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俗眼看红楼
分类
作者 郑沄//郑鉴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大知名网站,著名网络作家、畅销历史作者——赫连勃勃大王强力推荐;天涯论坛著名写手、二零零五网易社区最佳写手——江湖夜雨作序,从普通人的视角解读红楼,让你体味玲珑精致的心灵感悟!

本书细致入微,入神入骨。绝非泛泛而论,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做些搬字过纸的活儿。而是将《红楼梦》中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十分传神地给我们描绘解读出来。这得自于作者长年浸淫于红楼中的功力,更来自于一颗纯真灵秀的心。

内容推荐

这本书并不流俗,书中生动细腻地将红楼儿女的缕缕思绪,点点情怀爬梳钩沉,并和现代社会中的人性相印证,说古论今,饶有情趣。比如由贾珍联系到唐明皇,以“乐羊子妻”的故事说宝钗,让林妹妹遭遇金庸武侠世界里的人物,都是他人未曾有过的奇思妙想;而落魄的世家子弟贾芸的生存状态,王熙凤臧否人物的青眼与白眼,刘姥姥在世事沧桑中打磨出来的通达智慧等等,又借书中人说人问事,幽默之中透着几许冷峻深沉。

目录

第一辑 自将磨洗认前朝

宝、黛,许由的精神遗韵/3

竹林七贤与意淫/5

遥想王谢当年/7

错位的人生/9

贾珍,轮回中的唐明皇/11

妙玉,污浊与洁净/14

袭人逢李龟年/16

私奔的基本条件/19

第二辑 混在社会的底层

刘姥姥,调动起大家的情绪来/23

“真人”的俗世智慧/26

管家媳妇们的时务/30

贾芸,承办工程的五项原则/33

在缝隙里找生活/37

门子与焦大/41

与当代清客共勉/44

第三辑 男女与男女关系

如花的轻薄美少年/49

以声色犬马冲淡心事/52

爱情一种/55

谁是你的调情对象/57

故事之中的故事/60

两个远古典故里的女人/62

培养好男人/64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67

一生只做一件事/69

第四辑 以人物为镜

钗、黛,疏离与亲近/75

王熙凤的青眼与白眼/78

薛蟠,心无渣滓的呆霸王/81

酒不醉人人自醉/86

情长意短半盏茶/90

天生尤物/94

平儿,在幕后越位/97

袭人的医道/100

晴雯身边的明刀暗箭/105

鸳鸯的伏笔/108

千万别混到赵姨娘的份儿上/111

晴雯与小红/114

第五辑 透点红楼,通吃天下

向老祖宗请教/123

不枉你待我的情义/125

离嫌疑之地远远儿的/127

施小惠以全大体/130

心病只需心药医/133

先把火煽起来/135

玩笑里的褒贬/138

把谁的份子退回去/141

这事儿谁替你扛着/144

官腔是这么打的/146

凤姐的金项圈/149

这烂摊子如何向领导汇报/152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

别太娇惯了身子/157

从宝玉的识见说起/159

谁给大观园里的诗社命名 /162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164

你可知哪块云彩有雨/166

给人留点儿余地/169

听话要听音儿/172

年龄是个问题/175

这层黑幕有多黑/177

纸糊的体/180

谁是老祖宗的理想孙媳/184

先划下道儿来/188

适当把弦儿松一松/:[90

大人物的小彩头/192

自戕的女子/195

第七辑 闲笔里的小趣味

大家闺秀的才华与名妓的才华/201

世家与草民/203

细节里的身份/205

让林妹妹邂逅段誉/208

宝二爷与江湖女儿/212

四时八节的日子/215

刘姥姥的简单生活/218

四大名著里的男人们/220

荣国府女孩儿的衣裳/222

少爷与老爷/224

为三百年前的美女定格/227

试读章节

刘姥姥,调动起大家的情绪来

每看一遍刘姥姥的故事,我总想起那句“人生忧患识字始”的老话,什么事儿想得复杂了,瞻前顾后,就会违背了安身立命的自然之道,反不如一个乡下老太太见事通达。读书人若不通,诗书简直就是人生的累赘。

有个故事这么说: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说:“当大雨来时,我没有伞,我躲着雨走;当路不好时,我没有拐杖,就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摔伤。”

第三个旅行者才是真正的旅行者,他的旅行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平安躲过了泥泞风雨。而前两个有所依仗的人,反吃亏在放不下的架子上。

说到底,还是刘姥姥的一句话:守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儿。

看她老人家初进荣国府时的那番话说得多通达:“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有银子,我也到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文人学者们评刘姥姥,有说她深藏不露,不卑不亢的,笑话,一个乡间老妪,哪来得那么多思想包袱?本就没背着,也无谓放下。前一阵儿有地方台重播《红楼梦》,傍晚,邻居老大妈来送本居委的绿化通知,一眼瞥见电视上的刘姥姥,她说:“嗬,这老太太又出来了,这回还得拿家不少东西去。”我赶紧抓住机会请教:“您看,这刘姥姥光陪人家乐了。”老大妈说:“乐?他乐他的,刘姥姥乐刘姥姥的。”临出门又扔了一句:“就说我开这卖个烟酒的小店,也得有点喜兴气儿,莫非人家买你东西,还带看你脸子的?”

果然一针见血,这样看问题不就简单多了吗?不过是一个庄户人家过不了冬了,偶然想到了旧日的亲戚瓜葛来,头一次告穷得了二十两银子。上秋时,便又带了些瓜菜来示谢。正赶上府上的老太太有兴,便铺开了一些有滋有味的故事。

中世纪一个英国画家谈人物肖像时,有个很有趣的观点,他以为贵族们多是面色苍白、神情木讷的,而中下层人民则神色狡黠、目光灵活,那是因为他们一生奔波劳碌,时时要看人脸色生活的缘故。刘姥姥是乡野的庄稼人,在艰辛的世道中打滚了一辈子,深知物力的艰难和柴米的珍贵,除此之外天下无大事。说话时,看人心思投人所好,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她打小就是那么过来的,所以也没什么不适意的地方。

我有个儿时的朋友,自幼丧父,妈妈卖棒冰供他念书。他说自己二十岁之前,是深恨送他们家东西的人的,那施恩的得意,那轻蔑的语调,都是他心中块垒。而他的母亲,每次却都兴高采烈地接过来,说不尽的感谢。人家走了之后,她就开始筹划说这鞋子稍大,儿子可明年穿,这包糕饼正好作明天早晨的点心。一样样,都珍而重之地收起来。其实要说少年的狷介,我们大概都曾有过一些,不弯腰,不妥协,只知世界黑白分明,辨不出那些复杂的中间颜色。如今我那朋友已人到中年,再问他,笑曰:“只要老板肯给我加薪,我肯定伸双手把工资袋捧回来。”

而如果刘姥姥不来,那大观园里是多么的清冷寂寞,翻来覆去的,就那几个人,再是世间罕有的才貌,相互之间也看厌了。乡下的刘姥姥来看比画上还好的风景,同时也带一片新鲜的乡野空气给她们看。从第三十九回到四十一回,刘姥姥都是主角,是整部《红楼梦》里最为轻松好看的文字。记得少年时读书到午夜,昏昏欲睡,再翻一页,哇,刘姥姥来了,马上来了精神。

刘姥姥一来,所有人的情绪都来了。多福多寿的老祖宗,安享尊荣惯了,本已不把这一切放在心上,忽听一个与自己年岁差不多的穷亲戚说“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这些闲淡的日子,就凭空多出许多感慨滋味来;王夫人本是个古井不波的人,除了把宝玉当心肝外,别的人生乐趣也不多,只偶尔吃斋拜佛算个寄托。刘姥姥偏就讲了个观音菩萨托梦的故事,那是来自下层的关于神佛有灵的注解;给宝二爷,她编派了一个死于十七岁的若玉小姐,让无事忙的多情公子忽喜忽愁地忙了一整天儿;凤姐是喜风光的热闹人,每日对着老太太、太太和一帮结社吟诗的小姑子们没得气闷,难得这几天大家高兴,她可以趁机表现一下一级主持人的水准,说说做茄子的典故;就是笑不露齿的众姑娘们,也趁刘姥姥被捉弄的当儿,吐茶喷饭地放肆了一回。

刘姥姥的女婿家,和王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是因同姓套上的宗亲。这时又赶着王家嫁出去的女儿到了贾府,关系不免又差了一层,全因这几天陪贾府老太君游逛得高兴,合家的人都心情愉悦,事情便好办多了。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刘姥姥便拿它置了几亩地,打了一眼井,一家人自给自足地过了起来。还有,她拿走了那些乡下人没见过的衣裳点心、粳米干果,回家去摆碟子请请左邻右舍,是她一辈子最风光的事儿。

文人志士们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庄稼人却没惯出来这等毛病。

P23-25

序言

玲珑精致的心灵感悟

——读《俗眼看红楼》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一部《红楼梦》,写尽了春恨秋悲,儿女柔情,也成了文坛上永恒的话题。说实话,现在有关评析《红楼梦》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余英时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李田意先生也说,“斩不断,理还乱,是红学”。诗人邵燕祥写过一篇文章,也说《怕谈红楼》。所以,写好评《红楼》的文字,是相当不容易的。

于是,有些书为了哗众取宠,就故弄玄虚、捕风捉影,以探佚考据为名,将《红楼梦》解析得光怪离奇,几乎成了一本《推背图》那样的鬼书,正所谓“反认他乡是故乡”,对于《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却研究得少了。

对此作者有深刻的见地:“《红楼梦》自是一个冰肌玉骨的女孩儿,却无端地被穿上了一层层的绸缎衣裳,插金挂玉,掩盖了本来的面目。其实在本质上它就是一本古典白话小说,不必总想着在所有字句的夹缝里,都看出某种微言大义来。”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江湖夜雨顿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对此书越发喜欢起来。《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篇不朽的名著,并不在于那些什么政治隐寓之类的东西,而是她写出了世态人情,写出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样的无奈,人类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但是人世间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求不得留不住,我们还是不得不一次次地感叹:“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这正是《红楼梦》本身永恒的魅力。

《俗眼看红楼》名字虽自称“俗”,那是作者谦词,和曹公自称《红楼》为“荒唐言”同一道理,这本书并不流俗,书中生动细腻地将红楼儿女的缕缕思绪,点点情怀爬梳钩沉,并和现代社会中的人性相印证,说古论今,饶有情趣。比如由贾珍联系到唐明皇,以“乐羊子妻”的故事说宝钗,让林妹妹遭遇金庸武侠世界里的人物,都是他人未曾有过的奇思妙想;而落魄的世家子弟贾芸的生存状态,王熙凤臧否人物的青眼与白眼,刘姥姥在世事沧桑中打磨出来的通达智慧等等,又借书中人说人问事,幽默之中透着几许冷峻深沉。

“俗眼看红楼”看得细致入微,入神入骨。绝非泛泛而论,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做些搬字过纸的活儿。而是将《红楼梦》中的一动一静,一颦一笑,都十分传神地给我们描绘解读出来,于世情、文字之中,进退无阻。这得自于作者长年浸淫于红楼中的功力,更来自于一颗纯真灵秀之心。

本书的作者郑鉴网名溪花禅意,和我在现实中并不相识,只是网上神交。但正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我们顿生惺惺相惜之感。他与姐姐郑法同为自由撰稿人,这本书是他们首次合作,将自己的才思见解奉献同好之余,也作为对“姊妹连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的童年光阴的一种纪念。细读之下,书中一方面有大开大合的豪迈气度,一方面又有细微如发的绣花文字,可谓粗中见细,相映生辉。

夜凉如水,月华依旧,倦而倚枕,携此一书,如赴一场众味横陈,回味无穷的精神盛宴。不亦为人生一乐乎?

江湖夜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