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谐融通/中华智慧集萃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玉德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和谐资料的汇编,所收资料上起先秦,下到清代。涉及的内容有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本书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和谐思想,考察传统和谐思想的源头与流变。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和谐资料的汇编,也是学术界首次进行的这方面工作。所收资料上起先秦,下到清代。涉及的内容有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其一是人与人的和谐,其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三是人的心灵的和谐,其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约四百余条资料,每条资料都新列了一个标题。对每条资料,首先是列出原文,然后作简要注释,再作翻译。对个别通俗易懂的资料,省去了译文。此书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和谐思想,对于考察传统和谐思想的源头与流变,对于我们建设当代和谐社会,是有所帮助的。

目录

前言 试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文化意义

第一章 人与人的和谐

惟和惟一

满盈亏损

其子和之

君子道长

一人行则得其友

修此三者

和乐且孺

南山有台

农家乐

六亲不和

和大怨

和为贵

周与不比

弘道

共学

君子无所争

君子之道

有德之人

之美

远者来

和而不同

勿施于人

立人达人

不孝者五

仁义而已

与民偕乐

非其友不友

百姓亲睦

教以人伦

……

第二章 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三章 人的心灵的和谐

第四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人与个人之间和谐,才可能谈得上人类的整体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人与社会才能和谐。

所谓人与人的和谐,就是要相互理解,和悦相处;要相互爱护,尊重对方。这种和谐体现在下对上、上对下、老对少、少对老上,诸如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学友关系,都需要和谐。

本节所选资料,主要是个人与个人的和谐、家庭内部的和谐、个人与群体的和谐,还包括和谐的一般原则,以及抽象的道理。如“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有些论述是有教益的,如《管子·霸言》记载:“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样的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由先贤提出来了,说明重视人本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

惟和惟一

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尚书·成有一德》

{晕:选择有难度,听察要谨慎,惟有和谐,惟有专一。

满盈亏损

《彖》曰:谦①,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②,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⑨多益寡,称④物平施。

《周易·谦》

注:①谦:恭敬退让。②逾:超越。③裒:减少,或释为取。④称:铨。

译:《彖传》说:谦逊,亨通顺利。天的规律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地的规律是阴气从低处源源上升。天的规律是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得到增益;地的规律是改变满盈,充实谦虚;鬼神的规律是加害满盈,降福谦虚;人的规律是憎恶满盈而喜好谦虚。谦逊者居尊位而光大,下处卑贱时,常人亦难超越,只有君子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谦逊的美德。《象传》说:高山低藏在地下,象征谦逊;君子效法此德,减损多余的而增益缺欠,权衡事物,公平施予。p1-2

序言

时代的步履已跨越21世纪的门槛,现代文明不断创造出辉煌成就,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世界统一市场建立、全息式信息迅速传递等昔日的遐想,都渐次演为活生生的现实。然而,现代化带来的并非单向式的进步,而是善恶并举、苦乐同行、创生与毁灭双至的“俱分进化”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扬雄《太玄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诸层面,今人都患着不轻的“现代病”,面临着若干不易突破的困局。此间的人类尤需反思,神交古人,听取历史这位导师的谆谆教诲,借重昔时积淀的智慧。

作为人类智慧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智慧,不仅是中国人的财富,而且也为域外所借重:《易经》成为德人莱布尼茨创立二进位制数学的启示,而二进制正是电子计算机的运作原理;《老子》的“有生于无”哲言为西方建筑大师提供了灵感源泉;《三国演义》是日本企业家从事商战的教材;美军将帅在海湾战争中星夜披阅《孙子兵法》,“声东击西”是其赢得胜算的谋略……外人研习中华智慧并取得实绩,使国人闻之而怦然心动——难道我们不应当以双倍的热情、更高的灵性,继承、发扬先辈智慧,以推动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的业绩吗!

出于以上思考,本丛书试图介绍“中华智慧之集萃”,以为时贤提供参考。

何谓“智慧”?狭义的“智誊’约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聪明、才智,与“贤德”相对称,故有“智性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分野。有些思想史家把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称之为“智性文化”,把中国文化称之为“德性文化”。这当然是从东西文化关注的侧重点之异而立论的,并非说希腊不讲德性,中国不讲智性。我以为,区分“智性之知”与“德性之知”确有必要,如果两相混淆,则知识论与道德论便混为一谈,然而,强作两分,把二者割裂开来,又有悖人类精神的整体性。本丛书所介绍的“智慧”,并不全然限于狭义智慧,而涉及广义智慧,或曰“大智慧”,包举才与德,兼容智与贤。如此议“智慧”,或许更切近中华文化的本真面貌:中华智慧不限于“智性之知”,还包含“德性之知”,追求二者的统一,偏执一面、陷入偏锋者则每遭诟病——多智而无德者(如曹操)被斥为“狡智”的“奸雄”;有德性追求却丧失智性者(如宋襄公)则被视为不足取的蠢才,这两类人都不是中华智慧的代表。中国人所推崇的文化英雄(如周公、姜子牙、诸葛亮)都是智者与贤人的整合,是仁、智、勇的统一体。从此种“大智慧”视角方可逼近中华智慧的真髓。

何谓“集萃”?本丛书并非论著的集成,而是编者从“中华智慧”涉及的各个侧面(如立身做人的德行准则、处世创业的韬略谋划、莘莘学子的学规、官吏奉守的箴言,乃至生态平衡、家训要义、养生之道,等等),分别纂集中华古典的相关精粹,并加以条贯、诠释。读者诸君手持一卷,春诵夏弦,即可获得中华智慧某一方面的概要;若通览诸册,则可观照中华智慧的大貌。当然,如欲升堂人室,摘取智慧之果,则不仅需要“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因为大智慧的获得,是人生践履的结果,需要从知、行两方面潜心努力。编者愿与读者诸君共同循流探源,寻觅中华智慧的真谛,并虚心汲纳各种异域智慧,相互比较、彼此观摩,以求得在现代文明地基上的整合与涵化,达成中华智慧的创造性发挥。

后记

编完此书,想要说的话,有三方面:

一是感谢主编冯天瑜先生给了我们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在时下的学术研究中,能够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配合和谐社会的构建,编辑有关和谐的资料,这无疑是极有价值的。此外,要感谢张艳国先生与编辑们做的大量事情,对编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二是关于本书的编写分工。本书是按四个类别编写的,加上了简注和译文。每部分按时间线索排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几位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作,具体分工是:杨敏:汉代;陈艺婷、加依娜西:魏晋南北朝;王伊礼:唐;周佳丽、王嫒:宋元;严明丹:明;莫最:清。田君初审了部分稿件。主编负责先秦部分和做了应做的事情。

三是对读者致意。本书是一本关于古代和谐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初浅的汇编。把有关和谐的资料汇编成册,这大约还是第一部。因此,此书的功用就在于做了一个尝试,正因为是尝试,就难免粗糙,至少是不全面。在这套书中,其他的若干分册是以前就出版过了,这次重新修改和补充,当然要完备得多。而这本书是白手起家,时间仓促,没有借鉴,选材靠个人决裁,因而难免有主观意愿,并受到学识的限制,其中一定有疏漏之处。因此,请读者利用这本资料时,提出宝贵的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