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人类各种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按照机体各系统疾病分门别类叙述,全书共分为16章,内容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口腔疾病动模型、骨骼疾病动物模型、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医肮脏辨证动物模型等。
本书介绍人类各种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按照机体各系统疾病分门别类叙述,全书共分为16章,收录疾病动物模型近千种。本书介绍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以诱发性动物模型为主,仅收录有少量的自发性动物模型;除生物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性疾病动物模型以外,尚收录了大量非经典性疾病动物模型,但编者对这些模型均进行了比较医学评价,以便让读者有所借鉴。考虑到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的重要性,本书同时收录了部分人类重要疾病的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内容安排在各个章中,本书根据人类各系统疾病的特点,通过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模型特点及比较医学三个方面,着重介绍近千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以便让生命科学领域更多的研究者参考。全书除部分材料来源于编作者的动物实验结果外,主要来源于公开发表的国内外学术文献。与国内外已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较,本书在写作特点,写作结构,收录的模型种类和数量方面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尤其是应用比较医学方法对疾病动物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更具有实用参考意义。
本书读者对象包括生物医学、药物研发、食品化工、畜牧兽医、轻工业、环境保护、航天医学、军事医学、进出口检疫、生物工程等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大学生和研究生及其他研究人员。
1 引言
1.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1.1.1 定义
1.1.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动物实验
1.1.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比较医学
1.1.4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
1.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
1.2.1 避免人体接受实验的风险
1.2.2 便于实验材料的获取与比较
1.2.3 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
1.2.4 提供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材料
1.2.5 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某些疾病的性质
1.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形态学方法
1.3.1 酶组织化学方法(enzyme histochemistry methods)
1.3.2 免疫组织化学YY~(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s)
1.3.3 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 technique
1.3.4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ic microscope techniques、
1.3.5 形态定量病理技术(morphometry pathologic techniques)
1.4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及前景
1.4.1人 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领域
1.4.2人 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工作展望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4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5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6 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7 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8 眼耳鼻喉科疾病动物模型
9 口腔疾病动模型
10 骨骼疾病动物模型
11 皮肤疾病动物模型
12 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3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4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15 肿瘤动物模型
16 中医肮脏辨证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