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与您谈心的书,是一部以散文的形式与作者交心谈心的书。心,有形的心是生命的泵,它有节律地向我们的身体供应着血液。配合着各个器官的功能,使我们得以活着。而无形的“心”,也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着我们活着的质量,带领我们到达生命的境界。一个有形的生命,从脱离母体到长大成人,必定经历一个生理的成长过程。然而我们无形的生命,其成长过程却不似生理发育那么模式化。心灵的成长需要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砺,方能走向成熟,不断成长。本书的初衷就是与读者分享成长的话题和影响成长的关键因素——态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凭爱心前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姜萍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与您谈心的书,是一部以散文的形式与作者交心谈心的书。心,有形的心是生命的泵,它有节律地向我们的身体供应着血液。配合着各个器官的功能,使我们得以活着。而无形的“心”,也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着我们活着的质量,带领我们到达生命的境界。一个有形的生命,从脱离母体到长大成人,必定经历一个生理的成长过程。然而我们无形的生命,其成长过程却不似生理发育那么模式化。心灵的成长需要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砺,方能走向成熟,不断成长。本书的初衷就是与读者分享成长的话题和影响成长的关键因素——态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与您谈心的书。 一个有形的生命,从脱离母体到长大成人,必定经历一个生理的成长过程。 然而我们无形的生命,其成长过程却不似生理发育那么模式化。心灵的成长需要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砺,方能走向成熟,不断成长。 本书的初衷就是与读者分享成长的话题和影响成长的关键因素——态度。 目录 前言 引子 那一次,那一件事 第一部 成长 第一章 一串路标 知错就改 理性思考 端正品行 自我审视 择善而行 吸纳患难 追求价值 第二章 成长的关键时刻 厌烦 疾病 焦虑和罪恶感 害怕“脱去面具” 工作中的失败 人际关系方面的失败 第三章 超越自我的五项原理 建立个人愿景 保持创造性张力 看清结构性冲突 诚实地面对真相 运用潜意识 第四章 成长的纪律 不逞一时之快 承担责任 忠于真相 保持平衡 第五章 成长的“知行会” 知 行 会 第二部 态度 第六章 态度与成功 心态是什么 及时更换想法 想法为什么不易改变 第七章 成功的道路 凭信心前行 凡事相信 发现梦想 勇作决定 凭盼望坚持 凡事忍耐 有真勇敢 争取喜乐 凭爱心得胜 识别错爱 领悟真爱 走出误区 第八章 真爱的架构 付出 忍耐 谦卑 第九章 培养爱心的行动方法 更新心怀意念 选择助人为乐 争取凡事长进 尾声 试读章节 第六个路标:吸纳患难 吸纳患难指的是我们在成长中要持有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吸纳患难是生命成长的实际需要,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连看也不愿意看到曲折,更遑论像呼吸那样的吸纳患难了!有谁会嫌呼吸多余,有谁会这样想:呼吸真麻烦,老要做扩胸的动作!这说明人人视呼吸为自然,所以也不容易去感悟生命的神奇。不过我相信,那些曾因故体验过窒息,曾被限制过自由呼吸的人,定会深深地珍惜呼吸。患难也是如此。因为没有经过患难,不知道患难对人生的价值而不想接受患难的人,根本上就是幼稚的。 吸纳患难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当患难突然袭来的时候,能从容看待,视其为生命的自然。第二个是不但能镇定面对,接下来还能忍受各种逆境,有坚韧的意志力渡过难关。 战胜患难需要力量。弗兰克尔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宗教给人力量。”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那让我们来看看《圣经》是如何评价“患难”的。《圣经·罗马书》第5章第3至5节中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这段话表达的逻辑,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够我们说上三天三夜的,我们还是聚焦于“患难”吧。 究竟患难是指什么?有没有程度的分别?要经受哪一些患难才能生出忍耐、成就老练?问题并不在于这个层面。如果这样追究,我们就要去细分什么是困难,什么是挫折,什么是失败,什么是倒霉。常言道: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这话既反映了人们希望事事如意的心态,也道明了不如意本来就是人们际遇的常事。 就说我们这一代人吧,不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吗:长身体的时候闹饥荒。该读书的年龄“戴袖章”(指“文化大革命”),做了父母要节育,还能干事又得下岗。这的确是一代人经历的事实。说是谁的错也没用,反正成为了一代人的诸多“不如意”,也可算作是患难吧。然而,面对同样的境遇,却不是人人结果相同。有的人在这一连串不如意中沉没。有的人伴着同样的不如意走出一条成长的路,他们视这些不如意为一笔财富,说没有那些年的痛苦,就没有后来的思考,没有那些不如意的磨炼,就没有今天的成熟。后一种人就是把患难当成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了。 说到种子,如果它不牺牲自己。又哪能得来更多的果实呢?比如一粒稻谷。若要变稻子,就得先将种子种到地里,土埋、水浸直到完全改变自己原来的样子,才能换来稻秧,生出稻穗,长出更多的稻谷。钢铁又何曾不是百炼才成钢呢?就连做饺子的面。也得揉到了时候才有筋道,才好吃。做人,要是怕搓怕揉哪能成才?而这一切,都伴随着时间和次序。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而且凡事都可以造就人。相反,如果个人想违背这个客观规律,一心只盼凡事顺利,没有经受患难的意识,只期待舒适,惧怕艰难困苦,那么。其结果一定是常常心情沮丧,怨天尤人,愁苦满怀,整天活在阴影中。结果是患难的价值没有把握住,反而成了患难的俘虏。 让我们再来说说活在阳光下的人物:邓小平、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刘海若……太多太多了。他们哪个未经患难?哪个不需忍耐?哪个不是在患难和忍耐中成就老练呢?他们之中又有哪个丧失了盼望?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吸纳患难不是一件难懂的事,而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几乎个个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中栽不出万年松。类似的话还有很多,什么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要经风雨,才见世面。毛泽东也曾说过:你们要到大风大浪里去游泳。问题是当患难临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平静地对自己说一声:我不怕。然后有意识地去积累经受患难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不使患难演变成灾难,而使患难成为种子,换来生机盎然的新芽呢?老人们常对下一代说:做好吃苦的准备。这就是告诫年轻人不要怕吃苦受累。 再说,怕也没用,谁怕谁就更麻烦。为了减轻成长的烦恼。您有必要预备一颗经受患难的心。把患难当作丝绒披风披上吧,让它包裹着的你的身躯,使你不被懦弱蚕食吧。 切记:下次碰到患难,先笑笑,再轻轻地说:正常。然后挺起胸膛吸纳患难。 P35-38 序言 有一副古联写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语道破了学问之道全在“勤苦”二字。我的三女儿姜萍并不很聪明,但悟性较高,主要也还在勤苦。她浏览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好书,吸取了许多营养,积累了许多资料,用起来十分方便。我不揣拙陋地说,姜萍是我们家族中的一个知识亮点。 现在民族出版社要给她出版《凭爱心前行》这本书。我想到姜萍曾为我的《姜尚尘诗文选》写过序。礼尚往来,我也说了上述那番话,是为序。 姜尚尘谨记 2006年5月 后记 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写完的这本书,集合了我对成长和态度的所有感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很深地感受是:顺理成章。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这本书一定要写成什么样子,但我却能够一气呵成。我相信当我在书写关于生命、真理、道路的题目时,我自己的能力,在智慧的层面是肤浅的,但我坚信我呈现给读者们的世界一流专家们的论述是深刻的,是启迪人们灵魂的。我知道这本书是我本人阅读的体会和我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的总结。我盼望这书带给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我要深深地感谢鼓励我写这本书的赖伟雄先生,是他给了我写此书的建议并大大支持了此书的出版。 我要深深地感谢我事业的伙伴和我成长的导师张富山先生,是他在十年中陪伴我成长,他至今仍是我深深敬重的恩师。 我还要深深地感谢张建军先生——我的丈夫,是他默默地帮助我审校这本书和在生活中照顾我,并为本书作了插图。我也由衷地感谢我的好同事梁焕兰小姐帮助我打印书稿,她为此付出了自己大量的时间。 我愿与所有有爱心的朋友,共同前行! 姜萍 于广州 2006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