一立方英寸?”经过5个小时计算得出28位数的正确答案后,他问道:“你是要正向还是负向的答案?我都说得上来。” 阿朗索的智商只有50,词汇量大概也是那个数。像莱斯利一样,他只能鹦鹉学舌,很少主动与人搭讪。但是他制作的动物雕塑却惟妙惟肖。他能够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匹马和一匹雄马驹的雕塑,绝不遗漏任何解剖细节。一幅画只需扫一眼,他就可以制作出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复制出三维细节。 大卫患有心理障碍,由于其精神错乱发作具有极度危险性和破坏性,他需要长期住院。虽然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具有严重的缺陷,他却对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公交系统了如指掌。告诉他正在你面前进站的公共汽车的路数和当前时间,他就能够判断出你目前所处的具体位置,城市的任何角落邯逃不过他的法眼。 上述人物以及本协所描述的其他个案都是关于不可思议的“白痴天才”(idiot savant)的事例。“白痴天才”的说法是100年前伦敦一位名叫J.兰登·密(J.Langdon Down)的医生首先提出来的,当时“idiot”一词不像现代语言中的用法,没有负面的、怪里怪气的含义。那时“idiot”是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公认的术语,指智力能力的具体水平——低于5的智商水平。“savant”源于法语,字面意思是“to know”(知道)或“man of learning”(学者)。“idiot savant”的组合具有极强的描述性和鲜明的特色,其诞生源于对患有严重心理缺陷但却具有极高专业水平人群的观察,尽管他们的专业领域十分狭窄。 现在有人反对使用该术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idiot”。一词的言外之意既不恰当也不公平。因此,“savant”(天才)和“Savant Syndrome”(天才症候群)在本书的余下部分用于指这些奇特的人群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异功能。 天才症候群指一种病态,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智力缺陷的人群展示出令人称奇的能力孤岛和卓越才华,与他们自身的缺陷形成了极端的鲜明对比。对有些天才——我们称之为“talented savants”(有才能的天才)而言,他们的超常技能令人称奇,仅仅是因为与其自身的缺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对其他那些被我称为“神奇的”(prodigious)、更罕见的天才而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技能放在正常人身上也是难以置信的。 时至今日,过去100多年来关于知名天才的科研论文和媒体报道,都属于轶事性的个案,描述了个体当事人及其非同寻常的故事。天才症候群不仅仅意味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乍看起来他们各有千秋,但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共性值得进行研究,因为这种共性可能会成为一把金钥匙,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有缺陷但才华横溢)的精神活动,也有助于理解我们(没有缺陷但平庸无能)的精神活动。 天才症候群的意义在于我们无法对它进行解释。这些天才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对自身的无知,尤其是关于大脑活动的认识。任何关于大脑活动的模式,尤其是关于记忆的模式,只要不能包含并解释这一奇特现象,就算不上完整。 由此会引发无数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极度缺陷的人为什么会拥有这些孤立的天赋呢?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呢?为什么白痴天才的技能总是表现在狭窄的领域呢?为什么众多白痴天才都具有日历推算技能呢? 白痴天才的个人技能千差万别,他们为什么都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呢?他们的记忆力与我们常人的记忆力有什么不同吗?天赋是缺陷的直接结果呢,还是二者碰巧共存呢? 虽属令人称奇的机能障碍,然而我们能从这种心理障碍和记忆障碍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以帮助我们窥探大脑和记忆的正常机能呢?身边这些天才的存在是否能说明我们自身也潜在类似天赋,有待开发呢? 这些都属于天才症候群引发的问题。这些天才让我们有机会在研究和探索中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反常的大脑机能——变态——让我们能够理解正常的大脑机能和常态。在认知他们的机能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认识自己的大脑活动机制。我们使用现有的技术不仅可以研究他们的大脑结构,同时还可以研究其大脑活动机制。异常大脑智力研究获得的信息与正常大脑机能之间的对比可以激发人们探询方法,用以引导和控制记忆,或许,还可以令人信服地拓展人类的记忆能力。例如,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记忆储备,但记忆提取能力却十分低下,通过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高记忆提取能力。 我编写本书旨在讲述这些非同寻常的故事,并兼顾了科学意义上、人本主义观点上同样令人称奇和值得注意的内容。因为这些故事不仅仅描述了大脑机能和大脑系统的独特性;它们同时也讲述了爱心、温情、希望、信念、难以置信的执著和不懈努力。本书不仅关注天才身患的疾病,也关注患病的天才,更没有忘记家人、老师和看护人(有坚定信念的人)在天才的成长和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行为令人钦佩。 为白痴天才摘掉“哎呀”(Gee whiz)帽子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不仅要尽力去认识他们,还要真心向他们学习;不仅要了解记忆和大脑的活动机制,还要认知人类的潜力和潜在价值。除了科学的重要意义之外,这些故事也给其他残疾人及其看护人以启迪和希望。 因此,本书以及对白痴天才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也希望本书能为白痴天才解决一些问题。哈罗德·罗森伯格(Hamld Rosenberg)在为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的著作《白痴》作序时指出,“idiot”的词源意义和经典意义是指“独立的私人,局外人”。我所参阅的诸多论述中,尽管他们的故事离奇、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多数人仍被看成奇异的局外人。通过更好地了解他们以及他们所患的疾病,我们眼中的白痴天才或许就不至于显得那么陌生、离群,且与己无关。 我有幸谋面的白痴天才在我看来既不怪异也不陌生。他们肯定都是天才,是残疾和才华的矛盾统一体。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或许可以认知自身赋有的才华,我相信每个人都赋有类似的才华。因为我们具有共同点。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益。 本书的宗旨就是相互学习和相互补益。本书献给那些另类天才及其受人尊敬的家人,感谢他们为天才付出的关爱和关心。本书审视了他们,由此来审视我们自己。本书探讨了才华、创造性、智力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口关系。本书研究了不幸以及如何克服不幸。 天才症候群让我们明白如何在缺陷中创造神奇,也让我们明白了珍惜所拥有的,而不要因为没有而遗憾的道理。通过了解天才的独特性、确信某人(甚至残疾人)能做什么、从天才的意志中寻求启迪,我们可以利用科学可能性和人类兴趣的结合推进前进的步伐,超越过去对科学和人类潜力的认识。 达罗德·A·崔佛特 后记 1989年本书首次发行以来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2000年iUniverse.com网站为本书现行再版撰写《后记》至今,5年时间也是转瞬即逝。过去17年间进行的研究比1887年唐医生首次描述天才症候群以来100年时间里的研究总和还多。过去5年时间里,科学研究发现了更具特色的新案例,关于天才症候群本身的新发现和认识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天才症候群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大脑的全面机能;以及天才症候群研究给我们的有趣启示,即发现和开发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的隐性潜力(“雨人”特质)的可能性。 因此,更新《后记》的时机已经成熟。自1989年《另类天才》精装本发行以来,该书平装本在美国相继发行,之后,在英国、意大利、瑞典、荷兰和日本等国发行了精装本和平装本。目前,该书正被翻译成中文和韩文,以待在相关地区发行。同样是在1989年,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雨人》让“自闭天才”成了家喻户晓的词。由于本书的问世恰逢该电影全球公映,我有机会了解到当时以及后来许多新的案例。自此以后,我更加密切关注天才症候群研究的进展情况。 现在互联网发挥了巨大作用。威斯康星州医学协会和基金会主办的天才症候群网站上发布的新案例和研究成果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频繁登录浏览相关文章,并通过该网站与众多登录者分享这些新的案例和研究发现。该网站的网址是WWW.savantsyndrome.com。 《后记》将重点强调新案例和新发现。在详细论述这些信息的新作和学术论文问世之前,《后记》权且为家庭、教师、学生、其他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以及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临时性的研究成果更新信息,以及不断涌现的干预和教育策略。另外,在莱斯利、阿朗索、埃伦、乔治和其他人(其描述见本书前版本)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都是良性变化。《后记》为你提供了关于这些杰出人士的最新信息:他们的积极成长和进步令人鼓舞;天才的一切进步都离不开同样令人钦佩的家庭、教师和看护者,他们的细心呵护、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以及长期以来对其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淡化天才身上存在的残疾等,极大地鼓舞了天才的进步。实际上,描述这些神奇天才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是探讨天才症候群的最佳切入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