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重的房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鸿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该书在天涯网站以《房事》为题连载后,先后被新浪、搜狐等著名网站在首页推出,点击率累计超过一千多万次。

这世界虽然浮躁,虽然充满了假声假唱,但还是留着一些清醒的角落,还有一大部分清醒的人们。这部用血和泪写出来的东西感动了我们。这世界上还有真诚存在,还有朴素的人类感情存在。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两代人奋力挣脱命运羁绊,顽强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小说以房子为主线,通过两代人升降沉浮的生活变化,把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汐牵动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及带着泥土气息的爱恨情仇刻画得淋漓尽致。

试读章节

茂生的爷爷是晚清秀才,解放前做国民党科员,主管县里的档案工作。爷爷一辈子积德行善,很少得罪人。解放后家里在县城的几十间房子被没收了,在塬上的几百亩良田被没收了,在北沟的几座山林被没收了,他带着家眷来到妻子的娘家,被定为地主。胆小的爷爷抱着一箱子古字画跳崖自杀,留下两个尚未成家的儿子,天天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茂生的大伯四十多岁才跟西塬上的寡妇结了婚,大妈的男人死了,留下两个孩子,无法生活。大伯从小吊儿郎当,除了喜欢做银活,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女人面前献殷勤,家里却什么也不干。大妈来之前茂生的父亲跟大哥一起住,后来他便搬到破窑里了。茂生的母亲素云是跟外婆逃荒而来的,到塬上后病得走不动了,饥寒交迫,被父亲收留,成了一家人。

那时父亲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碰过女人。母亲的到来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父亲足足幸福了一阵子。无奈这个纨绔子弟跟他哥一样,不谙农事,人又邋遢,因此被认定是要打一辈子光棍的。

茂生母亲是南方人,不习惯北方生活,但在那个年代,能保住性命就很不容易,容不得她适应不适应。那孔破窑父亲说不会住多长时间的,房子一定会有。母亲盼了二十多年也没把房子盼来。眼见得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大儿子茂民已经二十岁了,跟他一样年龄的人都抱上了孩子,家里一贫如洗,来人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媳妇来了怎么住?

  豆花的二女子麦娥看上了茂生的哥哥茂民,麦娥跟茂民从小耍大,没上过学。她聪明贤惠,端庄秀丽,茂民早就看上她了。豆花也觉得茂民人不错,就是家里太穷,不忍心女儿受罪。大女子秋娥嫁到西塬上,光景倒是不错,但整天跟女婿斗气,三天两头往回跑,回来后就送不走,成了豆花的一块心病。因此,豆花条件不高,只要茂民家能修起三间瓦房,就把女儿嫁过去。

茂民咬紧了牙,暗暗发誓:一定要盖起三间瓦房,把麦娥娶回来!

那时的生产队是记分制,所有男劳力只要出王,每天都是十分。妇女七分。未满十八岁的孩子三分。茂民拼了命干活,到头来跟别人一样,只能分到不足全家人三个月的口粮,哪有什么钱盖房子?于是他利用王余时间上山采药材,柴胡、黄芩、甘草,堆了一院子。

黄芩多生在阳畔山洼,一簇簇地开着紫色的小花,比较显眼。但要拨开荆棘重重的灌木林攀上去也不容易,茂民的手上到处是伤痕,脸上也是一道道口子。柴胡长在陡峭的地方,牛羊吃不到才能长大。柴胡长着竹子一样的叶子,一节一节很好看,但混在草里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多年生的柴胡,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有一次茂民为了采一棵多年生的柴胡,爬上了高高的悬崖,手没抓牢,从山上掉下来,挂在一棵杜梨树上救了一命。麦娥有时也偷偷的跟他去采,回来后累得吃不下饭,母亲还以为病了。麦娥说茂民哥,你不要釆药了,太危险,我不要房子了,随便在哪弄个窝我也愿意。茂民说这怎么行?房子是一辈子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结婚的时候住进去。

那时药材很便宜,辛辛苦苦整一天才能卖几角钱,就这还被队长发现了。队上成立了割资本主义尾巴小组,药材被当众点燃,茂民被五花大绑在大会上批判。由于绳子勒得太紧,胳膊上都流血了。麦娥跟在人群里,双眼溢满了泪水。

采草药盖房的计划破灭了,茂民盖新房的梦想却没有破灭,相反更增强了他的决心。

茂民曾经学过几天木工,听说公路沿线要拉电线,需要很多横担,于是便和红旗、二胖商量,偷偷地接了一批活。加工横担是体力活,王钱很便宜,全靠量大才能挣到钱。几个小伙子干了一个月,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任务。就在这时,不知谁告了密,说黄泥村有人搞资本主义,上面来人一调查,人赃俱在——这可不得了,比那次挖药材的负面影响大多了。

麦娥见到茂民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他瘦得皮包骨头,身上全是伤。

三个人被带到公社的大院里关了三天,天天被吊起来打,然后组织各村批判。批判的时候让人把搞横担的事情编成了三句半,要他们在台上给大家说。茂民记不住台词,被人打得眼睛像熊猫一样。他们三个人在台上那么一站,每人脖子上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打倒走资派×××”,眼睛周围被涂上了白色,嘴染得血红,像个小丑。三句半编得很搞笑,台下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台上的他们心里暗自垂泪。而最难受的还是他们的亲人。

茂民在头几天差点昏倒在台上。连日来加班加点干活,吃不饱睡不好,身体早就垮了,哪里再经得住这样折腾?台下黑压压一层人,叽叽喳喳像一锅滚腾的开水,四处乱溅。批判会结束后,麦娥就会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白面馍和罐头瓶子,里面是晾凉的糖水。母亲用酒轻轻地洗掉他脖子上的淤血,妹妹端来了热水给他洗脚。茂民白天没有流泪,现在却止不住了。母亲说我娃想哭就哭吧,这没什么丢人的!茂民默默地在心里说:“亲人呀!我一定要盖起房子,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村里人有事没事都喜欢蹲在老槐树下说东论西。那棵老槐树极高极高,极老极老。没有人知道这棵古槐的年龄,二胖爷爷说他小时候老槐树就是这个样子了。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几个粗大的枝权似乎已经枯死,第二年却又能冒出嫩绿的幼芽,一簇簇地摇曳着,和树干形成鲜明对比。老槐树的中间已经空透,里面能藏七八个孩子。从树心往上看,可见茂密的树叶和刺眼的阳光。喜鹊在上面编了好多窝,引诱着孩子们上去掏蛋;成百上千只麻雀把这里当成了家,叽叽喳喳地叫着,呼啦啦飞走了,呼啦啦又回来了,树上是它们的世界,很热闹。老槐树很粗,七八个小孩合抱不住;树冠很大,似乎覆盖了半个村子,干枯的枝权直插云霄,在茂生幼年的心里是那样的高不可攀。

那时人民公社正在大干快上,老槐树下是社员们学习语录的好地方。几百名村民聚集在树下,听队长关宝栓传达最新指示。大家群情激昂,喊声震天,树上的小鸟扑棱棱全飞了。早晨天还没亮,洪亮的钟声便会从老槐树下传来,大家披衣戴帽,趿鞋挚锄往树下跑,生怕上王迟到了。白秀的男人不在家,两个孩子缠着她,老是一路小跑地边系扣子边梳头,成为队长训斥的对象。白秀长得很好看,细细的脖颈上一头微微泛黄的长发,脸蛋白得像三月的梨花,携露带雨,散发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宝栓平曰里喜欢训人,批评的重点是女人,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媳妇更是他重点批评的对象。白秀人长得漂亮,衣着也很特别,身体凹凸有致,腰肢一扭一扭,像剧团里的演员,走起路来胸部晃来晃去,让男人心跳脸红。豆花说她是狐狸精变的,专门勾引男人。天阴下雨人们不上工,便能听见从她家飘出来的歌声:

“我站在圪梁梁上哥哥你在沟,看中了妹妹你就摆一摆手……”P3-5

序言

《沉重的房子》中的社会大背景,那三个地方我都在其中待过。一个是县城及县城四周的村庄,一个是中等城市,一个是大都市。一般说来,中国的青年农民走向外部世界,他就是这么个走法。

记得,路遥当年写《平凡的世界》时,动笔之前,曾经约了我,在黄陵店头煤矿参观了一天,然后又在县城的宾馆,关起门来谈了三天。我主要是听众,路遥要找个朋友,听他把小说复述一遍,圆满一遍。记得,那时他把这三部曲,分别叫成《黄土》、《黑金》、《大世界》,则把总的书名,叫成《走向大世界》。他后来在出版时,是怎么把小说改成《平凡的世界》这样一个又有内涵又大气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所以在这里想起这事,是因为《沉重的房子》中主人公的行动轨迹,亦是乡村、中等城市、大城市这样行走的。

《沉重的房子》中那个县城环境,我在其间待过近十年。中间是县城,生产队绕了县城一圈。我第一次看如何绑人和打人,就是在生产队的会议室见的。

先喊一声某某某站起来,然后,人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火”绳子(这绳子先前是犁地时拽牛的曳绳),将绳子等停了,中间部分往这人的肩膀上一搭,然后两边顺着两个胳膊拧几道。下来,将两只手反剪着,拴在身后。这叫小绑。(还有一种绑叫五花大绑。)绑完以后,将绳头儿向房梁上扔去。绳头从梁的那边垂下来了,这时两个小伙子,拽住绳头发一声喊,一使力,只听哧溜一声,这被批斗者就被吊到房梁上去了。

这大约是四清,或社教,或文革初期的事情。我那时候正上小学。人性之恶叫我惊骇,人类社会底层存在的那种庞大的破坏力亦叫我惊骇。这些人平日我都是见过的呀!他们慈眉善眼,不是这样子的呀!

本书作者高鸿,就是从这样的背景下走出的。县城里有个戴近视眼镜的文化人,可怜兮兮的,整天在墙上写诸如“农业学大寨”之类的标语。待到后来在西安,认识高鸿后,我问他那人是谁,记得好像也姓“高”。高鸿说,那是他叔伯哥。

中等城市的背景,大都市的背景,原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所有的中国境内的这些城池的环境几乎都是一样的。包括那座县城,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时代。

《沉重的房子》出版了。让我献上我的祝贺。

这部小说,先是在网上以连載的形式发表,引起轰动,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这次,又以纸质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相信会被社会和读者广泛接受的。

我看了书(我眼睛有些花,所以只能算浏览),也看了网民的一部分评论。我向这些网民致敬。世界虽然浮躁,虽然充满了假声假唱,但是还留着一些清醒的角落的,还有一大部分真诚的人们的。这部用血和泪写出的东西感动了他们。我曾经说过:我在无数人的心中摸索,摸索到的是一颗颗冰冷的心。现在看到这些网民的评论,我很感动。这世界上还有真诚存在,还有朴素的人类感情存在的。

中国的小说艺术正处在低谷,这责任不在读者大众,而在写作者自身。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新时期文学刚开始时,曾经得到过延续,后来这声音就越来越弱了。

最后,让我再向《沉重的房子》的出版表示祝贺。我欣喜地看到文学陕军中又有了个生面孔。我寄希望于后之来者。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食者。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与当下生活发展同步的小说,生动真实地描写出陕北乡村现在的生活形态,已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和关注。陕西文学界又跃出一位颇富才情的青年作家。

陈忠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