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白云啊,只有云雀知道你。
荒原上的野草啊,只有疾风知道你。
黑黝黝的土地啊,是谁肥沃了你?
……
你为什么沉默不语?莫非有冤屈……
本书作者将那些发表至今已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故纸,拿出来准备汇集成册,描述那些鲜活的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悲欢,依然令作者本人激动不已,相信读者能从中有所感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只有云雀知道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瑞晴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上的白云啊,只有云雀知道你。 荒原上的野草啊,只有疾风知道你。 黑黝黝的土地啊,是谁肥沃了你? …… 你为什么沉默不语?莫非有冤屈…… 本书作者将那些发表至今已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故纸,拿出来准备汇集成册,描述那些鲜活的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悲欢,依然令作者本人激动不已,相信读者能从中有所感悟。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将那些发表至今已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故纸,拿出来准备汇集成册,书中主要描述那些鲜活的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悲欢,作品中所反映的,不是反右运动中有代表性的那些著名右派,而是些无名的普通人,甚至大多数是些含苞未放的青少年。 本书除《重逢》一篇外,皆于1979年至80年代先后在刊物上发表过。其中的《北大荒散记》曾于198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题为《北大荒的呼唤》,这也是作者的代表作,发行36000册,销售一空。本书附录了张庆田同志评介《平安的人》及焦勇夫的评论。 目录 重逢 北大荒散记 一、家信 二、尚绯大姐 三、猜猜 四、哑巴 五、聋子 六、伐木人 七、文工队的风波 八、党会了解我的 九、隔离棚的梦 十、夏彩虹 夏彩虹日记 平安的人 附录:柳莹是一个典型——张庆田 一本有创作个性的小说——焦勇夫 后记(一) 后记(二) 试读章节 重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生活常常捉弄人;想见的人久久不得相遇,一辈子也不想见到的人,却突然闯到你的面前来。真是冤家路窄!向文在新城宾馆里,意外地遇见了自己二十年前的仇人——伍则。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是,如今在向文心里勾起的,早已不是那燃烧着的愤恨,而是深深的伤痛。 一 二十年了!新坟掩旧坟,风沙迷漫,岁月流逝,早已模糊淡忘了。然而这意外的相遇,好似一阵暴雨狂风,把那遥远的旧坟,冲刷得清晰醒目。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沿着一座座新坟,飘然漫步,来到这座长满荒草的旧坟前,那里埋葬着他的党籍和初恋的爱情—— 事情很简单,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一九五六年的一个晚上,伍则和向文在集体宿舍里聊天,他们谈起外国电影,表达恋爱的镜头很大胆、很强烈。向文随口说了一句:“中国人老实嘛!”意思是讲恋爱的方式比较含蓄。大家嘻嘻哈哈说了一阵睡去了,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转年的夏季,反右运动开始了。向文因公开赞扬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人》,而受到批判。在第三次批判会上,伍则突然站起来,愤怒揭发向文说: “你说过:‘中国人老实’!” 向文怔了一下,然后毫不介意地承认自己是说过。于是不由分辩,大家立即分析上纲,硬说这句话的含意是指“中国人老实,不敢搞匈牙利事件”。这一揭发使向文的问题起了骤变,在这次会后,同志们不再跟他说话,与他划清界限了。 晚上,回到宿舍,向文一直等到半夜,伍则才回来,他拉住他轻声说: “伍则,我可不是那个意思啊,你记得我们在这屋里谈论外国电影……” “你应该联系起来看,你的思想这两年确实和大家不一样,应该很好挖一挖。” “可这和匈牙利事件一点关系也没有啊!” “你有话在会上说吧,咱俩是好朋友,这样不好。” 向文只好和衣躺下。他瞪大两只眼睛,怎么也睡不着。那是夏天,窗子开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渐渐被乌云吞蚀了,屋内显得暗下来。 “我怎么和大家不一样了?”向文猛地坐起身向着伍则问道,但伍则已鼾声大作了。 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但给他一生带来的,道路的坎坷、精神的摧残、生活的贫困,感情的痛苦……则是难以尽述的。我们仅就他们这次重逢,主人公的思绪写下去吧—— 向文和伍则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是从部队转业上大学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伍则在团里当文化教员,向文在军文工团创作组编快板。一次在新解放区搞宣传,向文在回驻地的路上,迷了路。那时他还是个十六岁的小鬼,但胆子却很大。眼看着太阳下山了,他把刺刀捏在手上(那时文职人员没有枪,何况他还是个小鬼),唱着歌,穿行在林中的小道上: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 练一练大杆枪,刺刀手榴弹。 瞄的准来,投也投的远, 管叫那敌人吓的心胆寒! 吓的心胆寒!(道白口号) 一、二、三——四!” 那时小向文正在变声,嗓子像一个刚学打鸣的小公鸡。时而像女孩子的声音高八度唱,时而又哑着嗓子低八度唱,然而精神头儿却很冲。叫操的号子一喊,还真像有千军万马呢! 天黑下来了。有四个逃窜的国民党散兵,看见这个小八路,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兜子,不知是什么好吃的?这些家伙已是惊弓之鸟,并不想打杖,只是想找吃的。见这位解放军是一个人,又是个小孩,他们打算干掉他。于是这四个人,哆哆嗦嗦从树林里窜出来。小向文很机警,他听见树枝沙沙响,知道有人。立即回转身,举起刺刀大喊: “不许动!” 四个家伙吓得停住了脚步。寂静的夜,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小向文在明处,他们在暗处。树林里漆黑一团,他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他明明听见有人走动的声音,现在又忽然没有了。他灵机一动,向原来有动静的树林处,调皮地说道: “啊,害怕了?我看见你了!还不快给老子滚出来!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 四个散兵,见他是诈唬的,一齐摸上来,把小向文扑倒,向文毫不畏惧地呼喊着: “同志们,快抓俘虏呀!”(P1-P3) 序言 心的纪念 每每读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时,我都要流泪,以至很少再翻。如今,那些人和事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沧桑岁月,几多变迁,应该是淡忘了。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更会被看作遥远的传说了。然而,当我把这些发表至今已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故纸,拿出来准备汇集成册的时候,那些鲜活的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悲欢,依然令我激动不已。因为,那也就是我自己! 本想这次出版做些修改,然而反覆琢磨,一处也改不动。像小河淌水,淙淙而下,在哪里截断它呢?下不了手。如若强行使其改道,那就不是这条河了!若是现在来写,恐怕也写不出来了。这才猛然感到它的可贵:就如一张五六十年前的老照片,尽管它已褪了色,在技术上还有许多缺陷,然而它已经定格在那里,毕竟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它永远也回不来了!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都是在一片欢呼和锣鼓声中,迎来了新社会的诞生。曾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没有任何别样的思想准备。谁会想到,从批判《武训传》到文艺整风、反胡风、肃反、反右……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竟然使历史大倒退!一次比一次深入展开的是对人性和民主精神的大扫荡。但在反右当时,我们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完全处于蒙昧状态,一个个虔诚地认罪,老老实实改造自己……正如前苏联早期作家巴别尔(1940年被斯大林处决)所说:“人人适应了逮捕,如同适应气候一样,党内人士和知识分子顺从地坐牢。顺从得令人发指!”而我国的特征:大量的不是采取逮捕和人身消灭,而是精神的整肃——人们习惯了检讨、揭发、批判、认罪,告密、批判、斗争会、彻底服罪…… 我们现在是明白了,并且已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见诸于报端和出版物上。然而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清醒去取代五十年前的蒙昧。对文学来说,不能粉饰生活,拔高人物,一定要立足于历史的本来面貌。既不能把“右派”写成鬼,也不应把他们写成神。他们是人,他们和常人一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性格,只不过是命运不同。 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反映的,不是反右运动中有代表性的那些著名右派,而是些无名的普通人,甚至大多数是些含苞未放的青少年。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为社会做出贡献,即被懵懵懂懂打人地狱。然而,当时他们自己可没有觉得有多么严重,不过是说了几句“错”话嘛,下放改造改造就没事了吧?尽管他们也有许多忧虑和沉重感,但他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了希望。正如一只只活泼可爱的云雀,在乌云翻滚、厄运当头的情况下,仍在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快活而勇敢地翩飞着。 本书也写到一位反抗者,那就是“哑巴”。他至死不说一句话,以此对反右运动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坚决的反抗!在那个时代,他只能做到这个。然而他的反抗是恰恰击中要害的——说话有罪。反右的结果岂不是让人们都成为哑巴?!设想有朝一日,他登上历史的审判台,一定会慷慨陈词……然而却不可能了。书中人物的原型——杨泰泉难友,于1959年冬,饿死在北大荒。我们活着的人要为他说呀!!要为这位默默无闻的年青人,为他短暂的生命、平凡而壮丽的青春,唱一首赞歌! 我自己的一生很平凡,又没有什么作为;唯亲身遭遇了1955年肃反及1957年反右的灾难,使我坠入社会的底层,体验了人生。这使我懂得了人的价值,看到了人性的美丽以及那个年代人的素质之优秀……然而,正是这些美丽优秀的灵魂,遭到了极不公平的惩罚和欺辱。许多人至今(所谓“改正”已过去近三十年)也没有爬起来;英年早逝者不计其数。命运迫使我多思,使我有幸成为一个明白人!于是这段苦难深重而漫长的经历,冥冥中给了我一种使命——要告诉人们:那些人是怎么死的、是怎么活过来的,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要把我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向更多的人去诉说,直到长久的未来,永远诉说着——我选择了文学的形式。 谨以此书作为我心的纪念。留给读者和后人们评说吧。 2005年9月北京 后记 本书除《重逢》一篇外,皆于1979年至80年代先后在刊物上发表过。其中的《北大荒散记》曾于198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题为《北大荒的呼唤》,发行36000册,销售一空。此间曾得到北大荒难友戴煌、焦勇夫、高汾、丁聪、杨角等同志的帮助和鼓励。在此向他们深深致谢! 《散记》《呼唤》的发表和出版曾获好评。本书附录的张庆田同志评介《平安的人》及焦勇夫评论稿可见一斑。书中《猜猜》曾被选人刘锡诚等编选的《当代女作家作品选》,1992年又由朱虹女士翻介至美国。《党会了解我的》获《小说林》优秀作品奖。《伐木人》《哑巴》等被选人其它选集…… 现在将这些作品和《重逢》、《夏彩虹日记》等编在一起再版时,却是非常的艰难!从2004年即开始集稿,转了好几个出版社,都说卖不出去,怕赔钱而拒绝了。我知道它是多么的不应时啊!它面临着两重压力——一位出版人对我说:现在是纪实的时代。人们渴望知道许多历史事件及其重要人物的真相,没有兴趣看小说。以至大量读者习惯看纪实文章,甚至把小说中的人物当作真人真事来要求。另一层压力来自纯文学遭遇商业性的冲击,受到市场的冷落。而我就在这个当口、硬要顶风逆浪出这本“老式叙述方法”的文学集子,是不是有点犯傻呀?!它真好比两块巨石缝悉间长出的一棵小草,难以存活。但我认为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候,它所得到的读者尤其可贵。在茫茫沙漠中,终会有一滴清泉。我相信必会有真正的识者,走近它,理解它……我渴求的是知者,哪怕只有一位也是我的幸事。况且不会只一位,或许有三四位,以至七八位,那么我就成为富有者了! 为此我衷心地感谢帮助我出版这本《只有云雀知道你》的朋友们—— 丁聪老师九十高龄,仍以北大荒的难友之情与我亲切交谈,令我十分感动。并将他于1958年在北大荒所画的速写(这是十分宝贵的)送给《只有云雀知道你》做插图。 王复羊同志在百忙中帮我设计了封面。杨云女士不辞辛苦为我排版。特别要感谢郑海天同志,帮我编校了一些不规范的句子,还帮我改错别字及标点,显然这是要一字字仔细过目的。对一位近八十高龄的老人,如此热心助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我在这里向所有帮助我、支持我的难友、老师、朋友们,深深鞠一躬。 谢谢! 2006.3.27 又及—— 本书原由香港某出版公司出版。因出版商欠巨款而停印,只得终止合同。现由我自己自费印刷,以告慰亲友。 我相信,终会有一天这本书能正式出版的!我期待着。 作者 2006.9.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