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初害怕在课堂上被教授提问,后来在哈佛法学院自信地做证券法专业演讲:她从未接触过纽约州法律,只用两个月时间准备,通过了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她硕士毕业后,从5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她赢得美国著名教授的欣赏与信任,担任助手,为58位中国证券业高级管理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她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在美国政府机构里写着中国特色;……
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讲述她并不普通的美国求学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美国法学院求学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爱岑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她最初害怕在课堂上被教授提问,后来在哈佛法学院自信地做证券法专业演讲:她从未接触过纽约州法律,只用两个月时间准备,通过了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她硕士毕业后,从5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她赢得美国著名教授的欣赏与信任,担任助手,为58位中国证券业高级管理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她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在美国政府机构里写着中国特色;…… 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讲述她并不普通的美国求学故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勤奋女生的随笔,记录着作者爱岑在美国的一段经历。除每天学习之外,她抓紧空余,将到的人、经历的事、走过的地方、书上看到的、课堂听到的、朋友谈到的,留心记录了下来。本来都是平常事,留心观察,快笔勤记,日积月累,汇集成书。 目录 序一 勤奋的笔迹 序二 智慧、勤奋、创造辉煌 序三 蜗牛的壳 前言 蜗牛与葡萄 Part 1 学海无涯 引子:一只角的小羊 美国第一所法学院 一、一个半世纪的分量 二、法律是一种思考方式 三、逃不开的注视] 掌声响起来 一、初试锋芒 二、铩羽的飞鸟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如歌的行板 尾声:洒泪播种者会含笑收割 电脑里奏出的钢琴声 一、为自己写一张“招股说明书” 二、人生是一纸合同 三、当世界越来越小 四、用我的手花你的钱 五、流年似水,琴音如波 我的ABC弟弟 一、电子邮件大战 二、香蕉人Anthony 三、何处是故乡 四、我应该做得更好 五、他有一颗中国心 Part 2 五味杂陈 当红灯亮起 一、美丽的运动基地 二、和富兰克林打个招呼 三、有爱的世界 尾声:最简单的事情 运动心 一、学做快乐的家庭主妇 二、你看,你看,我采购的路 三、可以嫁人了? 四、中国地主和苏联渔民 尾声:这一场生命的盛筵 满汉全席 一、一只小小蜗牛 二、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 三、好花天天开 四、夕阳目日来 尾声:悄悄的,我走了 Part 3 再攀高峰 西方新东方——美国纽约州律师考试纪实 引子:早已冲刺的战友和硝烟弥漫的战场 一、没有课桌的教室和没有信心的我 二、通天之梦 三、真是乐死人 四、举子赶考 尾声:今夜无人入睡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美国教授与中国女孩 二、最好的礼物 三、一个大胆尝试 四、曾经踏破铁鞋 Part 4 学作真正法律人 蒙上双眼的法律女神——小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大法官们 一、美国法律界的神殿 二、用一生捍卫法律的尊严 三、实现了真正的三足鼎立 四、让法律阳光普照大地 尾声:总统也不过是平民 一个项目和一个梦想 一、一份特殊名单 二、第一次被人叫作“老师” 三、只愿工作不愿睡 四、火车上的办公室 尾声:也许只是一个梦想 走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一、术业有专攻 二、异乡变成故乡 三、永远都是中国人 尾声:最美丽的色彩 Part 5 大学与人生 美国第一所大学 一、两百多年的教育先行者 二、独特传统 三、学校象征 尾声:5月的歌声 最好的大学——小记本杰明·富兰克林 一、从印刷工刊大学创办人 二、抓住闪电的科学家 三、从英国人变成美国人 四、穿越独立战争的风云 五、唯一能与华盛顿竞争的人 尾声:一个人的大学 美国法学院申请、求学与择业须知 一、美国法学院的三种学位 二、中国学生如何申请 三、求学期间:一切都要看成绩 四、毕业之后:律师考试与择业 尾声:祖国母亲的怀抱 后记 让灵魂在黑夜里放歌 试读章节 我实在不能忍受这种挫败感,问自己,真的不能应付这区区四门课吗? 从10月份开始,我成了背着书包、拿着水杯、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赶往图书馆的法学院学生中的一个,每天都对自己说“读完!读懂!”现在,我才理解刚来时说“仿佛每天身后有人拿鞭子在抽自己”。在背后抽我的那个人,名字叫“不服输”。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和资源管理在美国法学院里很有名。这个图书馆叫Biddle,共有620,000卷藏书,在法学院“回”字形的四面楼中占了Tanenbaum Hall和Silverman Hall两而楼的二层到五层。从馆内可以下到一层计算机房。五层还有专门给学生上网查资料的电脑区域。每个人都有专门存放自己资料的硬盘和文件夹。 除了上课,我们从来不用到教室里读书上自习,因为图书馆里有足够的空间和位子给大家。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每学期给法学院图书馆交180美元的管理费,如果不好好在这里读书,对不起自己的钱啊。 图书馆每层的风格都不一样。有隔开的单独的房间,可以把自己锁在里面读书;有大片的公开的课桌;还有一人一个小隔间的相对独立的位子;有可以随心所欲闲坐的沙发。 于是那些住在校外的人就几乎以图书馆为家。有人把东西带进来吃。有人把脚放在桌子上,皱着眉头极为投入地读书。有人在沙发上睡着,旁边是画得满满的书。有人就直接坐到地毯上,边喝饮料边翻工具书。 所有人在这里都是放松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姿态读书。管理员从来不会打扰我们,大家也都很自觉地维持着卫生和秩序,虽然不是正襟危坐,但是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读的书里面。 我经常会感慨,好的图书馆不是靠规矩来约束人,而是靠书香来吸引人,这里是有魔力的,让我们愿意把一天所有时间都花在这里。 图书馆里所有位子都有单独的台灯和电源插座,法学院的学生都习惯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所以大家会把电脑带到图书馆里。在准备考试的前夕,每个人几乎都在用电脑,敲击键盘的声音成了馆里最美丽的“音乐”。有一天我终于被这“音乐”吵得读不下书,连换了四个位子。 暑假期间,有个台湾同学在图书馆里丢了笔记本电脑,从那之后,每个人都不敢离开自己的电脑,只好把书留在位子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去厕所。不知道别的图书馆里是否有这种盛况:几乎每个站在厕所里的人都拿着自己的电脑,和人打着招呼、等待着。 常到图书馆的人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位子。 很多人都喜欢在四层中间的大片区域。这里有极为宽大的硬木桌椅。透过整面墙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口”字形楼中间小广场里的绿草、树木、喷泉和在椅子上聊天的同学们。五层在对应这片区域的地方是空的,所以阳光直接从五楼顶的菱形玻璃窗照下来。 由于我熬夜太晚,有时候白天在沙发上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于是经常让自己坐这些硬木椅。整个人和外面的风景就隔着一层玻璃,仿佛法学院是属于我的,所有书香和风景都是为了我而存在,看书效率就更高了。 白天我总在431那个与周围隔开的位子上读书,偶一抬头看到外面的风景和远处费城标志性的三个尖顶楼,心里很踏实。 晚上的我属于五层的567那个位子,选择这里一方面是因为喜欢这个数字,更重要的是侦察了所有位子后发现这里看到的费城的夜景是最美的,闪烁的霓虹陪伴我度过一个个苦读的夜晚。 想不到有个阿根廷男生也迷上了这个位子,有两次我来得晚,他已经占上了。于是我和他展开竞赛,比谁早。他坐在那里,我就对他笑笑,做沮丧状;我坐在那里时他就耸耸肩、摆摆手。虽然从来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但是我每天进入图书馆门前总会想,他不在才好! 在图书馆里读书,最好的是可以碰见同学,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相互鼓励。三个一年级的中国学生,以图书馆为家,除了中间去教室应付本学期五门各4分的基础课和吃饭,剩下时间都在这里读书。 学校为所有住校外的学生提供免费班车,凌晨三点前还可以打电话叫汽车专门护送人回家,所以他们虽然住地远,但通常都在12点闭馆时才离开。 我每天的生活范围就是宿舍、图书馆。每天的道路单凋到闭着眼睛都能走。每一次我走出图书馆,看见排列在那里从绿到黄再到红的树叶,心里就觉得满足,她们是我生活的观众,她们列队欢迎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书香里。 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段日子,深深印在我脑中的还有法学院楼道里一个个带轮子的书包。 某天,我看见新加坡的Debora拉着有轮子的行李箱在前台给门卫看学生证,我问她从哪里旅行回来。她说这是她的书包,因为书太重了,背不动,所以只好这样拉着。天啊!我吓了一跳,但是想想确实是个聪明的办法。 美国法学院使用的教材多是由“法律基础出版社”(FoundationPress)出版的一套“大学案例教材系列”(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暗绿的底色正中是深红的一个长方形,用金黄色写着书名和作者。所有书都是同样设计,同样的A4纸大小。通常一门课至少会用一本书,300页到1000页不等。 每个人这学期都是四门到五门课,每天一般都会上两门。我的国际金融法的书1694页;会计法的书比较薄,只有286页;法律写作有507页。最可怕的是公司法,共有三本书:案例书1421页、法规书1725页、补充案例100页。 我们住在学校宿舍的人离法学院很近,可以上课前从房间里抱着书出来,但是大部分住在校外的人要带一天的书来上课,不可能背着所有书。怎么办呢? 法学院在地下一层腾出很多房间给我们,每个人有一个柜子(1ocker),柜子分两个空间,下面长的放衣服,上面的放书,这样就会减轻大家的负担。我们在地上面的教室里读书,地下面柜子里的书静静等待我们去取。最常见的情形是,下了一门课,我们把书放到柜子里,拿下一门的书到图书馆里读,读到上课时间再跑到教室里上课。 我的柜子浅蓝色,号码是1041,正好在图书馆的下面。我每天从那里拿了书,坐电梯直接就到了二层图书馆门口,很方便。有一次我旁边的1042没有锁上他的柜子,我偶一好奇看了一眼,知道他(她)肯定是J.D.,书不但占满了柜子,而且把放衣服的地方也都占满了。天啊!读完三年,怎么忍受这超级的压力和重负?P42-45 序言 爱岑,这位身材娇小、志比天高的北方女孩嫁给了一位台湾郎君。因为北京大学这所学校(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的兼职教授),因为证券法学这门学科,我们一见如故。她在台湾举行的结婚典礼上,我是她的女方家长代表——为她骄傲、为她欢喜、为她祝福、为她庆贺…… 当日的新娘已经当了妈妈。年轻的妈妈要我为她的“另一个孩子”——新出的书——写序。结婚是件天大的事,关系到来世今生、子子孙孙。既然我连她的婚礼家长代表都做了,为“孩子”说几句话也是顺理成章、义不容辞,自然就轻轻松松地答应了。 谁知道读完了此书初稿,我才猛然发现:后悔当初答应得太爽快了。也许更准确一点地说:“序”似乎是多余的。在这本总字数超过二十万字的著作里,5章、16篇文章,再加上前言和后记,点点滴滴,what,why,How…,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无从置喙了。 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法学训练出来的专注,婉约、却又条理分明地叙述她在美国法学院求学、成长的经历;行云流水,同时也深刻、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民主和法治的来龙去脉。对于有志于留美念书的年轻朋友、尤其是想进法学院的同学,是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对于无意赴美就学的人,也是本趣味盎然的游记。 作者以蜗牛自况;蜗牛背着壳,缓慢却顽强、坚持不懈地向前爬。据说:蜗牛的活动主要靠的是身体腹部的那片肌肉,因为它的功能就像脚一样,所以就叫做“腹足”。 蜗牛的腹足,内部是由许多横向与纵向肌肉所组成。蜗牛的爬行就是利用一连串肌肉收缩与放松所产生的波动前进。由于肌肉产生的波动具有单一的方向性,所以当蜗牛爬行时,无法原地倒车后退,只能勇往直前。 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恐怕也只有一条路、一个方向:“勇往直前”。发达国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弥足珍贵——尤其是失败的经验。时空转换,成功未必能够复制,但是知道已经有人在这儿跌过跤,总是可以避过。于是乎漂洋过海、赴美取经的人犹如过江之鲫,“唯美”成了风尚…… 写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感触,依稀记得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在西方常春藤的护荫下,一群“中国的蜗牛”确实可以撷取不同的雨露和养分,登高望远,也拓展了些见闻;但是千千万万不要丢弃那储存祖国文化的“壳”,它是一种负担,一份责任,也是一层保护。 后记 徐志摩曾真诚地说欲“穷尽一生来寻一个灵魂的伴侣”,并感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他的话里含着多少艰难的自我挑战、多少寂寞的求索,和多少绝望的等待。还有人懂得“灵魂”的含义吗?还有人能找到灵魂的伴侣吗? 我想轻轻地叹一口气:“现在是乱世”。经济上不可阻挡的繁荣趋向与背后叠积的隐患水乳交融,民主在表象提升和实质岌岌可危中游来走去,幸福生活带来情爱的飘忽浅薄和伦理道德的时隐时现,名利场上演技日臻完善却造就了太多“不可说”的无奈。 太多平凡的人,迷离着原本单纯的眼睛,没有能力战胜纷扰复杂的生活表层去挖掘出自己的灵魂。 灵魂并不居住在你的心室里,她调皮地游荡于你大脑最深层的沟沟回回里。如果要“发现”她,你—— 必须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于其中独自品其大苦历其大悲甚至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绝望; 必须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因平凡万物而生感动,并随之以琐琐碎碎但延续一生的思考; 必须有虽不富足但是足够温饱的一段相对独立时间,并耐得住寂寞,来沉淀自我; 必须有机缘与不同年代的高人相遇相知,并在他们流传于后世的艺术品中读懂他们参悟的人生百味; 必须去倾听同代人丰富多彩的故事,并在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中懂得他们流泪的理由; 必须有毅力把生活的索屑间隙里的思想火花以某种方式存留下来,并坚信这种做法有独特价值…… 只有这样,你才“发现”了对你遥遥招手的自己的灵魂。 能否在“发现”之后最终“拥有”自己的灵魂,却看个人造化了。 一个人,偶然有幸“拥有”了自己的灵魂,却还要“贪心”地为她找个忠诚的伴侣,那简直是难上加难了。 难怪,率性天才如徐志摩,也要以悲壮的心情说出“不得,我命”这一 我求索自己灵魂的二十几年确实充满了徐志摩所慨叹的“幸”与“不幸”。 曾经有不了解我的人很羡慕我眼睛中经常含有的神采和脸上毫不虚假的笑容,并把这归结于我在世俗路上的“一帆风顺”和“志得意满”。 我笑,淡淡地,笑。 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 每个在别人眼里幸福的人都“缺”些东西。 我也一样。 与同龄人相比,我缺少很多东西,例如:对世界应该有的孩童的憧憬,幸福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朝气蓬勃的青年期,吃饱穿暖及经济的富足,能够读书的福气…… 直到今日,我也必须时常重回到我的阶层本位和人生细节中,不得不直面具体而沉重的生活。无论我如何努力,面对的都是一个逃不开的悲剧。只是我没有料到,它居然以更加频繁和猛烈的姿态挑战我的耐心极限。 我紧咬着嘴唇,用文字麻木疼痛的灵魂。避免伤害我所爱的人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伤害我自己。可是,有谁知道我心灵的高空里集结的那些痛楚的丝线?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真相。那冷冷的真相,像窗外裹挟着我这片落叶的冬日寒风,充溢在我可能出现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一我逃不开的,除非,死亡把我们分离。 过去的二十几年,类似的寒夜太多了。 于是,我总想起张爱玲。她把人性看得那样通透的理由是她经历了只有自己懂得的没有爱的家庭生活。她用深刻的悲哀、巧妙的比喻、恰如其分的讽刺和彻悟的冷静来描述人生。《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让很多人瞠目。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编造出来的人物,那种对灵魂的吞噬和压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今日,我无意中为“金锁”配了对,那就是“银锉”。最初,我以为那些东西是一层厚重粗糙的砂纸,在我的灵魂周围威压摩擦,给我疼痛。后来,我终于明白,砂纸在打磨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受伤;而锉子,会耐心地一寸寸磨痛你,自己却没有半点损伤,兀自散发着银色的光——仿佛故事里黑衣鬼怪行凶之后得意冷笑时露出的银白色牙齿上的光。 曹七巧带着富贵的金色枷,劈伤了周遭的人,包括她的亲生儿女。 而这把银锉,连温饱都是没有的,迥论富贵。 长安、长白拗不过命运,落了灵魂堕落的下场。 我呢? 小的时候,我曾经捏着鼻子,半提半抱着和我身高相若的木桶,把里面的粪便倒在泥土里,并在这种散发着恶臭的物质里找到生活最质朴的道理:粪便是肮脏的,如果它一直在粪池里,就会一直肮脏;但是当它和土地结合时,就成了对庄稼非常有益的肥料。 如果一个人把苦难留在原地不理不睬,那么苦难的意义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把苦难与自己最广阔的精神土地相结合,苦难就便成了宝贵的营养。一个在苦难的黑夜里寂寞着的灵魂,除了沉默,还是有事可做的,比如歌唱,比如凤凰涅粲。 我终于想通了:生命里这些遗憾的“缺”,并不是某个人的罪愆,而是时代大悲剧里的一滴眼泪,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来测量受难之人灵魂的承受力。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受到自己真正属于强者。这一切,绝对是上天赐给我的“有”。 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缺”的。 生活终于从一串烦恼的念珠变成了一串芬芳的花环。 张爱玲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手势”,可是,我偏要寻那“苍凉”之外的“暖”!我的人生不过是苍凉夜空中的一弦残月,是灰色大背景上浅黄而温暖的弯弧形。我示于世人的,只是这弯弧形美丽完满的一面,那渐变的残缺过程却是我自己的秘密了。 在李白那首“把酒问月”中有一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在时光无情的河流里,一个又一个“古人”如流水般来了又去,但他们留下的吉光片羽、鸿爪遗痕、惊人之语、神来之笔,却永远留在了世间。“今人”的一生,在很多点上,未必超越“古人”,但是却可以把这些吸收过来,并且欣赏、留存,借此补充自身的缺憾而使生命变得多姿多彩。 在无限的时空里我们仅拥有有限的生命,但是,我一直相信,灵魂的思考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经历”中变成永恒。某一天也注定成为“古人”的我一直在低头走路,因为走路而努力,因为努力而感动,因为感动而流泪,因为流泪而记录,因为记录而成熟,因为成熟而走向死亡,因为死亡而重生,重生在未来的“今人”慈悲而懂得的目光里,重生在他(她)“知音之叹”的惊喜中。 就让我,这弯小小的残月悬在他(她)寂寞的窗外,轻轻对他(她)说:“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总有些灵魂是相类似的。那些在苦难中坚持奋斗并获得自由的灵魂终将永恒。所以,你并不孤单。” 瀑布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 我的灵魂得到自由时,歌声同样来了。 每当结束了一天所有“正业”、迎来了一个人的深夜或凌晨之时,我调皮的手指便在电脑键盘上轻轻敲动,像演绎一段美丽的钢琴曲,记录了在美国真实的努力、游历的洒脱、肉体和精神的疼痛、思考的快乐、灵魂的蜕变。流泻出的这些至情至性至美变成了我生命里最丰富的乐章,变成了你眼前的这本书。 我终于明白,灵魂的伴侣原来是记录我生之脚步的文字! 这些文字像婴儿柔软无骨的小手,也许本身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但只要它们轻轻地放在我流泪的眼睛上,就可以制止那些带着悲剧的液体,给我的灵魂以温暖。在文字里,我的灵魂解脱了俗务的束缚和悲剧的困扰,烂漫无忧地于天地间品味清欢、于寂寞中坚持修炼。 阅读和阅历都会使人的智慧增加。智慧多了,人就会变得豁达。人一豁达,快乐也就来了。快乐在我眉间眼角飞扬。“拥有”了灵魂和灵魂的伴侣,虽然外表上还是那个我,有些东西,已悄悄地变化了。也许,别人无法察觉这种改变,但是我看这个世界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 歌德说:“勋章和头衔能使人在倾轧中免遭挨打。”我说,能使人在世俗倾轧中免遭挨打的是她的灵魂。灵魂是每个人衣橱里最厚重的那套衣服。通常,被闲置的灵魂乖乖地躲在黑暗和寂寞里,仿佛从未存在于你的生活。但是一旦寒冬到来,你会迫不及待地需要它,你会手忙脚乱地把凡俗的肉身躲进它宽阔的胸膛里面,远离那扑朔的风、飘飞的雪,并且真心赞美因它而来的尘世的温暖。 一个只知道追求成功的人一旦失败,内心的空虚便会暴露无遗。 一个拥有自己灵魂的人,才能站到世间一切成功的上空俯视成功本身。 请允许我借用马克思写完《哥达纲领批判》后的话为这本书做结: “我说了,我拯救了我的灵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