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碰巧的杰作(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美)迈克尔·基默尔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者在本书中将要遇到的,不仅有皮埃尔·博纳尔、马修·巴尼,还有休·弗朗西斯·希克斯,一个严肃的灯泡收集者,以及弗兰克·赫里,他关于《坚忍号》探险的影像记录跟任何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令人难以忘怀。这正是基默尔曼的观点:虽然对于美术馆艺术有着执著的热情,但他更关注的是美感经验,留意艺术如何能让我们创作出日常生活里的杰作。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艺术类通俗读物。《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迈克尔·基默尔曼在此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艺术于你有益,出人意料,这个消息既明晰又好懂。睿智而不晦涩,热心但不流于游说,基默尔曼用10章的篇幅涵括了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通过重新定义艺术,他的论述超越了美术馆的园囿。

目录

引言

铸造一个世界的艺术

无艺无术的艺术

高瞻远瞩的艺术

创造艺术却不需动手的艺术

收集灯泡的艺术

最大限度充时间的艺术

迷途知返的艺术

富有成效地凝视裸体的艺术

朝觐艺术的艺术

口香糖球机的艺术及其他简单的快乐

试读章节

我明白他的意思。博纳尔去世时,法国当时极具影响的艺术杂志《艺术手册》发表了一篇社论,由毕加索的喉舌之一克里斯琴-泽沃斯署名,重弹毕加索批评博纳尔的旧调。“我们如何解释博纳尔作品的声望呢?”泽沃斯问道,“很显然,只有对艺术之艰难一无所知,欣赏层次仅限肤浅悦目的人才会对他推崇备至。”这段评语我觉得实在有些出格。毕加索甚至称博纳尔为混混儿:“别跟我提博纳尔。他倒腾的那些,压根不是画画……绘画与感性无关。绘画要的是攫住一股力量。你得抛开自然,而不是指望她提供信息,指点迷津。”在毕加索看来,更糟的是,博纳尔“不算是一个有现代精神的画家”。在后来的岁月里,博纳尔的声望幸运地得到了恢复,虽然他仍常被看做是不符艺术史发展的一个异数,一个印象主义销声匿迹后的印象派画家。评论家认为博纳尔太温和。现代艺术让我们习惯了生硬粗暴的东西,面对这样天堂一般美丽的艺术,其纷繁复杂及独到的伤感难于一目了然,我们就不免有些疑惑。早先,他作为十九世纪末模仿保罗-高更的纳比画派。的一员,在艺术史上留下了痕迹。后来,当艺术界盛行立体主义和现代其他板着面孔的主义时,他仍然年复一年地经营着他多姿多彩、几近铺张的画风,这就招来了一些非议,说博纳尔是住在里维埃拉的一个轻浮无聊的过气画家。

然而,事实上,但凡仔细看过他后期作品的人,绝不会当他无足轻重,享乐至上,更不会说他是个混混儿。因为画得勤,他的确画过许多质量欠佳的作品。但正如卡蒂埃一布勒松所言,他最好的作品,尤其是他所画的妻子玛特,好似神秘的爱之挽歌,应该可与马蒂斯和毕加索平分秋色。

有的艺术家身处一段关系,外界看来颇具悲剧性,他们却竭尽努力而从中获益匪浅。这也说明,但凡人情世故,局外人最终都是难道其详的。博纳尔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只知道,因了玛特,博纳尔一生在艺术上才成果丰硕,并不能简单地说他在和玛特的关系中处于被动,或是其中的受害者。他适应了她日益严重的大大小小的毛病,同时在她那儿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个中难免有某种艺术家坚忍无情的成分。

在博纳尔画的玛特肖像中,时间停驻了脚步。博纳尔和她1893年相遇,两人遂成为终生的伴侣。他为她画了差不多四百幅肖像画。她的真名是玛丽亚·布尔森,1869年出生在布尔吉南部的圣阿芒一蒙特隆,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不知何故,她离开了家,并断绝了与父母的一切联系。搬到巴黎后,又更换了姓名。直到1925年他们结婚时,博纳尔才听说她原名是玛丽亚·布尔森;当时,她又称她的母亲已去世,而这也是与实不符的。研究博纳尔的学者萨拉-怀特菲尔德作如是观:“博纳尔向往寂寞的、不受干扰的生活。一个声称无家、无牵挂、过去一片空白的人能吸引他也是不难理解的。”然而,博纳尔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对父母家人一向非常依恋,他意识到和玛特的关系不够体面,两人未婚同居了几十年,到最后结婚时,只有他们的管家路易莎·布瓦拉和她的丈夫约瑟夫·汤森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很多年过去,博纳尔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才得知这段婚姻。

这个奇怪的女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博纳尔和玛特初遇的同时,塔迪·纳坦逊就结识了他们两人。她回忆说,还在1890年代,玛特酷似小鸟的模样就已经成型,之后再没变过:总是一副受惊的神情,喜欢水,偏好沐浴,走路轻飘飘的像是长了翅膀,纤细高挑的脚后跟鸟足一样瘦弱,甚至带上些鸟羽的俗艳。可是她呱呱聒噪的嗓音并不似鸟鸣般悦耳,常常声音沙哑,上气不接下气。因为瘦小纤弱,她的健康状况总让自己和他人心惊胆战,然而尽管医生们从他们初遇开始就判了她死刑,她却又好好地活上了五十年。

在那些年里,她越来越深居简出,脆弱多疑。肺结核对她的神经的刺激在她人到中年时日益显著,她变得虚妄偏执。一个观察者称她为“折磨人的小妖精”,另一个指她有受害情结:她不愿艺术家同行探访博纳尔,担心他们“偷艺”。陪博纳尔散步时,她总撑一把伞,并不为遮阳,是防人偷窥。有时她着装艳丽,旁人盯她看时,她又要抱怨。她和博纳尔常去法国各处温泉小镇,她在那些地方接受水疗,以防治咳嗽,调养神经。他们的伙食里时不时会添上沙丁鱼,捣碎成泥,浸在鳕鱼肝油里,来治她的贫血,又加上牛排,以增强她的体力。两人长年累月地寄宿偏远的别墅和廉价的旅馆,过着一种漂泊的生活,而博纳尔画着玛特在浴缸里沐浴,仿佛那是一座城堡,心灵的庇护所,一间“晶莹闪亮,镶满珠宝的房间”,正如于连·贝尔对博纳尔画作的比喻。博纳尔的一个亲戚说过,博纳尔真心爱玛特,关心玛特,但同时也“害怕她、容忍她”。博纳尔似乎只向别人公开抱怨过一次。在1930—1931年冬给朋友乔治·贝松的信里,他说:“这一向我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玛特变得完全厌恶社交,我不得不回避与外界的一切接触。虽然我仍抱有希望,当前情形会有所改观,但这样的日子还是很难熬。”

然而……

因为博纳尔内心世界固有的灿烂光彩,由这一切衍生而来的,又是多么深邃的艺术啊!不错,正如卡蒂埃一布勒松所说,博纳尔的作品很温和,观者需要耐心方可把握其准确的情感强度。人们可以从肤浅的层次去欣赏他色彩绚烂的作品,但你必须全神贯注才能真正领会他脆弱易伤的一面。还有他严谨的构图,一如他的同胞保罗·塞尚-,画上的一切看似行云流水,熠熠生辉,构思其实极为缜密精细。在某种层次上,这也就是艺术在光学上的意义。你凝神观察就会注意到,比方说,同一样东西,以眼角的余光一瞥、在阳光下眯缝着眼看、在明处往暗处注目凝视,得出的效果都会不同,而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去捕捉这一切。像《早餐桌》这样的作品,只有凝神注视一会儿之后,我们才能理出个头绪。画的场景是博纳尔和玛特在勒卡内的小屋二层楼上的小起居室,透过高大的窗户可以远眺戛纳秀丽的风景。和博纳尔其他画作一样,这幅画初看很平板,图形好似夹在书页里的干花。艺术史家罗伯特·罗森布洛姆将博纳尔充满质感的色块比作粗花呢,纵横编织的布面缓慢地营造出深度和质感。在博纳尔的这幅画里,我们渐次注意到窗外的风景、桌上的茶壶、椅子的边缘、暖气片旁边一扇开着的门,还有幽灵一般的玛特,侧着脸,小心翼翼地审视一只茶杯,好奇的神情就如我们对这整幅场景充满好奇一样。马塞尔·普鲁斯特写过:“光学错觉这个现象向我们证明,只有结合某种推理的程序,才能成功地辨别物体。”而这正是此画所描绘的:玛特竭力想辨认她看到的东西。

P10-13

序言

            致中国读者

                     迈克尔·基默尔曼

我最近在巴黎看到了一幅照片,拍的是法国飞行先驱休伯特·莱瑟姆。照片出自一位不知名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拍摄时间是1909年7月。当时,莱瑟姆驾驶着“安托瓦内特”号单翼机,试图从法国的加莱飞越英吉利海峡。拍下照片的那一刻,飞机刚刚坠毁,距英国多佛尔的悬崖峭壁只差一英里左右的路程。当飞机的引擎突然熄火时,莱瑟姆离英国的海岸已经近得可以听到水边欢迎他的人们吹的哨子声和拖船的汽笛声。

照片里,坠毁的飞机漂浮在水中央,而莱瑟姆则孤独地站在飞机上,默默地抽着一支烟,思量着他刚刚遭遇的失败。法国人特有的那股酷劲儿(对这么一个能在残损的燃料箱旁平静地抽着烟的人,也只能如此形容了),为照片平添了一份略带忧伤的魅力,同时也给一般人心目中胆大的飞行高手的浪漫形象增加了一点喜剧色彩。

在这张照片中,莱瑟姆的英雄气概像“安托瓦内特”号一样,带着一丝打动人心的脆弱之感。即使你不知道照片出自何人之手,对莱瑟姆也一无所知,这样的照片还是能让你浮想联翩。

想什么呢?不说别的,像漂在水中央的莱瑟姆那样,独自一人陷入沉思本身就有一份美感。你的眼睛看着这幅照片,你的思想却可以自由翱翔在想象的空间里,想象着这件事可能有的不同结局,以及未来会发生的种种。这正是这张照片的艺术性之所在,虽然拍照的人很显然并没有丝毫端起架子搞艺术的想法。

近来,艺术市场火暴异常,而大家都说中国会是下一个热点。报纸和网上充斥着关于艺术作品买卖的报道,描述亿万富翁们在拍卖会上怎样的挥金如土r收罗差不多任何自称为艺术的东西。公众对此自然是越来越持怀疑态度。然而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却在训练普罗大众以金钱和名气来衡量艺术的价值。市场总有一天是会大跌的。当那天到来的时候,人们会像对待狂泻的对;中基金或股票那样对待市场红火时被买来卖去的艺术品。这样的局面无异于一场文化上的骗局,最终只有怀揣大笔闲钱的富有的收藏者还敢涉足其中。

这样的情形在几个层面上都是一场灾难。对艺术家来说(现在中国的艺术家可是不少),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意识到市场就像一个朝秦暮楚,不讲感情的轻佻女子,注意点会迅速转移。如今的商业化的艺术界像时装行业一样:一茬接一茬的艺术家不断地被推上前台,以满足市场追新求异的需求,这些艺术家中绝大多数又会被市场抛弃,好给下一批的新面孔腾出位置。很多人的艺术生涯只可以持续四十八个月,而不是四十八年。

疯狂的市场对于不是艺术家的我们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在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我们往往会把两者混淆,这对我们有害无益。艺术品的价格也许会变,但艺术在精神和哲学上的价值却应该是恒久不变的。人们有时将艺术高高在上地摆着,好像只有社会精英才能接触,或者反过来,一旦市场崩溃,则幸灾乐祸地看着艺术像被摒弃的偶像那样摔成碎片。这两种态度都是对艺术真正价值的浪费。艺术应该被看成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并且能教会我们更敏锐地感受生活。艺术并非全然地无所秉持或无所顾忌。好的艺术能使我们的境界得到提升。

生活的节奏似乎是越变越快。我想在中国尤其如此。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只是被变化的世界裹挟着随波逐流。在这本书里,我讲了一个关于美国艺术家杰伊·德费奥的故事。德费奥来自旧金山。在1958年她的事业开始有起色的时候,这位意志坚定的年轻女子开始创作她命名为《玫瑰》的一幅画。为了这幅画,她放弃了许多有助于事业发展的机会,并越来越与世隔绝。十一年后,她终于完成了那幅画。一层层堆积的颜料使这幅画到最后变得有几千磅重,而她那时也几乎被人遗忘了。她不停地去画那幅画。因为她别无选择:艺术对她来说不是一份工作,不是争名逐利的手段,而是一份必需品。她必须不断地画她的《玫瑰》,直到完成为止,全然不顾是否有人注意或关心。这幅画完成后就进了储藏室,画上的颜料也开始分崩离析。将近三十年后才有人将它挽救出来。可德费奥没有等到这一天,她患了癌症,已经离开人世。但是艺术自有它本身的生命。它活在看到过它、记得它的人们的心中。如今,《玫瑰》属于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它像一个纪念碑那样,诠释着一个普遍性的原则:在生活中永远不要放弃,要倾尽全力,奉出你的所能。

我希望这本书里充满了像德费奥那样的以及其他类型的故事——怪异的故事、惊人的故事,还有普通的故事。总之,这本书只是碰巧以艺术为话题,但不管你对艺术是否感兴趣,你都可以读。从前,作家们,尤其是伟大的作家们——托尔斯泰、左拉、波德莱尔、狄德罗、普鲁斯特——特别爱写关于艺术的文章,因为艺术领域里充满了各种人物和故事,通过它们可以道出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理。和很多题材一样,艺术写作如今变成了专家的领域。它们大多是写给其他热衷于艺术的读者看的,使用的语言在旁人读来常常晦涩难懂,有时甚至有意让人退避三舍。当然专门的艺术作家里也有一些是很棒的,但在我看来,艺术实在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有趣的一部分,不应该让它成为专家的专利。

这些年来,我走遍了世界各地,有一次甚至险些丢了性命。在这个过程中,我听到或者亲身经历了一些故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或是我看待生活的方式。这些故事决定了我多样的艺术趣味。它们使我相信,对于现代艺术要有开放的心态;就艺术品位而言,既不要太低俗,也不要过于矫饰。出现在这些故事中的有专业的艺术家,也有业余人士,或是像那位给莱瑟姆拍照的无名的艺术实践者。他们还包括弗兰克-赫利那样的冒险家。赫利是澳大利亚人,他跟随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去了南极洲,他们在南极的探险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一次经历。

他们中还包括菲利普·珀尔斯坦,一位年逾八十的画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每天都在他位于曼哈顿西区的画室里做着差不多同样的事情——画他的裸体人物和小摆设。赫利、德费奥或莱瑟姆自然可以通过他们异平寻常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取得建树,可珀尔斯坦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可以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每天例行公事,做着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有所得。

我看着莱瑟姆的照片,看着他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漂浮在海上。他的失败带来了一件碰巧的杰作,也就是这幅照片。是莱瑟姆的磨难成就了这张照片。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在这一方面颇为慷慨。艺术是一段旅程,它能为你开启出乎你意料的各式各样的新天地。在路上遇到的困难同时也可以给你带来启发,并让你弥补过往的缺憾。我猜想,当莱瑟姆站在那小飞机的残骸上,一口一口地吸着烟的时候,他也许已经开始预想下一次从头来过时如何能够成功。一段旅程引向另一段旅程。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不断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广阔前景。我希望中国的读者们能喜欢这本书,并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某种旅程。

书评(媒体评论)

小野洋子

迈克尔·基默尔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才情最敏锐的评论家之一,他在这本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有关艺术和艺术家的新观点,令人振奋。从始至终,他用独特的幽默感诠释着对文化的深刻洞见。这本书也告诉你,你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即使你并不了解艺术。阅读吧,在这面现世与未来之镜中观察你自己。你会爱上它的。 罗伯特·休斯

我从阅读迈克尔·基默尔曼(的文章)得到的比从当代其他任何艺评家那里得到的都要多他的冷幽默,他的雅趣,以及由观点透出的广博和内在的坚韧……库尔特·安德森

迈克尔·基默尔曼写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东西。”是的此书便是其中之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