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师与高徒(2)/国医英才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施杞//李其忠
出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医英才系列丛书》第一卷,着眼于临床实践的总结提升,找到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点,突出反映经临床实践确有疗效、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诊疗技术、方法以及方药。其中有不少是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来的有利于重大疾病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优秀临床人才脱颖而出、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研制等方面的攻关课题成果。着力于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凸显中医药的优势。

本书的出版,将为传承中医药精粹、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作出贡献,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从中得到实惠,让人们以更宽的视野、从更深的层次看待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内容推荐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围绕中医药人才战略的推进,以中医药名家为主题,集中反映这些大家风范,体现他们在疗疾防病、药物研制等方面的“绝艺”、“绝技”、“绝招”,定将进一步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扩大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共分《名师与高徒》、《名医与专科》、《名家与好药》3卷。将用两年时间,分批推出国内影响较大的部分中医药大家以及围绕他们周围群体的相关绝活,分门别类展示他们独特的仁术、绝艺和人格魅力。内容包括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的经验,著名医院、科室独特的诊疗方法,名厂老店的药师(工)、专家和经营者在药材鉴定、炮制,成药开发、研制、推广等方面的独特技能和效能等。在“绝”字上做文章,在一病、一药、一方、一技上亮绝艺、支高招,从一点人手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色优势和学术精华。

目录

中医大家勇创新五脏相关新理论

 ——邓铁涛学术思想及其传承

博闻强记开拓创新

 ——任继学研究脑病的成就及其传承

从脾论治攻克喉痹

 ——干祖望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经验及其传承

古为今用救偏却病

 ——颜德馨的膏方特色及其传承

妙手所及屡起沉疴

 ——路志正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良方活人妙手回春

 ——朱良春善用虫类药的经验及其传承

精研岐黄树德为怀

 ——焦树德治痹经验及其传承

九法论治救死扶伤

 ——张琪肾病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和而不同超越包容

 ——陆广莘学术经验及其传承

清气凉营祛热邪截断病势起沉疴

 ——周仲瑛外感热病诊治特色及其传承

治病必求于本养生力推太极

 ——吉良晨内科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银海探微学贯中西

 ——唐由之的眼科成就及其传承

活血化瘀圆机活法疑难脑病起苛回春

 ——张学文活血化瘀治脑病的成就及其传承

审因察病辨证论治

 ——石仰山治疗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续断理伤大巧若拙

 ——罗金官的伤科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勤求古训精于辨证

 ——晁恩祥诊治肺系疾病的经验及其传承

“鬼斧神针”显奇功

 ——石学敏的针灸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心领神会注重实践

 ——李振华治疗外感热病、脾胃病、肝病经验及其传承

好学深思“哑科”大师

 ——李维贤诊治儿科病的经验及其传承

博学兼收继承发扬

 ——薛伯寿“和法”治顽疾的经验及其传承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岐黄薪火

 ——樊正伦临证经验及其传承

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孙树椿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及其传承

试读章节

2.辨证求微,融西贯中

由于五官之病深藏在五官的孔窍之中,虽与脏腑相关,但其病证都在五官有着独特的表现。干教授认为,单纯依靠传统的四诊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经常会出现无证可辨而导致用药无的放矢的现象。故干教授在四诊之外,再创造性地设立“查诊”,借助于现代医学的检查,通过内窥镜直视孔窍局部病灶,寻找辨证的依据和内容。

干教授认为黏膜病变是耳鼻咽喉科的主要特点,故黏膜病变的辨证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临床细微观察和实践,归纳出黏膜病证“十辨”,即辨色泽、辨疼痛、辨肿胀、辨肿块、辨斑点、辨溃烂、辨假膜、辨痒、辨脓血、辨气味,形成了干教授独具特色的辨证体系。如对同样具有“鼻塞”症状的病证,经过“查诊”而得出不同的辨证,查见鼻甲肥大,黏膜淡红,收缩良好者,多为风寒袭肺;黏膜鲜红者,为风热犯肺;黏膜紫暗,收缩欠佳者,为瘀留鼻甲;黏膜淡白,肥大不显者,为气血两虚;黏膜苍白,伴狂嚏清涕者,多为金寒卫虚等。

干教授还认为有了全面而细微的五诊,就要善于结合理论来指导临床施治,于是总结出一个“辨证施治公式”,即在脑子里拟定一份表格(主要包含临床表现、理论依据、印象、分析、辨证等内容),先把望、闻、问、切、查五诊所得结果逐项填人“临床表现”的各栏里,再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相应的理论依据(如《内经》条文)对这些临床表现逐一分析,分别得出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把各个独立的“印象”汇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最后得出总结性的判断——是什么证。通过以“逐项分析、综合取舍”的方法,干教授把复杂的辨证过程用直观的表格展示了出来,以求得辨证施治的正确结果。这种辨有所据,治有所理的求证过程正是“医者,意也”的真正体现。

由此可见,干教授是将西医检查技术融会贯通于中医辨证之中,补充了四诊辨证的不足,创立了独特的辨证公式,既保持中医诊病鲜明的特色,又赋予辨证以新的生命力,此就是他“用夏变夷”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精妙之处。

3.攻和补抢,善用引经

有了辨证,即可论治了。在耳鼻咽喉专科治疗方法上,于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三级中介症,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耳鼻咽喉科的治疗方法,即“攻、和、补、抢”四大法。攻,是“击”、“伐”的意思,指一切去邪的方法,适用于有邪无虚的情况,有驱邪解表、通腑攻下、祛寒温中、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消痰、清脏腑火等方法。和,即调和脏腑阴阳气血津液,适于无邪无虚或有邪有虚的如升降紊乱、肝胃不和、共济失调等等情况,包括调和气机、升发清阳、宣通开窍、治营理血、利气散结、酸涩收敛、治本制痰、治脾制湿、开六郁、缓脏躁等。补,即修补,是在无邪有虚时扶植正气、填缺补虚,指补气血、补肺、补肾、补心、补脾、养津等方法。抢,即抢救,用之于严重的有邪有虚的抢救,在耳鼻咽喉口腔病的严重阶段,见高热、神昏、呼吸困难等症时用,如有劫痰解窒、解毒护心、回阳固脱等法。

干教授临诊既注重辨证施治、活用四法,又兼顾到专科的症状部位,善于运用引经药,使药效速达病所。如耳部疾病常用苦丁茶、夏枯草,鼻病常用辛夷花、白芷,咽喉用桔梗(咽喉两用)、马勃(咽用)、射干(喉用),口腔用升麻等。干教授还总结出辨证论治的核心与规律以指导临床:耳:实泻肝胆虚补肾;鼻:实宣肺清热,虚益气升阳;咽喉:急症风热痰,漫病脾肾衰;口腔:舌治心,齿治肾,边治肝,唇嘴口腔脾经问。

4.博采众长,古方新裁

干教授说:古代专门运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的方剂,原书记载不多,但古人有价值的临床经验要善于挖掘采用。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仲景之方是众方之祖,干教授曾取用三十多种方剂,加以分析,灵活应用于耳鼻咽喉科,效果很好。如桂枝汤、真武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小建中汤治疗慢性鼻炎,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鼻前庭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鼻出血及急性咽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性喉炎等等。干教授还认为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在耳鼻咽喉科领域里很有实用价值,常用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治疗慢性咽炎而取显效。

干教授又说:各个学家都有自己的心得,著名巨著要读,“吉光片羽”更要挖。如急性耳咽管阻塞(暴聋),王孟英谓:“肺经之结穴名笼葱在耳中”。因邪袭于肺,上犯于耳,致耳中经气痞塞而暴聋,宗《温热经纬》卷四:“耳聋治肺”,用三拗汤加味宣肺通窍,配合耳咽管吹张,临床疗效满意。又如耳鸣,《医彻》:“心寄窍于耳,凡用心过度,火为之扰,然鸣则有之”,临床用导赤散加味清心泻火,效果令人满意。再如肥大性鼻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三十附论有“鼻塞治心”的论点。干教授认为:心主血,鼻甲肥大由于郁血,治血之药,都人心经,鼻塞用化瘀之剂就是治心之道。

而采用他人之方时则需三因制宜,根据古代的方药,应在合理的情况下裁减。如美尼尔氏病,主要表现眩晕呈旋转性、恶心、呕吐,一侧性耳鸣,眼球震颇。中医对此有上气不足、心脾两亏之说,常用归脾汤治之,干教授取其方意,确当地裁为五味子、酸枣仁、山药、当归、桂元肉做成五味合剂;又如过敏性鼻炎,实证取桂枝汤加徐长卿、蝉衣。两方均有是显著疗效。另外,干教授还结合东垣的益气升阳法和《疮疡经验全书》中20首“流气饮”创制治疗咽鼓管阻塞、航空性中耳炎的新经验方“升清流气饮”。

古代书籍记载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有,但可用不同的药物代替,而用同样的方法治之,如《重楼玉钥》中用盐梅、箱梅、话梅含漱,梅氏《经验新编》载用“蜓蝣与梅子同腌,喉症辄应手而愈。”干教授遂拟方制成“参梅含片”口含治疗慢性咽炎。又如《金暇要略》记载“妇人脏躁”甘麦大枣汤主之。而干教授嘱患者用焦麦芽代茶治疗梅核气(咽异感症),临床疗效满意。

P86-88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绵延不断,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其自身也不断发展和提高,出现了许多德艺双馨、身怀绝艺的名师高徒;形成了大批名医领衔、特色明显、疗效确切的中医专科;诞生了不少享誉中外、高效低毒、工艺独特的良药。他们的“绝艺”、“绝技”、“绝招”,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丰富和浓缩了中医药学的精华,同时又引领着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发掘、继承、总结、推广这些代表当今中医药发展水平和优势的“绝艺、绝技、绝招”,是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和创新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任务,也是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作为发展中医药的战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中华中医药学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方针政策,着力于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编纂、出版《中医教你一招》、《带你走近中医古籍》、《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等多套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宣传、弘扬、普及中医药作出了贡献。现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袂打造一套新的丛书——《国医英才系列丛书》。该丛书围绕中医药人才战略的推进,以中医药名家为主题,集中反映这些大家风范,体现他们在疗疾防病、药物研制等方面的“绝艺”、“绝技”、“绝招”,定将进一步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扩大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通览全书,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绝”字上做文章。这套《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共分《名师与高徒》、《名医与专科》、《名家与好药》3卷。将用两年时间,分批推出国内影响较大的部分中医药大家以及围绕他们周围群体的相关绝活,分门别类展示他们独特的仁术、绝艺和人格魅力。内容包括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的经验,著名医院、科室独特的诊疗方法,名厂老店的药师(工)、专家和经营者在药材鉴定、炮制,成药开发、研制、推广等方面的独特技能和效能等。在“绝”字上做文章,在一病、一药、一方、一技上亮绝艺、支高招,从一点人手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色优势和学术精华。

二是在疗效上做文章。中医药是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中药新药也往往在临床处方、院内制剂的基础上提升研制的。基于这一特殊规律,该丛书着眼于临床实践的总结提升,找到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点,突出反映经临床实践确有疗效、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诊疗技术、方法以及方药。其中有不少是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来的有利于重大疾病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优秀临床人才脱颖而出、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研制等方面的攻关课题成果。

三是在便廉上做文章。该丛书着力于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凸显中医药的优势。

四是在“治未病”上做文章。中医学中有“上工治未病”的理念。该丛书中突出反映重视预防和保健,防患于未然。不少地方强调做好预防工作,增强人民的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引导人们提高健康意识、疾病防范意识,尽可能不生病或少生病。而且在康复、防止并发症、防止愈后复发等方面,也有较多的阐述和“绝技”、“绝招”。这适应了现代医学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的转变。

该丛书的出版,凝结着中医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蕴涵着中医药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此,我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相信,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一定能够从丛书中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验廉的医药卫生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我也相信,该丛书的出版,将为传承中医药精粹、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作出贡献,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从中得到实惠,让人们以更宽的视野、从更深的层次看待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陈凯先

2007年10月30日

(陈凯先同志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