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医帮你调血糖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林青//子奇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胃病、肝病、肾病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跑医院成了患者的家常便饭,且大多都是接受西医治疗,症状缓解后便又不去管它。日后一旦受到诱因,这些疾病便会卷土重来,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患者走投无路、身陷困境而无以自拔的时候才想起中医。中医对症状缓解的效果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但通过对患者内在的调理,可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使疾病得到根治。

本书介绍了血糖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病理分析、诊断与治疗、预防方法、并发症防治及中医特色疗法。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血糖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病理分析、诊断与治疗、预防方法、并发症防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全书以中医为基础,配合西医疗法对糖尿病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帮你认识血糖

 一、中医对血糖的认识

(一)分期

(二)控制指数与措施

 二、血糖的起源与变迁

 三、糖尿病的流行趋势

 四、糖尿病与低血糖

 五、血糖的正常表现

 六、中医谈糖尿病的遗传问题

 七、糖尿病能根治吗

 八、糖尿病能控制吗

 九、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吗

 十、糖尿病影响寿命吗

 十一、如何正确对待糖尿病

 十二、全面系统地调整血糖

 十三、调整血糖从“心”开始

(一)糖尿病患者做好心理调整

(二)糖尿病患者改善情绪状态

第二章 中医帮你分析血糖

 一、中医对血糖变化的分析

 二、糖尿病的病因与主要危害

(一)病因

(二)主要危害

 三、低血糖的病因与表现

(一)肥胖

(二)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三)口服降糖药物

(四)剧烈运动

(五)其他

 四、低血糖的病理生理影响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对激素调节的影响

 五、代谢综合征

(一)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二)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和危害

(三)怎样诊断代谢综合征

(四)什么叫麦卡效应

(五)如何应用中医药消除肥胖

(六)如何预防代谢综合征的过早出现

 六、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七、尿糖阴性就不是糖尿病吗

 八、自我监测尿糖应注意的事项

 九、既要观察尿糖还要注意尿量

 十、血糖升高是否是病情加重

 十一、糖尿病病情的观察重点

 十二、高血糖的症状和危害

 十三、月经期血糖水平为何会升高

 十四、严格控制血糖,3个月应去看医生

 十五、糖尿病可引起哪些眼病

 十六、孕期会导致肾功能不会吗

 十七、足部夜间有烧灼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吗

 十八、手部的晨僵现象是糖尿病造成的吗

 十九、少摄入蛋白质能否减轻肾功能损伤

 二十、什么是“味觉出汗”

 二十一、糖尿病会导致阳萎吗

 二十二、神经源性膀胱是咋回事

 二十三、糖尿病性高压如何选择降压药

 二十四、糖尿病会引起便秘吗

 二十五、肥胖与血糖的关系

(一)如何选好减肥药

(二)排除减肥中的误区

 二十六、糖尿病的分期分型与诊断

(一)分期

(二)诊断分型

第三章 血糖的检测与诊断

 一、血糖的规范检测与分析

(一)血糖值的单位

(二)取血部位和测定方法

(三)全血血糖

(四)葡萄糖氧化酶法

(五)空腹血糖

 二、尿糖的检测与分析

(一)尿糖检查

(二)分析判断

 三、看懂尿常规检测的各种符号

 四、尿酮体规范检查

 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一)哪些患者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二)哪些患者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糖耐量试验前的准备

(四)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五)注意事项

 六、吃馒头检查血糖

 七、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与分析

 八、血糖升高的困惑

 九、规范使用血糖仪

(一)影响血糖仪精确性的因素

(二)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和采血方法

 十、自我监测血糖

 十一、正确诊断糖尿病

第四章 专家帮你治疗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二)非肥胖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三)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原则

 二、中成药降糖

 三、中草药降糖35方

 四、中医药茶降糖41方

 五、中医药饮降糖14方

 六、中医药酒降糖15方

 七、中医药膳降糖31方

 八、中药泡脚疗法10方

 九、中医理疗降糖

(一)梳头降糖

(二)耳穴贴压降糖

(三)刮痧降糖

(四)拔罐降糖

(五)按摩降糖

(六)指压降糖3方

 十、心理降糖

(一)克服不良情绪降糖

(二)静心安神降糖

(三)避免应激反应降糖

(四)平衡心态降糖

 十一、运动降糖

(一)气功降糖

(二)游泳降糖

(三)体操降糖

(四)室內运动降糖

(五)骑车降糖

(六)步行降糖

(七)慢跑降糖

(八)牵拉降糖

(九)体疗操降糖

十二、饮食降糖

(一)饮食疗法的意义

(二)饮食疗法主要原则

 十三、专家推荐其他降糖疗法

(一)补铬降糖

(二)补镁降糖

(三)补钙降糖

(四)补锌降糖

(五)音乐降糖

 十四、专家推荐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一)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

(二)适用胰岛素的患者与不宜过早应用的患者

(三)胰岛素泵治疗的最佳对象

(四)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须知

(五)胰岛素治疗会令人成瘾吗

(六)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类

(七)人胰岛素的分类

(八)如何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注射部位

(九)怎样储存胰岛素

(十)肥胖者注射胰岛素须知

(十一)胰岛素泵的作用和优势

(十二)什么是闭环式人工胰岛

(十三)胰岛素的注射步骤

 十五、专家推荐口服西药治疗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的“阶梯疗法”

(二)是否必须使用降糖药物

(三)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种

(四)适宜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

(五)磺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六)适宜双胍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

(七)双胍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八)尿中有微量清蛋白能用二甲双胍

(九)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什么药

(十)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一类什么药

(十一)哪几种口服降糖药可以搭配使用

(十二)哪些降糖药合用会影响降糖效果

(十三)能否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十四)常服降糖药能否损害肝肾功能

第五章 糖尿病的自我调护

 一、药物调护

(一)怎样做到理想控制血糖

(二)忘记服用降糖药该怎么办

(三)什么时间打胰岛素效果好

(四)一次注射胰岛素只能维持3~6小时吗

(五)多长时间调整中效、长效胰岛素

(六)注射普通胰岛素,空腹能否再打胰岛素

(七)外出旅游时如何携带胰岛素

(八)为什么普通胰岛素容易浑浊

(九)用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十)使用胰岛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十一)发生低血糖怎样处理

(十二)开始使用胰岛素剂量如何确定

(十三)不稳定型糖尿病病人如何使用普通胰岛素

(十四)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有何不同

(十五)使用胰岛素治疗有哪些并发症

(十六)使用胰岛素治疗,有哪些过敏反应,如何防治

(十七)用胰岛素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怎么办

(十八)什么叫胰岛素抗药性,如何应对

(十九)使用糖适平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十)什么是四段尿、四次尿

(二十一)为何要检查和记录四段尿、四次尿尿糖

 二、饮食调护

(一)人体內生成能量的原料

(二)糖尿病人为何要控制饮食

(三)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四)消瘦病人是否可以不控制饮食

(五)糖尿病人的饮食与正常人有何不同

(六)怎样计算糖尿病人所需的热量

(七)饮食控制是否只限于主食

(八)儿童糖尿病饮食应注意什么

(九)糖尿病病人全日的主、副食量怎样安排

(十)控制饮食感到饥饿怎么办

(十一)病人吃多少蛋白质为宜

(十二)糖尿病人食多少植物油为宜

(十三)为何糖尿病饮食要增加食物纤維

(十四)糖尿病人的食物宜忌

(十五)糖尿病病人能食水果吗

(十六)糖尿病人能否饮酒

(十七)如何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

(十八)糖尿病人的饮食方法

(十九)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二十)一日三餐好还是一日多餐好

(二十一)什么时间吃零食合适

(二十二)糖尿病肾病饮食如何选择

(二十三)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肉类食物

 三、心理调护

(一)七情对糖尿病有什么影响

(二)糖尿病人常见心理障碍

(三)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四)为什么说糖尿病人易恐惧,应如何调护

(五)如何应用以情胜情疗法

 四、运动调护

(一)糖尿病人运动疗法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二)糖尿病患者运动中应注意什么

(三)如何确定运动强度

(四)运动时如何调节胰岛素用量

(五)运动时是否可以加餐

(六)运动对血糖有什么影响

(七)什么叫有氧运动

(八)锻炼的时间和间隔时间是多少

(九)运动强度怎样掌握 .

(十)运动前后如何化验血糖

(十一)如何制订运动处方

(十二)运动对肥胖型糖尿病人有何影响

(十三)运动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

(十四)糖尿病孕妇能运动吗

(十五)老年患者运动时应注意什么

(十六)眼疾患者如何运动

(十七)糖尿病患者能游泳吗

(十八)糖尿病肩周炎应如何锻炼

(十九)如何用运动方式增强性功能

 五、其他方面的调护

(一)糖尿病人踏青时的注意事项

(二)为什么夏季易患皮肤病

(三)糖尿病人如何安然度夏

(四)为什么糖尿病人不宜秋冻

(五)糖尿病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

(六)糖尿病人能胜任工作吗

(七)选择哪一种避孕方法好

(八)能继续上学吗

(九)如何选择配偶

(十)婚后要注意的事项

(十一)对胎儿有何影响

(十二)何时需要住院治疗

(十三)糖尿病人能做理疗吗

(十四)砂疗能治糖尿病吗

(十五)适合糖尿病的浴疗有哪些

(十六)磁疗能治糖尿病吗

(十七)糖尿病患者如何越冬

(十八)手脚麻木就一定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吗

(十九)糖尿病酮症病人的护理

(二十)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护理

(二十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调护

(二十二)糖尿病足如何护理

(二十三)糖尿病肾病如何护理

(二十四)儿童期糖尿病病人如何护理

第六章 如何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一、糖尿病分泌系统感染的应急处理

 二、糖尿病呼吸系统感染的应急处理

(一)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

(二)肺结核

 三、糖尿病口腔感染的应急处理

(一) 口腔细菌感染

(二)口腔真菌感染

(三)口腔黏膜非特异性感染

 四、恶性耳道炎的防治方法

 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急处理

 六、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应急处理

 七、酒精性酮中毒的应急处理

 八、神经性膀胱的应急处理

 九、糖尿病与乳酸酸中毒的应急处理

(一)何谓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二)乳酸酸中毒的原因

(三)乳酸酸中毒的表现

(四)乳酸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五)如何治疗乳酸性酸中毒

 十、糖尿病肾病的应对

(一)怎样诊断糖尿病肾炎

(二)合并肾炎的临床表现

(三)合并肾炎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十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应对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表现有哪些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十二、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应对

(一)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有哪些表现

(二)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十三、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应对

(一)糖尿病脑血管病有哪些特点

(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十四、糖尿病肝脏疾病的应对

 十五、糖尿病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应对

 十六、糖尿病男性阳萎的应对

(一)发病原因

(二)防治措施

 十七、糖尿病高血脂的应对

(一)高血脂的危害

(二)高血脂的防治

 十八、糖尿病性神经异常的应对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治疗原则

 十九、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应对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二)糖尿病性白內障的防治

 二十、糖尿病足的应对

(一)糖尿病足由哪些危险因素引发

(二)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现

(三)糖尿病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二十一、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应对

(一)糖尿病性肠病的防治

(二)糖尿病胃病及食管弛缓症的防治

(三)合并皮肤化脓性感染的防治

(四)皮肤真菌感染的防治

(五)皮肤瘙痒症的防治

(六)皮肤发红的防治

(七)合并湿疹的防治

(八)糖尿病合并紫癜的防治

(九)糖尿病无汗症的防治

(十)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防治

(十一)发疹性黄瘤的防治

(十二)硬肿病的防治

(十三)胫前色素的防治

(十四)糖尿病环形肉芽肿的防治

(十五)糖尿病性水疱病的防治

第七章 中医帮你远离血糖疾患

 一、中医帮你预防糖尿病

(一)预防糖尿病的综合措施有哪些

(二)什么是糖尿病的四级预防

 二、中医帮你消除认识误区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

 四、与你共读糖尿病教育之书

(一)正确看待糖尿病

(二)掌握基础知识

(三)防治糖尿病的技术指导

 五、怎样对待有关糖尿病的广告宣传

试读章节

十二、全面系统地调整血糖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或丧失,当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气候骤变、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工作紧张、饮食不当、睡眠不佳、活动多少等而引起变化时,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其中情绪、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这四者对血糖的影响最大(图1-1)。因此,如何调整好这四者的关系很重要。

(1)糖尿病患者的情绪紧张或有应激状态时,会导致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增多,促使血糖升高。因此,遇事要保持情绪稳定,尽量排除影响情绪波动的因素。若出现情绪波动而导致血糖升高,首先排除干扰因素保持情绪的稳定,再观察3~5天,血糖仍不下降时,可适当增加餐前的降糖药物或调节饮食,适当减少每餐的主食或以少食多餐为主。

(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保持相对的恒定。由于进食过多或吃甜食而引起血糖升高时,要及时纠正不合理的饮食,同时餐后1.5~2小时适当的增加活动量。若高血糖持续不降者,必要时应适当地增加餐前的降糖药物剂量。

(3)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满意和稳定时,而某时又要增加活动量时,为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可在进行体力活动前适当加餐或餐前减少一定量的降糖药物。

(4)当血糖未控制好而血糖很高,尤其是空腹血糖很高时,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的活动。应以饮食控制和应用降糖药物治疗为主。否则,进行剧烈的活动将使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升高,而使高血糖更难控制,有的病人甚至于可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糖尿病患者进食减少时,无论有或没有发生低血糖反应,都应该及时减少餐前降糖药物的剂量并适当减少活动量。同时,鼓励患者尽快恢复原有计划的食谱用餐。随着患者用餐量的恢复,餐前的降糖药物和运动量也可逐渐恢复。

(6)当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而下一餐前又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时,可将患者的主食量减少1/4~1/3留在两餐之间加餐;或者将餐前的降糖药物比原方案再提前15~30min应用。这样既避免了餐后的高血糖又可防止餐前的低血糖发生。

(7)空腹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应鉴别空腹血糖的升高是由于病情未控制好、Somogyi效应还是黎明现象。若是由于病情未控制好的患者,应在晚餐前加作用时间较长的口服药物(如优降糖),或在睡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岛素(如NPH或诺和灵N),以控制夜间的高血糖;Somogyi效应的患者,应在睡觉前适当加餐或适当减少晚餐前的降糖药物,以防止后半夜发生低血糖;黎明现象的患者,应在睡觉前注射中效作用的胰岛素,以控制后半夜尤其是凌晨的高血糖。

十三、调整血糖从“心”开始

(一)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心理调整

1.保持乐观心理 患了糖尿病后,不论病情轻重,一定要科学地对待,竭力保持乐观心理,分散注意力,避免情绪波动。或到室外放松,或找朋友谈心,释放郁闷情绪,调整心理,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2.学习和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 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教育活动,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规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存质量。

3.克服“怕麻烦”的心理 糖尿病的治疗是终身的,为理想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生活中需要做许多具体的事情,如严格地合理控制饮食,每天定时、定量进餐,经常地、定期地测量血糖、尿糖和尿常规及其他理化指标,还要经常就诊等等。麻烦事很多,便容易产生怕麻烦的心理,而不愿意坚持做下去。因此,克服怕麻烦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应好好想一想,如果不坚持这样做,血糖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现在怕麻烦,不认真对待疾病,一旦出现并发症,造成各种功能损害,如致盲、致残等,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肉体上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与此比较,现在的“麻烦”是微不足道的,应转变观念,把现在的“麻烦事”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只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也就不会觉得麻烦了。

4.克服麻痹思想 有些糖尿病患者刚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后,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严格控制饮食,积极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监测。但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逐渐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淡漠了,饮食、运动、服药、监测等等都不按要求做了,一切都打算顺其自然,不管不顾了。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还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一定要克服对慢性病的麻痹思想,永远保持对疾病的重视态度。

5.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非常有益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努力培养一些爱好,如唱歌、跳舞、文体活动、养花、看书、下棋等等,以更好地调整患病后的心理状态。

6.坚持适当的学习和工作 糖尿病虽然是终生性疾病,但只要科学地对待它,遵循治疗计划,血糖就可以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并且完全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糖尿病患者坚持适当的学习和工作,这不仅可以使精神有所寄托,也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的好办法。但要注意,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要急躁,要量力而行。

7.消除恐惧心理 找出产生恐惧的原因,应了解到只要多方面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应懂得精神因素会加重糖尿病,只有解除精神恐惧,再配合药物疗法,才能更快地获得身心健康,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机会。

8.解除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血糖迅速增高。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很多,如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因而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患者急于求成,病情没有及时控制好或有反复,也产生紧张情绪;有些患者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联想自己的将来,忧心惆怅,而倍加紧张;有些老年人则因为家庭负担过重而紧张;其他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也可造成紧张心理。为解除精神紧张,要分析产生精神紧张的原因,以对症治疗。如因不了解糖尿病而紧张,则要学习糖尿病的一般常识;因病情控制欠佳或反复而紧张,则要分析原因,对症治疗;至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积极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则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控制稳定,身心健康,是缓解家庭经济负担的最好办法。其他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加强适度的运动,改变一下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愉快地笑,痛快地发泄等精神放松的办法,都可以控制或消除精神紧张。P12-16

序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呵护。由于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嗜酒、偏食、不爱运动等,而且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调整,致使多种常见病乘虚而入。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胃病、肝病、肾病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跑医院成了患者的家常便饭,且大多都是接受西医治疗,症状缓解后便又不去管它。日后一旦受到诱因,这些疾病便会卷土重来,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患者走投无路、身陷困境而无以自拔的时候才想起中医。中医对症状缓解的效果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但通过对患者内在的调理,可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使疾病得到根治。

有鉴于此,也为了对大家的健康生活能有所帮助,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的中医专家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医帮你防治常见病系列”,也许会对您防治疾病有所帮助。

中医专家再次提醒广大读者朋友,要想不生病、少生病、生病后能尽快康复的惟一:途径就是:多一了解健康方面的知识!太多的事例说明了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对疾病发生、发展、防治的无知!

如果本套丛书能为您的健康生活起到微薄之力,我们将惑到十分欣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