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皇帝趣闻轶事(图文本)/历史趣轶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九洲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清一代,十二个皇帝,近三百年的统治,曾演绎了太多的令人眼花缭乱或惊心动魄的故事与事件,也留下了许多的轶事、奇闻或争论不休的谜宗悬案。本书是为了满足读者对这些轶事、奇闻、疑问或公案的探求愿望而编写的。本书有条目九十多个,按皇帝在位的次序排列,分别介绍了他们的轶事、趣闻或疑案。大致来讲,反映康、雍、乾三帝的故事较多,也主要是他们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才能和远见,包括学识、性格和作风等。此外,溥仪的故事也较多一些。溥仪是一个经历了天翻地覆巨变的不幸且又幸运的皇帝,其皇帝到平民的经历,留下了太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透过其故事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其人生变化的一些轨迹。本书是由一批研究清史和近代史的专业人士执笔写成的,内容不是虚构和演绎,都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可以作为历史知识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品味历史和人生,从中获得感悟。

内容推荐

有清一代,十二个皇帝,近三百年的统治,曾演绎了太多的令人眼花缭乱或惊心动魄的故事与事件,也留下了许多轶事奇闻或争论不体的谜宗悬案。本书是由一批研究清史和近代史的专业人士执笔写成的,内容不是虚构和演绎,都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可以作为历史知识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品味历史和人生,从中获得感悟。

目录

努尔哈赤与盛京

努尔哈赤与满文的创立

努尔哈赤惜贤重士

努尔哈赤的用间策略

努尔哈赤杀子

努尔哈赤死亡之谜

皇太极是怎样继位的?

皇太极改革满族习俗

皇太极重用汉官

皇太极与红衣大炮

皇太极与袁崇焕

皇太极火葬之谜

顺治废后

顺治与汤若望

顺治出家之谜

康熙与苏麻喇姑

康熙除鳌拜

康熙怒斥治水官

康熙废太子

康熙与木兰围场

康熙试种推广“御稻”

康熙两开千叟宴

康熙与西方传教士

康熙与神父树皮

康熙教子

康熙宽大俄俘

康熙误定泸定桥

康熙读书

康熙开药方

康熙与八宝豆腐

康熙妙招治烟“鬼”

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崇佛

雍正与养廉银

雍正怒斥官员以庸愚自居

雍正严禁赌博

雍正反对不教而杀

雍正怒斩道士

雍正的喜好

雍正提倡婚丧节俭

雍正秘密建储

雍正暴亡悬案

乾隆召见英使

乾隆嫁女孔府

乾隆与《四库全书》

乾隆与“四不像”

乾隆品茶论道

乾隆与北海

乾隆偷情私生子

乾隆禅位

嘉庆诛杀和砷

嘉庆遇刺

道光登极疑案

道光立太子

道光的节俭癖

道光踢死长子

咸丰皇帝的风流韵事

咸丰与恩师杜受田

咸丰疏远恭亲王之因

咸丰之死与鹿血

同治杀太监

同治私出宫

同治死于天花

光绪即位之谜

光绪为何选中静芬为皇后?

光绪叫慈禧“亲爸爸”

光绪帝与大阿哥

光绪是一个戏迷

光绪的膳食

光绪被囚瀛台的生活

西医为光绪治病

清宫医案论光绪之死

光绪的遗精病

光绪大婚及葬礼的奢侈

溥仪继位轶事

溥仪大婚

溥仪与替僧

溥仪剪辫子

溥仪戏师

溥仪戴眼镜风波

溥仪与梅兰芳

溥仪与侍从

溥仪与庄士敦

溥仪的信仰与迷信

溥仪饮食琐记

溥仪的珍宝

溥仪在苏联当俘虏的日子

溥仪在“文化大革命”中

溥仪之死及后事

试读章节

皇太极是怎样继位的?

满族选择继承人与汉族通行的立嫡长子的制度不同,所有的子嗣都可能成为继承人,因此,汗位的争夺就更为激烈。皇太极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有谋略的一个,他坚忍、果决,工于心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汗位争夺战的胜利,成为新一代的后金汗王,尔后铲除各种阻碍,从“汗王”变成“皇帝”。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18岁时因作战英勇被封为洪巴图鲁,意为“大勇士”。27岁时又被封为阿尔哈图图门,意为“广略之人”。在其24岁时由于战功卓著,深得努尔哈赤喜爱,被授命执掌国政。但是,褚英性格急躁、年轻气盛,在处理日常政务时和诸王、大臣结怨不少,不少人对他颇有怨言。皇太极趁机联合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串通颇为努尔哈赤倚重的5位大臣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怂恿他们首先向褚英发难,诸人联合多次向努尔哈赤告状,努尔哈赤渐渐疏远了褚英。褚英对此抑郁不平,焚表告天,诉说自己的冤屈,但被皇太极等人说成是对努尔哈赤的诅咒。努尔哈赤闻之大怒,于1615年将褚英处死。皇太极排除了继承汗位的第一大障碍。

褚英死后,晚年的努尔哈赤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非常烦恼。为了避免后代子嗣之间的手足相残,他没有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公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然而令努尔哈赤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尸骨未寒之际,兄弟之间的汗位之争已经激烈异常了。

在八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人地位最高,权势最大。但是,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位次和序列均在第四,为什么会是他登上了后金汗王的宝座?这与皇太极善于运用谋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四大贝勒中谁最有资格继承汗位呢?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堂兄,但是由于他参加过其父的分裂活动,因此他没有资格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其本人有勇无谋,性格粗野,并且因其生母富察氏曾因过失获罪,莽古尔泰竟亲手杀死母亲,名声极差,众叛亲离,因此他也没资格继承汗位。最有条件的是大贝勒代善,他拥有两个旗的兵力,军功多,待人宽忍,深得部下拥戴,而此时的皇太极虽胸怀大志,有治理国家之大才,但由于其军事势力较弱,待人严厉,位在四大贝勒之末等原因,在争夺汗位继承权方面始终处于劣势。为争夺汗位,皇太极又一次暗设机关。

皇太极唆使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向努尔哈赤告密:大福晋送佳肴给大贝勒,大贝勒接受并吃了;又另送佳肴给四贝勒,四贝勒虽然留下了送来的美食,但他并没有吃。大福晋还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并且趁汗王召开重要会议时亲自去大贝勒家,甚至一夜未归,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他为避免家丑外扬,以其他借口惩处了大福晋。大贝勒代善因与大福晋关系暧昧,使其威望大大下降,因此此时他也无争夺汗位的优势了。

多尔衮、多铎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虽然她因与代善关系暧昧而受到惩罚,但后来又重新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因此多尔衮、多铎也有继承汗位的机会。皇太极决不忽略这种机会的存在,为此他必须想尽办法除掉大福晋。

机会终于来了,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联合几个贝勒说努尔哈赤生前有让大福晋殉葬的遗愿。这让大福晋大吃一惊,她没想到汗王会让自己生殉。按照当时的习俗,妻殉夫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爱妻,二是没有年幼的儿子。她虽然符合第一个条件,但是还有两个幼子需要抚育。皇太极等人不顾此习俗,威逼大福晋殉葬。大福晋怀着无奈和失望等复杂的心情自杀殉葬了。

自此,由谁来继承汗位似乎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但这还需要等待机会的到来。

大贝勒代善的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对于汗位的继承人选认为:只有四贝勒皇太极。二人商量后一同来到其父代善处,并向其父禀告了这一想法:“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应该及早定下乘袭大事,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得先汗王之心,众人也都心悦诚服,理当四贝勒速继汗位。”代善知道自己已无能力继承汗位,也只得同意二子之议。

第二天聚集朝会,代善便将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的意思告诉诸贝勒大臣,众人也都同意代善的提议。随之,皇太极半推半就地坐上了后金汗王的宝座。

但是在国家政务的处理上,仍延续了努尔哈赤后期实行的“四大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具令值月贝勒掌理”的制度。皇太极没有独自处理国家大政的自由,事事掣肘,因此,此时的皇太极虽有汗王之虚名,实际上和各旗的贝勒无多大的区别,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他决定改变这一局势。此后,皇太极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先于天聪三年(1629年)废除了“四大贝勒按月分值”的旧制;天聪六年(1632年)元旦朝贺时,皇太极“南面独坐”,取代了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坐。至此,皇太极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策划,终于真真正正地得到了后金汗位。

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更国号为“清”,君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P20-22

序言

清朝自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开始,至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朝“退位诏书”止,共存续了297年。其间,在关外有两任皇帝,即大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和皇帝皇太极(1592—1643年)。皇太极是从1627年起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1636年改“大金”为“大清”,并被拥为皇帝。1644年清朝入关至清廷垮台,共有10位皇帝先后执政。他们是:顺治(即福临,1644一1661年在位)、康熙(即玄烨,1662一1722年在位)、雍正(即胤稹,1723—1735年在位)、乾隆(即弘历,1736—1796年在位)、嘉庆(即颐琰,1796一1820年在位)、道光(即旻宁,182l—1850年在位)、咸丰(即奕■,1851—1861年在位)、同治(即载淳,1862一1874年在位)、光绪(即载湉,1875—1908年在位)、宣统(即溥仪,1909—1912年在位)。

在清朝统治的近三百年间,其鼎盛时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嘉庆始,走向衰落。晚清时期,慈禧太后通过政变上台,在同治、光绪两朝擅权达48年之久。末代皇帝溥仪在位只有3年。从慈禧执政到溥仪逊位时的几十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内部的矛盾及动乱等原因,清朝国势更为衰落和腐败。在跌宕起伏的清朝历史上,曾演绎了太多的令人眼花缭乱或惊心动魄的故事与事件,也留下了许多的轶事、奇闻或争论不休的谜宗悬案。为了满足读者对这些轶事、奇闻、疑问或公案的探求愿望,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有条目九十多个,按皇帝在位的次序排列,分别介绍了他们的轶事、趣闻或疑案。大致来讲,反映康、雍、乾三帝的故事较多,也主要是他们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才能和远见,包括学识、性格和作风等。此外,溥仪的故事也较多一些。溥仪是一个经历了天翻地覆巨变的不幸且又幸运的皇帝,其皇帝到平民的经历,留下了太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透过其故事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其人生变化的一些轨迹。

清朝皇帝的这些往事轶闻,并非文学家的虚构和演绎,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因此,在读者获得某种精神愉悦的同时,亦可获得多多少少的历史感悟。

在这些故事或谜案中,已有不少被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或多或少的研究和考证,所以在这些条目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也程度不同地参考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是篇目和编辑的需要,未能将其一一注出,故请谅解。特此说明。

张九洲

2006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