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系错了第一个扣子,就不可能系对所有的扣子。如果你错过了太阳和月亮,就不可能拥有灿烂的群星。现今的时代,已经不是靠关系驱动的时代,也不是机会主义者生存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了深度机会和战略机会的时代。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告诉我们如何多一个心眼,把握机会;下篇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不贴切地印证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宗旨——多一个心眼多一次机会,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多一个心眼多一次机会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郝梓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你系错了第一个扣子,就不可能系对所有的扣子。如果你错过了太阳和月亮,就不可能拥有灿烂的群星。现今的时代,已经不是靠关系驱动的时代,也不是机会主义者生存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了深度机会和战略机会的时代。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告诉我们如何多一个心眼,把握机会;下篇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不贴切地印证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宗旨——多一个心眼多一次机会,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告诉我们如何多一个心眼,把握机会;下篇“点评机会者的盛宴”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不贴切地印证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宗旨——多一个心眼多一次机会,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目录 上篇 机会的六段解析 第一段:什么样的机会能够改变你的一生/1 ◎创造的机会/2 ◎天赐的机会/1 ◎等来的机会/10 ◎巧遇的机会/13 ◎寻找的机会/16 ◎转折的机会/20 ◎失而复得的机会/23 第二段:人生转型从特殊机会开始/27 ◎“特殊机会”潜藏在一般生活中/28 ◎“特殊机会”就在细微处/32 ◎“特殊机会”寓于奇思妙想/35 ◎“特殊机会”就是与众不同/39 ◎“特殊机会”之于个人优势/42 ◎“特殊机会”之于触底反弹/44 ◎“特殊机会”之于“有容乃大”/47 ◎“特殊机会”的自救定律/51 第三段:影响人生重大转型的七种机会成本/54 ◎知识机会成本/55 ◎时机机会成本/58 ◎投资机会成本/62 ◎风险机会成本/65 ◎环境机会成本/70 ◎心态机会成本/73 ◎转行机会成本/76 第四段:做一个有心眼的“机会主义”者/80 ◎想到别人没想到的/81 ◎边思考边行动/84 ◎心眼影响机会的成色/86 ◎多个心眼分析机会的利弊/89 ◎多个心眼看机会与能力/93 ◎多个心眼看机会的平等性/91 ◎多个心眼看机会与陷阱/100 ◎多个心眼看机会与成功/103 ◎多个心眼看机会与小人/105 ◎多个心眼看机会与信任/108 ◎多个欲得先予的心眼/110 ◎多个欲擒故纵的心眼/114 第五段:怎样把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117 ◎机会把握,机会不是天地安排的/118 ◎心里有本“忍”的账/121 ◎机会来了,别得意忘形/123 ◎机会来了,不要三心二意/125 ◎机会来了,不要犹豫不决/127 ◎分析机会,不做小聪明大笨蛋/129 ◎生命不息,机会不止/131 ◎机会运筹,要有和时间赛跑意识/133 ◎机会运筹,有专长更要有自信心/134 ◎机会运筹,用“人和”拓宽人脉/136 第六段:关于成功与机会的八个忠言/140 ◎装做“糊涂”人,别做糊涂事/140 ◎机会面前,别纵容自己的坏习惯/143 ◎学会在逆境中磨砺自己/147 ◎别让跟头栽在成功之后/151 ◎成败得失于片言之语间/154 ◎失误了,就要敢吃“后悔药”/158 ◎贪图近利者自废武功/161 ◎执著未必能决定成败/164 下篇 点评机会者的盛宴 ◎清帝国的一号管家——和坤/169 ◎乘虚而人的良机夺成皋——刘邦/171 ◎“巨无霸”的机会成本——李开复/175 ◎“讲”出来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79 ◎大器晚成、为时不晚——雷·克洛克/182 ◎捡了个没人做的大便宜——潘石屹/186 ◎看准了别犹豫——罗纳尔迪尼奥/189 ◎另辟机会,水比金贵——亚默尔/192 ◎马上行动,坚持到底——汤姆·霍普金斯/195 ◎“大佬”这一路——霍英东/198 ◎逆境求生的怪物——史蒂夫·乔布斯/203 ◎贫困不具有永久性——陈永栽/207 ◎神奇不等于神话——“老干妈”陶华碧/210 ◎受益匪浅的启蒙者——陈安之/214 ◎重温白门楼——曹操/217 ◎“试管婴儿”缔造百亿富婆神话——邓文迪/220 ◎洗碗洗成百万富翁——孙秋苹/223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226 ◎正大综艺一战成名——杨澜/230 ◎中国内陆第一个亿万富翁——张果喜/233 ◎一个为梦想工作的人——杨致远/236 ◎奇货可居的千年传人——吕不韦/240 ◎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勾践/244 试读章节 我在《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一书中已经着重讲了职场机会的创造与把握,那么在这里,我想我要面对的是要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诉求”,所以,再提创造机会,我就要把话题从职场收回来,重新酝酿一下创造机会的切入点。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切人谈呢? 在想谈这个话题前,我在互联网上“按词索骥”了一下,发现谈创造机会心得的文章多得不得了,有辅导的,有建言的,有提供信息的,还有怨天尤人的,反正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真可谓众口烁金!谁说的好像都有一点道理,但换到别人头上,又好像靠不上谱,如此看来,我好像也有点糊涂了:究竟怎样通过创造机会来实现人生变局呢? 下了线,闭上眼,静穆片刻,把在网上的资料梳理一番——有了。就像穆尔所说:“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我找到什么了呢? 第一,创造机会的最根本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对机会的时机判断。诚如雪莱所说:“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因为对时机判断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创造出来的机会的价值体现。所谓时势造英雄,讲的就是“时”与“势”当中有一条“隐链”,这条“隐链”,就是时间,机会是寄生在“时势”里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年那个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伯恩斯坦,在他成名之前,谁也感觉不到他是个音乐天才,原因就是他得不到证明自己的时机。因为没有时机,所以“特殊机会”四个字就成了光杆司令。失去“特殊”意义的“机会”,就是前面讲的“一般机会”。要知道,一般机会能赢得了一时的或一事的成功,但却影响不了一个人的一生的成功。 在战场上,时机就是战机;在经营上,时机就是商机;在人的一生中,时机就是生机。抓住有利的时机,也就抓住了机会的主动权。时机的长短,决定了机会的生命线。所以就时机而言,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能在第一时间里,为改变自己的可能性,作出快速反应。要不,为什么有人把那些善于抓时机的人称为“机会主义”者呢? 举个在历史上很具争议的人物的例子。 古罗马共和后期有个野心家、阴谋家叫克拉苏斯。这家伙觊觎执政官的位置很长时间,就是苦于没有机会,但他最后还是如愿以偿。那是公元前73~前71年,随着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贵族的猛烈攻击,并在失败后遭到反动贵族的疯狂屠杀,暴发了伟大的斯巴达克起义。这次起义极大地震撼了罗马统治阶级,沉重摧毁了元老贵族不可一世的军政势力,为骑士和平民等反元老势力的抬头创造了条件。克拉苏斯就是骑士阶层的人物,当元老们无人敢出头担任执政官时,正是他抓住了这个时机乘虚而入,掌握了执政大权,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使得罗马帝国完成了由帝制取代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可以想象,当时要是没有斯巴达克起义,要是元老们在非常时期都敢于站出来挑大梁,能有克拉苏斯的戏吗?如此看来,要创造成功的机会,能否抓住时机是最根本的条件。 第二点是创造机会的能力因素。 这里有个技术性问题值得人们注意,那就是:有机会并不等于成功,它只不过是成功的客观条件,机会需要在人的主观能力和环境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能证明其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用诸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之类的大套话来激励人们创造机会,而是应该在机会来临之前,先提升自我的能力素质。如果自我的能力素质不到位,只会天天在为机会而奔忙,那就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了。 还以伯恩斯坦为例,他除了能抓住时机,还有一点就是他具备了证明自己的自身实力。这个实力就是他的音乐天赋。那是1943年,在他担任乐团第二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第一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5岁的他,在后台紧张得要死,但是一上台,又发现自己摆在谱架上的总谱是别的曲子,他就更紧张了,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凭着自己对乐曲的印象,尽情地发挥。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伯恩斯坦就这样“一炮而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不是伯恩斯坦,而是科学家爱因斯坦,是高尔夫球天才索伦斯坦,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情况又会怎样呢?还不是白白地浪费机会? 所在,我们在关注创造机会的能动性时,应该在能力上多加以考量,而不能一味地把着眼点集中在“机会”这个词上。在现实当中被浪费的机会,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不能根据成败,神化没有得到能力支持的机会对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决定价值。 前段时间,广东电视台晚间有一档节目叫《财富智商》给观众出了个题,叫“能力与金钱的有趣关系”。 记得这个题目的主讲人就有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钱,也不要怕,你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能力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钱会来找你。现在想来,此话不无道理。 接下来我们谈谈创造机会的动机。 人为什么会有通过创造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动机?一句话:压力所致。就像没有敌人也就没有朋友一样,任何事物的缘起,都应该有它缘起的理由。比如竞争,比如贫困等等,这些状况都会给人造成一定的压力,即使你有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是一种过渡,其目的还是要改变现状,因此,才会有创造机会的动机。 两位美国姑娘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两位女孩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西尔维亚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并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准能成功。”大学毕业以后,西尔维亚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 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人,辛迪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辛迪也很想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辛迪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个电视台,为自己创造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虽然北达科他州气候条件很糟糕,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两年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再次应聘洛杉矶电视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职位。又过了几年,辛迪已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了。 而那个没有压力的西尔维亚,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 想想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辛迪,又有多少西尔维亚的身影呢? 好了,通过以上3个方面问题的思考,现在对创造机会改变自己一生的要素基本有了答案。有了这个答案,而且你又基本符合我们所提到的3个要素,那么你就完全有理由说: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是靠自己创造的了。 P3-6 序言 心眼是什么,心眼就是观察了悟事物之心。多几个心眼,就是多观察周围事物,多注意身边的变化,多思考进退的得失,多捕捉有益的信息,多把握发展的机遇;多几个心眼,就能知变通,敢变通,善变通。 国人囿于传统理念的束缚,往往一味死守所谓心志诚一、心无旁骛的教条,不管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能否施展一技之长,也不管有无发展空间;不管是否合乎市场需求,也不管自己实力如何,不知转寰,不晓进退,撞了南墙也不思回头。 这样的人,执著有余,灵活不足;实诚有余,聪明不足;失败可待,成功无望。 聪明者,就是懂得及时转弯的人;成功者,就是懂得适时变通的人。 要及时转弯、适时变通,就要做有心人,就不能只是一个心眼,而要多几个心眼。 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讲,得力于机会的把握。成功的秘诀,在于随时随地把握时机。 一次机会的把握,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不管是天赐的、等来的、偶遇的,还是拾来的、撞上的、失而复得的,都能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时的社会,其实机会并不缺,缺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曾有位智者说,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何谓有准备,即多几个心眼。 诚然斯言。 查阅成功人士的名录,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成功,绝大多数人都与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有着直接的关联。他们往往只是多了个心眼,把握住偶然的机遇,于是奇迹般地成功了。 在IT报刊业界享有“IT第一名记”美誉的刘克丽,其成功是从地上捡起一张被踩脏的请柬开始的;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则始于一份额外的业务; 日本知名企业家中田修年轻时曾流落街头,正当他第三次准备自杀的时候,捡到了一张桑泽设计研究院的广告宣传牌,让他的内心豁然开朗,从此开创了新的事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知名企业集团总裁; 杨澜抓住一次《正大综艺》的招聘机会一举成名; 雷·克洛克:权衡利弊得失后盘下麦氏兄弟的快餐店,创造了“30年1亿倍”的奇迹。 本书(下篇)“点评机会者的盛宴”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不贴切地印证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宗旨——多一个心眼多一次机会,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多一个心眼,思维会与众不同,就会产生奇思妙想,在事物的细微处,把潜藏在一般生活中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擦肩而过的瞬间,一把抓在手里。 多一个心眼,情绪会与众不同,就会在别人按捺不住失望之时,心里始终以“忍”为上策,充满自信,等待终将出现的机会女神。 多一个心眼,心态会与众不同,在机会来临时,就会当机立断,紧紧抓住,不像那些无心理准备的人,或得意忘形,糟踏了机会,或游移不定,错过了机会。 多一个心眼,你就会看到别人所没看到的,感受到别人所没感受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想到的,这样,你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多上10倍! 是为序。 逸文2006年12月15日 于昌平北七家桃花苑 上篇机会的六段解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