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读论语悟人生(在经典中感悟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苗雨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论语》不但是一部儒学经典,更是一部现代人的人生指南。《论语》中的许多道理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血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养料。

本书从《论语》中采摘了最精华的果实,细细品读,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我们也可以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

内容推荐

当今时代,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缺乏的恰恰是“自省”二字,2500多年前的《论语》能够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拥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用心感悟其中的道理,可以让我们用一种富有哲理的思想看待每一件事情,会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会使我们的思想茅塞顿开,会使我们的斗志重燃战火,无论我们处于什么人生状态,都能找到应对之法,这样,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从《论语》中采摘了最精华的果实,细细品读,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我们也可以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

目录

第一章 好心态,好生活

成功离不开好心态——乐以忘忧

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食不厌精

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淡泊明志,超然物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忍者无敌——小不忍则乱大谋

幸福和快乐就在当下——未知生,焉知死

第二章 世事洞明,微笑处世

劝告朋友有技巧——不可则止

助人才能得人助——骄且吝,不足观

时刻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好从事而丞失时

交友不能只看小节——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割鸡焉用牛刀

沉默是金——予欲无言

灵活变通,保护自己——吾将仕矣

第三章 好习惯让你一生受益

好习惯是养成的——性相近。习相远

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迁怒,不贰过

静下心来,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立即行动,不要拖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天道酬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把精力集中到一点上——三月不知肉味

第四章 品质是你的通行证

让你的气质与众不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信用是块金字招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谦虚是一种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责任是生命必要承受之重——死而后已

以诚为本——与人忠

第五章 朋友伴你一路同行

与优秀的人交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编织人脉助推成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掌握合作之道——成人之美

顺应但不顺从——君子和而不同

第六章 风风雨雨不足惧

在逆境中崛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匹夫不可夺志也

把自卑抛到一边去——不怨天,不尤人

让野心推动你前进——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第七章 工作着是美好的

追求细节的完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耐心才能成大事——三月不违仁

没有任何借口——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贴上忠诚的标签——臣事君以忠

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予一以贯之

热忱是工作的动力之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获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君子求诸己

戒急躁,做事脚踏实地——欲速,则不达

第八章 活到老,学到老

用知识武装自己——温故而知新

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虽多,亦奚以为

让思维创新引领你前进——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七十而从心所欲

试读章节

幸福和快乐就在当下——未知生,焉知死

【读论语】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还没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好鬼呢?”季路问:“那死亡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还没明白生的意义,怎么能知道死呢?”

【悟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快乐,这个快乐就是现在。现在我们可以吃饱穿暖,现在我们有可以栖息的房屋,晚上我们可以进入梦乡,白天我们有事可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有什么理由不感到幸福呢?

可是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现在还不是享受快乐的时候,要等明天成功了,挣了很多很多的钱,有了很高很高的地位,出了很大很大的名……这样以后,再尽情地享受快乐与幸福。其实错了,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也许你现在没有太多的金钱,但是即便是有限的收入,只要你会合理运用,它同样可以带给你享受。一笔有限的收入有两种安排法:一种是精打细算地将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虑进去,虽然事事顾全了,但最终仍然毫无收获;另一种是把钱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难以做到兼顾的话,就先满足重要的方面,而在其他的方面牺牲一下。有人对于把钱花在那些有益的,并能为家庭和自己生活增加乐趣的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不舍得。他们只想着攒钱,以防不测,这样就浪费了许多人生的大好时光,实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忽视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通病;为了将来,我们不断地牺牲现在,这种态度不仅回避今天的快乐,让幸福永远地从身边溜走了,而且当将来来临时,也成为了现在,我们为了另一个将来,必定又要利用这个已经来临的“将来”。在我们心目中幸福仅仅只是明天的事情,因而与我们无缘。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自己什么时候能取得人生最大的成功?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中间不允许回头,在途中要摘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拿回来,条件是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就充满信心地出去了,谁知回来时却垂头丧气,两手空空。苏格拉底问他原因,他说:“很多麦穗看上去都很大,可是因为只可以摘一个,所以总觉得前边可能还有更大的,可是到头来才发现手上一个麦穗也没有……”苏格拉底告诉柏拉图:“所谓的成功就是如此,不要把希望总是寄托在明天,要着眼于现在。”

快乐与幸福又何尝不是如此,与其总是将幸福寄托于明天,不如专心地过好今天,活出生命的真谛,当晚上安然人眠时,那就是给今天最好的掌声和礼赞。不能拥有现在的话,就会连未来也都失去了。人的生命有时真的是很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意外,上一秒钟我们或许还在享受荣华富贵,下一秒就可能发生意外,一切皆空了,所以应该珍惜现在,珍惜眼前所拥有的,过好每一天。

快乐的人生是良好情绪的发端,良好情绪又有助于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心为事业的成功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本。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某些思维。

1.尽量去喜欢你的工作

凡是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他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种刻板的不愉快的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绪经过多次重复后,使他的烦闷成为一种惯性的心理状态,情绪引发的疾病可能因此接踵而至。即使他换了一个工作,但马上就会发现,他对这第二个工作也难以投人。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是因为他从来没能全面投入地领略到工作为他带来的快乐,他的心中已被先入为主的郁闷塞满了。

其实,工作不应该成为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相反地,它应该成为令我们愉悦的好事。试着去对你的工作有兴趣,然后努力去发现你工作中遗存的兴趣,也许,它会使你的兴趣从无到有。

我们的生活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太大了。相信自己,以往对工作的不快乐都是因为一种不恰当的心理作用所诱发的。现在你已将它全然抛弃了,从今天起,去开始新的生活吧!多提醒自己几次:在我每天清醒的时间里,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快乐,那对自己的确是太残酷了。

如果我们能快乐地工作,疲劳就会降至最低限度,或许还会有升职或加薪的好运来临呢!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点在后文会有更加详细的论述。

2.花钱买快乐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不必为钱的多少而烦恼。赚钱花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不要连这个快乐的机会也不给自己。买不起汽车,就买一部漂亮的自行车。买不起漂亮的大房子,却可以将小房间装扮得漂漂亮亮。

如果我们一时间无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妨宽容自己。别忘了,任何人都会有财务困难的时候。当年林肯就是向人借钱才启程到华盛顿就任总统的。而任何大富豪也和你一样,一天三餐、睡一张床,或许他们吃得还没你那么津津有味,睡得还没你那么香甜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中年人,他是个乐天派。一次他带四个孩子在宫殿般的豪华饭店里吃了一次茶点,结果,全家人过了两天只吃面包、奶酪的日子。但这位中年人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让他们四个孩子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异常快活。

3.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美国《时代》杂志曾有一篇报导,一位士官受了伤,喉部被弹片击中,输了七次血。他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医生,问道:“我能活下来吗?”医生回答说:“可以的。”他又写了一张纸条问道:“我能不能说话?”医生回答道:“还是可以的。”他顿时欣喜若狂,马上写道:“那我还担心什么?”

很多看似烦恼的事情,经过个别考虑和比较之后,整个问题的正反前后情势全部呈现在你面前,这时你会发现你所担心的事情,较之于生命的危险,确实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的感觉常常是畸形的,在快乐的时候我们无从体验;当不幸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又被它完全地包围了。其实与那些行将离世的人们相比,我们仍是无比幸福的——即使我们一贫如洗,但我们至少拥有健康的身体。

4.充分欣赏自己的优点

我们往往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威廉·詹姆斯这么认为,“跟我们应该做到的相比较,我们等于只做了一半。我们对于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只用了很小一部分,一般人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体内有限空间的一部分。他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不知道怎么去利用它们。”

一般人是怎样做的呢?他习惯用与别人的对比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操作起来却受主观影响太大。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在某方面差距很大,因此他对那些人非常羡慕。

羡慕或者导致无知的模仿,或导致无谓的妒忌,或者激动地向更高境界靠拢,但最后一种情况毕竟所占比例过小,而前面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他本身自信的消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忧郁。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人类有其体能的极限一样。如果想把别人的优点都集于一身,那是最荒谬、最愚蠢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只要能够做好我们自己,便是对自己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P17-20

序言

《论语》亘古不变的魅力

从西汉开始,《论语》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宋朝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论语》在古代就流传到了海外,被西方人称为是“东方的《圣经》”。

在以前,《论语》是人人必读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能把《论语》一书从头到尾读完的人,已经不多了,能全面理解其中深邃的思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尽管如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世纪,《论语》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反而掀起了新的热潮。在中国,不同形式的《论语》译注和解读作品时有出现。这些著作或忠于原文,或独发新意,或以古证今,或以今释古,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不光是中国,在与中国一衣带水、有共同文化渊源的邻邦日本,也出现了学习《论语》的热潮。被称为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竞争越来越不规范的现代商场,俨然成了日本新儒商的代表。而凭借着他的号召力,日本商界也掀起了一股将《论语》思想和经商之道相结合的热潮。

《论语》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主要原因在于孔子那深刻的思想。1988年,一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会议的宣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孑L子那里去找智慧。”

关于读《论语》的目的,南宋儒学大师朱熹有这样一番见解。“为学之道,圣贤教人说得甚分晓。大抵学者读书,要务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这就是说,读书的关键在于“识得道理去做人”。因此,读书“须于日用间令所谓义了然明白。”所谓“日用间”指的即是我们平日的行为处事和待人接物。

当今时代,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缺乏的恰恰是“自省”二字,2500多年前的《论语》能够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拥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用心感悟其中的道理,可以让我们用一种富有哲理的思想看待每一件事情,会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会使我们的思想茅塞顿开,会使我们的斗志重燃战火,无论我们处于什么人生状态,都能找到应对之法,这样,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从《论语》中采摘了最精华的果实,细细品读,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我们也可以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