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略管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王义高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遵循组织战略,就能成就卓越企业。这是一部有关组织战略管理的专著。全书企业的性质和战略关系、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承担的任务、战略管理分析、战略管理的选择、战略的执行与决策、制造业的未来、市场营销战略等十个部分深入探讨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细节,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策略的实用理论专著,内容包括企业的性质和战略关系、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承担的任务、战略管理分析、战略管理的选择、战略的执行与决策、制造业的未来、市场营销战略等,适合企业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的性质和战略关系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

1.导言 

2.企业的演变

3.企业的社会化发展

4.市场经济的起源

5.企业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

6.企业家和董事会

7.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

 第二节 公司的权力斗争

1.经理人控制公司的历史过程

2.金融对企业控制的影响力

3.股权制约的效应

4.雇用惠普CEO需要多少酬金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组成

1.战略与价值链

2.战略联盟

3.钻石理论

4.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5.网络状产业链的概念

6.全球化战略

7.品牌管理战略

8.管理层收购

9.战略整合

第二章 战略管理

 第一节 企业的战略选择

1.导言

2.战略管理

3.战略制定与目标

4.战略的发展

5.什么是战略管理

6.战略管理的来源

7.管理中的战略计划

8.战略管理的范围

9.战略管理程序

10.实践中的战略管理 

11.谁来制定战略

12.战略管理的形成

13.蓝色战略的比较

 第二节 战略方法化的比较

1.战略内容与战略表述形式

2.战略扮演的角色

3.战略在尝试中学习的意义

4.战略的稳定性

5.战略理论形成的对比

第三章 战略管理承担的任务

 第一节 企业的使命

1.导言

2.企业的使命是什么

3.企业的目标

4.战略业务单位

5.目标与战略的组织层次

 第二节 公司股东

1.股东的组成

2.股东的权利

3.股东的责任

4.股东的核心特征

5.董事会和经理的权利

6.《萨班斯法案》对公司的影响

7.COSO体系——深入公司内部的监管制度

8.国企改革新思路:ESOP

第四章 战略管理分析

 第一节 战略分析的内容

1.导言

2.环境审视

3.竞争者分析

4.波特的“五力模型”

5.企业的内部评价

6.财务分析

7.产品的范围分析

8.脆弱性分析

 第二节 竞争该如何定位

1.竞争决定企业的需求

2.市场导向说明什么问题

3.对竞争的基本定位

4.研发与运营部门

5.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6.高级管理人员

7.总结与评估战略

8.强弱势分析

9.对竞争者反应的观察

第五章 战略管理的选择

1.导言

2.波特的竞争性优势理论

3.安索夫矩阵

4.巩固战略

5.削减开支

6.放弃、撤销投资与结算

7.转型战略和盈亏平衡

8.对选择战略的评估

9.经济学中的两缺口分析

10.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来检查各种战略

11.敏感性分析

12.使战略适应于价格与产品差别化变量

13.竞争优势的机会

14.战略的执行

第六章 战略的执行与决策

1.导言

2.西蒙的满意型决策的影响

3,战略执行的障碍

4.实施的概况及相关理论背景

5.行动计划及预算

6.预算中的差异化

7.员工参与的目标管理

8.控制系统发展的建议

第七章 制造业的未来

 第一节 战略管理与工业化

1.导言

2.制造业的未来

3.“后工业化”理论的影响

4.企业信息化

5.战略制定的方法

6.生产战略制定步骤

7.制造业战略的来源

8.情景计划

9.组合计划

10.竞争战略和价值链分析

11.动态战略

12.对上述方法的评价

13.为什么要实施事业部

14.本节小结

 第二节 制造部门的管理

1.生产战略介绍

2.生产部门的战略要求

3.生产要素组合

4.生产计划

5.质量对生产的影响

6.生产重要性构成的几个要素

第八章 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 商业哲学中的市场营销

1.导言

2.营销战略

3.什么是市场营销

4.市场营销定位与生产定位

5.市场营销概念

6.营销观念

7.营销是一种与盈利有关的公司哲学

8.市场营销联盟

9.战略规划的实施

 第二节 营销战略规划

1.安索夫定义的战略管理过程

2.市场营销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3.市场营销可能包括或涉及的一些内容

4.营销规划

5.评估与回顾研究

6.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

7.市场营销组合

8.市场营销组合元素

9.市场营销研究的作用

10.营销信息系统

11.市场营销研究的应用

 第三节 消费品与工业市场的营销

1.营销研究的范围

2.营销的技术演进

3.需求的本质——消费品市场

4.需求的本质——工业市场

5.产业市场的特征

6.本节小结

 第四节 市场细分

1.什么是市场细分

2.市场细分的功能

3.市场细分的劣势

4.市场细分的方法

5.市场和技术研究对接

6.产品规划的重要性

 第五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说明什么

2.延伸产品生命周期

3.生命周期概念的局限性

4.产品放弃决策

 第六节 总产品概念

1.总产品概念是什么

2.什么是价格

3.价格结构与产品供应

4.实践中的三种定价方法

5.“谢平人生定价思想”

6.促销决策

7.渠道系统

8.渠道内部的议价关系

9.分销渠道——消费品市场

10.分销的变化

11.批发商实施的功能

 第七节 工业品市场

1.工业市场的差别

2.影响渠道设计和选择的因素

3.中间商的选择与产品曝光度

4.实物分销管理——供应链

5.分销的总成本方法

第九章 营运战略

 第一节 营运战略的发展

1.战略与营运关系

2.营运战略的演进历史

3.营运战略的解释

4.战略层次

5.战略一体化

6.一个公司为什么需要战略

7.改变环境因素

 第二节 营运战略的实现

1.竞争力

2.订单赢得标准

3.价格

4.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5.交货速度与可靠性

6.产品特征与创新

7.产品与工艺生命周期

8.工艺选择

9.集中作业

10.斯金纳提出的集中化工厂

11.集中化的方式

 第三节 制造业现状

 第四节 欧盟科技与服务业的状况

1.欧盟科学技术发展态势

2.欧洲私营部门的R&D活动

3.瑞典和芬兰最重视R&D活动

4.欧盟的创新活动呈上升趋势

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增长速度快

6.知识型人才就业比重

7.知识创新驱动力

 第五节 日本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成型

2.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

3.营运贡献的战略角色

4.丰田公司的生产体系

5.制定营运战略

6.营运战略制定的过程

7.营运战略结构的要点

8.本节结论

第十章 战略管理中的实践

 第一节 我所看到的英航战略

 第二节 战略怎样获得成功

1.战略获得成功的关键点

2.航空业的财务状况

3.美国撤销管制

4.航空公司全球化的问题

参考资料和书籍引用

作者寄语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

1.导言

中国的国有企业曾经一度把政治和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因此有相当一段时间,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企业家,这种现象如今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企业家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但是,至今也许一些人仍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经济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也无法理解为什么IBM、微软、戴尔、丰田和沃尔玛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富可敌国的财富。建立了强大的商业帝国。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环境和企业组织管理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存在的环境,企业与市场密不可分。正是这些企业组织不断的价值优化过程造就了企业的规模经营,而规模化又依赖于大生产和战略合作、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全球化的商业环境、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为跨国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都归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重视。新古典学派赋予企业以“经济人”的含义,使得厂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完全的理性,并掌握完全的信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本书阐述战略管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熟悉一下企业的性质和战略管理的相关关系。

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企业的性质,在中国这似乎是个奇怪的问题,许多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未必了解企业的性质,至少没有太多的人能够理解企业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理由,这是十分可怕的现象。南开大学经济系乔晓楠说,新古典学派的厂商理论用生产函数和投入成本构造模型,并且使厂商的实际行为以边际原理为准则,以此来决定企业的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进而获得短期的最大利润。科斯利用交易成本来界定企业的边界,即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比较。新制度学派的另一个角度是契约。阿尔钦、登姆塞茨将企业的生产描述为团队生产。企业作为合同安排关系,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生产函数不可分割的情况下联合(团队)活动中的偷懒——监督问题。新古典学派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只把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厂商来考察。这些理论所分析的是市场下厂商的行为及所形成的供给曲线和所达到的均衡。

当今的现代企业与300年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企业有许多的不同,与一般人理解的企业也有所不同。现代社会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企业主为了自己赚钱的需要来建立企业型的组织——公司,上市公司也不仅仅是为了合法的“集资”。现代企业承担的责任与以前大不相同,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再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企业的价值了。就企业的性质和战略关系来说,企业如果没有清晰明了的可行性战略,企业就会失去方向性,我们称为没有未来的企业,或者为了好理解,可以称其为没有目标和使命的企业。企业和社会的断层常常是由企业的经营失败所造成的,而这种失败是造成整个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可见企业管理不仅对企业效率是何等的重要,实际上对整个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就业机会。还是其他领域都十分重要,企业管理也无法以任何形式替代。战略管理在于让企业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方向性问题,解决企业之间面临的市场竞争问题和赢利模式问题。企业每做出一个错误决定.除了可能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还可能发生颠覆性的错误而断送企业的前途,进而给社会带来冲击,这种冲击是通过员工失业、资本损失和产业链断裂反映出来的。所以,本书第一章先简单扼要地描述了企业的性质,尽管本书无法全面阐述企业的性质,但是为了阐述以后的战略管理,又不得不先阐述一下企业性质和战略管理的关系。至少我们要说明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企业.以及现代企业的责任和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根除那些认为现代企业是赚钱的工具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同时使社会广泛地理解经营企业的艰难困苦。如果读者可以理解企业的性质,那么就比较能够理解企业战略.进而理解战略管理。

2.企业的演变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自1892年德国法首创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以来,由于其兼具设立简便、组织管理灵活等人合性特征,以股东出资为设立基础和有限责任等资合陛特征,遂成为各国法普遍承认的一种主要的商法主体,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各国的法律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司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公司债权人不能受偿的部分不能向公司股东追偿,这就是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一个组织是否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并依法登记为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所以说,有限公司是法律对公司的要求,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著名经济学兼管理学家周其仁在他的《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说: “为了着眼于共同的特性.我们把国有和集体这两类企业都归为‘公有制企业’(Public:一Own Enterprise,POE)。按照流行的认识,公有制企业或者被看做‘清清楚楚属于国家和集体的企业,或者被看成是‘无主财产’和‘所有者缺位’的组织。公有制企业的实际产权状况究竟是怎样的?作为国家和集体清清楚楚拥有的企业.是否除了国家和集体,再也没有其他产权主体?而在所谓‘所有者缺位’的状况下,一切本来由所有者应得的权利和应负的责任,是不是真的就完全消失了?”他说:“国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被看成公有制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资产所有权(ownership 0f the assets 0f the firm)属于国家或集体.而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个人所有权以任何形式的集合。但是,经济资源在法律上的(de iure)所有权和事实上(de facto)的所有权并不总是一样的。”计划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在思想上萌芽于经典作家的设想,在实践中脱胎于战时军事体制的运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生产社会化会使社会资本最终集中到一家企业手中,在此基础上对资本家进行剥夺便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更明确地说社会主义体制便是一个“国家的辛迪加”。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而言,经典作家的原始构思对各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成影响甚微。国有企业取代私有企业主要地是由于战时政策的延伸(黄仁宇,1990)和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林毅夫等.1994.)。计划体制最初的运行相当顺利。由于有追求工业化目标的国家强制力量作为后盾,而且意识形态也在一段时期内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实行计划体制的国家几乎都在建国之初经历了经济的跃进。但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实行计划体制的国家已经开始尝试改革。苏联和中国的企业改革始终保留在国有制的范围内,曾经尝试的思路主要有:通过“行政性分权”扩大地方自主权以求缩小国家直接控制的理性边界;推行“利润留成”和奖金刺激,试图在没有市场的条件下模拟出竞争的效果;实行“承包制”,出让部分产权(吴敬琏等,1993;徐之河、徐建中,1992)。改革的成效总地说来与设想的目标差距较大。最终,苏联和东欧到1990年迅速地转为私有化,而中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在90年代中期提上议事日程。林毅夫等(1994,1995)更为明确地指出,国有企业的形成是国家行为的必然产物。他们的逻辑大致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高决策者为了赶超发达国家经济而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这样一种战略目标一经确定,传统经济体制的面貌就会随之产生。

P2-4

序言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得到的。但人们并不熟悉由于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对于这些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所以泰勒说:“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费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Taylor),尽管我们今天的管理远离了泰勒,但他的话仍然具有现代的意义。令中国企业家感到困惑的是,他们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模糊不清.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中国管理学家没有能尽自己的责任来帮助企业解开困惑他们的谜团。尽管当今中国的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声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然而管理学更能直观地解释企业内部事物的因果关系,使企业能够获得效率。

中国28年来的改革开放解决了许多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效率问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迎来了飞速发展,已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公司顺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市场经济规律去发展。唯一掌握在企业家手中的武器就是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管理学的知识。

现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产生了英特尔、辉瑞、丰田、理光、沃尔玛和戴尔电脑一类的公司.全球化的概念把世界资源看成了企业可以获取的资源,而不管这些资源地处何方。旧的业务消失了,新的营运模式取代了传统市场,许多公司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而有的受到了威胁,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管理正发生着难以置信的变化。今天的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比以往更多的巨大财富。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对企业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发展得出的最新成果是,企业不仅是财富生产的主体,而且是分配财富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这是因为,企业为解决就业、提供工资福利、人的尊严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必需品方面成为了最理想的组织形式,因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是无法替代的。学习管理的目的在于我们需要企业基业长存。作为管理学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传播管理学的知识,总结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尽可能地不让企业家个人都以实践的方式去得到失败的教训。

不幸的是,中国的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和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创造太多的现代管理学知识来武装企业家,许多企业家至今没有把管理知识看做是提高生产力的一种力量。正是这些因素促使我撰写这本《战略管理》的书。我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管理学知识,因此本书有意省略了大多数书中常出现的论述,这需要读者参考其他作者的书籍来弥补本书的不足。

尽管《孙子兵法》对战略的运用已有千年之久,战略管理并没有使许多人熟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传入中国,战略管理普遍应用在组织管理应用领域才不过十多年时间。我在国内外大企业和政府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大多数组织既没有战略规划也没有企业使命感,究其根源不是这些组织不需要战略,实在是这些组织还不知道战略管理为何物,至今我们的企业家被许多问题所困惑。管理学作为一种组织力量对企业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战略管理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

有人会问,管理学到底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什么经验?当中国的企业家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奉若神灵的时候,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企业不会超越GE。但人们在发问是谁教会了韦尔奇,韦尔奇说他的思想来自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正是德鲁克对市场和投资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使韦尔奇获得了成功。中国的海尔公司的张瑞敏说,他的目标管理是照亮海尔的灯塔,而目标管理的理论正是来自于德鲁克。微软公司是否需要管理?当记者问到比尔盖茨都读哪些经营管理的书籍,他答道: “除了彼得德鲁克的书外,还有哪些书我可以看呢?”

由此可见,管理学家的思想对企业的成功影响是巨大的。令人费解的是,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不自己阅读管理学的书籍,学习管理学知识,直接请教管理学家。以此来获得管理企业的思想,而热衷于从成功企业家那里间接地学习管理经验呢?诚然,成功经验是企业学习的标杆,但是处在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只有做领先者和创新者才能获取较高的利润,跟随就已经说明自己的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我在国内外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工作了多年,亲历了新加坡1997年的金融风暴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商业和市场的变化一夜之间就可以扫荡那些昔日看上去还不错的企业。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如何管理好企业。拥有知识的新一代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必须学会不断创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管理一个整合型的组织,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战略管理不是臆造的管理概念简单化相加,而是一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用以指导组织管理者思维分析、计划控制、寻找目标和维系组织健康成长的工具。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学知识的管理者和领导人,管理的成效是值得怀疑的,那些看上去无比正确的东西实际上是日后失败的根源。学习管理的成效本身就是对组织的巨大改建,创新理论的发明者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正是对企业的关注才总结出创新这个概念,他甚至说,没有企业也就没有经济学,也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只有企业管理才能包含创新和保持创新的成就。

在当今中国。让人们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我们传播管理学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人们远没有像学习流行歌曲和购买足球彩票那样疯狂,管理学似乎被庸俗化了。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教授王一江说: “美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就是管理人员拥有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和企业对管理的应用得当。”我们今天的现代管理学概念大部分来自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只是以往泰勒的思想受到列宁的关注。德鲁克的思想影响韦尔奇、比尔盖茨和张瑞敏,而现代管理学家西蒙、波特、科特勒和明茨伯格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管理学者。我国企业对管理工具的应用比较迟缓,甚至一个管理学名词如果要在企业中运用得当和形成共识恐怕也需要十年的工夫,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对管理的漠视。

本书是按大学商学院的在校学生、MBA和EMBA管理学课程相配套的要求完成的。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为企业家提供一种学习方法和补充企业管理的思想。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是为企业服务的,在学习管理学方面,除了按正规的教学大纲教学外,还必须补充大量的管理学知识和案例分析才能更好地、系统地完成商学院的学业要求。本书力求为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和企业家讲述经营战略的制定和战略规划的过程,并给阅读本书的朋友介绍战略分析、计划、评价与实施的不同阶段以及各阶段许多有用的相关方法、模型和工具。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读者可以了解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了解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的相关运营模式,以及现代公司正趋于逐步赋予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要求。这些内容是商学院学生和企业终究无法回避的。因此,本书力求简单和直接地介绍最新的管理学知识,解决令企业家感到迷惑的和困扰企业的长期存在着的某些问题。我希望本书能够为从事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企业家、大学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以及其他读者贡献一份力量,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大成功。由于我的知识有限,可参阅的书籍不多,时间匆忙,难免给人以偏概全,井底之蛙和孤陋寡闻之感,书中的错误敬请读者予以原谅并来电指导。

                       作者:王义高

                  2006年11月18日于中国长沙

后记

1994年,我在担任中国新加坡合资公司——中新机电公司总经理时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选派去英国沃里克大学学习“高级战略制造业管理” (Senior Strategic:Manufacturing Management)。这次学习似乎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管理学的烙印。十二年过去了,我一直想把学习到的管理学知识结合我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经验整理成书,但是直到今日我才如愿以偿。这本书是以我在英国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0f Warwick,UK)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沃里克大学(又译:华威大学)战略制造业小组所有的教授、辅导教师、工作人员和行政秘书陆大为博士。在大学里他们给予我热情的指导和关怀。在课外,在餐厅里其他教授们的轻松交谈的情形,至今回味无穷。我衷心感谢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香港商会副会长蒋莉莉小姐为我们提供的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资助。开学典礼的时候,她亲自从香港飞往联合王国。和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官员一道出席了我们的开学典礼。我感谢我们一同去英国学习的宣鸿、王淑贤、王增东、姜国梁、刘科、蔡缨、白佳声、陈友松、李岱、朱平、朱勇、李李泉、黎先平和岑雄伟十四名同学。同学们为本书提出了最直接的宝贵意见。华威大学制造业管理集团的硕士课程在英国以培训工业界人才技能著称,十多年来,不论谁在哪一个岗位上,管理学一直是我们见面时交谈的主要话题。我感谢我在湖南的领导和朋友——湖南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骆伟教授,长沙市人大副主任胡旭晟博士,湖南省财经专科学校校长伍中信博士,湖南省科技厅李求长副厅长、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院长陈建国研究员,党委书记曾建新研究员,副院长饶桂春和刘分元研究员,湖南省贸促会会长李微微博士和副会长王玉立博士,国家外专局雷风云处长,湖南省科技厅彭敬东处长,人事厅杜建安处长,长沙市民政局贺国谦局长,浏阳市市长梁仲博士和政协主席李中琪,长沙大地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早平博士,《当代商报》主编杨骄记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电脑工程学院学生会外事部长王斯佳同学(Sijia Wang,Director of Exterhal Affairs,EECE Undergraduate Student Society,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0f Bfit,ish Columbia)。感谢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晓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新星教授和柳思维教授、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彭国甫教授、管理学院书记颜佳华教授、湖南省科技翻译者协会罗巨进秘书长、郭先林教授。他们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在浏阳市和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两地任职的所有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给予我充足的时间和具体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的愿望可能仍然是一个梦。

在撰写本书时,我省去了一些以往人们已经熟悉的内容,力求提供给管理人员以较新的概念和知识。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又是业余写作,书中难免有一些错误和不确定的地方,敬请朋友们见谅并指正。

                       作者:王义高

                    2006年7月18日于中国长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