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2004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山东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樊丽明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海平教授致开幕词。
我国的美国文学研究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学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这次年会宣读的论文多,在编选论文集的过程中不得不忍痛割爱,从中选了50篇,编著成本书。
经典、去经典、泛经典
——思考美国文学的集选、教学与研究
论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文学研究
血与火、生与死:论美国战争小说
浅析印第安恶作剧者的多层面形象
解构与建构:生态批评的批评策略与思想内涵
美国文化多元化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
解读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
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抗鼎之作
——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
梭罗的自然观
为亨利·詹姆斯正名
——谈詹姆斯与现实主义
亚罗史密斯医生对医疗界拜金主义的蔑视
语言的炼丹术
——评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小山》
生活是一个讽刺
——海明威小说主题探析
中国福克纳研究现状分析
不可割裂的时间与不可背叛的传统
——试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时间意识
近代小说的样板
——一论《夜林》的现代艺术特色
对故土南方的传承与超越
——论华伦的地域情节与文学创作
论波特短篇小说的探索意识
涅檠重生的凤凰
——论《钟形罩》中埃斯特·格林伍德在父权制枷锁下的成长历程
风暴眼中的宁静
——论《赫索格》中人性与诗性的体现
生存还是毁灭
——论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中的女性形象
“兔子小说四部曲”中的性文化
《白噪声》与后现代落日
论菲利普·罗思在《人性的污秽》中的自我超越
琼·狄第恩和新新闻主义
赫斯顿的黑人美学思想
——赫斯顿散文述评
非洲祖先信仰在《宠儿》中的体现
根文化与文化移入的互动
——从琳达·布伦特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看非
裔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
当代非裔美国人自传研究:现状与出路
拉尔夫·艾里森的布鲁斯
非裔美国作家欧·盖恩斯及其创作述评
也谈汤亭亭虚构中国历史文化
世界华人文学与全球化写作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裘小龙谈话述评
自传、言说与命名
——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
——评北美华裔作家水仙花及其创作
论《喜福会》中“风”的象征意义
“单身汉社会”的幽灵
——兼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骨》
对垮掉派诗歌的随想和反思
格温多琳·布鲁克斯
——为他者代言的诗人
以普拉斯《女拉撒路》为例论非私人化诗歌理论
具象诗歌结构与意义的解读
——论“单一”、“对半”的“隐显”关系
艾米莉·狄金森在代表性意象和象征中的个人奋争
英美诗歌翻译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影响
——从胡适、闻一多的两首译诗谈起
美国世纪之交的新剧种——十分钟戏剧
《欲望号街车》中两性交战的隐喻性
表现主义戏剧和《琼斯皇》
追寻星光灿烂、彩虹高挂的天堂
——尼采与奥尼尔悲剧思想探析
《安娜·克里斯蒂》剧中的悲剧女主角解读
“桥”那边
——《桥头眺望》中文化冲突主题解读
以无物胜有形
——《小城风光》舞台艺术的京剧印象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