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结构周密、体系完备的历史著作。
本书精选了《史记》中被后世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白话翻译力求保持原书风格,遣词行文注重吸取原书纵横捭阖的自如文风,同时兼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轻松读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记(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结构周密、体系完备的历史著作。 本书精选了《史记》中被后世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白话翻译力求保持原书风格,遣词行文注重吸取原书纵横捭阖的自如文风,同时兼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轻松读史。 内容推荐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结构周密、体系完备的历史著作。 《史记》一书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业,“纳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于太初元年开始撰修《史记》,并于身受腐刑的困厄中发愤著书,最终完成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史记》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平民立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秉笔直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本着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的精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又为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立传,将医生、学者、商贾、游侠、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传记,与帝王将相并于一书,颂扬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侠义等优秀品质,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真实历史动态。同时。《史记》中的《平准书》、《货殖列传》等篇章集中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也从而使《史记》成为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百科式史书。 目录 五帝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齐太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晋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萧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仅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盂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范睢蔡泽列传 乐毅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吕不韦列传 刺客列传 李斯列传 蒙恬列传 淮阴侯列传 田儋列传 季布栾布列传 袁盎晁错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 田叔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吴王濞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 淮南衡山列传 汲郑列传 酷吏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序 试读章节 纣王暴虐 纣天资聪颖,很善辩,行动迅捷,接受能力也很强;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他凭着过人的才能常常在大臣面前夸耀,处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淫乐,喜好美色。他特別宠爱妲己,对妲己的话唯命是从。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都是一些靡靡之音。他加重賦税,把鹿台的钱库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也装得满满的。他四处搜集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了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还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男女聚集在沙丘,用美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嬉戏,寻欢作乐,通宵达旦,不知疲倦。 百姓对纣的荒淫十分愤恨,怨声载道。渐渐地,一些诸侯也开始反叛。于是纣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就是让有罪的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铜柱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的人就掉进炭火里,妲己看见就哈哈大笑。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欢淫荡,纣大怒,不但杀了她,还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进谏,争辩非常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听说此事后,暗自叹息.崇侯虎就去向纣告发西伯昌,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西伯的僚臣闳夭等人,弄来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 西伯回国后,暗地里修德行善,诸侯大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纣的权势也就渐渐被削弱。王子比干多次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贤德的人,百姓们很爱戴他,纣却黜免了他。纣的大臣祖伊去劝说纣,而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 武王伐纣 西伯昌死后,纣更加淫乱,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后,逃出了殷国。而比干却说:“为人臣子的,不能不拼死争谏。”纣听后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于是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很害怕,就假装疯癲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和乐器,匆忙地逃到周国去了。周武王见伐纣的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前去讨伐。纣也派出军队在牧野与武王开战,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周武王砍下纣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葺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家乡。武王封纣的儿子武庚为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都十分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了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以此来延续殷的后代。 周本纪 周的先祖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姜原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儿,也是帝喾的正妃。姜原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心生喜悦,就试着踩上去,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十个月后姜原生下一个儿子,认为这孩子不吉利,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牛马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很神奇,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由于开始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为弃。 弃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经常仔细察看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效法学习。尧帝听说后,就举任弃担任掌管农事的官,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舜帝就把弃封在郃,以官为号,称后稷,并以姬为姓。几代后,公刘继位,他沿袭后稷的基业,使周朝的事业兴盛起来了。 历经几代,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学习古公的德业,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来归顺他。 文王图治 公季去世后,儿子昌即位,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政,尊敬老人,对晚辈慈爱。文王对有才能的人谦下有礼,有时接待贤士而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士人因此都归附他。伯夷、叔齐住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一起归顺了他。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 崇侯虎向殷纣说西伯的坏话,他说:“西伯积累善德,诸侯都归向他,这将对您大大不利呀!”于是纣就把西伯囚禁在菱里。闳天等人千方百计地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出产的红鬃自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见了十分高兴,于是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后来西伯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西伯在位大约五十年.他被囚禁在菱里的时候,据说曾经增演《易》的八卦为六十四卦,并改变了殷的律法制度,制定了新的历法。 牧野之战 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另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承继文五的事业。 武王受命第九年(前1044),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盟津。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纣,自己不敢擅自作主。又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昏庸暴虐愈来愈严重,还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于是武王向全体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此时不伐,更待何时?”于是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第十一年(前1046)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会合。次年二月甲子目的黎明,武王一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前来会合的诸侯军队共有战车四千辆,在牧野拉开了战势。 封听说武王攻来了,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武王派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拥有战车三百五十辆、士卒两万六千二百五十人、勇士三千人的大部队长驱直人冲进殷纣的军队。殷纣败逃,投火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朝歌,牧野之战大胜,后武王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 成康盛世 武王逝世后,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当时成王年纪小,周公代理主持国事。成王住在丰邑,后把殷朝遗民迁徙到洛邑,往东征伐淮夷,灭了奄国,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设定了周朝设官分职及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新的音乐,又将法令、制度进行了修改,百姓和睦,颂歌四起。 成王死后,太子钊登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后,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在成王、康王之际,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搁置一边,四十年都不曾使用,呈现出成康盛世的繁荣景象。 平民逐厉王 夷王逝世后,儿子厉王胡即位。厉王在位三十年,贪财好利,亲近只喜好钱财而不懂得避祸的荣夷公,让他掌管国事。 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都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是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觐了。三十四年(前844),厉王更加严暴,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的,如果在路上遇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厉王见此很高兴,就对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谁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你只是把他们的话给堵回去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得多了,一旦决口,一定会伤害人,不让民众说话,其道理也是一样的。”厉王不听劝谏。从此,国人更不敢说话了。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攻击、驱逐厉王。厉王逃到彘,太子静藏在召公家才免遭杀害。 周召共和 召公、周公二辅相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前841)。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在了彘。太子静已在召公家长大成人,二辅相就共同扶立他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登位之后,修明政事,传承文王、武王、成王及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都来尊奉周王室了。但是,宣王中兴是很短暂的。 烽火戏诸侯 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宣王逝世,他的儿子幽王宫涅继位。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的儿子叫伯服,幽王就想废掉申后,并把太子宜臼也一块儿废掉,让褒姒当王后,让伯服做太子。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但褒姒就是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如果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来救。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就点燃了烽火。诸侯们见到烽火,全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人来犯,而褒姒看着诸侯们受骗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周幽王任用虢石父做卿,掌管国事,国人都忿忿不平。石父为人奸诈狡猾,善于阿谀奉承,且很贪图财利。后来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很气愤,联合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但没有一个诸侯前来相救。申侯就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虏获了褒姒,拿走了周的很多珠宝。后,西周灭亡。P12-17 序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结构周密、体系完备的历史著作。 《史记》一书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业,“纳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于太初元年开始撰修《史记》,并于身受腐刑的困厄中发愤著书,最终完成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史记》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平民立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秉笔直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本着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的精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又为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立传,将医生、学者、商贾、游侠、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传记,与帝王将相并于一书,颂扬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侠义等优秀品质,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真实历史动态。同时。《史记》中的《平准书》、《货殖列传》等篇章集中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也从而使《史记》成为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百科式史书。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将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运用洗练的笔法、娴熟的叙事技巧、精妙的结构安排,富有故事性与戏剧性的情节安排,塑造出大量性格鲜明的王侯将相、士人食客、刺客、游侠、名医、商贾、俳优等艺术形象,行文流畅,语言富于变化,其写作艺术给后世文学以丰富的借鉴源泉及深远的影响。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书精选了《史记》中被后世广为流传、人们耳熱能详的经典篇章,白话翻译力求保持原书风格,遣词行文注重吸取原书纵横捭阖的自如文风,同时兼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轻松读史。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谢他。不应该厌恶他。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