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实用中医内科表典(精)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余海若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荣获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著大奖赛最高级金杯奖。

本书是一本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很有实用价值的医书。采用表解形式帮助读者理解我国传统医学精华--辨证施治;并根据中西医结合已取得的成就,介绍临床上如何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正确应用汤剂和中成药。

本书是一本首创式的新颖之书。在数千年中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部书像此书这样,以详尽表解和科学类比方法,对大内科范围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它是普及中医的最佳教材。它好像一个博学的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买到一本可为您解除病痛(准确地开出处方),消除烦恼(科学的保健咨询)。 本书中西医紧密结合,观点现代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将成为大众的益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很有实用价值的医术。这本书采用表解形式帮助读者理解我国传统医学精华——辩证施治;并根据中西医结合已取得的成就,介绍临床上如何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正确应用汤剂和中成药。本书将成为一本学习中医,在临床诊疗中贯彻中西医结合原则的主要参考书。这本书也为在中医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书是一本首创式的新颖之书。在数千年中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部书像此书这样,以详尽表解和科学类比方法,对大内科范围疾病进行辩证施治。它是普及中医的最佳材料。它好像一个博学的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买到一本可为您解除病痛(准确地开出处方),消除烦恼(科学的保健咨询)。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中篇为全书核心,用表解方法对148种病(55种症候和93种疾病),根据不同症型,通过类比舌脉、病因及临床表现等,列出治疗方药。辩证施治既充分反映前人的认识与经验,又着重反映现代的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药。上篇用表解方法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下篇则用表解方法介绍药物与方剂。书末还附有人体检验正常值与临床意义、用药须知及中医主要参考书目等,以备查询。

本书中西医紧密结合,观点现代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将成为大众的益友。它可以作为:1.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师的临床工具书,2.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参考书,3.科研和教学人员的工具书和参考书,4.各界人士学习中医的“速成”书和了解中医的“捷径”书,5.家庭和个人的医疗保健用书,6.患者的自我诊疗手册。

目录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基本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脏腑学说

第二章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三章 辨证

一、病因辨证

1.六淫辨证

2.七情辨证

3.饮食劳倦辨证

二、八纲辨证

l.表里辨证

2.寒热辨证

3.虚实辨证

4.阴阳辨证

三、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病辨证

2.肺与大肠病辨证

3.脾与胃病辨证

4.肝与胆病辨证

5.肾与膀胱病辨证

6.脏腑兼证辨证

四、六经辨证

1.太阳病

2.阳明病

3.少阳病

4.太阴病

5.少阴病

6.厥阴病

五、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病

2.气分病

3.营分病

4.血分病

六、气血津液辨证

1.气病

2.血病

3.津液病

七、三焦辨证

1.上焦湿热

2.中焦湿热

3.下焦湿热

中篇 临床辨证诊疗

第一章 证候辨证诊疗

一、发热证候

1.发热

2.低热

二、诸痛证候

3.头痛

4.胸痛 

5.胁痛

6.胃痛

7.腹痛

8.腰痛

三、消化证候

9.呕吐

10.呃逆

11.腹泻 

12.便秘

13.痞满

14.伤食

15.反胃

16.嘈杂

17.吐酸

18.黄疸

19.积聚

20.鼓胀

四、心神证候

21.心悸

22.眩晕

23.郁证

24.失眠

25.嗜眠

26.健忘

27.遗精

28.阳痿

29.耳鸣

30.耳聋

五、肌病证候

31.痉病

32.痹证

33.痿证

34.麻木

六、诸水证候

35.痰饮

36.水肿

37.遗尿

38.癃闭

39.淋证

40.尿浊

七、诸血证候

41.呕血

42.咯血

43.便血

44.尿血

45.鼻衄

46.齿衄

47.耳衄

48.眼衄

49.舌衄

50.肌衄

八、急症证候

51.昏迷

52.休克

53.厥证

九、其他证候

54.中暑

55.虚劳

第二章 疾病辨证诊疗

一、传染病

56.上呼吸道感染

57.流行性感冒

58.流行性乙型脑炎

59.流行性出血热

60.艾滋病

61.脊髓灰质炎

62.流行性腮腺炎

63.麻疹

64.风疹

65.幼儿急疹

66.水痘

67.猩红热

68.痢疾

69.伤寒

70.副伤寒

71.流行性脑膜炎

72.白口侯

73.百日咳

74.钩端螺旋体病

75.疟疾

76.丝虫病

77.血吸虫病

78.蛔虫病

79.蛲虫病

80.鞭虫病

81.绦虫病

82.囊虫病

83.包虫病

84.姜片虫病

85.钩虫病

86.肝吸虫病

87.肺吸虫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88.扁桃体炎

89.急性支气管炎

90.慢性支气管炎

91.支气管哮喘

92.肺炎

93.肺脓肿

94.肺气肿

95.支气管扩张

96.肺结核

97.胸膜炎

三、循环系统疾病

98.高血压病

99.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00.风湿性心脏病

101.肺原性心脏病

102.病毒性心肌炎

103.心律失常

104.心功能不全

四、消化系统疾病

105.消化性溃疡

106.急性胃肠炎

107.慢性胃炎

108.慢性肠炎

109.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110.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

111.肝硬化

112.肝性昏迷

113.门静脉高压症

114.胆囊炎

115.胆石症

116.胆道蛔虫

117.胰腺炎

118.阑尾炎

119.肠梗阻

五、泌尿系统疾病

120.肾盂肾炎

121.尿路结石

122.急性肾小球肾炎

123.慢性肾小球肾炎

124.肾功能衰竭

125.急性前列腺炎

126.慢性前列腺炎

六、造血系统疾病

127.贫血

128.再生障碍性贫血

129.过敏性紫癜

13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1.白细胞减少症

132.白血病

七、内分泌系统疾病

133.单纯性甲状腺肿

134.甲状腺机能亢进

135.甲状腺机能低下

八、神经系统疾病

136.癫痫

137.脑血管意外

138.三叉神经痛

139.面神经炎

140.重症肌无力

九、精神系统疾病

141.神经衰弱

142.癔病

143.胃肠神经官能症

144.精神分裂症

十、代谢疾病

145.糖尿病

十一、关节疾病

146.风湿性关节炎

147.类风湿性关节炎

148.痛风

下篇 药物与方剂

第一章 临床常用药物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凉血药

3.清热解毒药

三、泻下药

四、消食药

五、涌吐药

六、开窍药

七、抗疟药

八、温里药

九、补益药

1.补气药

2.补血药

3.养阴药

4.补阳药

十、安神药

十一、收涩药

十二、理气药

十三、活血祛瘀药

十四、止血药

十五、平肝药

十六、芳香化湿药

十七、利水渗湿药

十八、祛风湿药

十九、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药

2.止咳平喘药

二十、驱虫药

二十一、麻醉止痛药

第二章 临床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二、祛暑剂

三、清热剂

四、泻下剂

五、涌吐剂

六、消导剂

七、和解剂

八、表里双解剂

九、开窍剂

十、温里回阳剂

十一、补益剂

十二、安神剂

十三、固涩剂

十四、理气剂

十五、理血剂

十六、治风剂

十七、祛湿剂

十八、润燥剂

十九、祛痰剂

二十、驱虫剂

二十一、痈疡剂

附录一 人体检验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一)血液临床检验

(二)血液生化检验

(三)尿液临床检验

(四)尿液生化检验

(五)粪便临床检验

(六)其他临床检验

1.脑脊液

2.体液

3.空腹胃液检验

4.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5.精液

6.前列腺液

7.痰液

(七)细菌及血清学检验

1.常见病原菌的检验

2.血清学检验

(八)免疫学实验室检查

1.免疫活性细胞的实验室检查

2.免疫球蛋白的实验室检查

3.补体的实验室检查

4.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5.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6.自身抗体的检测

附录二 用药须知

(一)用药配伍禁忌

(二)中药反、畏、恶的研究

(三)对药的适用

(四)妊娠用药禁忌

(五)中药药量的运用

(六)中药炮制

(七)旧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表

(八)公制重量计量单位进位和换算表

(九)市制重量计量单位进位和换算表

(十)英美制重量计量单位进位和换算表

(十一)古代医家用药剂量问题

(十二)家庭用器的约量

(十三)历代重量比较

(十四)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十五)煎服中草药的注意事项

1.怎样服用中药

2.煎中草药要用陶瓷罐,忌用铁器

3.煎中草药要关盖煎制

4.中药头煎、二煎能否一起吃

5.中草药“冷服”或“热服”有什么不同

6.中药的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冲服和泡服

附录三 摄氏和华氏温度换算法和对照表

附录四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佳食物来源

附录五 中医主要参考书目

(一)内经·难经类

(二)伤寒·金匮类

(三)诊断·治疗类

(四)病源脏象类

(五)本草类

(六)方书类

(七)内科类

(八)妇产科类

(九)儿科类

(十)外科类

(十一)伤科类

(十二)眼科类

(十三)口齿·喉科类

(十四)针灸类

(十五)综合性医书

(十六)医论·医话类

(十七)医案类

(十八)丛书·全书类

附录六索引

中医病证及证候名称索引

西医疾病及病症名称索引

方药名称索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