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康熙十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倩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帝王的性格决定王朝的性格。他抉择并缔造了大清王朝的盛世开端。“千古一帝”康熙是中国清朝历史上一个闪耀的人物,同时也给历史提供了那个朝代一个典型的帝王形象。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典型帝王的形象。作为一个朝代的当家人,他是努力和实干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给那个朝代赋予了生命力和发展力。正因为如此,关于他的话题和议题就是我们解读那段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入口。

康熙,一位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翻云覆雨间统一了朝廷内外;他也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当家人,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解读康熙皇帝,就如同在欣赏一部王朝发达史的前奏,跌宕起伏中逐渐走向历史的高潮。

内容推荐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回顾康熙王朝的历史,盘点康熙王朝的大事小情,展现在眼前的不单是康熙这个个体,更多的则是他所缔造的这个王朝,以及传递给这个国家的性格。兴也罢,衰也罢,后人看到的也只是纸上的只字片言。但是,也正是在这只字片言中,我们才真正领悟了康熙的统治思想、治国方略,以及康熙作为一个凡人的情感世界。

目录

第一讲 帝王家:家有皇子初长成

命运多舛的皇三子

大清幕后的当家人

成长:求学与求知的双重选择

第二讲 少年皇帝与老人政治

年轻政治家的无为和有为

内功:紫禁城内的权变

外功:天下事的棋局与对弈

第三讲 康熙的三种角色

宫廷里的权力.龙椅上的皇帝

马上的皇帝·龙吟剑出鞘

南巡与私访:民间·民情·民愿

第四讲 个人品质与执政风格:立身正则持久

修身:勤政有为的皇帝

内圣与外王:权威的树立

第五讲 一个六十一年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管理委员会:杀机重重的管理体系

少年董事长:牢牢抓住管理权

家族式管理带来的问题

第六讲 帝商:权力布局与领导力

告密:臣子奴化的开始

我辈岂是蓬萬人——告密制度的创新

油水理论:惩贪还是养廉

清官品牌代言人

第七讲 君臣博弈:动态中的平衡

政治中的太极思维和方法

龙颜无情,天威难犯

第八讲 国事与天下事的选择

权力有很多种,但中心只有一个

科技发展的无为而终

缺少经济头脑的政治思维

第九讲 老子·儿子·孙子:两全两不全的关系

康熙家教中的智慧与得失

误教引起的宫廷斗争

皇权继承的两难:太子与皇子的争嫡夺嫡斗争

亲情与政治的变奏曲——康熙背后的两种女人

第十讲 青山依旧在.几度盛名事

千古一帝的功绩与得失

说不尽的身后事

隐于盛世的衰亡之相

后记

参考书目

附录:康熙年谱

试读章节

玄烨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内景仁宫。玄烨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他出生不久,福临便将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奉献给了皇贵妃董鄂氏,他的母亲佟佳氏一直受到顺治皇帝的冷淡。玄烨很小的时候还被送出宫外抚养。这段“不能承欢于父母膝下”的经历成为康熙一辈子的遗憾。

淡薄父子情:不愿照顾儿子的父亲

顺治十二年(1655年)冬天,这个夜晚,天黑得早,天空飘着小雪花,给京城这个干冷的季节增添了一点湿润。一辆马车从紫禁城驶出,车行到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府邸停了下来。府门前,早已挂了两盏红灯笼,在雪地的辉映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凄凉。车子径直驶入府内,停在大堂门前,早有侍从迎上来,将车内一个穿黄缎袄的小孩抱出,这个小孩,就是当今顺治皇帝的第二子玄烨,年仅两岁。生在帝王家,既是小玄烨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子、皇女降生后即与生母分居,交给乳母抚育,与生母很少见面,所以,皇家子女从小很少能得到在父母膝下玩耍的欢乐。在玄烨身上,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年仅两岁的他,竟然被父亲以未出痘为由,赶出了皇宫。

康熙的父亲顺治有十四个孩子,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其中亲生女儿有两个,其余的全部夭折了。顺治在皇帝当中,算不得孩子多的,按理说,小玄烨应该能得到顺治很多的关爱,但是“无情最是帝王家”,顺治与小玄烨的感情之淡薄有目共睹,这也是有来由的。

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被传说是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是一个典型的多情皇帝。而悲剧就在于,有幸被顺治帝宠爱有加的那个女人,不是康熙的生母,而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的董鄂妃。其间牵扯到顺治和众多后妃的感情纠葛,这样的感情纠葛,也累及了小玄烨,使他虽有父母,却度过了一个形同“无父无母”的童年。

顺治帝生性叛逆,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行事,对于强加于己的意志尤其不满。这种性格使他和他身边的人都饱受折磨。若在今天,人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顺治不幸生于清朝,长于皇室,身为皇子,贵为皇帝。他不能乱说乱动,不能随心所欲,缺乏自由,这一切都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做主将自己的亲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嫁给顺治做皇后。在清朝,皇室与蒙古贵族联姻,可以起到巩固北方边防的作用。于是,这一对被事实证明并没有缘分的男女走到了一起。要说这位皇后的长相,实在是没得挑。史书记载这位皇后长得“足称佳丽”,人也极“巧慧”,但是顺治帝对于这种强加在自己头上的包办政治婚姻却十分不满意。在他看来,政治需要的结合很少有幸福。由于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之间缺乏爱慕之情,再加上皇后天性善妒,皇上和皇后闹得矛盾重重,整个宫里狼烟四起。随着时间流逝,两个人之间不仅没有获得彼此的接纳和谅解,反而积怨越来越深,终于在他们不幸婚姻的第三年,即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不顾宫内外众人的劝阻和反对,执意废掉了这位皇后,并将其降为静妃,改居侧宫。然而国不可无母,就在顺治帝废后的第二年六月,孝庄文皇后又给顺治聘了第二位皇后。

新皇后同样来自孝庄文皇后的母家,是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从孝庄太后这位母亲的角度来说,这次的选择已经充分考虑了前次失败婚姻的教训,比方说新皇后比较忠厚,不像前一个皇后那样善妒、有心计。可是福临对新皇后仍然不满意。此时的福临已经十六岁,对异性的追求正在由单纯的“欲”向复杂的“情”过渡,而且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因处理过很多棘手的朝政而以才子明君自居。他看不上新皇后忠厚有余,才具不足。他觉得他对于配偶的要求,并不仅仅是美貌,也不在于血统的高贵,他追求更富于女性味道、温柔成熟、富有丰富甜美情感的爱侣,他期望的是志意相谐、情投意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另外,还要具备与他这个皇帝相配的才干。这带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婚姻观念,实在是超出了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也超越了他的皇帝地位身份给他规定的道德范围,这就难怪他会因此而四处碰壁了。

福临又陷入苦恼之中。就在此时,董鄂氏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的美貌和文雅谦恭的书卷气,仿佛江南水乡女子,灵秀妩媚,带着淡淡的忧郁,使得福临立刻对她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虽然董鄂氏是福临的弟媳妇,福临也执意不肯罢手。最终在这场三角恋爱中,他的弟弟,和硕襄亲王自杀身亡,退出了竞争。于是董鄂氏进宫,几个月之间就从贤妃升为贵妃,又晋升为皇贵妃。从此以后,福临与她朝夕相伴,用情专一,很少与其他的妃子接触见面。这其中也包括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她与其他妃子一起,受到了福临的冷落,在宫中过着独守空闺的忧伤生活。P2-5

序言

一位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一延续就延续了几千年。当世界上很多地区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已经着华服、戴高冠,居于庙堂之上了。翻开这一部浩浩史书,读到结尾处,就看到了清朝。清朝是封建社会垫底的王朝。从三方角力的乱世局到开国三帝的耕耘,再到如日中天的盛世,经历了萧瑟的多事之秋,最终在残冬中的“年关”结束了这个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在这个王朝建立和运作之初,国势一度蒸蒸日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而康熙正是这个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说起康熙这位皇帝,随着最近几年清朝题材电视剧、电影的热播,使康熙大帝已经家喻户晓,他的知名度绝对能够超越当代的任何一位明星级人物。有语云:“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说到康熙,在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着自己对于康熙的看法和评价。于是,写康熙的人也很多,戏说的、严肃的、还有水煮的,跟康熙沾边的都能成为话题。这好比像是进饭馆一样,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作家二月河就曾经直接以康熙、雍正、乾隆为原型创作了他的名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其中的《康熙大帝》更是给广大的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史上,掐指算来,康熙算得上是一位勤政爱民、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开启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同样创造了盛世的还有唐朝的皇帝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是和他父亲李渊一起造反打下来的江山,造反以前李渊是太守,李世民这个太守的儿子比康熙离百姓更近些,换句话说,就是更贴近基层,也就更了解百姓疾苦和百姓需要,所以在日后施政过程中也能有的放矢。可康熙是一位血统纯正的皇帝。他来自皇室,是大清人关以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的三子。他不需要造反起义,不需要舞刀弄枪,更不需要附会“龙种”、“天意”学说,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登上皇帝宝座。他没“上过山,下过乡”,他的政完全是靠重用能人、集思广益、勤奋学习得来的。从这个方面说,康熙是少有的出身尊贵而能体察民情的皇帝。

一个还算比较合格的当家人

康熙还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在位共六十一年。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几千年发展的最高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他在位的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复兴。这就像是当一个家,康熙这个当家人勤奋、负责任、不怕吃辛苦,在他的带头作用的感召下,全家人力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拧,于是家道殷实,为子孙积攒了丰厚财富,而当后世提起他来的时候,无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一声“这个家,当得好”!更可以毫不愧疚地将他喻为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智慧于一身的伟大帝王。

但是,在康熙盛世的背后,也有着封建王朝所不能解决的顽疾。虽然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统一祖国、开创王朝鼎盛局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但是也暴露了作为帝王的康熙因个人性格缺陷和历史局限,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从当时的世界史的角度来看的话,清朝就像是一个牛车,只是赶着牛车的人志得意满,也许在鼎盛的时候,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进步和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近代的尺度上,清朝是落后了,虽然康熙在一开始的时候把这个大清的家当得很好,料理得不错,各项事业也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发现历史的康熙和完整的康熙

不但康熙本人被后世多次演绎,就连康熙他身边的人也是小说家和剧作者重点关注的人物。他们的身上有着人们的种种猜测,虽然对于各种疑点大家争论不休但是仍旧乐此不疲。他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大的魅力?他们究竟对康熙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也正是本书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康熙是一位什么样的君王?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千古一帝”美誉的君王?什么人分别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康熙又具有怎样的帝王之术、用人之术和权谋之术?就让我们从这里人手,系统地开启康熙作为清朝最具魅力皇帝的秘密,使读者对他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打开这本书,您会看到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丢失了勇气的青年。他缺乏父爱却收获了祖孙亲情;他以真心对待自己的女人却先后失去了三位皇后;他一生决策果断英明却在晚年时陷入继承人漩涡。在清朝的历史上,康熙王朝的谜团最少,但是康熙大帝本人能给予我们的东西却最多。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我们尝试回顾康熙主朝的历史,对康熙王朝进行一次盘点,在盘点的过程中我们充满了期待,因为回顾和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抵达历史深层的智慧。抵达深层智慧的同时,我们也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更会提醒我们如何避免那些导致失败的乱局。

这就是康熙王朝的价值,也是康熙以及他所缔造的王朝经常被人提起的意义所在。

后记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的确是这样,历史总是给历史人物(包括帝王)提供了机遇。因为不论是什么时代,都可能面临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权威至上的人,因此历史创造了英明的君主。

我们应当承认,帝王中有开明的或睿智的或有气魄的或有才干的,有为历史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解决付出心血且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有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呕心沥血且也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不承认这一点区别,统统简单地归结为罪不可赦的享乐者、挥霍者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同样不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昔日的君王被惯以现代人思维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睁大自己的双眼,看透他们的非凡成就,也应审视他们的缺陷。

正是因为对这种思想的认同才有了今日笔下的康熙皇帝,希望能与广大的读者共同分享历史视野中的康熙,最大之喜悦不过如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