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秦牧全集(第11卷增订版)(精)
分类
作者 秦牧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秦牧是中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杰出作家,尤以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是秦牧全集的第11卷,辑入作者生前尚未续集出版的作品一百一十一篇,其中,文论五十七篇,序跋四十七篇,小说七篇。

内容推荐

本书收辑了作者生前尚未续集出版的作品一百一十一篇,其中,文论五十七篇,序跋四十七篇,小说七篇。这些作品大多写于一九五O年以后,散见于首都及各地方报刊;另有一些篇什则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及海外的某些报刊。

目录

理论、艺谈

智慧和温情的散步

 ——评司马讦著《重庆客》

文苑见闻录

读绀弩、默涵的文章

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拜伦和马可斯

 ——从两个英雄看两个世纪

文坛的预言

谈“专栏” 

郭沫若与茅盾

论“如所周知” 

出版界的美景

祝“中艺” 

读《方言文学》 

生老病死的语言

谈历史传记片

马铃薯的恶作剧

给《吸血鬼》摄制者的一封信

 ——关于尊重著作者版权的问题

试答一下

 ——如何开展华南群众文艺工作? 

色彩妍丽的民族歌舞

震撼人心的《母亲》 

平易近人博大精深

王春娥与薛保

 ——谈粤剧《三娘教子》 

强烈感人的“韬奋风格” 

气势磅礴的《红缨歌》 

生活之泉喷起了水柱

 ——读农民作家王杏元的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

辩证地探讨和处理文学艺术的问题

赞三联书店的光辉传统

 ——祝贺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

寄语青年朋友

寄语青年人

 ——答四川一读者

和中学生谈学习祖国语文

和小朋友谈作文

答记者问十二题

香港的书店与出版

架彩虹于两岸

 ——漫话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

研习文学和探索学问

怎样才能把散文写得好些?

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风貌

祝贺您:《羊城晚报》 

侨乡风情画

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的面面观

贺百花

多读多写涉笔成趣

 ——给一位英国华侨的信

与君一席话

 ——答《佛山文艺》部分刊授学员、佛山部分文学

作者问

谈民间文学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微笑的国度献出了花束

新加坡的“新华文学奖”

 ——并介绍它的第一届获奖者女旅行家尤今

关于《地火侠魂》

略谈韩萌的作品

赠《写作》杂志

民族传统华文文学

“深入浅出”与“浅人深出” 

畅谈作家与人生

微型小说与艺术精品

说话本领和朗诵艺术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致“徐霞客奖”颁奖大会的信

在《新编文史笔记》丛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祝贺《语文月刊》创办十周年

直语危言

序、跋

人民体育事业的青春

书海的探照灯

 ——代发刊词

《岭南作家漫评》序

《秦牧散文选》序

杂文的生命与性格

 ——《秦牧杂文集》序

打开世界华文文学之窗

黄庆云童话的若干特色

《中国散文百家谭》总序

《梦·菩萨·十五的月亮》序

《悠悠未了情》序

《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序

感情的泉水淙淙流淌

 ——《烟湖更添一段愁》序

《岭南杂文选》序

《秦牧论散文创作》序

新闻记者笔下的生活繁花

 ——《国土与国风》序

《澳门四百年诗选》序

中国大地一天的速写

科学小品涌新潮

不断敲响警钟

 ——《悠悠岁月》序

猎取重要的一瞬

 ——《征婚启事》序

《阳春旅游要览》序

《彩蝶树》前面的话

毕生心血的结晶

塞北江南入画图

 ——王知十《行云集》序

山花的风采

 ——《稔花集》序

《中国现代作家笔名考释》序

时代哺育了作家

 ——张振金《作家与时代》序

新时代的《警世通言》

 ——读纪实文学集《大潮浮沉录》

《管理百忌》序

《少年时代画梦录》前记

宝岛,中国历史的新一页

学识要丰富,常读课外书

 ——《广东省中小学课外丛书》总序

烈士石辟澜的丰碑

 ——《石辟澜》序

献上一束人类文明的鲜花

 ——漫话《世界历史名人画传》

繁花采撷入诗来

 ——《中国历代花卉诗词全集》序

从散文精品中摄取丰富营养

赞顺德首届亿元企业艺术节

《名城广州小百科》序

是漫画,也是宣言

 ——“人类·环境·发展”《全国环境漫画大赛

获奖作品集》序言

《青春梦痕》序

好书,就像是航海者的指南针

 ——“少先队员丛书”总序

小语《希齐遗诗》

《海内外精英百图》序

他们挖掘了脚下的宝藏

 ——《特快飞船的慢节奏》序

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林孙杏风光摄影集》序

涓涓流水诉深情

 ——《爱的呼唤》序

《环球之旅观世情》序

小说

柔佛海峡的两岸

 ——来自热带的故事

松花母鸡小传

重谢

宣读遗嘱

八安士商品

饥饿时候的故事

斯里兰卡明珠

试读章节

其四文学与弓鞋

郭沫若先生访苏,发现苏联的国家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书籍中,俄国小说的中译本却寥若晨星,一册《战争与和平》被视如拱璧,苏联人全不知道战争期间中国译了他们多少书,他们想翻译中国的,也苦无从下手,接壤数千里的国家彼此间这方面的关系真是淡薄。

美国《前锋论坛报》不久以前刊出一篇社论专门介绍中国文学在战争时期的收获,以那么知名的报纸辟社论篇幅介绍中国文学,盛情自然可感,但那种介绍看了却令人哭笑不得,他们举出两种“名著”为代表,其一是崔万秋的《第二年代》,另一是张恨水的《大江东去》,我们拜读之余,不禁瞠目结舌,崔、张二位先生,在编副刊上,在呼号正义上,虽自有其贡献,但作为中日十四年战争(应该从九·一八算起,前六年是人民军队局部的反抗)的文学收获的代表,则恐怕任何一个中国的文学读者都会觉得愕然的吧?!这十余年间,中国文坛收获的长篇小说与长剧不下百部,论表现血泪的斗争,此二长篇不足与《生死场》、《八月的乡村》抗衡,论表现中国转型期的混乱与进步,《蜕变》等作应该享有更高的评价,论表现大后方惨淡的图景,《鸭嘴》、《淘金记》诸作更真切沉痛,美国《前锋论坛报》究何所据而云然呢?冒昧推理,也许一二中国留学生的行箧中藏有那种小说,主笔先生间接获知内容?为表示对中国的关切与友谊,著文颂扬,然而那种颂扬,却实在离题颇远。

又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是赛珍珠向中国记者发表谈话,居然批评“中国近代文学不行,模仿性太重,他们不注重生活”,赛珍珠以中国之友自居,说话不客气,指责中国文学模仿性太重,自属常事,但说“中国的作者不注重生活”,在中国,我想有两种人是会惊讶的,一种是努力接近生活的作家群(深入生活已经成为优秀作者共抱的观念,而且,在文艺理论上,这种见解已经占了绝对优势,虽然事实表现未尽完美),另一种应该惊讶的是中国的图书杂志审查官,他们连年来不是看到一大堆一大堆暴露现实的作品,而暴露,据说又是不如“讴歌光明面”来得更合于三民主义的要求,因而随意扣发原稿么?赛珍珠对中国的热情始终令人佩仰,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毋宁说异常肤浅,她在《爱国者》里面所表现的就够使中国人苦笑,近年来,由于中国成为世界政治焦点之一,国内情形扑朔迷离,名实是非纠缠成一团,集中了世界的注意,国际人士对中国政治状况的理解分析,尖锐透辟有时真令我们震撼,但是,对中匡I社会生活情况的认识却大半仍是异常幼稚可笑,久客中国的赛珍珠也未曾例外,如果她的话换成“中国作者不少人努力注重生活,但深入生活的一群很少获得写作的余暇和出版的机会,而且时常被检,最畅销的是色情书,这种书最适宜于低气压下的政治空气……”那我想中国人会点头的。

“文学出国”直至现在还是一句空话,林语堂在美国,熊式一在英国,虽然曾经饱享文誉,但这类人都有一个共通点,专牵穿弓鞋的前世纪的中国姑娘和世界见面,或力捧沈三白,或专译王宝钏,未闻到现代中国文学有什么绍介的热忱。倒是一些摸索中国文学的外国人,偶得作品,便率尔移译。我真希望优秀的中国翻译者能和国外出版商接头,中国现在的作品,虽说不上如何显赫灿烂,但较之我们译过来的中欧小国南美小国的作品为何如?《骆驼祥子》在美国风行一时,于是舆论注意《骆驼祥子》,这之前,那本书是否受到应受的注意呢?

战后我们是否将收获一批杰作,现在还不可料,但经此大变,假如以后作者群获得写作的自由与时间和出版的机会,大家都相信文学界的情形决非今日可比。趁着世界目光注意中国的时候,大量介绍中国的“特殊国情”给人家看,让人明白究竟也未特殊到哪儿去,打破一般“中国如谜”的观念,毕竟是件好事,应该预为之谋的。但要做得好,第一请林语堂之辈不要老是以弓鞋为中国国货,自炫以赚钱;第二请高贵的公仆们不要制造大批弓鞋,削全国文学者之脚以适其尺度;第三请翻译者不必以为中国文学都是穿着难看的弓鞋的,一介绍出去就被人笑死。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