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经典之作,包括《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四部。《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古典白话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分争天下的历史。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故事取材于唐玄奘前往西域取经的事迹。它是由明代的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和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传世之作。
《水浒传》中描写了皇帝的昏聩,破落户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他们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压迫和欺凌,只会激起人民群众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通过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苦难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鲁智深的反恶霸、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宋江的被迫害、江州的李俊与李逵以及梁山泊岸边的阮氏兄弟等,都是由于遭受不同的迫害而起来反抗,聚义梁山泊。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原著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据专家考证,为高鹗续书。作品除了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之外,还囊括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医药、民风民俗、天文气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大量流传的民间故事、戏曲、平话评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整理与创作,写成了历史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当时全书二百四十则。清代初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对罗贯中的版本又进行了修订,改为了一百二十回,大大提高了原作的水平。
《西游记》全书基本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生、求仙和大闹三界等故事;第二部分,写玄奘奉旨西行取经的故事;第三部分,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克服重重磨难,终成正果的故事。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号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打得天兵天将丢盔卸甲,闻风丧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这时,他又成为一个头戴金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磨难的英雄。面对重重困难,孙悟空顽强不屈,随机应变,比起八戒和沙僧来,他是唐僧最得力的护法弟子。
第一回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
女娲补天的时候,炼造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的一块便被扔在青埂峰下。这块顽石经过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它看到所有的石头都去补天,唯独自己没有入选,心里不禁自叹自怨,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无聊的日子。
一天,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说说笑笑地从青埂峰下经过,他们坐在这块石头边高谈阔论,先说些云山雾海中神仙们的事情,后来又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顽石听后不觉动了凡心,它也想到人间去享受荣华富贵,就对他们说: “大师,刚才我听到你们的谈话,心里非常羡慕。我虽然是块石头,却还有些灵性。请你们发发善心,把我带到人间去,也让我去体验一下你们说的那种生活,你们的恩情我永远也不会忘的。”
僧人和道士听后,笑着说:“红尘中是有些高兴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快乐在转瞬间就可以变成悲伤,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倒不如不去的好。”
顽石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这些话,反复相求,那僧人和道士见状,叹息着说:“既然你这么想去,我们就送你去体验一下,只是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不要后悔。”石头满口答应。
僧人略施法术,转瞬间就把这块大石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又缩成扇坠大小的样子。僧人把它托在掌中,笑着说:“看你的形体也像个宝物了,要是再刻上几个字,谁见了都会以为是个宝贝。我这就带你去那繁华世界走上一遭。”石头喜不自禁。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个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块大石头上面字迹分明,写着它由一块无材补天的石头,幻形入世,在人间感受到的悲欢离合的一段故事。
道人看完后觉得,虽然大多是些男女情爱的故事,但也有警醒世人的地方,便抄录了下来,命名为《石头记》。后人曹雪芹又花了十年时间修改,这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
苏州城里有一个叫甄士隐的人,他性情恬淡,不求功名,每天以观花修竹、喝酒吟诗为乐。他五十多岁,膝下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名叫英莲。一天,甄士隐看书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前面一僧一道在闲谈,只听道人说:“你带着这块石头想去哪里?”僧人笑着说:“这块石头还有一段风流奇遇,听我慢慢给你讲。”
原来当年女娲丢弃的那块石头,一天游玩到警幻仙子处,便留下来当了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常在西方灵河岸边行走,发现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因为得不到雨露的浇灌,本来娇艳的样子变得十分憔悴,他不辞辛苦,每天用甘露浇灌这棵仙草。
绛珠仙草受到甘露滋养,生命得到延长,后来又吸取了天地的精华,修炼成一个女子,终日徘徊在离恨天外,饿了吃蜜青果,渴了喝愁海水。她在等那个用雨露浇灌她的人,他如果下世为人,她就去陪他,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的浇灌之恩。
甄士隐在一旁听到这些,上前施礼说:“刚才二位仙帅说的我有些听不懂,能否说得更清楚些?”
那两个人说:“这是天机,不可泄漏,但你与那块石头倒有一面之缘。”说完便取出递给甄士隐。只见一块美玉上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甄士隐正想细看,僧人却说:“到了。”拿了石头便和道人进了一座大石牌坊中。甄士隐也想跟去,忽然听到一声巨响,便从梦中惊醒,梦中之事已忘记大半。
这时乳母抱着英莲走来,甄士隐看见自己的女儿长得粉雕玉琢,乖巧可爱,便抱过来逗她玩。
转眼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叫仆人抱着英莲到街上去看花灯。街头处处张灯结彩,把天空照得一片辉煌,连天上的星光也暗淡了许多。
仆人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他小解出来时,发现英莲不见了,找到天明也没有找着。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不敢回去见主人,匆忙地逃往他乡。甄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未归,便知事情不妙,连忙派仆人四处打听,始终毫无音讯。
夫妻二人半生只得这一个女儿,突然失去了,悲痛欲绝,昼夜抱头哭泣。不到一个月,两人思女心切,相继病倒了。真是祸不单行,三月十五那天,葫芦庙里用油锅煎炸供神用的祭品,不料和尚撞翻了油锅,烧着了窗纸。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竟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虽有居民赶来相救,但火势太大,怎么能救得了?大火直烧了一夜,才渐渐熄灭。
甄家就在寺庙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幸好甄家夫妇和几个家人的性命无妨。甄士隐何曾料到自己安心度日竟会落到这种凄惨的地步。没办法,他只好折卖了田产去投奔岳丈。
甄士隐的岳丈是个势利眼,看到女婿现在这个样子,便在人前人后埋怨他好吃懒做。甄士隐知道后心中悔恨,一病不起。一天,甄士隐拄着拐杖上街散心,忽见一个跛脚道人,口中唱着曲子走过来,那曲子说的都是人间的许多无奈,甄士隐听后,心中彻悟,跟随道人飘然而去。
再说扬州有个叫林如海的人,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妻子贾敏,是荣国府贾赦、贾政的胞妹。这荣国府和宁国府是当朝最富贵、最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林如海年已半百,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名叫黛玉。黛玉长得聪明俊秀,却从小体弱多病,夫妻爱她似掌上明珠,在她稍大一些的时候,请了一位老师教她识字。
这位老师叫贾雨村,曾寄居葫芦庙中,靠卖字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甄士隐,两个人成了朋友,甄士隐出资相助,贾雨村才得以进京考取功名。后来,他因贪赃枉法被撤了官,漂泊到扬州做了家庭教师。
贾雨村当上林如海家的家庭教师后不到一年,林黛玉的母亲就去世了。林黛玉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这样一来,更弱了,只好暂时停止学习,好好调养身体。贾雨村无事可做,经常到外面去游玩,碰到了昔日在京城认识的朋友冷子兴,两人聊起了关于宁荣二府的事情。
P1-5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35岁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和当道权贵者不合,弃官隐居,从事创作。曾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创作。在乡村,他目睹官府的黑暗,当道的昏庸,下层百姓的苦难,激起了胸中的愤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等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人物更具体化、更艺术化,创造了这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皇帝的昏聩,破落户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他们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压迫和欺凌,只会激起人民群众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通过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苦难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鲁智深的反恶霸、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宋江的被迫害、江州的李俊与李逵以及梁山泊岸边的阮氏兄弟等,都是由于遭受不同的迫害而起来反抗,聚义梁山泊。他们勇敢地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喊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百姓都快活”的口号,这反映了下层人民想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强烈的生存愿望。
《水浒传》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
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在早期同类白话小说中,《水浒传》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各有各的面目,各人有各人的独特语言,通过这些语言,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李逵的粗心大胆、率直浑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胆大心细;林冲的安分守己、忍辱谦让;宋江的假仁假义、懦弱无能……无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水浒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大故事套小故事,长故事包着短故事,某些章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独自成篇。
《水浒传》流传甚广,版本较多,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我们选其精华进行了改编,构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新版本。这本书的最大特色是语言质朴、明快、生动,便于阅读;加之大量精美的插图,无疑是一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好书。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曹雪芹,字梦阮、芹溪、芹圃,约生于一七一五年,卒于一七六四年。祖辈中孙氏是康熙乳母。曹家深得康熙信任,康熙六次南巡,曹家接驾三次。曹雪芹祖辈历任江宁织造,前后达六十多年。雍正五年,曹家被抄,后来定居北京。曹雪芹晚年生活贫困潦倒而又嗜酒狂放,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友人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常常要靠卖画来换酒喝。他的画为朋友所推崇,可惜至今尚未发现。他于饥寒交迫中呕心沥血创作了《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原著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据专家考证,为高鹗续书。作品除了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之外,还囊括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医药、民风民俗、天文气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不同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而是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又前后自然呼应的小说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影响至今,使《红楼梦》当之无愧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 作品以贾、王、史、薛四个盘根错节的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着重描写了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并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诸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我们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应该了解到曹雪芹惯用的一些手法。他善于用谐音、诗词隐喻等手法推进情节发展。如贾府四姐妹,名字的头一个字相连,是“元迎探惜”,谐音即为“原应叹息”;原著中还用十二首词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等等。同时,诗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与叙事浑然一体,既推进了情节,又为人物刻画服务。还有神话的穿插,使故事更增加了可读性,显得真幻迷离,也是作者既影射当时社会又回避统治者迫害的方式。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自作品问世两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才子佳人见情意缠绵,宗教家见宿命佛理,革命家见民主思想,流言家见宫闱秘事,社会学家见历史风俗……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兴起了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这是历代小说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古典白话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分争天下的历史。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大量流传的民间故事、戏曲、平话评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整理与创作,写成了历史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当时全书二百四十则。清代初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对罗贯中的版本又进行了修订,改为了一百二十回,大大提高了原作的水平。
全书从情节上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三国鼎立的酝酿阶段。经历了长期的军阀混战,武力的较量混杂着外交、政治、军事的各种手段与计谋。其中像汜水关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关羽挂印封金,刘备三顾茅庐,孔明草船借箭,群英会蒋干中计,赤壁大战等等都是非常精彩的片断。第二部分,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大败而退回江北,刘备向西蜀的势力发展,也写了吴蜀之间为了争夺荆州而勾心斗角。其中,关羽败走麦城是转折点,关羽丢失荆州,意味着诸葛亮一直坚持的“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的失败,也意味着孙刘联盟的破产。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孙刘短兵相接,实力大大损耗,尤其蜀国更是元气大伤。从此,只好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图存。故事的第三部分从火烧连营开始,蜀国处于不利地位,诸葛亮采取了安内抗外的政策。安内,即七擒孟获,消除内顾之忧;抗外,就是六出祁山。其中马谡失街亭是转折点,街亭是蜀国门户,丢失街亭,加快了蜀国灭亡的进程。这部分突出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反映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剧性格。诸葛亮死后,三国纷争尽管又持续了四十六年的时间,但原书仅仅用了十六回就草草收场,而从桃园结义到诸葛亮病逝,五十多年的时间则用了一百零四回的篇幅。从这点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在书中渗透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本书是根据毛氏父子修订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的《三国演义》改编的,改编的过程中,我们在努力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读者的接受水平,力求做到通俗有趣、流畅生动。同时,我们参考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做了一些不同于前人的努力,将原文结构按比例浓缩,尽量保留原著的逻辑结构与故事情节。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故事取材于唐玄奘前往西域取经的事迹。它是由明代的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和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传世之作。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出生在明朝中叶的一个由小官僚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极好读书,童年即以文才闻名于淮安一带。后来在科举场上不得志,生活贫困遭到别人的讥笑,使得吴承恩深感在现实社会中,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无法实现,于是就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在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寄寓了他的全部理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里那根威力无比的金箍棒,代替自己胸中的“斩邪刀”,对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妖魔鬼怪进行扫荡。
《西游记》全书基本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生、求仙和大闹三界等故事;第二部分,写玄奘奉旨西行取经的故事;第三部分,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克服重重磨难,终成正果的故事。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号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打得天兵天将丢盔卸甲,闻风丧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这时,他又成为一个头戴金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磨难的英雄。面对重重困难,孙悟空顽强不屈,随机应变,比起八戒和沙僧来,他是唐僧最得力的护法弟子。
作为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描写了奇丽的幻想世界和众多的神话人物,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也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而他们的身上,既有人性,又有神性,甚至还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例如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子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因酒醉调戏仙女被贬,错投猪胎,所以他的粗鲁莽撞、好吃懒做都具有猪的特色,作者结合了原型动物的各种特点,把这些人物写得姿态不同,面目各异。
丰富的想象,个性鲜明的人物,迂回曲折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西游记》自问世以后,虽历经几百年,而里面的故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等,依然脍炙人口,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戏曲、电影、电视作品也是长演不衰,显示了这部经典名著不朽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