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献给广大老年朋友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针对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美体与休闲、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心理与健康、用药与保健、常见病的防台、家庭常规护理等方方面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知识,读后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即查即用,让健康与老年朋友时时相伴,让每一位期望健康长寿者都能安享晚景,延年益寿,能活100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能活100岁(老年长寿保健全书全新珍藏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刘荣奇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献给广大老年朋友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针对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美体与休闲、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心理与健康、用药与保健、常见病的防台、家庭常规护理等方方面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知识,读后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即查即用,让健康与老年朋友时时相伴,让每一位期望健康长寿者都能安享晚景,延年益寿,能活100岁! 内容推荐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明显延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几乎占全球老年人的1/5。广大老年朋友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延年益寿,有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安度晚年。 本书就是献给广大老年朋友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从老年人居家生活、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美体与休闲、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老年人心理与健康、老年人用药与保健、老年常见病的防治、家庭常规护理等多方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的知识,读后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即查即用,让健康与老年朋友们时时相伴。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体现了21世纪人们倡导健康、远离疾病的特色,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为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让每一位期望健康长寿者都能安享晚景,延年益寿,能活100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老年人保健须知 正确地看待衰老 1.什么是老年人 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3.人生暮年有多长 4.老人长寿有雅称 5.生命的各个时期 6.什么是衰老 7.早衰的表现 8.人为什么会衰老 9.决定衰老的相关因素 10.正确地看待衰老 11.衰老是可以延缓的 12.延缓衰老的误区 13.适当地发挥余热 14.退休生活巧安排 15.养生与长寿 16.了解自己的肌体 17.细胞形态的衰老变化 18.细胞内代谢的变化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1.感觉功能的变化 2.内脏器官功能的变化 3.生殖系统及性功能变化 4.运动系统的生理变化 5.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6.免疫系统的变化 7.神经系统的变化 8.循环系统的变化 9.呼吸系统的变化 10.消化系统的变化 11.血液系统的变化 健康与亚健康 1.老年人健康的特征 2.老年人保健的目标 3.健康老人的标准 4.健康行为促长寿 5.保健为何要从中年开始 6.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7.什么是亚健康 8.亚健康的表现 9.亚健康的形成原因 10.亚健康的预警信号 11.预防亚健康的良方 12.中成药调理亚健康 13.睡眠与亚健康 14.常见的亚健康误区 15.亚健康与疾病 16.亚健康与中医养生康复学 第二章 居家生活 起居作息 1.居家养生原则 2.生活五“慢”促长寿 3.居家养生的几个最佳点 4.老年人睡眠的重要性 5.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 6.什么是健康的睡姿 7.睡眠方向和时间要求 8.睡前注意事项 9.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10.起夜要当心 11.午睡的益处 12.睡回笼觉好不好 13.坐着打盹潜藏危机 14.应警惕睡眠窒息 15.怎样防治失眠 16.洗澡应注意的事项 17.看电视的学问 18.吹电扇的学问 19.怎样选配老花镜 20.怎样选配和使用助听器 21.怎样选配和使用手杖 22.三种老年人不宜使用手机 23.老年人洗牙须知 24.镶假牙后注意事项 25.穿衣忌过紧 26.内衣有讲究 27.穿出老年人的魅力 28.穿出健康来 29.穿拖鞋有讲究 30.选鞋的学问 31.慎选袜子 32.不可忽视配饰的保暖 33.正确的坐姿 34.正确的行走姿势 35.居室环境有讲究 36.不宜久处的环境 37.室内外温差过大易生病 38.卧具选得好,安睡到天亮 39.选择坐椅有讲究 40.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家具 41.适当晒太阳有益健康 四季养生 1.春季养生大要 2.春捂防春寒 3.春季重养阳 4.春季宜养肝 5.春季宜调养脾胃 6.春季应保持室内卫生 7.春季居室绿化有讲究 8.春季养神贵在乐 9.春季防春困 10.春季饮食应有节 11.春季饮食宜简单 12.春季进补注意事项 13.春季锻炼要科学 14.夏季养生大要 15.夏季避暑湿 16.入夏重养阳 17.夏季宜养脾 18.夏季宜养心 19.精神饱满度炎夏 20.老年人应避免日晒过多 21.夏季居室环境 22.夏季睡眠有禁忌 23.夏季饮食宜清淡 24.夏季进补注意事项 25.伏天健身要注意 26.秋季养生大要 27.秋季宜养阴 28.秋季宜养肺 29.秋季宜养胃 30.秋季养生心宜静 31.秋季宜早睡早起 32.秋季宜食甘润之物 33.秋季饮食应有节 34.秋日科学进补 35.秋季慎防老寒腿 36.老年人秋练要适度 37.冬季养生大要 38.冬季要防寒 39.冬季宜养藏 40.冬季宜养肾 41.冬季宜早睡晚起 42.冬夜睡眠有讲究 43.冬季应预防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44.冬季适当摄入辛温之品 45.冬季需保证热能供给 46.冬季进补注意事项 47.如何进行冬季锻炼 第三章 营养膳食 饮食习惯 1.老年人营养代谢特点 2.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3.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4.平衡膳食的分类 5.平衡膳食的构成 6.饮食宜杂 7.不宜长期吃素 8.为何食欲下降 9.易诱发癌症的饮食习惯 10.谨记饭后“七不急” 11.补脑饮食宜忌 12.合理地安排老年人进餐 13.餐前餐后的注意事项 14.掌握烹饪食物的方法 15.需掌握进食温度 16.老年人宜吃温软的食品 17.老年人进食需掌握速度 18.吃饭时动气有何害处 饮食的学问 1.要处理好剩饭剩菜 2.吃冷食的学问 3.要少吃盐 4.黑色食品有益健康 5.吃玉米延年益寿 6.吃鱼可保护视力 7.应常吃鱼 8.有益于健康的药粥 9.喝汤的学问 1o.科学食用果品 11.适合老年人吃的水果 12.具有抗癌作用的水果 13.休闲佳品:坚果 14.滋补上品:蜂蜜 15.饮水的学问 16.茶里有学问 17.泡茶有讲究 18.不良的饮茶习惯 19.饮茶的时间要求 20.绿茶可防老年痴呆 21.几种茶的副作用 22.茶的成分及其作用 23.红茶与绿茶的区别 24.茶的药用价值 25.哪些茶不宜饮用 26.了解奶制品的种类 27.饮用奶制品的学问 28.酸奶益长寿 29.喝豆浆有学问 30.怎样对待饮酒 31.咖啡里的学问 药膳食疗 1.老年常见保健品种类 2.药补与食补的原则 3.可减缓衰老的食物 4.常见的抗衰老药膳 5.几种有排毒功效的食物 6.谷物类的食疗价值 7.水果类的食疗价值 8.坚果类的食疗价值 9.蔬菜类的食疗价值 10.调味品类的食疗价值 11.禽肉类的食疗价值 12.水产类的价值 13.阳虚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4.阴虚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5.血虚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6.痰湿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7.淤血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8.热盛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19.气郁体质的食疗养生法 第四章 科学运动 运动常识 1.运动有益健康 2.体育锻炼能延缓衰老 3.把运动带进日常生活中 4.运动实效 5.锻炼的原则 6.运动要点 7.锻炼要形神兼练 8.健身锻炼要持之以恒 9.健身锻炼需要充分隹备 10.安全的运动量 11.如何判断运动量 12.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3.体育锻炼的禁忌 14.不宜空腹晨练 15.压腿有讲究 16.如何选择健身器械 17.锻炼时要放松心情 18.锻炼中要注意补水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1.散步健身法 2.倒走健身法 3.绕圈走锻炼法 4.健身步 5.慢跑健身 6.原地慢跑 7.爬楼健身法 8.爬行健身运动 9.游泳 10.冬泳的注意事项 11.踢毽子 12.骑自行车 13.健身球 14.保龄球健身法斗 15.球类运动叶 16.甩手健身法 17.关节的锻炼 18.静坐养生法 19.平躺也能健身 20.舌头操 21.太极拳 22.五禽戏 23.新五禽戏 24.八段锦 25.易筋经 26.电视机前保健操 27.平衡性锻炼 28.柔韧性锻炼 29.防衰健身法 运动损伤与处理 1.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2.肌肉拉伤的预防和处理 3.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 4.运动时肌肉痉挛的处理 5.运动时腹痛的处理 6.运动挫伤的处理 7.运动骨折的处理 8.防止运动后感冒 9.运动中如何预防闪腰 10.踝关节韧带扭伤处理 11.关节脱位的急救和锻炼 常见疾病的运动理疗 1.冠心病患者的健身法 2.高血压患者的健身法 3.神经衰弱的体疗原则 4.1曼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身疗法 5.咳喘病患者的健身运动疗法 6.前列腺肥大患者的康复操 7.痔疮患者的医疗体操 8.老年性便秘的健身运动疗法 9.肩周炎的健身运动疗法 10.颈椎病患者的健身运动疗法 第五章 美体与休闲 美体护肤 1.老年人的发福原因 2.肥胖影响寿命 3.怎样预防肥胖 4.饮食的瘦身原则 5.消瘦老年人如何调理饮食 6.老年肥胖者的运动方法 7.适合老年人的瘦身橾 8.“老来俏”有利健康 9.老年美体瘦身的意义 10.老年人皮肤的特点 11.出现老年斑要注意什么 12.用食疗减少老年斑 13.老年人也需要化妆品 14.老年人面部皮肤巧护理 15.老年人怎样减少皱纹 16.皮肤瘙痒症不必紧张 17.如何护发 18.健发饮食 19.如何延缓头发变白 20.老年人的口腔护理 21.手足千裂的防治 22.怎样护足 23.冬季如何护背 休闲娱乐 1.音乐与养生 2.音乐运动养生法 3.怎样用音乐调理心情 4.老年性痴呆症的音乐理疗 5.乐器与老年健康 6.跳舞与健康 7.跳舞的注意事项 8.编舞与健康 9.集邮文化与健康 10.在读书中获得健康 11.棋牌活动与健康 12.老年人下棋的注意事项 13.练习书法与健康 14.练习绘画与健康 15.练习书画的注意事项 16.养花与健身 17.养花的学问 T8.花的药用价值 19.养鱼增添生活情趣 20.养宠物须谨慎 21.垂钓的乐趣 22.垂钓的注意事项 23.放飞风筝健身心 24.登山有益健康 25.登山的注意事项 26.郊游有益健康 27.泡温泉的注意事项 28.旅行中如何保健 29.消除旅行疲劳的饮食 30.佳节聚会注意事项 31.聊天有益身心健康 32.适当玩玩具有益健康 第六章 婚姻与性生活 老年婚姻与性常识 1.夫妻恩爱有利于长寿 2.老伴相处宜宽容 3.老年夫妻不宜分床而眠 4.老年丧偶的心理调适 5.丧偶老人再婚的必要性 6.老年人再婚前的心理准备 7.调适好老年人的再婚生活 8.老年性生活的必要性 9.老年性爱添福添寿 10.老年人性生活的基本原则 11.影响老年人获得性满足的因素 12.老年人的性观念误区 13.哪些药物对性功能有影响 14.切勿滥用壮阳药 15.营养与性能力 16.应掌握性生活的和谐 17.如何保持夫妻间的吸引力 T8.调适老年夫妻性欲差距 19.性生活能够调节不良情绪 20.老年女性如何克服房事不适感 性保健要点 1.从饮食中获得性保健 2.滋阴补血的食品 3.壮阳保健食谱 4.老年人如何保持正常的性能力 5.老年性爱与心理卫生 6.老年性爱与生理卫生 7.老年性生活应注意安全 8.警惕性传播疾病 9.老年女性性生活的危险信号 10.饮酒对性功能的影响 11.吸烟对性功能的影响 12.疾病和手术对性功能的影响 13.子宫切除对性功能的影响 14.老年性痴呆症影响正常性行为 15.肿瘤患者的性保健 16.癌症患者的性保健 17.慢性肾病患者的性保健 1S.心肌梗塞患者的性保健 19.心脏病患者的性保健 20.冠心病患者的性保健 21.糖尿病患者的性保健 22.高血压病患者的性保健 23.肝炎患者的性保健 第七章 更年期保健 更年期基本常识 1.正确地看待更年期 2.更年期的持续时间 3.何谓更年期综合征 4.更年期的心理特点 5.什么是更年期高血压 6.男性更年期有何变化 7.更年期男性保健必要性 8.更年期女性脑部的变化 9.更年期女性阴道及外阴部变化 10.更年期女性乳房组织的变化 更年期保健 1.女性更年期保健 2.男性更年期保健 3.女性更年期的饮食调养 4.更年期需摄取的营养素 5.女性更年期的情绪调节 6.女性要警惕心悸 7.更年期女性健身要点 8.更年期的性保健 9.采用适合的避孕措施 10.更年期身体疾病的预防 11.更年期常见病的防治 第八章 老年人心理与健康 健康从“心”开始 1.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2.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3.中医心理养生七原则 4.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5.异常心理的表现 6.老年期有哪些矛盾心理 7.老年人心理上有哪些需求 8.什么是心理自卫法 9.老年人心理老化的程度 10.老年人病理性的心理变化 11.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12.老年人需要哪些精神寄托 13.心理健康与长寿的关系 14.智力锻炼同防衰的关系 性格1情绪与心理健康 1.老年人的性格容易变化 2.愉快积极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3.直接兴趣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4.关心健康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5.解脱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6.追求支持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7.坚持工作型老年人心理特征 8.老年人情绪的特点 9.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10.谨防离退休综合征 11.老年人忌伤感 12.老年人气大伤身 13.怎样保持情绪平衡 14.学会制怒与泄怒 15.从笑声中获得健康 16.适度紧张有益健康 17.防止心理衰老的措施 T8.孤独寂寞有害健康 19.摆脱孤独与寂寞的方法 20.产生孤独感的外界因素 21.老年人更应潇洒 22.怎样调整安全心理 23.多疑心理有害健康 24.过度恐惧有害健康 25.抑郁心理有害健康 26.如何填补空虚情感 27.冥思遐想健身法 28.依赖心理有害健康 29.“装聋作哑”益长寿 30.回归心理有害健康 31.老年人如何“难得糊涂” 32.学会遗忘有益健康 33.合群心理有益健康 34.疲劳心理催人老 35.固执心理有害健康 36.老年人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37.怎样防止精神老化 第九章 老年人用药与保健 用药基本常识 1.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2.购买药品须知 3.须购买家庭小药箱 4.用药原则 5.用药须特殊对待 6.如何分辨变质药物 7.随意停药危险多 8.不宜用热水服的药物 9.服药后不要立即睡觉 10.服药后饮酒危险多 11.不能同时服用的药物 12.应慎用的药物 13.易发生中毒的药物 14.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 15.服药时间有讲究 16.怎样服药才正确 17.不同服药方式的优缺点 18.常见药物的妙用 19.服西药要忌口 20.服中药要忌口 21.服中药的学问 22.不能滥用中药 23.煎中药有讲究 24.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25.中西药不能任意混服 用药指南 1.服用药酒要当心 2.服药不宜用茶水 3.不宜用牛奶服药 4.药物不宜与咖啡混服 5.用果汁服药不妥当 6.糖衣片不宜嚼服 7.肠溶药片不能嚼 8.胶囊药不宜打开服用 9.平喘类气雾剂要慎用 10.不宜千吞药物 11.用眼药要小心 12.慎用抗菌药 13.适合老年人的抗菌药 14.须慎用的抗生素 15.老年男性慎用洁霉素 16.慎选感冒药 17.慎用阿托品 18.慎服心血管药 19.慎用利尿剂 20.慎用氨茶碱 21.如何选择口服抗栓药 22.阿司匹林与老年常见病 23.哪些人禁用阿司匹林 24.慎用祛痰镇咳药 25.严重肺气肿慎用安眠药 26.老年甲亢服药要正规 27.肝硬化用药学问多 28.冠心病患者如何选用中成药 29.脑血栓的针对治疗 30.选用胃肠中成药的原则 老年人常备药物 1.旅行常备药物 2.怎样准备急救药 3.常用消化药物 4.如何使用补药 5.补药的使用原则 5.常用的健脑药物 7.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 8.营养脑细胞的药物 9.补“菌”的重要性 10.补药不是营养药 11.根据季节选择补药 12.正确认识雌激素 第十章 老年常见病的防治 一般性老年疾病 1.老年性痴呆症的预警信号 2.怎样预防老年性痴呆症 3.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 4.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食物 5.老年人降火有对策 6.老年人为啥口水多 7.老年人常流泪要重视 8.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9.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 10.如何防治腰腿痛 11.腰腿痛患者的体育锻炼 12.何谓老年性白内障 13.老年性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 14.何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15.“老慢支”的防治 16.“老慢支”正确的排痰方法 17.警惕流感演变成肺炎 T8.哮喘的早期症状 19.哮喘的饮食调整 20.老年人肺结核病的特点 21.老年人肺结核病的预防 22.结核病患者的保健措施 23.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 24.0白金森氏病有何症状 25.如何预防帕金森氏病 26.如何治疗帕金森氏病 27.前列腺增生的防治 28.老年性阴道炎的防治 29.老年女性应警惕阴道出血 30.老年女性外阴瘙痒的防治 老年重症疾病 1.脑溢血的症状表现 2.脑溢血的预防 3.脑溢血的保健措施 4.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5.脑血栓的症状 6.脑血栓的预防 7.脑血栓的保健护理 8.脑血栓患者的饮食 9.冠心病的症状表现 10.冠心病的预防 11.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12.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措施 13.高血压的治疗 14.高血压早期症状 15.高血压病的预防 16.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调节 17.谈谈老年性糖尿病 18.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9.糖尿病的治疗 20.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措施 2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22.如何防治肝硬化 23.肝病患者锻炼注意事项 24.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要求 25.胃癌的早期症状 26.胃癌的预防 27.肺癌的早期症状 28.肺癌的预防 29.子宫颈癌的防治 30.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31.学会自查乳腺癌 32.老年女性的乳房保健 33.从饮食上预防乳腺癌 第十一章 家庭常规护理 身体的自我检测 1.从五官查疾病 2.从头痛查疾病 3.从手指查疾病 4.从体温查疾病 5.从脉搏查疾病 6.从呼吸查疾病 7.从血压查疾病 8.从腰痛查疾病 9.小便不畅要重视 10.从身体疲乏查病因 11.不能凭感觉判断病情 12.从下肢浮肿查病因 13.警惕清晨生理异常现象 14.常见病的预警信号 15.警惕无症状疾病 16.恶性肿瘤的预警信号 紧急情况的处理 1.须立即就医的几种症状 2.怎样急救心肌梗死病人 3.怎样进行心肺脑的复苏 4.怎样抢救窒息患者 5.老年人摔倒如何安全起身 6.老年人突然倒地先不要扶 7.脑血栓的急救 8.使用咳嗽急救法 9.四类急病的特殊处理 家庭护理与保健 1.老年人须定期体检的项目 2.体检前的饮食要求 3.冠心病患者睡眠护理 4.老年人便秘自我护理 5.老年人洗浴自我护理 6.自我按摩防耳聋 7.“闪腰”的自我护理 8.“老慢支”患者的冬季护理 9.老年人自我按摩保健法 10.肩周炎的护理方法 11.脖子疼痛的护理方法 12.怎样护理尿失禁患者 13.怎样护理瘫痪患者 14.怎样护理癌症患者 15.怎样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叫 16.怎样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 17.怎样护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 试读章节 8.循环系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心脏。 心脏功能减退的原因主要有:心肌萎缩;心脏辦膜增厚、钙化和纤维化;心脏传导系统内的特殊心肌细胞减少,窦房结起搏能力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细。 据统计,心绞痛发病率在40~49岁时为6%,50~59岁时为8%,60~69岁时为22%,70~79岁时为31%,80~89岁时为38%。 另外,70岁老人的心脏潜;OR有40岁人的50%,且70岁的老年人与25岁的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心脏输出量比青年人减少30%~40%,平均每年减少0.7%~1%。 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心功能尚能维持基本需要,但一遇紧急情况,如急性心肌梗塞、肺炎及各种感染时,心脏常不能应付突然变化而出现心功能不全。 血管。 人进入老年后,血管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据有关调查资料证实,70岁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外周阻力增加,使得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现不平衡状态,血压随之升高。 老年人血压的另一特点是容易波动,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一些日常的情绪激动、饱食等都能引起血压的较大幅度变化,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老年人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这也就是老人轻微的挫伤出血后,易形成淤斑的原因。 9.呼吸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气管的变化。 气管是呼吸系统重要器官,气管通畅能够保证空气顺利地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据统计证实,50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达13%~18%,60岁以上者比30~40岁的人患病率高6~7倍,这说明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生理调节机能减退,上呼吸道对有害物质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对一些侵入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通过防御反射排出体外,容易招致下呼吸道损伤,再加上呼吸道自净作用的降低,故防御病毒、细菌的侵袭能力减退,这些都成为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 胸廓的变化。 胸廓的变化表现在韧带、呼吸肌萎缩,胸椎后突,肋骨硬化,胸廓变形,使得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增大,形成桶状胸。 肺的变化 老年人在吸气时胸廓扩大,支气管扩张,气体比较容易进入肺泡,但呼气时,胸廓缩小而使小支气管缩小,气体排出困难,肺内压力增高,致使肺泡扩张,破裂而溶合成气肿肺泡。据统计,60~80岁的老年人,气体扩散量每年以5%~8%的速度迅速递减。 10.消化系统的变化 人到老年,消化系统多数会出现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小肠、大肠的盲肠、结肠等。消化腺则包括口腔中的三对唾液腺、胃和小肠中的一些腺体,以及胰腺等。 消化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也是统一协调的。消化器官的机能会随着气候、生活规律、饮食条件的改变,也相应地发生适应性变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发生退化性改变,除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外,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排泄等机能都相对减弱,这也就是老年人易患肠功能紊乱病的生理基础。 人体的吸收、运动和分泌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相互配合非常密切。消化运动增强时,消化腺分泌也增加;反之。消化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也减少,这两者相互作用,才能使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 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道的腺体开始萎缩,在一般情况下,50~60岁的老人,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60~70岁的老人,其胰脂肪酶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往往导致许多消化腺的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的消化机能较低,稍不注意饮食调节,将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疾病。 11.血液系统的变化 血液流变同体内一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临床症状之时,就可以通过血液流变方面的参数反映出来。 例如,闭塞性血管疾病,测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参数可作为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具体地说,血液系统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血功能。 人到老年,生成红细胞的前身物质减少,造血功能减退,血象和骨髓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据统计,60~7O岁的老年人,造血器官骨髓内的脂肪成分约占42%:70~80岁的老年人占到了61%;80~90岁的老年人可高达76%;90岁以上几乎全是脂肪。 血浆。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脂总量会有明显地增加,易造成高脂血症。这是由于肝内胆固醇的脂化作用增强,胆固醇与脂蛋白的结合量增多,易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脂蛋白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的缘故。 另外,老年人的血浆中水分的比例减少,故多数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高于青年人,血浆中的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显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白细胞 人到老年,免疫能力降低,抵御外侵致病细菌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同时,免疫监视能力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这是因为白细胞总数随着老龄化而递减,至90岁时,白细胞总数降至每立方毫米1500个,且其中以淋巴细胞降低最为明显。 红细胞。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造成溶血,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一般来说,红细胞的数量比青壮年减少10%一20%,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和血红蛋白量均降低。 据统计资料显示:50岁以后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多数男性会降到11.8克,而女性则不到10.8克。 另外,红细胞变形能力较青年人低,年龄越高,差別越大。有许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耳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智力改变等疾病的发病,都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有关。 血小板。 人到老年,患有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几率增加,同血小板的质量与功能下降是密切相关的。具体表现在:血块收缩力减退,黏附力增强,可在血管硬化的基础上,黏附于血管壁而导致血栓形成,但血小板的总数基本上没有减少,接近正常值。P19-22 序言 从古至今,无论是真龙天子还是凡夫俗子,人人都希望“与天齐寿”。众所周知,一切生物体都有一个从新生、幼小,到鼎盛、衰亡的过程,人类也不例外。从生到死是自然的客观规律,谁也无法超越。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皇帝,即使每天生活在臣子们的山呼“万岁”声中,也一样没能长生不老。 这样说来,人类期望长寿就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吗?不是的。有科学家预测,人的一生可以存活125岁,另有科学家更是主张,这样的生物转机将使人类寿命延长至150岁以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明显延长。据调查,19世纪末人们的平均寿命是47岁,进入21世纪以来的今天,这个数值已经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了76岁。可见,我们今天活得比任何时代都长,现在,许多人都期望成为长命百岁的“老寿星”。但是,健康比长寿更为重要,人们不需要疾病缠身、痛苦卧床的长寿,而需要健康、幸福、快乐的长寿,也就是要心身健康的长寿,在健康中求长寿。 因此,抗老防衰、健康长寿,是广大老年朋友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几乎占全球老年人的1/5。这样庞大的群体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 首先,必须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影响人体衰老的因素,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长寿观。 其次,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怡情养性,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健康活力。 另外,还必须顺应自然。老年人要顺应四季,科学养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理机能,对抗衰老、延缓衰老,让自己在追求健康长寿中尽享天年。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各项机能减退,甚至多种慢性疾病常年缠身,就更需要注意养生保健和药物服用禁忌。做到以上几点,健康长寿就不再只是无法实现的愿望了。 长寿保健知识并不深奥,它们往往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你的时留心,日积月累,科学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轻松地实现“长命百岁”。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献给广大老年朋友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从老年人保健须知、居家生活、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美体与休闲、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老年人心理与健康、老年人用药与保健、老年常见病的防治、家庭常规护理等多方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的知识,读后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即查即用,让健康与老年朋友们时时相伴。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体现了21世纪人们倡导健康、远离疾病的特色,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为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让每一位期望健康长寿者都能安享晚景,延年益寿,能活100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