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处于变革时代的伟大哲学家,霍布斯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一样值得关注。本书以出色的文笔和诙谐、严谨、引人入胜的文字记述了霍布斯生活和著述的那个纷乱时代,清晰生动地叙述了霍布斯的思想与其时代背景,考察了霍布斯与各色人等的交往,如临其境地再现了霍布斯对当时的事件和观念的看法。涉及的主题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宗教的纷争、对政治专制的抵制、英国的内战。在广博的内容中,敏锐的观点、深刻的见解和妙趣横生的轶事随处都俯拾即是,读者借此得以全面地评价霍布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霍布斯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A.P.马蒂尼奇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霍布斯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处于变革时代的伟大哲学家,霍布斯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一样值得关注。本书以出色的文笔和诙谐、严谨、引人入胜的文字记述了霍布斯生活和著述的那个纷乱时代,清晰生动地叙述了霍布斯的思想与其时代背景,考察了霍布斯与各色人等的交往,如临其境地再现了霍布斯对当时的事件和观念的看法。涉及的主题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宗教的纷争、对政治专制的抵制、英国的内战。在广博的内容中,敏锐的观点、深刻的见解和妙趣横生的轶事随处都俯拾即是,读者借此得以全面地评价霍布斯。 内容推荐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现在被公认为近代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漫长和丰富的一生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这本叙述翔实且可读性极强的传记立足于大量发表和未发表的材料,为我们清楚完整地勾勒出霍布斯生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从事哲学、政治理论和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都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同时,它清晰明快的文风也将保证对霍布斯及其对代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获得非常多的阅读乐趣。 目录 前言 导言 关于日期的说明 第一章 马尔蒙斯堡与马格德伦学堂,1588年-1608年 第二章 家庭教师与同伴,1608年-1620年 第三章 秘书与人文主义者,1621年-1629年 第四章 早期的科学研究与宗教观点,1926年-1640年 第五章 《法律、自然和政治原理》,1640年 第六章 流亡的十年,1641年-1651年(上) 第七章 流亡的十年,1641年-1651年(下) 第八章 《利维坦》以及有关“誓言“的争论,1651年-1653年 第九章 证明与争论,1652年年 第十章 群犬辱熊,1660年-1669年 第十一章 最后的岁月,1670年-1679年 附录一 霍布斯生平年表 附录二 相关研究书目说明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诞生之后的1588年,赫赫有名的敌军舰队停在西班牙的海港上,然后很快就在我们的水域上灰飞烟灭了。此时正当早春时节。在那年的4月5日,我来到了世间,生在了马尔蒙斯堡;我刚生下来时宛如一条幼虫。我接受了我父亲的洗礼,我父亲是个牧师,他给我取了一个跟他一样的名字。(《自传》)母亲 西班牙无敌舰队起航前的几个月,无边的恐惧笼罩着英格兰。人们谣传无敌舰队已经起航了——这些谣言在1587年12月就已经开始流传。接下来的这个春天,霍布斯那怀孕的母亲非常焦虑。许多人认为,西班牙人要么是基督的敌人,要么是基督敌人的使者。每个人都在想,世界末日大概快到了——这种末日必然会充斥着有关战争的谣言。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已经预言1588年必是世界的转折点。马丁·路德的朋友、神学家菲利普·梅兰希通(Philip Melanchthon)将1518年视为末日时代的开端,并说末日时代将会持续70年——这年数大概是根据“巴比伦之囚”的年数得出来的。按照《启示录》、《但以理书》和《以赛亚书》等圣书的预言,1588年也将是世界历史上悲惨的一年。弗朗西斯·培根在一篇名叫‘论预言”的论文中也记载了一些类似的预言。倘若1588年真的就是世界末日的开始,那会怎么样呢?《启示录》上说怀孩子的女人会特别惨。霍布斯的母亲不可能知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5月份才会起航,她不会料到无敌舰队7月之前到不了英格兰,更不会料到它会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被英国海军打得一败涂地。口便这一切她都料到了,她也同样会感到惊恐。不管怎么样,霍布斯认为正是恐惧造成了他母亲的早产,使他在耶稣受难节那天(即1588年4月5日)早上四点至六点降临人世。他出生在威尔特郡(wfitshire)马尔蒙斯堡(Malmesbury)附近的韦斯特波特村(westport)里。 因母亲的惊恐而提前临世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认为他出生时的情境正是他‘对我的祖国的敌人充满仇恨”的原因。在他84岁时写的诗体自传中,他写道:“谣言在我们镇上四处流传,说无敌舰队的入侵将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末日。我母亲那时惊恐万状,所以生下了孪生子——我自己和恐惧。” 霍布斯是他母亲的第二个孩子。约翰·奥布里——他是最早为霍布斯作传的人——说霍布斯的母亲来自威尔特郡布劳肯镇(Brokenborough)某乡村的一个姓米德尔顿(Middleton)的自耕农家庭,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相关记录。实际上我们对她的情况知之甚少,只有一些推测之辞。阿诺德‘罗格(Amold Rogow)说,1578年5月3日,在离马尔蒙斯堡不远的索尔兹伯里(Salisbury)的圣马丁教区,有一个叫托马斯.霍布斯的男人与一个叫艾丽丝-科特奈尔(Alice Courtnell)的女人结婚。罗格推测说,他们可能就是霍布斯的双亲。如果“艾丽丝”不是霍布斯的母亲的名字,那“安妮”可能就是她的名字,因为霍布斯的姐姐就叫安妮。除了照料孩子外,这位母亲的主要职责就是照看房合——一个石瓦结构的房子,有一个食品室,二楼有两间屋子。奥布里说这房子就是‘你去特德伯里(Tedbury),从你右边的教堂往左走最远处的那间房子”。这间房子至少住过三代人;现在它已经不存在了。父亲 霍布斯用的是他父亲的名字,而且从他父亲那里受了洗礼。老托马斯·霍布斯是位有点文化的牧师。他能够读《圣经》和礼拜天的布道词,仅此而已。奥布里说老托马斯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无知的“约翰先生”。之一。霍布斯晚年曾比较了两种牧师,一种善于运用自己富于鼓动性的言词,另一种则只会照本宣科。当他说到后者被人称作“呆狗”时,他也许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可能觉得像他父亲这种牧师受到了不公正的嘲讽。 老霍布斯曾于1587年被牛津的布拉斯诺兹学院(Bmsenose College)录取过,这时他大约有40岁了。(不过,根据某份文件记载,他在1589年时是32岁,所以,他的年龄已经很难确定了。)一个有家有室的成年人还去上大学,这似乎有些可疑。不过对此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可能是主教派他去的,以响应伊丽莎白女王提高牧师素质的号召;第二,他可能并不是学生,而只是被学院雇佣的所谓的特权人士——在那里,即便是看门的也被归入特权阶层。牛津域的人们不喜欢特权阶层,因为这个阶层不受这个城市的司法管辖,犯事了可以设法逃脱——普通市民就没有这样的好运。学院也无心去约束城中的不良行为。 老托马斯此时已有一子,可见已然结婚了。至于他的妻子是与他一同去了牛津还是独自呆在马尔蒙斯堡,我们不得而知。她可能是在1587年8月怀孕的,所以老托马斯呆在布拉斯诺兹学院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他没有得到学位;在次年春天霍布斯出生时,他应该是回家了。 奥布里说,老托马斯是韦斯特波特镇的教区牧师——由此他每年可以得到60到80镑的收入。现在的历史学家们反对这种说法。在威尔特郡的档案室里,老托马斯的身份是布劳肯镇附近一个村庄的助理牧师。罗格认为老托马斯是一个低级牧师,并估计其年收入大约是10镑——而霍布·斯后来受雇于卡文迪什家时的年俸是80镑,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收入,如主人馈赠的礼物和著作的版税。 从现有的有关霍布斯的父亲的故事都能看出,他是个不负责任、不好相处的人。奥布里说他脾气暴躁。布劳肯镇的教区居民曾两次抱怨他没有做本来应该做的布道。这部分是因为他住在韦斯特波特镇——布劳肯镇与韦斯特波特镇之间的桥梁常被埃文河(Avon)所淹没,以致他没法去教堂。他所在教区的居民要他像前任一样住在布劳肯镇上,但被他拒绝了。另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霍布斯的父亲曾在做礼拜时睡着了,口中念叨着:“梅花是王牌!” 接下来的故事也反映了他父亲的坏脾气。韦斯特波特镇的一个牧师在教堂门口触怒了他,“于是老霍布斯把他打翻在地,并且被迫逃走,在伦敦隐姓埋名直至终老”。这件事发生在1603年10月,起因是一桩诽谤诉讼案:老霍布斯曾经骂一个叫理查德·詹纳(Richard.1eane)的牧师是“流氓,彻头彻尾的流氓,狂迷的流氓,并且曾杀害他的教友安德鲁牧师”。法庭的判决对詹纳有利,法庭还要求老托马斯公开忏悔。但是,在指定忏悔的日子里,老托马斯拒不执行法庭判决,企图顽抗。在法庭的支持下,詹纳让老托马斯得到了一个“反抗法庭,当革出教会”的处分。老托马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在1604年2月,当他和詹纳在教堂的院子里相遇的时候,他斥责詹纳搞得他被革出教会。詹纳矢口否认,并且转身离去。老托马斯跟上去继续骂,接着又对他拳打脚踢;詹纳在被痛殴之后也奋起回击,把老托马斯打翻在地。删这以后,老托马斯只好离开家乡去了伦敦。此时的霍布斯已经在牛津大学就读了;老托马斯离开马尔蒙斯堡去伦敦时,如果去牛津看看儿子也没绕多少路,但是他究竟有没有去看霍布斯我们也不得而知。总而言之,这位父亲从历史上消失了。 由于这件事发生时霍布斯已经离开家乡了,他应该避开了他父亲的恶劣行径所造成的尴尬场面。但是这时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青年,他多半会为之苦恼。不过,老托马斯的行为虽然可恼,但在当时却也并非什么稀罕事。1604年的教规要求教士不得‘使自己沉湎于……饮酒胡闹,整日游手好闲,掷骰子、玩纸牌或者从事其他不法行为”。可见当时教会的风气很差。1586年,人们对艾塞克斯郡(Essex)的牧师做了一次调查,发现335个牧师中,竟然有173个‘极端无知,甚至不会布道”。其中有许多人过着放荡的生活。这些不守教规的人经常赌博、酗酒、打牌、掷骰子、乱搞,就是不会正儿八经地布道。有一个牧师居然与女仆生了个孩子,并且可能还与别的女人同居过。P1-5 序言 我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才开始对霍布斯做正式研究的。我的博士论文写完之后不久,我所在委员会的同人伊莎贝尔·汉格兰德(Isabel Hungerland)问我是否愿意翻译霍布斯的《论物体》的第一部分。伊莎贝尔要写一篇霍布斯有关‘涵义”与‘意义”的理论的评论,翻译《论物体》算是个配套的工作;按照原来的安排,这个工作本应由另外一个人去做,结果原来的计划流产了,于是伊莎贝尔就要我帮忙,因为她知道我对拉丁文和语言哲学比较熟悉。其实,我只是对哲学史有所了解,对霍布斯并不熟悉。但是出版商已经在等着伊莎贝尔的翻译,我也知道助理教授们所面临的出版压力,所以我接受了这一任务。最后,我的有关翻译和评论在1981年出版了,汉格兰德和乔治·维克(George Vick)还为它写了一篇颇长的导言。 一开始,我从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看霍布斯,觉得他的著作很一般,并无特别的新意和说服力,因此,我以为我跟他的交道就算打完了。几年后,我被逼给研究生们开一次有关霍布斯的讨论课——天可怜见,就因为我出版过一本有关霍布斯的书,我竟被当成了研究霍布斯的专家。我并不看好这件差事,不过我知道《利维坦》被人视为一本伟大的著作,而我并未认真读过它。没想到,仔细读过之后,我居然很喜欢这本书,讨论课也上得不错。所以我决定在介绍宗教哲学时加入霍布斯,并且又开了一次有关霍布斯的讨论课。但是,在阅读霍布斯时,那些通行的二手著作让我很不满意——它们似乎并不符合原文和历史背景。我读得越多,对霍布斯的兴趣就越浓,也越发觉得我自己对霍布斯的解读比通行的解读都要好。最后,这项研究的成果就是《(利维坦)中的两个上帝:托马斯·霍布斯的宗教和政治思想》(1992)。除了他在政治哲学上的理论目标以外,我认为霍布斯还想在正统基督教教义和现代科学之间进行调和,以证明真正的基督教并非政治不稳定因素。我认为他的计划注定要失败,但我相信他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从他一生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虔诚的英国国教会信徒。 我现在研究霍布斯已经是出于一种纯粹的智识上的乐趣,而不是出于狭隘的功利目的。对他的哲学、生活和历史背景研究得越多,我就越为之倾倒。 让我高兴的是,现在霍布斯已经不再只是哲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了。近来出版的有关霍布斯的优秀著作大多出自研究政治和科学的历史学家和政治科学家之手。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要感谢特伦斯·莫尔(Terence Moore)于1994年邀请我做这项研究。作为“议会史研究”的编辑,安德鲁·斯拉士(Andrew Thrush)博士慨允我查阅第一代和第二代德文郡伯爵传记的手稿。伦敦雅典娜图书馆俱乐部(the Athenaeum club)的图书馆馆长助理凯·沃尔特斯(Kaywalters)慨允我翻阅查尔斯·布劳恩特((Marles Blount)的习字簿。在写这本书的不同阶段,我的部分或全部原稿经下面各位看过: 乔·安·卡森(Jo Ann CaT‘son),格里高利·迪肯森(GregoryDickenson),玛格丽特·丢厄克森(Margaret Duerkson),马修·埃文斯(’Matthew Evans),劳伊德·盖提斯第三(Loyd GattisⅢ),肯奇·胡克斯特拉(Kinch Hoekstra),大卫·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科瑞·朱(Cory Juhl),弗莱德·孔兹(Fred Kronz),布赖恩.列维克(Brian Levack),莱斯利·马蒂尼奇(Leslie Martinich),马克斯·罗森克朗茨(Max Rosenkrantz)和乔治·莱特(GeorgeWright)。 后记 这本书的翻译拖了很长时间,原拟在2004年4月译完,结果因为一些原因,一拖再拖,拖了一年多方才交稿。 此书虽是一本思想家的传记,但写得明白晓畅,没有哲学背景的普通读者完全可以读懂。虽然翻译过程中也有不少让我头痛的地方,但也经常有让我忍俊不禁的文字。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我们不但能从中了解到霍布斯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还能读到别的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内战前后英国知识界对国王查理一世的矛盾心态,人们对克伦威尔的共和政府的厌恶和对王政复辟的欢迎,17世纪初牛津大学的一些情况,英国皇家学会刚成立时的一些情况,当时的哲学家对待宗教的矛盾心理,等等。作者A.P.马蒂尼奇教授是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所以此书既有史家的笔法,亦体现了哲人的洞察力。 为了方便普通读者的阅读,译者对一些人物或历史名词加了一些脚注——书中出现的人物太多,我只选择那些有一定名气的人加注,太有名的(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或太没有名气的人都没有加注。 为了方便阅读,我使用了不太规范的年代表示方法,比如,“1640s"’严格来说应该译成“17世纪40年代”,但本书把它译成“1640年代”,依此类推。另外,书名后面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出版年份。 出自《利维坦》中的引文多参考了黎思复、黎廷弼的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第一版),出自《论公民》中的引文则参考了应星、冯克利的译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对于文中所引诗歌,翻译时为避免损害文意,一般没有译韵。 译者曾就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和拉丁文的翻译请教过本书作者马蒂尼奇教授本人,在此对马蒂尼奇教授的热忱解答表示感谢。此外,我还要感谢中央党校的白兴利先生、北京科技大学的童金涛女士、美国圣母大学的徐晓宏先生,他们都为本书的翻译做了不少工作。 如果译文中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玉明 2005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对学生和学者而言,这都是一部最好的霍布斯的当代传记。它清晰生动地叙述了霍布斯的生平、思想与其时代背景。马蒂尼奇揭晓了迷人的事实,考察了霍布斯与各色人等的交往,如临其境地再现了霍布斯对当时的事件和观念的看法。敏锐的观点、深刻的见解和妙趣横生的轶事随处都俯拾即是,读者借此得以全面地评价霍布斯。 ——金奇·霍克斯特拉,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任何对思想史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它以出色的文笔和诙谐、严谨、引人入胜的文字记述了霍布斯生活和著述的那个纷乱时代。所涉及的主题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宗教的纷争、对政治专制的抵制、英国的内战。内容的广博超乎寻常。我予以热情推荐。 ——阿维罗姆·斯特罗尔,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