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天之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忠效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天之恋》是描写和平年代时期我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时刻捍卫着祖国万亩海疆,捍卫着祖国荣誉尊严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群鲜活的海军军人形象,描绘出了一幅海军官兵满怀激情保卫祖国海疆的壮丽画卷。这是和平年代鲜为人知的海空军事较量,西沙群岛赏心悦目的热带海洋风光,还有海军官兵一波三折的浪漫爱情故事和飞机军舰天人合一的海防卫士丰采。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根据电视剧本“改编”的长篇小说。过去都是根据小说改编剧本,而根据剧本“改编”小说,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海天之恋》主要反映的是海军航空兵的生活,原剧本没有写到舰艇,后来又增加了潜艇和护卫舰。书中描写了和平年代时期我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时刻捍卫着祖国万亩海疆,捍卫着祖国荣誉尊严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群鲜活的海军军人形象,描绘出了一幅海军官兵满怀激情保卫祖国海疆的壮丽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受辱蒙羞

第二章 改出螺旋

第三章 黄金海岸

第四章 ST波变形

第五章 许愿子弹

第六章 重返蓝天

第七章 情感风波

第八章 监视海妖

第九章 毛遂自荐

第十章 紧急迫降

第十一章 意外停飞

第十二章 拦击导弹

第十三章 海岛晚霞

第十四章 分道扬镳

第十五章 喜新厌旧

第十六章 不欢而散

第十七章 空中历险

第十八章 战友反目

第十九章 霹雳出击

第二十章 编队穿云

第二十一章 空舰导弹

第二十二章 特殊考试

第二十三章 甲板婚礼

第二十四章 洗辱雪耻

后记

试读章节

1

一个有趣的问题忽然出现在吴超的脑海里:世界上的第一个女军人是谁?什么时候出现在哪个国家?她漂亮么?她因为什么穿上了军装?军人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战争是男人的事业,战场是军人的舞台。让女人走上战场,是不是有点不人道?有人写过一部小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战争真的能让女人走开么?实际上,战争来了,战场在哪里无法确定,想让女人完全远离战争也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有男人的地方就会有女人啊……

吴超这样想着,不由得自己嘲笑自己:瞎操心,世界上的第一个女军人是谁关你屁事!

可是他却像着了魔似的,被战争与女军人这个问题紧紧缠绕着无法解脱。虽然他喜欢胡思乱想,但以前只是想一想就过去了,从来没有对某个问题如此“着魔”。出现这种情况,是从实习航医谢冰冰到达101飞行团开始的。

谢冰冰二十四五岁,身材苗条,面容娇好,身穿一套上白下蓝军装,戴一副黑色学员肩章,乍一看,给人以羞花闭月之感,再细瞧,更有一种清新扑面之气。在这个充满雄性气息的机场上,突然出现一个婷婷玉立的异性,整个“气场”发生了无声的震颤,飞行员们,特别是年轻飞行员们,一个个眼睛都有些发直……

团政治处主任王南方对他们说:“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团新来的航医、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谢冰冰同志。”

飞行员向大洋首先感叹道:“硕士研究生当航医,少见。”

谢冰冰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飞行员朱百桐情不自禁地恭维道:“谢医生这么漂亮,可以称得上是军中之花喇!”

谢冰冰不好意思地莞尔一笑,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飞行员吴超则有点玩世不恭地说:“研究生来给我们当保姆,是不是有点屈材了?”

此言一出,谢冰冰不由得愣了一下。在场的人也都感到有些意外。大家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到吴超的脸上,接着又扫向谢冰冰。现场气氛有些尴尬。吴超自己也不知怎么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为了避免尴尬,他转身想离开,只听谢冰冰在他背后说:“你站住!”

吴超站住了,但没有回头。大家又都把目光投向谢冰冰。

“希望你记住,”谢冰冰用咄咄逼人的口气说,“我的职业是航医,不是保姆!”

吴超是从不肯在女人面前甘拜下风的,他回过头来,嘻笑着说:“航医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飞行员健康服务的医疗保姆么?”

谢冰冰想想也是,便很认真地说:“那好,我告诉你,我既然选择了航医这个专业,我就把给飞行员当保姆作为我的事业了。你放心,我会当好这个保姆的!”

飞行员们听了,揣着起哄的心态,热烈地鼓起掌来。

吴超微笑道:“可敬,可敬!”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把谢冰冰“晾”在那儿。

朱百桐为了打破窘境,有些讨好地对谢冰冰说:“以后还望多多关照!”

谢冰冰用疑惑的眼神儿看看他,显然不知他说的“多多关照”是什么意思。

王南方出面打圆场,对谢冰冰说:“这帮飞行员,个个都是人精,和他们打交道,你要小心啊!”

谢冰冰尴尬地笑笑,望着那些飞行员的背影,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朱百桐追上向大洋问道:“硕士生毕业,军衔是中尉还是上尉?”  向大洋想了想回答:“应该是上尉。”

朱百桐大发感叹:“还是读书好啊!我们辛辛苦苦飞同样的时间,也才是个上尉!”

向大洋开导他说:“不是什么人都能考上研究生的!那可都是人尖子!”

坐在去外场的汽车上,吴超一直沉默不语。谢冰冰的影子老是在眼前晃动,接着,他就着了魔似的想起那世界上第一个女军人的问题……

2

凌晨时分,海面上刚刚浮出鱼肚白的颜色,一艘正在公海执行训练任务的中国潜艇,在水下意外听到一个庞大的混合舰队传来的噪音信号。声纳值班员开始还有些迟疑,以为是仪器出现了故障。因为如此混杂的信号,以前他还从来没有听到过。但他仅仅迟疑了片刻,马上用激动得有些变了调的声音报告:“报告艇长,我艇左舷35度方位350距离90链发现一舰艇编队正在向我艇接近中。”

报告词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歇,如果不熟悉潜艇生活,偶尔听到这么一嗓子吆喝,根本分辨不出他吆喝的是什么。但是艇长能听懂,而且指挥若定。艇长下达了一连串口令,潜艇浮到潜望镜深度。

潜望镜升起来了,艇长抱着潜望镜观察海面,他隐约看到在乌云密布的海面上,有一支庞大的航母编队正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声纳值班员的报告得到证实,艇长心情也有些激动:“立即上报舰队司令部!”

一份《敌情通报》通过数字网络,瞬间传到舰队司令部的作战指挥所,随后又转到驻守在海防最前线的海军航空兵18师的作战指挥室,值班人员立刻忙碌起来。

一名参谋人员向师长何仪年大校报告:“师长同志,我155潜艇在83号海域通过信息网络传来敌情通报:A国海军航母编队于7日晨6时许进入我领海以东300公里海域,目的不明。请师长指示。”

“把信号传过来。”

“是。”

155潜艇用潜望镜拍摄到的A国航母编队的画面立刻通过数字网络系统出现在作战指挥室的大屏幕上。一般情况下,A国航母编队的突然出现,总是和某个军事目标或军事行动有直接联系。何仪年看过这段画面,略微沉思了一下,果断地说:“从舰队转发的敌情通报来看,很明显,它是冲着我们的新机场来的。”

何仪年所说的“新机场”,是指不久前刚竣工的永旺岛机场。中国海军没有航空母舰,而永旺岛机场位于中国海防最前沿的一座珊瑚岛上,像一艘不沉的航母,将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向前大大延伸了一步。对于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要军事设施,周边各国都予以密切关注。A国对永旺岛机场的关注,更甚于其他国家。自从永旺岛机场开工那天起,A国的侦察卫星便特别调整了运行轨道,对机场的施工进展情况了如指掌。这不,工程刚刚竣工,他们的航母编队就来了……

今天,永旺岛机场将举行竣工典礼。此刻,参加典礼仪式的海军首长和机关随行人员乘座的专机,正在飞往永旺岛的航路上。

“查询首长专机的飞行情况。”何仪年命令道。

经与首长专机联络,专机飞行情况良好。一名军官有些担心地问何仪年:“师长,永旺岛机场的竣工仪式会不会受影响?”

何仪年果断地说:“一定要保证竣工仪式按计划进行。命令101团做好准备!”

“是!”P1-4

序言

2005年冬的一天,我刚刚从俄罗斯看外景回到北京,华视国际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杨长森先生找到我。他听说我原来筹拍的一部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搁浅,希望我能利用下一部戏之前的这段档期,接拍一部反映海军航空兵生活的电视剧。我答应看看剧本再说。于是他就把剧本给我送来了,并带来了编剧、海军作家李忠效。非常巧,我和李忠效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同一届的同学,我在戏剧系,他在文学系。因为专业不同,虽然平时上大课和在食堂经常见面,但交往不多。那天晚上,李忠效向我简单介绍了剧本的创作情况,我答应抓紧时间看剧本,尽快给予答复。三天之后,我给李忠效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剧本所表现的内容我喜欢,我接了。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次愉快的合作。

李忠效是个从潜艇水兵成长起来的作家,非常熟悉海军部队生活,这是他能够把海军生活写得很有“海军气息”的重要原因。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作家在他没有成为作家之前的那段生活是最宝贵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在你没有成为作家之前,你是泡在那湾生活的水里的,你的每一个细胞都带有那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当你成为作家之后,你就会用一种“专业”的目光去“审视”生活了,这时候你可能就是在岸上看那湾生活的水,你不在其中,你无法体验那种生活的质感。这也是很多作家在他成为作家之后,作品越写越不如前的原因。写作技法提高了,生活气息减弱了。

李忠效在没有成为作家之前,曾在海军潜艇部队工作了将近10年,每年都要出海几十天,还参加过两次时间长达一个月的远航,至今他仍能顺口说出一连串的潜艇在各种状态下的战斗口令。我想,像他这样熟悉海军生活的作家大概不多。

海军是个复杂的科技含量很高的军种,有潜艇,有水面舰艇,有航空兵,有陆战队,几乎其他军兵种所有的装备,海军都有。潜艇里面又分常规潜艇、核潜艇,水面舰艇又有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等,航空兵更是品种繁多,除了歼击机、轰炸机,还有舰载直升机、水上飞机等特种飞机。《海天之恋》主要反映的是海军航空兵的生活,原剧本没有写到舰艇,后来根据我的建议,李忠效又增加了潜艇和护卫舰。从天上到水下,把这么多复杂的高科技军事生活内容揉到一部戏中,编剧不熟悉生活是很难做到的。

实际上李忠效原来并不熟悉海军航空兵,他在成为专业作家多年之后才调到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创作室工作。按照我前面说的观点,这时的他离开生活之水来到岸上,很难体验到航空兵生活的质感。但他有一个特点,擅长写作报告文学,而且特别认真。他曾经为写一篇舰载直升机的报告文学,到飞行团采访半个多月,把飞行员手册和训练大纲统统研究了一遍,并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工夫下到了家。作品发表后被《新华文摘》转载,还在当年的文学评奖中获奖。他就是靠这样的“拙”劲儿,把他不熟悉的航空兵生活深深地熟悉了一遭。据他自己说,《海天之恋》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生活中都有原型。他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组织起来,再注入他对海军的那份深沉的情感,便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思想空间、情感空间和游戏空间。

李忠效已经出版了十多部文学著作,此前也有电影和电视剧问世,但他对影视剧本的创作规律,特别是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规律还不是很熟悉,不过他非常虚心,悟性也好,给他个杆子,他就能爬上去。现在他把《海天之恋》的剧本改成长篇小说出版,嘱我作序,我便遵嘱行事。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李忠效,关于《海天之恋》的人物和故事,我就不多说了,观众和读者自己去看吧。

2007年3月10日

后记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一部根据电视剧本“改编”的长篇小说。过去都是根据小说改编剧本,而根据剧本“改编”小说,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对“心明眼亮”的读者,作者有必要做一番“坦白交代”。

2002年是海军航空兵部队成立50周年。根据中国人的习惯,50是个应该大庆的日子。于是,我们海军航空兵政治部从2000年底,就开始策划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要搞一部反映海军航空兵部队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我和我们创作室的创作员徐宝琦担任了该剧的编剧任务(徐宝琦因创作电视电影《曾克林出关》,中途退出)。一开始,该剧剧名是《海空雄鹰》,写了一个时间跨度为15年,主要表现海航部队成长壮大的故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海航50周年纪念日临近了,投资问题没有解决,该剧流产。当时任海航政治部副主任的曾晓安将军认为,这个题材比较特别,剧本已经成型,弃之可惜,建议将该剧时间跨度缩短,重点表现海航飞机与外军飞机的空中较量,并将剧名改为《天剑》。不久,2003年底,在全军整编的过程中,海军航空兵机关撤销,我本人也随之“下岗”,还没有铸成的“天剑”随之停工。一直到2005年秋,我重新“上岗”——调入海军政治部创作室,这项“铸剑工程”才重新启动。

这中间有个有趣的插曲,也可说是“天意”。当初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第一个和我们签订合拍协议的是“华视国际文化传播公司”,并由该公司在广电总局立项。因为合拍事宜是由别人操作,我本人和该公司老总杨长森先生没有见面。后来由于种种不便说明的原因,“华视”无奈退出,转由其他公司操作,这期间,我和很多公司老总见面,洽谈合作拍摄和剧本修改事宜,唯独没见过杨总。一直到2005年秋,当这部电视剧再次启动的时候,我才与杨总谋面,并且一见如故。也许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好事多磨,磨到了火候,才好成事。还有一句老话——十年磨一剑,老天照顾我,这把“天剑”没用十年。只磨了五年。

接下来的顺利是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我和杨长森先生见面时,共同讨论的方案是,我再用几个月的时间打磨剧本,在2006年拍摄完成,2007年播出。没想到,刚过了一个月,2005年11月18日,杨长森先生突然通知我,晚上和八一厂导演宁海强见面。这一见,便促成了“天剑”的出炉速度。宁海强和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同学,我在文学系,他在戏剧系,因为专业不同,虽然经常见面,但彼此很少交往,毕业之后各分东西,倒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导演的作品,在媒体上看到有关他的消息。他导演的电影《弹道无痕》和电视剧《昆仑女神》、《壮志凌云》等得了很多奖,是八一厂中青年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军事题材电影和电视剧实力派导演著称。他几乎拍遍了陆军所有的兵种:步兵、骑兵、炮兵、边防哨兵,还拍了两部空军和航天的电视剧,唯独没有拍过海军的戏,而他的父亲,当年就曾是一名海军,甚至连他的名字也带有一个“海”字——海强。他相中了我这个既有海又有天的海军航空兵题材剧本,并为该剧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海天之恋》。他认为,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了一部影响很大的电视剧《亮剑》,海军电视艺术中心不久前刚刚拍摄了一部《砺剑》,我的这部早孕晚产的《天剑》有跟风之嫌。虽然也有人说当下各种“恋”太多了,但是投资方喜欢这个剧名,导演想拍出一部军事题材言情“大片”,我又何乐而不为?

现在电视剧拍完了,近期就要播放,效果怎样不得而知。看了小说再看电视剧,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者有很多不同,首先,电视剧的视觉冲击力要比小说强。据“火星时代”公司在网上公布的材料来看,他们为改剧制作的电脑特技时间长达三千九百多秒(一个多小时),是“国内特效时间最长的电视剧”,这种视觉冲击感是文字无法传递的。其次是演员的表演,使原来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我期望电视剧热播,并期望得奖。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获奖者总要说一些主持人建议少说但他们又不得不说的感谢的话,我未必有机会在领奖台上讲这些话,干脆在这里“东施笑颦”一回,用文字来感谢一些人。首先要感谢原海航政治部副主任曾晓安将军,他对该剧的剧本创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曾两次亲自审读剧本,并写下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另外要感谢海政宣传部副部长(原海航宣传处处长)许高龙大校,他是我的直接领导,也是多次审读剧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还要感谢海军政委胡彦林上将、海军副司令张永义中将、海军参谋长孙建国中将、海司作战部部长沈浩大校、海航某师政委陆士连大校,以及海政宣传部的其他领导和文化处的同志们,他们为该剧的拍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杨长森先生、宁海强导演,没有他们,我的这部《海天之恋》不知要到何时才能问世。

谢谢您在百忙中阅读和观看了《海天之恋》小说和电视剧。如果对我的创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与我联系。

E—mail:lizhongxia055@hotmail.com。

作者

2006年12月于北京丰台“听雪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