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感受人文,走进工农红军的轶事……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时期的斗争轶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的英雄事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扰、奋勇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革命品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军长征轶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叶心瑜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拥抱自然,感受人文,走进工农红军的轶事……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时期的斗争轶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的英雄事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扰、奋勇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革命品质。 内容推荐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20世纪30年代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与人民大众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象征,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自强向上精神的象征。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对人们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进行受国主义、革命理想、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等方面的教育,特写《红军长征轶事》。 目录 一 众眼看长征 1.毛泽东对《长征》永志不忘 2.周恩来弥留之际想听《长征组歌》 3.朱德等谈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 浅淡长征 1.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究竟有多少支 2.红军长征里程与长征精神 3.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 4.中央红军出发地 三 外国人眼中的红军长征 1.第一个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人 2.西方新闻界中破天荒的大事 3.“中国通”评说红军长征 4.长征是中国的史诗 5.红军长征吸引他“冒险”访延安 6.众书论红军长征 7.打工挣钱红军长征路的美国姑娘 四 妇女是常青树 1.长征中的“半边天” 2.“量天尺” 3.贺子珍舍已救伤员 4.长征走出来的女将军 5.临危不惧 沉着应战 6.“七仙女”长征记 7.她们靠“四宝”过草地 8.铁的纪律 9.十粒包谷撑到黑 五 自古英雄出少年 1.神奇的“儿童军” 2.“少儿师”大显身手 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来历 4.“云贵川”献巧计克天险 5.“红小鬼”人小志气高 6.赶上部队就是胜利 7.牧童班 8.在长征中成才的“小苗子” 六 毛泽东重掌指挥权 七 徐向前热情迎接人 八 惊心动魄的理幕 九 法宝 1.彝海结盟传佳话 2.情结周素园 3.朱德与格达活佛结厚谊 4.贺龙送锦幛 5.灵雀寺风波 试读章节 1.毛泽东对《长征》永志不忘 毛泽东险些未能参加长征,参加长征后,又眼看在“左”倾领导者指挥下,屡遭失利,在他看来,“左”倾领导人的战略战术,竟是“乞丐和龙王比宝”的战术,必输无疑。他几次颇有见地的建议均被“左”倾领导者拒绝。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的支持下,在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重掌指挥权,并领导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红军长征对毛泽东来说,是永志不忘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刚胜利,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意义作了如下深刻的阐述:“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8月初,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已接近胜利,红军三大主力即将大会合的形势已经形成,毛泽东即与杨尚昆联名向参加长征的原中央红军,时为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发函。函称:“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毛泽东等又向各部队发出电报:“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9月5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 1936年秋,毛泽东知道第一位外国记者即将到苏区来,非常高兴。与世隔绝几年,“赤匪”已濒于死亡的传说,蒋介石出25万银元悬赏要捉拿的“赤匪”头子毛泽东已经死了的谣言,不胫而走,如何把红军以及红军长征的情况和胜败告诉世人呢?外国记者来访,是最好的机会。于是他等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到来。会面那天,毛泽东在家门口迎接斯诺。在百忙中,他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斯诺交谈了好几天。毛泽东给斯诺谈了抗日,谈了抗日统一战线,谈了共产党的政策,谈了与国民党的关系,谈了人民,谈了共产党,谈了红军,谈了红军长征……斯诺听后,这样评价:“我能够验证毛所谈的许多事,通常都是准确无误的。”“他尽力让我掌握更多的事实来说明苏区生活的各方面。”斯诺对毛泽东徒步走完6000英里的长征路,也很钦佩,他说:“在长征途中,除了有几个星期生病之外,毛和普通战士一样,徒步走了6000英里的绝大部分路程。如果他向国民党‘叛变’,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这一点也适用于大多数红军指挥员。”“你很难估量这些共产党人十多年来坚持他们的信仰有多么牢固。” 斯诺到达陕北时,红军正在组织撰写《长征记》,于是斯诺说:红军“向西向北开始了它划时代的一年征程,这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他们正在写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记录,由数十位亲历长征的人来撰写,总共已写了约30万字。冒险、探索、发现,人的勇气和胆怯,狂喜和胜利,痛苦、牺牲和忠诚,像烈焰一般贯穿这一切的是那千万个青年的不息的热情、永不泯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他们从不向人或自然或上帝或死亡认输——所有这一切和更多的东西,看来已载人了这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中了。”“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P1-3 序言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20世纪30年代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与人民大众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象征,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自强向上精神的象征。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对人们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方面的教育,特写《红军长征轶事》,以此表达对参加过长征的红军、红军烈士,帮助过红军的人们的崇敬心情!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将万古长存,永放光芒!希望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从中受到教益,丰富历史知识,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完成新的长征而艰苦奋斗,一往无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