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翎为台湾武侠“三剑客”及“四大天王”之首,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又常在刀光剑影中巧妙注入一段武学阐释或人生哲理,令读眷心领神会,收获良多。本书为司马翎武侠创作辉煌时期作品。该部作品以江湖历练为主旨,在大智若愚的裴淳身上表现出一种不被种种奸谋、欲望、诱惑、恐惧、嫉恨与权势所动摇的“美德的韧性”。
本书不仅是武侠小说的阅读,同时还是一段历史的阅读和一种厚重的人生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纤手驭龙(上下品读珍藏本)/司马翎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司马翎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司马翎为台湾武侠“三剑客”及“四大天王”之首,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又常在刀光剑影中巧妙注入一段武学阐释或人生哲理,令读眷心领神会,收获良多。本书为司马翎武侠创作辉煌时期作品。该部作品以江湖历练为主旨,在大智若愚的裴淳身上表现出一种不被种种奸谋、欲望、诱惑、恐惧、嫉恨与权势所动摇的“美德的韧性”。 本书不仅是武侠小说的阅读,同时还是一段历史的阅读和一种厚重的人生阅读。 内容推荐 《纤手驭龙》为司马翎武侠创作辉煌时期作品。该部作品以江湖历练为主旨,在大智若愚的裴淳身上表现出一种不被种种奸谋、欲望、诱惑、恐惧、嫉恨与权势所动摇的“美德的韧性”,它所散发出来的力量强大无比,足以在关键时刻诱发沉沦者的良知,进而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并取得真正的胜利,因此成为一种在难险万分的人性试炼中畅行无阻的通行证。本书首创巾帼奇人大斗智的另类场面,将“斗智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目录 司马翎武侠作品集·总序:司马翎其人其书/1 《纤手驭龙》·导读:人生体验:作家创作智慧的基石/16 上册 第1章 异士奇行/1 第2章 江湖历练/15 第3章 飞天夜叉/31 第4章 穷家五老/45 第5章 芳心两半/60 第6章 药王梁康/74 第7章 生离死别/89 第8章 借刀杀人/104 第9章 以怨报德/120 第10章 巧计妙策/134 第11章 情有独钟/150 第12章 古洞惊魂/164 第13章 神火炼魂/179 第14章 悬崖明志/193 第15章 出生入死/208 第16章 黑狱游魂/223 第17章 疑云重重/238 第18章 鬼斧神工/253 第19章 飞车救美/269 第20章 琵琶惊魂/283 第21章 智者千虑/298 第22章 英雄大会/312 第23章 两个心愿/327 第24章 一网打尽/342 第25章 芳心难测/357 下册 第26章 侠义本色/369 第27章 南奸北恶/381 第28章 换血救命/391 第29章 福大命大/402 第30章 智计百出/413 第31章 人间地狱/424 第32章 水火绝地/435 第33章 智勇双全/447 第34章 请君入狱/459 第35章 化敌为友/470 第36章 风云变色/481 第37章 英雄弹泪/493 第38章 大仁大义/504 第39章 还他自由/515 第40章 与卿偕亡/526 第41章 攻防之战/537 第42章 千变万化/550 第43章 斗智斗力/561 第44章 用计用情/573 第45章 一百万两/584 第46章 爱恨是痴/596 第47章 仙子驾到/607 第48章 四美倾心/619 第49章 又爱又恨/630 第50章 亦悲亦喜/642 第51章 借酒消愁/653 第52章 彩凤随鸦/665 第53章 苦尽甘来/676 第54章 师徒情深/687 第55章 以杀止杀/699 第56章 纤手驭龙/713 后记:一代宗师司马翎——武侠小说的新时代意义/725 附录一:真善美重现江湖/728 附录二:女权的江湖·江湖的女权——司马翎笔下的女性/730 附录三:司马翎武侠作品首次出版年表/735 试读章节 夕阳余晖照耀在一条古道上,山风瑟瑟,一片荒凉寂静。 这条古道,位居淮阳丘陵地区中,人烟稀少,每到傍晚之际,路上便渺无人迹。 其时正是元代英宗之世,蒙古铁骑多年横行中原,官吏尽是暴敛贪财之辈,全国各地商旅因之更形冷落。 古道左侧一片树林之后,隐隐露出一角红墙。 这时古道上出现一个黑衣僧人,一径穿林而过,直抵林后寺院的门前。 但见这座寺院甚是残旧破落,山门紧紧闭住。 黑衣僧人举手敲门,门环声震破四周岑寂。不久山门打开,出现一个衣衫残落的中年和尚。黑衣僧人低着头合十行了一礼,便举步入去。中年和尚伸手拦住,道:“师兄请到别处投宿,这儿不行!” 黑衣僧人缓缓抬头,那中年和尚不觉骇了一跳!只见这黑衣僧人面黄肌瘦,愁眉苦脸,但双目精芒闪动,宛如冷电。 他赶快接道:“非是见外师兄,实因近年来左近出现两帮悍匪,他们定于今晚在此处歃血联盟,不准外人人寺!” 黑衣僧人眼中光芒忽然敛去,道:“里面地方甚是宽广,贫僧随便哪儿躲一躲就行了!” 那和尚叹气道:“本寺目下只有一座大殿尚存上盖,师兄还是到别处挂单的好!” 黑衣僧人摇摇头,举步行去,那和尚拦他不住,顿脚道:“待会有事可别怪我!”一面关上山门。 黑衣僧人步入仅存的大殿内,只见殿中空无所有,四壁萧然,除了壁龛中几尊破旧佛像之外,只有一盏长明灯吊在大殿正中。他摇一摇头,走到东北角落间趺坐,面向墙角。 一会儿工夫,山门环声又响,那中年和尚出去开门,只见来人身长八尺,一身青衣,身子极瘦,站在门口,宛如竖着一支青竹竿。和尚看了一怔,心想:“好瘦好高的人!”往上望时,只见此人面貌只是尖瘦一点,没有特别之处,于是稍稍放心,道:“施主有何贵干?” 这个青竹竿般的长人道:“没事,进去坐坐!”一迈步便已跨入山门内五六尺之远,此人话声有如拗折竹竿,极是刺耳难听。 那和尚赶快后退伸手拦住,道:“施主请到别处歇息,小寺不行!” 这个青竹般的长人眼睛一瞪,精光暴射,道:“谁说的?” 和尚打个寒噤,不敢说话,讪讪上前关住山门,待得他回头时,那青衣长人已经人了大殿。 他站在山门后呆呆发怔,忽地一声环响,把他骇了一跳,当即伸手开门,才一打开,外面已伸人来一只脚,把他挤在一旁,定睛看时,却是个污垢肮脏的道人,长得面如满月,又圆又肥。 那道人向他笑嘻嘻说声:“辛苦了!”吧嗒连声直向大殿走去,原来这肮脏道人脚下趿着一双破鞋,踢在地上直响。 待得和尚怔完,那肮脏道人的鞋声已消失,想是在殿中坐下,他一赌气关住山门,便站着不动,片刻之后,环声又响,和尚噘起嘴巴,理都不理。 门环声只响了一下,便不再响,和尚心中想道:“这一个倒是容易打发,居然自己走了!”忽又转念想道:“只不知来的是什么人?”这个念头在他心中钻来转去,按捺不住,便又想道:“那人恐怕还未走远,我何不开门瞧瞧?” 当下打开山门,蓦见门口正中站着一个全身雪白之人,只骇得心房猛烈一跳,几乎从喉咙中跳了出来!目光一转,只见那人不但衣服鞋袜无一不白,连脸色也比常人苍白得多,找不到一丝血色,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皮帽。 这人不必开口,便自有一股寒冷之气迫人而来,和尚打个冷颤不敢说话,伸手作出“请进”姿势,那全身皆白之人冷冷瞅住他,不言不动。 和尚又打个冷颤,心中暗想:“这人刚才在外面也必定是这样冰冷地瞪着,虽是隔了一扇木门,但一块木板哪能隔得住这种冰冷的目光?”这么一想,登时连打寒噤。 可是他打寒噤也无济于事,这个白人仍然像个冰雪堆成的人像一般瞪视着他,和尚勉强壮起胆子,道:“施主请进吧!”那人低低哼了一声,音调冰冷如雪,这才举步向殿内行去。 和尚怔了一会儿,才渐渐定住心神,这时他懒得关门,干脆站在山门当中。 夕阳已下,暮色朦胧,他往四面看过没有人影,心想大概再也没有别的人会来了,方自松一口气,突然眼前微暗,定睛一看,原来有两个人站在他身前,竟不知是从何而来,没有一点声息!和尚好在连见怪事,这次胆子已吓大许多,也不十分惊讶。只见左边的一个身量高大,虽是穿着汉人服饰,但鼻高目陷,发黄眼碧,分明非是汉人;右边的一个却是个汉族少女,长得极是秀丽,眉黛微颦,眼波含怨,自具楚楚可人的风姿。 他望望那碧眼大汉,又望望那秀丽少女,心中甚是迷惑。忽然一只巨掌抓住他胸口衣服,接着双脚离地,有如腾云驾雾般摔在丈许外的地上,幸好摔得不重,一下子就爬了起身。 那碧眼大汉和秀丽少女举步人大殿之内,随手洒了一些东西在地上。殿中此时甚是黑暗,那盏长明灯发出昏黄黯淡的光线,根本照不到大殿阴黑的四周,碧眼大汉四望一眼,突然举手圈指,向灯火遥遥弹去,火焰跳动一下,立时光亮了许多,但火头颜色却变得有点青青的,不类平常灯火。 他再向四周望去,只见四个黑暗的角落中都有人坐着,但那四人都面向墙角,头颅低垂。 这碧眼大汉微微一笑,就在灯下跌坐,那秀丽少女也坐在他身边,神情郁郁,对四角景象看都不看! 过了片刻工夫,四面墙角忽地传出呼吸之声,似是这四人蓦然有了生命,一齐开始呼吸。紧接着,这四人都坐直身子,转回头向殿中瞧看,八道目光都集中在吊灯底下瞑目端坐的碧眼大汉,过了一会儿,才移到少女身上。 那碧眼大汉忽然开口道:“若是肚疼,便是中毒!” 东南角的肮脏道人打个哈哈,声音响亮,震得殿瓦簌簌丽响。道人笑声才歇,东北墙角的黑衣僧人呻吟一声,碧眼大汉转眼望去,只见此僧愁眉苦脸,一脸病容,这时秃头侧处,便向墙壁撞去,似是久病缠身之下,毫无生趣,便欲一头撞死! 秃头和墙壁相撞之下,发出“咚”的一响,整个大殿忽然微微摇晃震动。碧眼大汉看了这等声势,只淡淡一笑,心中却惊想道:“好硬的头!若是再撞几下,此殿定当倒坍!这和尚功力之深,不在那道人之下!” 西北角坐着的便是那个像一根青竹竿般的长人,此时伸出手掌,在膝前砖地上连击三下。那碧眼大汉顿时感到地上传来一阵轻微震动,目光转投过去,那青竹般之人已缓缓收回手掌。 殿中蓦地升起一种奇异声音,低微得似有似无,细心一听,仿佛是寒风在远远的冰山雪谷之中呼啸。 碧眼大汉当即循声向西南角望去,这一角坐的是全身皆白的人,但见他高举双手,姿势甚是奇特,片刻工夫,大殿之内气温陡然下降,寒冷异常。 那白衣人双臂垂下之后,异声便止。碧眼大汉暗暗惊心,忖道:“这四人无一不是当世高手,各有绝技!今晚一齐出现此地,敢是为了对付我么?”转念之时,目光迅速扫过那四人,只见他们个个垂头默坐,似是不曾发生过一点事故,便又想道:“怪不得我施展的‘借火传毒’之举失效,若是早点知道他们内功如此深厚,刚才出手便须用出毒性最烈的药物才是!” 这时他也不甘示弱,学那四人模样垂头默坐。过了一阵,那个秀丽少女口中发出微弱的呻吟声,碧眼大汉迅即取出几颗黑瓜子给她,少女取过,先吃掉瓜子仁,呻吟之声立时停止,她接着将那几粒瓜子壳放在舌上细舔,舔了十多次之后,统统收放在一个小小丝囊中。 殿外天色已经漆黑,静寂中忽然传来一阵急骤蹄声,越来越近,不久工夫,已到达寺外停住。只听一个宏亮雄壮的声音道:“山门没有关住,王大哥请!” 另一个人应道:“薛大哥先请!”两人互相谦让,一听而知,这两人乃是两帮悍匪的首领。不久步声迫近殿门,火光也透射入来。 大殿中陡然一亮,原来先进来了四个大汉,手中都持着火炬。紧接着廿余人涌人来,一半穿着黑色劲装,一半青色。他们首先瞧见大殿中心的大汉和少女,都停住脚步,接着便又见到四角趺坐之人,这一群剽悍大汉立时鼓噪起来,其中有两人一起举起右手,顿时鸦雀无声。 这两人之中的青衣汉子洪声道:“黑衣帮和飞虎帮联盟之事,也不怕官府得知,王大哥你说是也不是?” 穿黑色劲装的王大哥道:“薛大哥说得对!这天下原本就是我们汉人的!” 薛大哥道:“这当中坐着的番人倒也罢了,四角坐着都是汉人,竟然也来对付我们,最最可恨!” 王大哥应道:“见利忘义,合该斩首!”这话说得声音斩截,口气坚决,众人都纷纷掣出兵器,等候首领下令,登时满殿尽是森森的剑气刀光。 东南角上的肮脏道人首先打个哈哈,长吟道:“历代名山与名剑,崆峒从来第一家!”他声音响亮,洪洪烈烈,殿瓦都簌簌震动。 王、薛二人齐声惊道:“原来是崆峒李不净李仙长!” 那肮脏道人道:“什么仙长不仙长的,一个脏道士罢了!”这回话声已如常人,面上带笑,似是见众人识得他声名,甚是高兴。他接着道:“我李不净可不是被功名富贵收买得动之人,诸位该当知道!” 王、薛两人欠身抱拳道:“不净仙长名震天下,乃是武林侠义中的著名人物,小人们自然知道!” 东北角上的黑衣僧人呻吟一声,道:“百家千宗皆绝学,源头原来在嵩山!” 王、薛二人又是一惊,道:“原来大师是少林病僧!” 原来那黑衣僧人说的两句,上句是指天下武术有千宗之多,皆有绝学,下旬是说这百家千宗源起嵩山少林,是以王、薛二人一听便知他是少林寺大大有名的“病僧”。 西北角的青衣长人发出折竹般的声音,把众人骇了一跳,只听他道:“洞庭许青竹,也不是卖身求荣之人!” 王、薛二人听了急忙欠身行礼道:“许老前辈也是武林共钦的一代高手,小人等久仰大名!” 许青竹举手指一指西南角上的白衣人,道:“那一位是雪山派高手,他们这一派等闲不会开口说话,极少出山,想来也不会是随附官府求取富贵之辈!” 那白衣人接口道:“兄弟冷如冰!”只说了五字,报出姓名,口气神情果真是寒冷如冰。 肮脏道人李不净哈哈一笑,道:“这姓名真妙!” 病僧有气无力地道:“冷施主乃是雪山派百年来罕有的高手,贫僧闻名已久!今晚幸会,心中佩服得很!”P1-P4 序言 人生体验:作家创作智慧的基石——读司马翎《纤手驭龙》一得 宁宗一(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的文学历史,就是一部又一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的诞生、流行与继承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文学史就是作家作品的出现史。在某个时代,出现了巨擘、大师级的作家,产生了传世不朽的精神文本,自然就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学的辉煌,从而也就形成了这个时代文学的灿烂历史。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同样是一批又一批,一部又一部。一代又一代武侠作家作品的出现史。而这种武侠小说的出现史还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一段时间内,有几位大家为代表,又有一批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武侠小说创作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批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武侠小说史上经常出现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一部武侠小说史,大体上就是由许多这样的高潮汇合而成的。然而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司马翎在1958年以一部《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而后又有《剑气千幻录》《剑神传》等名作出现,真是声誉鹊起,被武侠迷和行家里手视为武侠小说界的天才、新星。而他的特有的武侠美学更奠定了他在武侠小说界无可置疑的地位。台湾早期执武侠出版业牛耳的宋今人先生,曾在四十多年前即高度评价司马翎说: 吴先生的文字清新流畅,略带新文艺之风,一反过去讲故事的老套。武侠小说之中所谓“新派”,吴先生有首先创造之功;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吴先生的作品,有心理上的变化的描写,有人生哲理方面的阐释,有各种事物的推理;因此有深度、有含蓄、有启发。吴先生似乎跑前了一点,相信今后的武侠作品,大家会跟踪而来。(参见司马翎《八表雄风》,台湾真善美出版社,1962年,第廿五集末) 前辈今人先生的一番言辞对我的启发很大,今天在我捧读司马翎的杰作《纤手驭龙》时,让我首先感悟的是司马翎先生人生智慧的艺术化,他在人生哲理方面的诗化阐释。 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武侠小说的题材应当如何出现新变,应当以怎样的历史的文化的视野和审美眼光来观照,并从中领悟到这个领域传统题材的深层意味,这可能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武侠小说家长期思考的问题。司马翎的杰作《纤手驭龙》从表层来看,作者给我们从容地展开的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江湖世界的画卷。但是从深隐层次来看,司马翎却把自己的创作智慧投入到一个大的人生命题上来,即,他把人生历练作为主旨,把生命经验作为故事的延伸点,又把人生体验作为创作的基石。这是司马翎在面对诸多名家锐意求新、力避雷同的态势、超越传统武侠小说题材的情况下的明智选择。 《纤手驭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主人公裴淳的有声有色的成长传记。小说一方面通过裴淳的走入江湖,展示了江湖中各色人等和世情的各种形貌;同时又通过裴淳历经磨难,展现了裴淳如何从一个极为单纯的“武侠小子”成为一个大智大勇又仁义的大侠的过程。严格地说,我把这部小说看成是裴淳的人生历练史,或者说就是裴淳的成长史、成熟史。 我们都曾深深地感悟过:每个人都在人生旅途中行走着,成长着,也成熟着。身影远去,留下一道道踪迹,它或深或浅,汇聚一起,你蓦然回首竟是一部大书。司马翎不同凡响处,就在于他把人人经历过的,又是司空见惯的永恒的人生历程,以哲人式的思考加之形象提炼与升华,演绎了这部厚重的《纤手驭龙》。不同的只是司马翎把它转换成纯粹的江湖中事和武林中人,而这些事和人又是完全出于作家个人的艺术虚构,然而读者一看,其生活底色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一个我们能深切感知的人生与社会。 我曾在解读司马翎的《金缕衣》时说过:优秀武侠小说乃是智慧之书,即智慧者。写出了智慧,又给人以智慧。我认为写《金缕衣》时代的司马翎还没有写出我心中的大智慧,但我却认为《纤手驭龙》却通过裴淳的成长、成熟史写出了别一种人生智慧。小说巧妙地安排裴淳的师父赵云坡知道师弟李星桥有难,于是命弟子裴淳探寻药王梁康为李星桥解除身上之毒。裴淳奉师命下山,一路经历的是“南奸北恶”、“人间地狱”、“水火绝地”和“神火炼魂”……于是才使这位武侠小子单纯、忠厚的心灵,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份凝重,如同铁的刀片上多了一层钢。裴淳的师父本人就是一位伟大的智者,他知道要把裴淳造就成一个真正的大侠、一个真正的人,永远在自己身边是不成的,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让他独自闯荡江湖。在这里我的第一感知是人们常说的那个关键词:阅读人生。是的,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的印象被生动地描述下来时,那些远离我的生活的一切竟成了我了解历史、体味人生的最佳对象了。人,只有真正走上社会,经历磨难,才能成长和成熟,走上人生之路。 司马翎善于在不断流动的生活细节中,采撷赋予典型的心理状态的外部动作、表情、肖像造型,它不乏一切武侠小说中那必不可少的、扣人心弦的情节。但是不可否认,作者司马翎却更愿意不厌其烦地直接地赋予裴淳以一切最好的品格。不仅在他的行动中一步步展示出他的大仁大义、侠义本色、智计百出,就是在行文中,在写出他的痴性浓于酒的同时也不忘连连称道他的宽仁、忠厚、朴实、真诚和坦荡。在江湖的历练中,裴淳的胸怀真如大海一样,他容得下一切。磊落、博大的胸襟,更表现在对于那些想把它置于死地的残酷地“整”过他的人,其中包括南奸北恶、王孙公子,他都以自己的良知直面这些人物的心灵深层,让他们了解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同时他从不咎既往,而且在以后相处过程中,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待之。司马翎心目中和笔锋下的这一完美灵魂,如果不是一位秉持人生良知、灵台澄明的大勇者,是无法达到这种人生境界的。正因为如此,裴淳在江湖历练中,真的成为一位不畏冰霜酷烈、兀傲凌空的竹树,一位真正的大仁大智大勇者。裴淳的走向成熟,实现了赵云坡的理想,同时也是他造就人才的成功试验。我想,在司马翎的心底实际上是想追求一种人格精神,一种人格魅力。事实上,在裴淳的身上,他的人格极具凝聚力,他几乎把许多的“对立面”都争取到自己的周围,让他们真正心服口服。从而对付那些死不改悔的卑鄙小人和武林败类。当然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英雄救美人的模式,就如“四美倾心”也证明裴淳的人格魅力远远超过了他那无往不胜的神奇至极的“天机指”。 对《纤手驭龙》的解读,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任何解读和寻求意义,其方法都应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但愚以为将心比心、以心会心或更能准确地把握作家的心路历程。因为以心灵解读心灵是一种真切的体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我想就如何“发皇心曲”,探寻一下司马翎的杰作《纤手驭龙》这部心灵文本的象征意蕴。在我的有限的美学知识里,我认为在阅读文本时,其审美结构大致有三个层次:表层是各种形式美因素及其所唤起的意象;中间层次是意象所指示的社会历史内容;它的深层结构则是超越题材和超越时空具有象征意味的深刻意蕴。根据我的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司马翎在他的这部精心打造的文本中以惊人的准确、绝妙的艺术感觉,在奇幻的激流中作急速炫目的旋转,他让你在小说中看到幽光狂慧,看到天纵之神思,看到机锋、顿悟、妙谛;第二层面,则因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阅读心态,看到了不同的天地,看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际遇,从而肯定或否定它。但是我更想探寻这部小说的深层结构,即想尽力去把握《纤手驭龙》的象征意蕴。 也许有人认为《纤手驭龙》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它还达不到具有象征意味的深刻意蕴的水平。但是我在阅读此书时却感受到司马翎在注重人生的善恶是非和社会意义的评判外更倾心于人生生命经验的况味的执着品尝。作者在小说中倾心于感悟他的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以及他的内心的种种酸甜苦辣的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经验和人生的况味。我们读者千万不可忽视和小看了这个绝妙的视角和视位的重新把握以及精彩而又智慧的选择的价值。从一般的写江湖之事和武林之人到执着地品味人生历练中的况味,这就在更宽广、更深邃的意义上,表现了人性的冲突,表现了丰富的心灵世界。而用小说表现人性,这正是各个时代、各种人都具有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才认为,从《纤手驭龙》的接受史来观照、体验和体会人生况味,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一个人要想成熟就要有人生历练的题旨下,也是他和读者的对话最易沟通、最具有广泛意义的话题,也许正是居于这一点,宋今人先生才在《告别武侠》一文中说,司马翎作品“最受大学生及留学生欢迎”。我想这是宋先生与司马翎灵犀相通的证明,因为他们从中都找到了诗意、哲理和人生的况味。 几年前,我在读司马翎前期作品《金缕衣》时曾说过这样的话: 古人说“诗有别才,非关学也”,写武侠小说更是这样,所谓别才,说白了就是聪明、灵气。……其意在说明,只有“慧光所及,智珠朗照”才能使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更上一层楼,才会有小说艺术的大手笔出现,才会有敲得响的人生精义。因为智慧永远与生命的炽热燃烧后的艺术之美结缘,基于此,我认为司马翎的《金缕衣》虽有诸多不足,但它是一个伟大的起步! 事隔几年,宋德令先生又来电话约稿,让我就司马翎的代表性名作《纤手驭龙》说几句话,他在电话中还就小说中诸多精彩处进行提示,这对于我细读这部小说时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在写作这篇小文时,我深深感到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司马翎已经超越了他的很多早期作品。从而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纤手驭龙》把江湖历练作为他的创作主旨,把人生体验作为创作的基石,证明司马翎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他不愧是位天才作家。是一位世代交替下的“武林奇葩”(叶洪生先生语,见《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觉得在这部小说的诱惑下,刺激下,一步一步地接受了作者给我的诸多暗示,我开始体味自己的生命经验。又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在阅读的愉悦中,使我这样一个老人仍然想把自己提升到“走向成熟”的人生境界。因此对《纤手驭龙>的阅读,不仅是武侠小说的阅读,同时还是一段历史的阅读和一种厚重的人生阅读。 结语:一部与自己意气相投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人们都这么说,我也有这种深切的感受。 宁宗一 后记 一代宗师司马翎——武侠小说的新时代意义 宋德令(台湾真善关出版社社长) 台湾初期(1950--1974):武侠小说的阅读代表了民众休闲活动的大宗选择,笔者的一位老师曾特别指出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安定社会人心的作用,在思想禁锢的当时是非常开明、务实的说法,现在回顾则尤其颇具见地。历久弥新的司马翎 司马翎小说伴随我度过少年成长期,当时我只觉得非常好看,比别的武侠小说都要好看。旅美三十多年以来,自研究所到就业,自成家到为人父,还是经常重读他的书,除了初期它帮助我克服乡愁以外,它也给我带来很大程度的精神松弛、天马行空的幻想空间。随着人生经验的累积,慢慢地我开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体验,我发现他的作品除了令人一看再看,百看不厌,完全具备了小说的艺术美的功能以外,书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学养,除了纯文学及儒释道三家大宗学说以外,举凡天文、地理、医卜、星相、风水、古玩、字画等杂学亦是无所不包,且均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书中情节内,并往往加入其独到见解,又完全没有学究气息,简直妙不可言。于是我们在享受其作品生动活泼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情节之余,也无形中受益良多。休闲的小说阅读竟然成了一趟知性之旅,也许这即是为什么知识分子最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事实上它的确经得起时代考验,历久弥新。 头脑的体操 不同的人读司马翎作品有不同之感悟,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即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推理、斗智并及谋略的境界,不若日本推理小说及西方侦探小说为了推理而推理,司马翎的推理乃是借着书中人物之日常生活所表现,人物之间的互动随着脑中的思考一步一步细腻地展现出来,合情合理,绝无简单的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的随机、单薄、无章法的情节出现,复杂的人性在此显微镜式的剖析之下清楚地呈现出来,结局或许出乎意料,但过程绝对平实合理,令读者不自觉地作了一次头脑的体操,大呼过瘾。难怪有一位高科技企业主持人自承阅读司马翎作品有助他企业管理,比坊间企管谋略之类的书生动实用得多。我愿在此大胆建议教授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策略学、谈判学及相关学科的老师们将司马翎作品列入参考书目之列。 生命科学新页 司马翎丰沛的创作力除了表现在对于人性深入、细微并发人深省的剖析外,也创意十足地表现在对于武学的诠释上,当我们看到他在《帝疆争雄记》中将诗词歌赋化入鞭法中,一面吟诗,一面发鞭,令人叹为观止;在《饮马黄河》内将绘画泼墨笔法的意境融入剑法内,又是更进一层;而武功精进到极致便进入了精神境界,在多部作品中揭示“心灵修炼”、“气机感应”、“以意克敌”等武学至理(也可看成人生哲理),令人赞佩不已;读者在此心神俱醉之余,又非常惊喜地发现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多年来所从事的气功研究居然可部分证实司马翎作品中对于武学之描述,我们老祖宗之道家养生学问与司马翎武侠小说之创新想象居然在现代科学内巧妙结合,此不啻为未来生命科学之发展谱下新的一页!(大陆对气功等相关学问之研究已行之有年,亦颇有成就,名之“人体科学”,笔者认为将在近世西方生命科学领域据一席之位。李教授宣称他个人后半生之学术研究将着重于此项领域。) 武侠小说的社会功能 武侠小说名家上官鼎认为司马翎是天才型作家,古龙对司马翎推崇备至,台湾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张系国誉之为“武侠小说家的小说家”,著名武侠评论家叶洪生分析司马翎在台湾武侠文学创作史中居于承先启后之关键地位,著名武侠评论家林保淳教授对司马翎作品亦推崇备至,先父宋今人先生(真善美出版社创办人)高度评价司马翎为“新派领袖”,他的作品传统与创新兼顾。文字结构严谨,各类情节首尾相应全书,数十部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多彩多姿,而且绝少有两部作品雷同者,诚然不可多得。作品中多处不着痕迹地指出人类社会中法律与礼教的价值,遵循人性良知良能的必然,读者在趣味性的小说阅读中,潜移默化之间对于我中华文化固持之忠、孝、仁、义等美德,无形中有了深一层的领悟,也因此司马翎作品在小说之社会功能上作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全球华人的共同感情 旅美三十多年,对于中华文化之依恃日深,个人高度期盼:当此新世纪,面对欧美科幻小说及日本推理小说,因为有了司马翎小说,我们更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也有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大众读物,它的名字是——武侠小说!” 宋德今 书评(媒体评论) (司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 ——复旦大学杰出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武侠小说研究学者 章培恒 《纤手驭龙》把江湖历练作为创作主旨,把人生体验作为创作的基石,证明司马翎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他不愧是位天才作家。对《纤手驭龙》的阅读,不仅是武侠小说的阅读,同时还是一段历史的阅读和一种厚重的人生阅读。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宁宗一 把斗智提升到与武功并驾齐驱的地位甚至更高一筹,是司马翎对“武学”的最大贡献。通过层出不穷的奇遇和美不胜收的斗智,展现了人性的精妙深微,讴歌了人类的无穷智慧,为中国的武侠小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一大宗派。在今天21世纪大陆新武侠崛起之际,本人郑重指出:司马翎氏剑法是值得新一代作家认真继承发扬光大的。 著名学者、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孔庆东 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 ——金庸 吴先生(司马翎)的文字清新流畅,略带文艺之风,一反过去讲故事的老套。武侠小说之中所谓“新派”,吴先生有首先创造之功;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 台湾真善美出版社创办人 宋今人 “智慧”的女侠,是司马翎最钟爱、最乐与刻画的,因此出现的频率也最高。同时,司马翎所赋予女性的“自主性”,实际上无异暗示了“女权”的未来的合理发展。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中华武侠文学学会”会长 林保淳 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地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 ——古龙 我最欣赏的武侠作家唯有金庸与司马翎,尤其是司马翎,我觉得他是目前台湾武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内涵,而且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非常真诚、毫无虚假,卓见哲理、俯拾即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我在武学方面所重视的精神与气势,是受了司马翎的影响。 ——黄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