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心理援助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金忠明//周辉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为什么厌学?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学的?我到底有多厌学?我该如何克服厌学?也许你一时找不到答案,但是,只要你愿意并且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接着阅读本书,也许你就能找到解决厌学的方法。

内容推荐

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厌学症的学生每班都有,各校皆存,他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且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本书将针对现下学生厌学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厌学的误区。

目录

导论:学习化时代的厌学误区

第一章 警惕——厌学附身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概念

影响学习的因素

 什么是厌学

厌学的概念

导致厌学的因素

 心理自测:你厌学吗

第二章 自助——我有妙计

 第一步妙计: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

 第二步妙计:激发你的内在求知欲

人为什么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上学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你的内在求知欲

 第三步妙计:改变你的学习态度

什么是学习态度

改变你的学习态度

 第四步妙计: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概述

发现自己的学习类型

创设适合你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妙计:明确你的学习目标

制订目标

写下你的目标

如何实现目标

 第六步妙计:树立你的自信心

自信的力量

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第七步妙计:制订你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重要作用

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

 第八步妙计:培养你的意志力——坚持就是胜利

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第九步妙计:掌握一些考试技巧

考前准备

考试原则与技巧

答题方法与技巧

 第十步妙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学的关系

与教师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

 第十一步妙计:抵御外界的诱惑——网络

你有网瘾吗

健康上网

如何防治“网瘾”

 第十二步妙计:透析生命的价值

警惕:青少年自杀

生命的价值

死亡的意义

学会保护自己

第三章 协助——家教要诀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

 家庭教育中的“十要”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要多与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孩子才会找你倾诉

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要学会赏识你的孩子

要关心孩子与同学的关系

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要尊重孩子的“爱情”

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要坚持自己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也要学习

家庭教育中的“九不要”

个妥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

不要太在乎考试成绩——分数不是考试的目的

不要做孩子心中的“唠叨父母”

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不要“欺骗”你的孩子

不要把孩子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全部

不要“威胁”你的孩子

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不要随意体罚孩子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如果你的得分在25分以上,那么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立即找出自己的缺点,写下来随时提醒自己该怎么做。

例如,给自己规定:

(1)上课时,除了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坚决不说话;

(2)上课时,决不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籍;

(3)上课时,决不随便做小动作,比如画画、叠飞机等等;

(4)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5)按时完成作业,决不迟交或不交;

(6)写作业时,不听歌曲、不吃东西、不随便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

(7)写不完作业,决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不打游戏;

(8)每天最晚9点(高中学生最晚不超过11点)睡觉,早晨7点必须起床。

相信你会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自我克制能力,改变你的不良行为倾向,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如果你的得分低于25分,那么你的自我克制能力实在值得怀疑。特别是小的细节,如上课做小动作等,可能已经成了你的一种习惯,当你做它的时候,你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这时候,就要请老师、同学和父母监督了。

把以上的决定写成纸条交给老师、同学和父母,告诉他们一定要随时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如果你能接受他人的监督,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相信一个月后你的不良行为会有所改变,你对学习的态度也会逐渐积极、端正。

切忌:不要向善意提醒你的人发脾气,否则,没有人愿意再帮助你了。

本步小结

态度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你坚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不间断的行为矫正。只要你愿意去做,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第四步妙计: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有的同学经常玩,成绩却很不错;有的同学天天坐那儿看书,成绩却让父母抹眼泪。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拥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有人总结出一条经验:成功=不服输+学习方法。可见,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者非常重要。

方法因人而异。一百个状元,一百种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吗?如果没有,现在开始寻找吧。

学习方法概述

学习方法的含义

学习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学习方法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狭义的学习方法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与策略。

实质上,学习方法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的调节指导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学习方法既可以表现为经验,又可以表现为理论,两者都来自人们的学习实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重要对象,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方法分类

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可有许多种。概括地说,常用的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材料从头到尾反复学习的方法。把学习材料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学习,先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头脑中搭好一个框架,然后将其细节装挂上去,再记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反复了解整个轮廓的全貌后,各个部分就会各得其所,具体细节会自然涌现出来,这就是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内容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段落较少的材料,以及整体性强、内容较少的材料,适用于整体学习法。

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按顺序分解来学习的方法。即把学习内容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每次集中学习一个问题,搞通了一个问题再接着探讨下一个问题,直到最后全部学完,全部搞通为止。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两者结合便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深入探究;最后,再把全部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复习一遍,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2)集中学习法与分散学习法

集中学习法又称无间隔学习法,就是不中断学习时间,连续学习。分散学习法又称间隔学习法,就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这两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根据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来定。一般来讲,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或抽象难懂的材料,应用集中方法较好。但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每次学习的时间不是太短,分散法效果也不错。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学习期间都应有一个休息时间,使紧张的大脑有时间得到休息和恢复。

(3)集中复习法和经常复习法

集中复习法又称突击复习法,通俗地说就是“临阵磨枪”。经常复习法,就是对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经常复习的学习方法。

集中复习法只有在平时经常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才是行之有效的。集中时间和精力在短期内抓住重点复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应采用经常复习的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种复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而是要深思、琢磨,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4)过度学习法

简单地说,过度学习,就是在学会、学懂以后,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地步后,继续进行学习。如同人患上某疾病,经治愈后,再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药剂可以巩固疗效一样,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也可以产生巩固作用。

(5)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将学习内容分成许多小单元,并系统地排列起来。学习者按照这种程序一步一步地学习,学完一个小单元后,对该单元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回答正确后进入下一步,回答不正确则要继续学。(P67-70)

序言

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型)社会”这些名词充斥着你的视觉和听觉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一种压迫感?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50周年之际提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构想!

毫无疑问,21世纪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将学习真正贯彻于自己的一生,才可能在多变的竞争中胜出,才能适应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持久进步。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潮流之一。而与这股潮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学生厌学的趋势逐年扩大,学生厌学的情绪日趋严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超过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约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患有与厌学相关联的心理疾病。

阅读下面两则故事,看看你是否与他们有同样的感受?

故事一:

考试啊,你是那么讨厌!

小含,14岁,安徽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像往日一样,早年就起床准备去上学。妈妈给他煮了鸡蛋当早餐,但是他坚持要让妈妈吃。因为妈妈动过手术,而且家里并不富裕。他很懂事,知道体贴父母。母子为一个鸡蛋推让了一番,小含还是没有吃就去上课了。

下午是政治课,任课老师是班主任。小含虽然昨晚复习和预习了功课,但是仍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因此,整节课他都是站着听的。同时被“罚站”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小含心里难受极了,一向成绩良好的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下课后,他写了张条子递给同桌小勤,叮嘱她,“我走后交给我妈妈”,然后转身走了。

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样一位在家长、老师眼里“懂事”而且“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因为偶然的一次罚站,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仅仅是因为“罚站”吗?如果是,那他也太脆弱了。翻开他的日记,也许更能体会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在一篇《考试啊考试》的作文里,小含倾诉了一次考试前的恐惧:“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向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交代……唉,烦死了。考试啊考试,你是那么的讨厌,多么渴望能取消你。”

而在另一篇《一次家长会》里则这样写着:“耳边又响起了班主任的声音‘初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再一次哑然一笑。成绩、分数、重点,这些虚伪的代名词,真的那么重要吗?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写于小含取得了期中考试的优秀成绩后。

(摘自:http://www.xugu.net/wst/p171537htm)

可见,良好的成绩并没有给他带来学习的快乐,反而使他背上沉重的学习压力——万一我成绩不好了该怎么办?考试的压力,使得他对学习厌倦,对学习的厌倦最终导致了对生活的失望,从而走向不归路。

生命逝去无法追回,留给生者的是悲伤与反思;而与小含有着同样困惑的学生却依旧迷茫着……

你是否有着和小含一样的学习压力?(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向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交代?)

你是否有过和小含同样的困惑?(成绩、分数、重点,这些虚伪的代名词,真的那么重要吗?)

你的老师是否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初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高中!高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你是否赞成小含的最后选择?

如果你是小含,你该怎么做?

小含在结束生命的一刹那后悔了,因为有人听到他呼喊着“救命”和“妈妈”。但是,救助的人来晚了,小含遗憾地离开了这个阳光依旧灿烂的世界。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各种学习压力(考试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学习压力就厌学,甚至厌世。聪明的人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各种竞争的世界,这是个无时无刻不面临压力的社会,你想要生存,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走出厌学的阴影,是你现在最急需迈出的一步!

故事二:

与厌学者对话

提问的人

厌学者

你喜欢学习吗?

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我的成绩太差!

你的成绩为什么差T一直都这么差吗?

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差。知道了不就不差了嘛。你的“一直”是什么范围?

就是从上小学开始。

(露出得意的神色)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好得很呢,老师都很喜欢我。

什么时候开始变差的?

不知道,没有想过。

那就现在想想吧。

(思考)大概是刚上初中那年吧。我迷上了游戏机,然后成绩开始下降。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等感到自己落下一大节的时候,就晚了。

怎么晚了?

就是觉得功课不会的太多了。越不会就越不想做,越不做就越不会。刚开始,老师还说说我,后来总是考不好,大家都把我当差生了。时间久了,觉得自己就是差生了,都不记得自己还曾优秀过。

你父母没有管过你吗?

管啊,他们很着急,也打过我,但是没有用。其实,我也想(学习)好啊,但不是一下子就能好的。而且大家都认为我差,我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根本不想去努力了。我想,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

你喜欢什么?还是打游戏?

打游戏?那东西我也就迷了一年,没什么意思。我很喜欢打篮球、唱歌。我准备高考的时候就报体育类或音乐类。

可是艺术类的考试,也需要文化课成绩。你还得学习啊。  (叹口气)我知道啊,所以我也在努力赶,不过,很吃力。

我坐那看半个小时的书,就觉得头疼,还是打篮球过瘾。

……

这是一段很简单的对话。简单的问题,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有人认真思考过吗?把它写在这里的目的,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厌学者的自我思考:

我为什么厌学?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学的?(不要说你从出生就厌学)

我到底有多厌学?

我该如何克服厌学?

也许你一时找不到答案,但是,只要你愿意并且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接着阅读本书,也许你就能找到解决厌学的方法。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学生和家长。虽然学生厌学与学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敬业的教师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走出厌学的误区,所以走出厌学误区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本书的第一章简述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分析了造成学生厌学的九大因素。学生可以对照着找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本书的第二章提出了走出厌学误区的十二个步骤,步步衔接,层层深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走出厌学误区。“十二个步骤”不仅可以帮助厌学者走出厌学误区,而且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让读者在阅渎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书中讲述了很多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和引入深思的真实案例;为了让读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测试题,帮助你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个初步的认识。如果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还是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

本书的第三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十要”、“九不要”,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教育方法。不要让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厌学的根源。同时,家长要认真阅读第二章,帮助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认真走好“每一步”。

本书适合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通过一些心理自测题,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孩子也可以再认识父母。希望此书能搭起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顺利地走出厌学误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