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兴/贵州商业古镇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周开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永兴镇是贵州省历史上有名的四大重镇之一,是经济繁荣的商业古镇。清朝时期就有“一打鼓、二永兴、三鸭溪、四茅台”的赞誉。品味辉煌历史,感悟为商之道。本书分商道、文道和人道三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永兴镇的历史文化。

内容推荐

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逐步在贵州各地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埠。在黔北即形成了打鼓(金沙)、永兴(湄潭)、茅台(仁怀)、鸭溪(遵义)四大商业重镇。历经四百余载的沧桑巨变,已是物是人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淘汰了一些东西,也积淀下了一些东西。淘汰的自然已经难觅踪迹,积淀下来的东西却始终沉甸甸的,这便是所谓的“文化”。虽然贵州的古代商业文化远不如微商和晋商之文化厚重和发达,但依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张力。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永兴镇的历史文化。

目录

序篇 挽住时光之手

上篇 商道

客从何处来

永兴商机何在

“一脚踏三县”之说

熙熙攘攘赶场天

红红火火花纱业

官运商销的食盐

屡禁不止的毒品

百蛾万茧蚕桑业

历史悠久的竹编

色香味美的绿豆粉

工艺精湛的背带

邮政与金融

官府与商民

行邦、商会、同业公会

变与不变的商道

中篇 文道

人文意识

教育简略

弦歌不辍

茶馆印像

戏剧人生

建房习俗

万寿宫

里巷

真武山

雯流洞

曹家花园

里村

石泉古刹

三岔河风光

秀美浦水河

囤坪营

卡子坡、贞节坊

鸡公山

文昌阁

下篇 人道

县志主编欧阳曙

一代诗人朱文思

能工巧匠雷福堂

丹青父子周兰亭、周小兰

文化铺路石荣发祥

黎汉鼎其人其事

评书艺人蒲堤

诗书行家万咸乎

民中校长陈如庄

著名学者吴雪俦

革命烈士陈光型

著名作家何恩余

书香四溢的陈氏家族

富甲一方的罗氏家族

悄然崛起的覃氏家族

苦尽甘来的李氏姐弟

古驿道上的脚夫

交易场中的偏二

创造现代商业神话的陶华碧

民营企业家骆明

茅贡米的三代打造者

试读章节

色香味美绿豆粉

走进古镇永兴的寻常人家,随意可见或大或小、雕工细腻的石磨。从古到今,永兴人均以它磨制绿豆粉敬待登门贵客。

用温水浸泡过后的绿豆和大米,在勤劳腼腆的永兴小媳妇那霍霍推磨声中,渐渐磨成嫩绿细腻的粉浆,再用葫芦瓢舀起,倒入热铁锅里,快速将粉浆压抹成圆圆的、厚薄均匀的薄饼。薄饼烙成了,用手一揭一掀一抛,一块又圆又薄、透着阳光影子和芳香的烙饼块就打着旋子飞出去,稳稳地落到灶台旁边的大圆竹箕里。再将粉饼一张张卷成卷、切成条,用沸水烫软后放上新鲜的葱蒜、爽口的豆豉、红彤彤香喷喷的辣椒和酸酸脆脆的蕃茄碎片等等佐料后。一碗味美色佳的绿豆粉就可以上桌了。

在古镇五月的阳光里,随意坐在一户木门木窗的旧宅门口的石榴花树下,吃上一碗香香浓浓的绿豆粉。那样的感觉,品尝的仿佛不是绿立粉了,而是你与古镇几生几世未尽的情缘。那一段悠远的岁月与深情,在树叶漏下的光荫里,在飘浮的热汤香粉里,丝丝滴滴都是深沉的诉说。

永兴人善制作而且爱吃绿豆粉。逢年过节时绿豆粉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过节食品。临近新年的夜晚,总可见这家或那家屋檐下一灯如豆,那是女主人放下手中的针线女红在推磨磨绿豆粉浆。石磨深重的霍霍声伴着深冬的薄霜和昏暗的灯光,映衬得女主人的身影凝重而深情。那是勤劳朴实的小镇女子一生的写照,永远在人们不留意的角落里,默默无声地为家人倾尽一生。

当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亮起来、喜庆的对联贴起来,热闹的鞭炮响起来、灶膛的柴火旺起来后。当夜色渐深渐寒、男人抽完袋烟喝过老酒,老人打过三道瞌睡后,女主人便走进了灶房。不多久,小镇深巷里便处处飘散开刚起锅的绿豆粉香。合着新年的气息弥漫了整个小镇。小镇人便在这悠然闲散的深夜里沉沉欲醉地享受着浓缩了一年的满足和幸福。久而久之,这一碗碗香浓的绿豆粉便被小镇人赋予了富足喜庆的象征,并演绎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至今为止,永兴人还过年必磨浆。并保持着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全家吃绿豆粉庆团圆的风俗。

几百年过去,葫芦瓢、柴火灶都渐渐稀少了。现代的操作工具已经取代了久远古老的工具,但绿豆粉却依然是永兴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也成了永兴人的生财之道。以制作绿豆粉卖或开绿豆粉馆者众。“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米粉卖成钱。人人都说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这句童谣,从几百年流传到今,家喻户晓。

如今的永兴,处处可见绿豆粉摊。由于永兴绿豆粉选料精细、做工讲究,吃起来筋丝柔韧、口感细腻。所以成为永兴甚至湄潭人赠送在外亲友的佳品。根据各人口味,永兴绿豆粉品种多达几十种,有“酸汤味”、“麻辣味”、“素味”、“鱼香味”、“酥肉味”等。

在肯得基、反季节蔬菜、速食食品四处肆虐横行的今天,如果走进这一片青砖黑瓦的小镇,请你坐下来,在这朴实陈旧的小巷里,静下心来品味一碗葫芦瓢压抹、柴火烙制的绿豆粉。让悠远平静的岁月将富贵喜庆的祝福,浓缩在永兴女子举碗玉立而来的浅笑里,赠你一生一世的吉祥与宁静。

工艺精湛的刺绣背带

永兴的背带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工艺品。它以其新颖别致的设计,美观大方的形状,精细绝妙的工艺,深受凤冈、务川、德江、思南、遵义、金沙等地消费者的青睐。每逢农历赶场天,各地客商云集永兴,成批提货,月销售额数万元。’由于需求量大,古镇中妇女皆善刺绣,都是善做背带的能工巧匠。

永兴背带结构讲究,一根背带有二十多道工序。从一块块布到成品,全是手工制作:粘、剪、贴、写、画、拼、绣、缝,一针一线,一刀一剪,颇费工夫。也正是由于功夫精细,才使得它享有“红罩金蕊两根绳,一条要背几代人”的赞誉。

永兴背带由领、心房、尾、带子四部分构成。领,较硬。功能如衣领,宽一尺或者一尺五寸,高三至五寸,由上好的绒料做成,多为青色。其上绣“福禄寿喜”、“长命富贵”、“旭日东升”等字样。红丝线绣字,金丝银线镶边。

心房是背带的主要部分。亦评判制作人的工艺美术水平高低的具体依据。俗话说:“雨伞看筋,背带看心”。心房是区分各种背带的标志,其种类就是根据心房上所绣的形状来划分的。常见的有八瓣、四叶、菊花、莲花、荷花、牡丹等图案,心房分为三部分:即扯弯、座子、中心。扯弯形状如镰刀,料为条绒,止绣图案,左右接领连座;座子形状如山峰,料亦条绒,图案新奇,接弯衔尾;中心占据扯弯与座子的中间,图案造型一般根据制作人的审美标准而定。譬如“八瓣”,它是由八块花瓣组成的大花,瓣状如眉如柳如蕉,沿边配以绿叶,银线镶边,金丝绣图,美观大方。

永兴场周边县乡,不论是大门大户,还是小户穷室,谁家女儿出嫁生了孩子,娘家都要千方百计买两副背带,在满月时相邀三亲六戚,热热闹闹地把背带送去。当地的风俗是小媳妇背孩子的背带一律由娘家或娘家至亲相赠,婆家从不购置背带。小媳妇们用永兴背带背着孩子,走亲访友,或上街赶场,感到格外风光和满足。

P28-31

序言

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便有着重农轻商的传统,视农为“本”,视商为“末”。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东方的大清帝国却更加固步自封,直到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到了家门口,依然未能惊醒这头东方睡狮。岁月在流经百年之后,今天的一些中国人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穷怕了的他们,在翻然醒悟之后,一夜之间对财富的追求近乎于狂热了。尽管如此,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无业居民,依然十分的茫然和困惑。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声音越来越强劲,且形成了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就在那些以“耕读为本”的年代,一批批一代代“舍本逐末”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光的经纬里逐步编织成了他们的梦想。大约从明代中叶以来,以“微商”和“晋商”为代表的著名商帮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台。这两大商帮的足迹遍及海内外,构建了两个庞大的商业网。远在内地的贵州,自然更加的封闭。但也就从明代中叶以来,大量的移民涌入贵州,随之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外省的商人纷沓至来,开始涉足这片似乎更为边远的地域,将其所需运进来,又将其所产运出去。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逐步在贵州各地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埠。在黔北即形成了打鼓(金沙)、永兴(湄潭)、茅台(仁怀)、鸭溪(遵义)四大商业重镇。历经四百余载的沧桑巨变,已是物是人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淘汰了一些东西,也积淀下了一些东西。淘汰的自然已经难觅踪迹,积淀下来的东西却始终沉甸甸的,这便是所谓的“文化”。虽然贵州的古代商业文化远不如微商和晋商之文化厚重和发达,但依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张力。因此,便是永兴这个后来受交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制约而搁浅的商业古镇,照样能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展现其文化的潜力:以永兴土特产——豆豉辣椒起家,身家早已过亿、综合税收过亿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陶华碧),不仅是一个商业奇迹,也更是永兴商业文化孕育出的一个神话!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其所折出来的光芒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国破山河碎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浙大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办学长达7年之久,而一代物理学巨匠、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正好在永兴读书,且在永兴留下了读书与茶馆的故事,其故居(李氏古宅)在,杂乱的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依然流露一袭挥之不去的古意;再后来的贵州文学峰巅的创造者石果先生(何恩余)也出生在永兴,其文学成就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贵州独领风骚,八十年代以后更以一部宏篇巨制《沧桑曲》令人仰止;还有现任副省长刘鸿庥也曾在永兴劳作、教书……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小镇,永兴即便是只有这个几页码的故事,也足以告慰那些披荆斩棘的拓荒者和开疆拓土者了。所谓“穿越时空的财富”,即所谓其间经若干代人所碰撞、孕育和积淀的“文化”。因此,“穿越时空的财富”,是不可单以金钱来衡量的,甚至也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世事在涛声与浪花间变化着。如今走在永兴商业古镇这片历史文化的厚土上,当然感慨良多。那些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寂然的古迹,以及依然朝着十分简陋的甚至非常伤人眼睛的“豆腐干”式的建筑潮流而建起的街道,着实让人遗憾。如果要从文化的视觉及思维来审视历史,自然不明了为什么政府和开发商要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毫不顾及地抹去诸如万寿宫、南华宫、禹王宫、四川会馆以及多座古牌坊之类的文化符号,也不理解近年来在拆掉部分古建筑之后却连一点“思古之幽情”都没有,所谓“西部大街”的开篇之作是贴满瓷砖的“豆腐干”。遗憾归遗憾,感叹如游丝,但文化的魅力却始终在有意无意中触动着人的神经,让人不得不敬畏这片曾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厚土。

面对悄然变化着的古镇,却依然有人对此发生兴趣,象张宪忠之类的古镇后裔,常常穿梭往来于历史的尘灰与现实的风雨之中,对古镇历史人物和风物爱若家珍。这正是古镇文化的大幸与希望所在。如果再过些年辰,或者没有人对古镇的历史进行一些必要的发掘,那么,文化的梳理与传承将失去载体,其管道也必然堵塞了。前不久去邻县参观了一个正在改造的村子,目睹了造型略有区别但风格大体一致的数十幢农民的房子——地道的黔北民居隐现于青山绿水与田园秋色之中,内心确有些激动。一个自然村寨的农民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下,完成了一部不小的作品,自然给子孙存入了一笔不少的财富。遵义市区正在大兴土木建设黔北风情街,茅台也在下大力气打造古色古香的中国第一酒镇,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负责任的姿态和举措。

最近,永兴古镇荣获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称号,且被界定为传统风貌型。这让人既感欣慰,更觉得有一条鞭子在背上抽打。永兴下一步该怎么走,比如其“西部大街”该建成怎样一种风貌,传达怎样一种信息?这确实是一个必须摆上桌子上的话题了。也许,永兴尚存的坛坛罐罐是需要永兴人和永兴的执政者精心呵护的时候了,不然以后的日子又将是充满遗憾,甚至留下某种空白。

是的,文化的传承需载体与渠道,我们县政协联络金沙县、仁怵市政协共同做这么一个有历史渊源关系的文史课题,目的也就是挽住时光之手,挖掘整理一下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的脉络延续下去。当然了,永兴古镇从发端到如今,毕竟已经过去四百多年时光,其间又经历了“文革”的一次毁灭性的破坏,所有的“三宫四庙”与许多的古院落、古街、古巷、古牌坊,大都已经“作古”。所幸的是,古镇独特的文化基因还在不少永兴人的血脉里活跃着,但愿永兴不辜负她的名字所蕴含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