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缩译彩图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奥地利)恩斯特·马赫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赫是法国实证主义过渡到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人物,《知识与谬误》是马赫这位摆脱了一切体系的朴素观察者,近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其内容大量运用了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病理学,乃至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材料和例证,阐明了通俗思维与科学思维间的近似关系。本书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晰、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经典阐释。

内容推荐

 马赫一生拥有众多巨大成就:测定气流速度与音速的比值,即现在常用的“马赫数”;还有光学、空气动力学中的“马赫角”、“马赫波”、“马赫反射”等;发现了“马赫带”的生理现象:提供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批判了机械论的自然观,被爱因斯坦称为“相对论的先驱”。

《知识与谬误》是马赫晚年系统地、综合地阐述其哲学思想的结论性著作。它大量运用了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病理学,乃至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材料和例证,阐明了通俗思维与科学思维间的近似关系。马赫认为,客观和主观因素构成自我,主体与客体相互依赖;物质界与精神界包含着共同的因素,并非处于尖锐对立之中;广义的我,就是包含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宇宙。

马赫是法国实证主义过渡到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人物,其怀疑态度的独立性和认识的相对性思想,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家,被西方哲学界奉为第一位科学哲学家。

目录

编译者语

序 言 

第一章 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

思维的起源及表现形式

对感觉空间发现物依存要素的探究 

第二章 心理与生理观察

感觉的记忆与分析

感觉的自动机

第三章 记忆、再现和联想

感觉经验依赖联想-

感觉经验的再现

观念、联想与记忆缺失

第四章 反射、本能、意志和自我

记忆的反射机制

反射动作的意志

第五章 个体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的发展

个体反射本能的遗传

人和动物的文化讲步

语言和书写在发明中的作用

第六章 丰富的表象生活

想象观念与思想的联系

想象与灵魂观念的故事

自由幻想与感觉观念

第七章 知识和错误

有机体的感觉适应

梦幻与物理思维

第八章概念

概念的形成

高级水平的概念

第九章 感觉、直觉和幻想

感觉的图像

直觉的图像

幻想的图像

第十章 思想对事实的适应和思想的相互适应

思想对事实的适应是满足生理需要

思想互相适应的发生和结果

第十一章 有形实验与思想实验

有形实验

思想实验

第十二章 有形实验的主要特征

实验的依赖

实验方式的简易安排

集合的补偿与测量

实验的测量及特征

第十三章 相似与类似的主导特征

相似与类似的区别

探究者的主导动机

第十四章假设

假设与不杜撰假设

形形色色的假设建构

第十五章 问 题

问题的出现与答案的寻求

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命题的推导

第十六章 探究的预设

预设的要素

对预设因果关系探究

第十七章 探究者的思想路线图

探究心理路线图

探究者的感知路线图

第十八章 从心理学上看演绎和归纳

三段论的推演价值

三段论的归纳

第十九章 数和测量

计数描述

数——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

第二十章 度规空间与生理空间的对照

可视空间

空间感觉的功能

第二十一章 心理学与几何学的自然发展

物体几何学的感觉体验

几何学图形的构成

几何学的度量

物理的度规空间

第二十二章 从物理探究的观点看空间和几何学

感觉和颜色

欧几里得的体系和萨凯里的卓越贡献

关于概念

第二十三章 度规时间相对于生理时间

度规时间

时间感觉的生物意义

动物的物理与生理感觉

第二十四章 从物理学上观察空间和时间

时间依赖

不同的空间关系

空间的构想

第二十五章 自然定律的含义和价值

对期望的限制

抽象观念

试读章节

    人和动物的文化进步

人类的文明成就凭借原始经验获得,人通过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形成,其等级、职业、手工业的划分得到了明显提高,人类文明才能快速发展。

人和动物的经验获得

对人而言,繁乱复杂的生活环境,需要丰富、热忱的心理生活去适应。幼小个体的心理生活经验是从祖先和同类人那里获得的。因此,人与动物的心理差别是量而不是质。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动物类似,都是通过初期的经验点滴积累起来的。当树上的果子不能果腹的时候,就能立马观察到他是通过生活经验反射,来选择捕食肉类动物补充食物,比如载着驯鹿面具潜伏在兽群中的印第安人、运用管子呼吸而在水下捕杀水鸟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把头钻进葫芦中的埃及人以及退潮时打桩设栏的渔民。人类经历了狩猎一游牧一农业生产,促使人不得不积累新经验,从而永无休止地从事新的工作。

从岸边的贝壳堆,“中后石器时代的贝壳和骨头堆”里,不难发现人类的食物与动物的食物在石器时代几乎没有差异。原始人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在树枝茂密的地方或山洞里,这与鸟和猛兽选择住处的方式完全一样。印第安人将树梢连在一起建成圆形的棚屋,这些小屋逐渐变成较大的长方形的小屋。建筑材料也由于气候的条件和现有的物质性质,而逐渐由木料转变为石料。

人和动物的选择 在满足需要方面,动物与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两者都是通过他们身体的肌肉与周围的物体发生关联。动物为了完全满足它的需要,满足需要的东西由自己直接掌握,或是将干扰的物体避开;人则以十分丰富的心理经验和自由的取舍方式,同时还注意排除异议并从中选择出最舒适的方式。以此观察物体对物体的活动,尽管这种活动很少与他有直接关系,且这种活动在平时也被自己利用。人们明白,动物对他周围的生物,比如鸟并不害怕南瓜,故而就选择了这样的假面具。

人通过掷弹丸来捕获小鸟,而猴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捕抓到一只小鸟,这是由于人在有计划的活动中试验了投掷弹丸的作用。.假如猴子有外衣,它也是非常喜欢穿的,但它不具备获取皮毛和树枝的本领。猴子有时也用东西打击敌人,用石头击打果子。而人稳定了一切十分有利的办法,这种经济实用的天赋只有高等动物人才具有。人们从研究石头开始,制造除了锤子和斧头,利用数星期之久的时间砥砺他们的枪矛。制造武器和工具可以为他们带来生活的便利。

动物不畏惧葫芦仿制的假鸟,对同伴更是毫无所惧,这些面具就是它的选择对象。在抓鸟的过程,猴子费尽折腾往往无功而返,人通过抛掷石头、木块等杂物击打鸟类,直至最终捕获。猴子偶然也利用石头砸树上的果子,但它对这种新经验不在意。人类利用生活中有利的经验,发明制造,比如将不成形的石块制成石斧或石锤或磨制成锋利无比的矛头……天空的闪电使大地树木燃烧,猴子和人都知道用火取暖,但是,用燃烧的木头来保存火只有人才知道。人通过观察学会了使用、保存和传递火来服务自己的生活。他在获取易燃的材料、导火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知识,利用新知识使他们步入新生活,发明钻火物并永久地占有火。占有火以后,他们通过对必要事物的观察,发明了玻璃和熔炼金属等等制造术。化学工艺学的关键就是利用火,工具和武器的利用则是打开机械工艺学之门的钥匙。这种令人神往的从原始的经验中发展出工艺学的论点,我曾在《偶然的状况对发明和发现发展的影响》报告中从心理学上得以证明。

从原始人起,人类就拥有相对有利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发明者而言,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则需要通过教育获得文化和科技知识。可以说原始人超越动物的发展是何等之缓慢,其文化的提高受限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

在衣着方面,人与动物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尽管一些轻软的虾类用贝壳来保护自己,有些昆虫的幼虫用小石头和树叶做成一个外壳保护层,但这只是极为罕见的。动物大多数都是以大自然赋予的身体外表作为保护外衣。人为什么丢掉祖先遗传下来的毛皮呢?人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怎样寻找衣服来保护自己的呢?由于比较暖和的气候向北方迁移,人身上的毛是通过穿衣服脱落的,抑或因为复杂的史前过程造成现今模样。在远古社会,动物皮毛和树皮被人们用来护身避寒,最初的草编织物有时也用来当做外皮使用。人们从植物纤维抽出的线,再将毛和毛线进行纺和编,这就是古代的织布工业。把兽皮和织成的布匹制成衣服,这样缝纫业就出现了。

观察表象中的活动

做过实验的人明白,要进行一个有目的、恰好符合我们意图的活动,比仔细地观察和在表象中重复现有物体相互的活动要容易得多,进行一个有目的活动是我们持续的生物功能。但与观察和在表象中再现物体相互的活动,与我们的直接利益毫无关系,这不是在感性生活和表象生活闲暇时才能进行的活动。

不难看出,原始人超过动物是多么困难和缓慢的历程。人通过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形成,等级、职业、手工的划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类的文明才能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社会的形成,等级、职业、手工的划分使个别人生计无忧,人们可以在相对的、自己能完全支配的空间里思维。一些通过社会联系产生的特殊发明,是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节奏、有组织的劳动,也是一种由许多人具有的共同目的的劳动方式,比如使用武器作战的部队、现今的工场劳动以及古埃及重物运输的情景。合理地利用他人劳动的联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优越等级形成的,一旦有新的需要,优越等级就会帮助他们寻找新的比自己较易于满足需要的方式,这是其他等级无法做到的。对于人类来讲,由于他涉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因此人类只有通过提高文化才能间接地做到。动物的成就被人类用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以此增强自己的力量。人们由联想获得了人类劳动的巨大价值经验。他们迫使战争中的俘虏为他们劳动,而不是将其杀死。古代文化的基石——奴隶制是以不同的形式继续传承至今,劳动就是奴隶制的根源。以欧洲和美洲来看,无论其奴隶制的名称和形式上今天都已不复存在,但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实质今天依然尚存。压迫的现象不仅人类存在,自然界也会发生这种情形,例如在类人猿中。

人作功:运用“无生命的”自然力

在利用动物作功和人作功的过程中,人凭借无生命的自然力不断创造发明。用水力或风力驱动的磨坊出现了。一般情况下,运动着的水和空气承担了动物和人的工作,人只需安装由这些元素驱动的机器就可以了。蕴藏在原始森林中千百万年的煤,用来为人作功,使蒸汽机运动不止。电气工程的发展,使英国在1878年就拥有接近1亿人作功的总容量达450万马力的蒸汽机,比其全部人口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多数千倍。时至1 890年,英国工业机器的作功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总和。

表面上看,机器的发明使作功能力空前上升,似乎能让相当多的辛苦的劳作者从苦累的工作中获得解放。事实并非如此,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解脱苦役的机器时代的梦想并没有到来,劳作的人们仍然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J.波佩尔先生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注脚——机器的最大化作功是统治阶级物质奢侈的满足,它并不是用来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譬如,飞机和铁路的快速、电话和电报通讯带来迅捷便利,为之欢欣鼓舞的就是享受了这种便利的人们,殊不知,隐藏在便利背后的仍是辛劳作功的人们。只有部分的从苦累工作解脱出来的人,才能普遍地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进程。

P53-57

序言

马赫生前曾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至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其恢宏的气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但历史早已做出公正评价:马赫事实上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历史已经颇为鲜明地做出了定论。

马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哲人科学家。他的哲学并不像思辨哲学家的有体系的、有专门名词的、与科学无缘的哲学,它是科学家的科学哲学。马赫是从科学经过科学史走向科学哲学的,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从科学中生发和提炼出来的,这本身就决定了这门独立哲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他在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吸纳了众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康德、贝克莱、达尔文、费希纳等)以及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不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从各种不同视角进行观照,他在建构科学哲学体系时采取了“机会主义”的观点,在各种两极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张力。马赫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之学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动态的智慧之学和鲜活的沉思哲学,从而显示出现实的和特有的精神气质。

马赫哲学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把认识论从思辨的、空泛的哲学议论提高到科学的层次上加以研究。他的主导哲学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感觉经验论。其感觉经验论带有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和实用主义色彩。思维经济原理是马赫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涵盖之广泛,意蕴之深远,内容之丰富,真谛之精微,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难怪乎,费耶阿来德认为它是“知识进步史上的一个理论的富有成果的开端”。在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方面,马赫提出了实在原理、连续性原理、充足分化原理、恒久性原理、概念嬗变原理等方法论原则,讨论了类比、假设、思想实验、直觉、幻想、审美等科学发现方法,还对探索动机、感觉、记忆、联想、观念、概念、抽象、意识思想、语言、判断预设、问题、洞察等科学探索的心理元素或智力元素探幽入微。

本书是马赫这位摆脱了一切体系的朴素观察者,近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它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晰、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经典阐释,也是马赫科学哲学的创新卷。书中论断具有沦肌浃髓的震撼力,不时闪烁着哲学思想的珍珠,字里行间渗透出~代思想大师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精神气质……这正是我们编译此书的初衷。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错漏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知识与谬误》让我充满欢乐——当我能够接触到时,我将贪婪地读完它。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马赫的学识渊博,他的深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验敏感性,当然还有他倾注在文字材料中的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气质……科学的洞察,丰富而中肯的警句,对习俗和权威的漠视。

          ——德国科学史家:E.N希伯特

马赫哲学是人类知识进步史上的一个理论的富有成果的开端。

          ——希腊哲学家:费耶阿来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