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亦庄亦谐,通脱而无所拘囿,大智大慧,故能逍遥。要更多地了解庄子这个奇人,只有通过《庄子》一书。今天我们所见的《庄子》三十三篇,是经西晋郭象删定而流传下来的。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可能是其门人、后学所作。本书精选其中生动有趣、流传甚广的篇章加以详解和阐发,在保持原文恣肆飞扬的文才同时,也点出了现今处世的智慧和技巧,浮沉其中,愜意非常。

内容推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笔,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秦诸子的独特思想世界。庄子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超过孔子的,被尊为“神人”“圣人”。本书精选现存三十三篇,其中生动有趣、流传甚广的篇章加以详解和阐发,引领读者品读《庄子》的无穷魅力。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肤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附录:历代名家对《庄子》注解的书籍简介

试读章节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译文

大的智慧广博,小的智慧精细;大的言论盛气凌人,小的言论辩论不休。睡觉的时候,精神交错,醒来的时候形体不宁,与外界万物交接,整天勾心斗角。有的心思柔奸,有的设下陷阱,有的心机深沉,思虑谨慎周详。小的恐惧惴惴不安,大的恐惧失魂落魄。有的人说话,就像射箭一般,专门瞄准窥伺别人的是非来攻击;他们不说话的时候,就好像发过誓一样,默默等待一举制胜的机会。这种人会像秋冬的景物一样逐渐衰败,就是说他们一天天地自我毁灭,沉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当中,不可自拔,心灵闭塞,老朽枯竭。走向死亡的心灵,没有办法可以救活了。欣喜、愤怒、悲哀、欢乐、焦虑、感叹、反复、恐惧,轮番登场,导致他们浮躁、放纵、张狂、装模作样,就像音乐是从有孔的乐器中发出声来,菌类由地气的蒸发而生一样。千变万化的心情日夜交侵,而又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领悟到了这一层,就可以明白这些心情产生的原因了。

人生智慧

我们每天都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战斗。只要与社会接触,就不可能避免“日以心斗”。不过这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庄子描写的争斗活灵活现:有人表面上发语迟缓,其实心思奸柔;有人设下陷阱,引人人套;有人心机缜密,思前想后,滴水不漏;有人出言如利箭,专门针对别人的是非伺机而动;有人一言不发,其实在等待机会,一击即中。《红楼梦》中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斗到最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王熙凤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典型人物。《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是一首《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近年热播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金枝欲孽》也是写了这样的故事,全剧中没有一个所谓的好人,上至皇后,下至宫女,内至太监,外至御前侍卫、御医,争来斗去,最终连敌人是谁也分不清了。庄子的深刻在于他洞悉人性。因为即使是这样的勾心斗角,机关算尽,结果也不过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所以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与人争论。”

原文

非波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哄。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芥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译文

没有它们(指上文提到的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没有我,它们也就无从谈起。我和它们有关系,但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仿佛有“真宰”的存在,却又寻不着端倪。可以从它的外在表现上得到验证,却看不到它的形体,它是有情而无形的存在。百骸、九窍、六脏,都很完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上,我和哪一部分比较亲近呢?您都一样地喜欢它们吗?没有偏爱吗?都把它们作为臣、妾的地位来看待吗?既然都处于臣、妾的地位,谁也无权支配别人吗?还是它们轮流做君臣呢?真的有“真我”的存在吗?无论是否求得其实,都不能对它的存在产生影响。

人一旦受上天的禀赋而成形,不参与变化而等待形体耗尽,与外物接触互相摩擦,像奔跑一样前进而不能停止,这不是很可悲吗!终生劳劳碌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却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不是也很可悲吗!这样的人不死,又有什么意思呢!当身体不可逆转的枯竭衰老,心灵却被束缚在其中,无可奈何地随之走向毁灭,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都是这样浑浑噩噩的吗?还是只有我才是这样,別人也有不昏昧的呢?

人生智慧

其实身边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有可能是终生劳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却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当身体不可逆转地枯竭衰老,我们的灵魂却被束缚在其中,无可奈何地随之走向毁灭。佛教指出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求不得”是最苦的。屈原为什么自沉汨罗江?就是因为“求不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坚持着,孤寂却绝不放弃,千百年来鼓舞了多少人的奋斗!然而,在最后,这位斗士自己却选择了死亡。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庄子的困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困惑。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异化”过程。马克思曾给“异化”下过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人们对“异化”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们不必纠缠于概念,且看一看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推销员。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还在上学。他一个人日以继夜地工作,无怨无悔支撑着整个家。然而,一天早晨,他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于是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妹妹甚至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饥寒交迫,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着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然而,全家对他的死无动于衷,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有人认为《变形记》的主题是:表现人对命运、对外物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会处于绝境。在现代社会,肉体和精神的不自由,金钱、机器等控制人,人失去了人的本质,成为“非人”。尤其是小人物们找不到出路,陷入孤独、苦闷、无能为力的恐惧。怎么办?且看《庄子》。P20-24

序言

上个世纪未,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有武陵桃源,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身临其境,可以留,却不可以游。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土送上门来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他选择了“无为”,甘于随之而来的寂寞与贫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亦庄亦谐,通脱而无所拘囿,大智大慧,故能逍遥。一棵大树,枝干卷曲,木匠觉得无用,大树因此得以保全。庄子借以阐发“无用之用”,“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天人合一,打通了这个关节,面对生老病死、功名利禄,都可以付之一笑。

要更多地了解庄子这个奇人,只有通过《庄子》一书。今天我们所见的《庄子》三十三篇,是经西晋郭象删定而流传下来的。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可能是其门人、后学所作。本书精选其中生动有趣、流传甚广的篇章加以详解和阐发,在保持原文恣肆飞扬的文才同时,也点出了现今处世的智慧和技巧,浮沉其中,愜意非常。

闻一多先生曾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自由浪漫的想象,雄奇瑰丽的辞藻,影响着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一代代文学巨匠。而庄子视名利如腐鼠,尊重“性命之情”,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以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活态度,为中国人开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一条道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累了的时候,请您停下来。采菊东篱,南风佐酒,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庄子》……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谢他。不应该厌恶他。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