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自清名作欣赏/名家析名著丛书
分类
作者 林非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名家析名著丛书之一。该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大作以及著名文人们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评析。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够解读朱自清散文的精髓,走进文学大师的世界,而且,书中几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也为我们再现作家风采,一展时代风云。

内容推荐

名家析名著丛书是和平社品牌经典读物,它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新老读者朋友。季羡林、周汝昌、袁鹰、苏叔阳、陈丹晨、浦漫汀、于是之、舒乙等名家为我们解读名著精髓,走进大师的世界;几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我们再现作家风采,一展时代风云。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序言

光明

独白

挽一多先生

歌声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四篇)

航船中的文明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女人

背影

阿河

执政府的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飘零

海行杂记

白采

荷塘月色

儿女

扬州的夏日

白马湖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瑞士

莱茵河

三家书店

房东太太

冬天

择偶记

潭柘寺戒坛寺

南京

松堂游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这一天

重庆一瞥

我是扬州人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回来杂记

论气节

论严肃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沦雅俗共赏

附录

朱自清传略

朱自清作品要目

试读章节

春晖的一月

去年在温州,常常看到本刊,觉得很是欢喜。本刊印刷的形式,也颇别致,更使我有一种美感。今年到宁波时,听许多朋友说,白马湖的风景怎样怎样好,更加向往。虽然于什么艺术都是门外汉,我却怀抱着爱“美”的热诚。三月二日,我到这儿上课来了。在车上看见“春晖中学校”的路牌,白地黑字的,小秋千架似的路牌,我便高兴地出了车站,山光水色,扑面而来,若许我抄前人的话,我真是“应接不暇”了。于是我便开始了春晖的第一日。

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骚音,给我多少清新的趣味。而最系我心的,是那小小的木桥,桥黑色,由这边慢慢地隆起,到那边又慢慢地低下去,故看去似乎很长。我最爱桥上的栏杆,那变形的卐纹的栏杆;我在车站门口早就看见了,我爱它的玲珑!桥之所以可爱,或者便因为这栏杆哩。我在桥上远留了好些时。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我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么大,使我自己觉得小了。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只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

好了,我也该下桥去了;春晖中学还没有看见呢。弯了两个弯儿,又过了一重桥。当面有山挡住去路;山旁只留着极狭极狭的小径。挨着小径,抹过山角,豁然开朗;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都已在望了。远远看去,房屋的布置颇疏散有致,决无拥挤、局促之感。我缓缓走到校前,白马湖的水也跟我缓缓地流着。我碰着丐尊先生。他引我过了一座水门汀的桥,便到了校里。校里最多的是湖,三面潺潺流着;其次是草地,看过去芊芊的一片。我是常住城市的人,到了这种空旷的地方,有莫名的喜悦!乡下人初进城,往往有许多惊异,供给笑话的材料;我这城里人下乡,却也有许多惊异——我的可笑,或者竟不下于初进城的乡下人。闲言少叙,且说校里的房屋、格式、布置固然疏落有味,便是里面的用具,也无一不显出巧妙的匠意;决无笨伯的手泽。晚上找到几位同事家去看,壁上有书有画,布置井井,令人耐坐。这种情形正与学校的布置是一致的。美的一致,一致的美,是春晖给我的第一件礼物。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我到春晖教书,不觉已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虽然只在春晖登了十五日(我在宁波四中兼课),但觉甚是亲密。因为在这里、真能够无町畦。我看不出什么界线,因而也用不着什么防备,什么顾忌;我只照着我所喜欢的做就是了。这就是自由了。从前我到别处教书时,总要做几个月的“生客”,然后才能坦然。对于“生客”的猜疑,本是原始社会的遗形物,其故在于不相知。这在现社会,也不能免的。但在这里,因为没有层迭的历史,又结合比较的单纯,故没有这种习染。这是我所深愿的!这里的教师与学生,也没有什么界限。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一无形界限,“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样两橛的形势,如何说得人格感化?如何说得到“造成健全的人格”?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情形。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校里只有协治会而没有自治会。感情既无隔阂,事务自然都开诚布公,无所用其躲闪。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又因能顺其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也有太随便的地方,如有几个人上课时喜欢谈闲天,有几个人喜欢吐痰在地板上,但这些总是容易矫正的。——春晖给我的第二件礼物是真诚,一致的真诚。

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到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是非乡村。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入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这话看来有理,但我认为其实无妨。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除经济力和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以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不及初中毕业时者,因初中毕业,仍须续入高中,不必自己挣扎,故不成问题)?有了这种抵抗力,虽还有经济力可以作祟,但也不能有大效。前面那禅师所以不行,一因他过的是孤独的生活,故反动力甚大,一因他只知克制,不知替代,故外力一强,便“虎兕出于神”了!这岂可与现在这里学生的乡村生活相提并论呢?至于应付环境,这与乡村城市无大关系。我是城市的人,但初到上海,也曾因不会乘电车而跌了一跤,跌得皮破血流;这与乡下诸公又差得几何呢?若说应付人,无非是机心!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便是代表的教训。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这种机心,有无养成的必要,是一个问题。姑不论这个,要养成这种机心,也非到上海这种地方去不成;普通城市正和乡村一样,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凡以上所说,无非要使大家相信,这里的乡村生活的修养,并不一定不能适应将来城市的生活。况且我们还可以举行旅行,以资调剂呢。况且城市生活的修养,虽自有它的好处,但也有流弊。如诱惑太多,年龄太小或性格未佳的学生,或者转易陷溺——那就不但不能磨炼定力,反早早地将定力丧失了!所以城市生活的修养不一定比乡村生活的修养有效。——只有一层,乡村生活足以减少少年人的进取心,这却是真的!

说到我自己,却甚喜欢乡村的生活,更喜欢这里的乡村的生活。我是在狭的笼的城市里生长的人,我要补救这个单调的生活,我现在住在繁嚣的都市里,我要以闲适的境界调和它。我爱春晖的闲适!闲适的生活可说是春晖给我的第三件礼物!

我已说了我的“春晖的一月”;我说的都是我要说的话。或者有人说,赞美多而劝勉少,近乎“戏台里喝彩”!假使这句话是真的,我要切实声明:我的多赞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劝勉。或是观察时期太短之故。

P57-61

序言

熟悉和喜爱朱自清散文的读者,肯定是相当多的。其中也许会有不少的朋友读到过他最为出名的《背影》,而大凡浏览了这篇散文的人,也总会多少触动过自己感情的弦索,并且留下难忘的印象。

为什么一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的散文,会产生出这样的艺术魅力?它的奥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是因为它折射出一种强烈的打动读者的感情。正因为对父亲的这种回忆,首先就使作者自己万分激动,所以才有可能感染和震撼很多读者的心灵。

《背影》所以能够感动读者之处,恰巧是因为朱自清善于运用朴质、鲜明和细腻的文字,洋溢出一股诚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我们常说散文最要紧的是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背影》就相当出色地表现了这一点。朱自清着力刻画出体魄衰颓的老父,执意要送他前往通向北方的浦口火车站,到达后又留心着他的行李,再三嘱咐他一路平安。最感人的一笔是为了替他购买路上食用的橘子,竟在月台旁边支撑着身子上下攀援,正是这个行动很艰难和迟缓的背影,活泼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只要是写出了诚挚的情感,就一定容易打动读者的心。《背影》取得成功的这个关键之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曾见到过不少的散文,有的也确乎惊涛骇浪般地倾泻了自己的感情,有的也确乎细致精密和纡徐委婉地诉说着自己的感情,却都因为表达的并不是真情实感,而是一种虚情或矫情,所以这些作品当然就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尽管作品在一段时间之内也许会受到推崇,却无法长久地活在读者的心里,很快就消失了自己的影响。然而像《背影》这样充满了真情实感的篇章,却在问世之后的将近七十年之内,始终被广大的读者所钟爱和传诵,这就决不是偶然的了。

《背影》不但在中国有广大的读者,它还通向了世界。去年8月下旬,我应邀前往汉城,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国际散文研讨会”时,听说韩国的著名散文家许世旭,曾将《背影》译成朝鲜语发表,而且也获得了那里许多读者的喜爱,连中学教科书里都收录了这篇散文。这就可见只要是抒发出真情实感的散文,不仅能够感动自己国家的读者,同样也能够感动异邦的读者,人类所追求的纯真感情,是相通的啊!

散文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从单纯和明朗的美,直至绮丽和纤禳的美,都会引起具有各种不同审美情趣的读者的欣赏,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够进一步升华广大读者审美的才智,这对于丰富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来说,确实具有无法估计的意义。

说起绮丽和纤裱的美来,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绿》这些篇什,确实是堪称典范的。他将自己对于山水风光的精确印象,和内心深处充满诗情的感受汇合在一起,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显出一种十分丰盈和渺远的意境。《<背影>序》认为,在那个时期之中“就散文论散文”,在艺术风格方面往往表现得“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它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其实他自己的不少散文,就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了这些缤纷的艺术风貌。

朱自清还写出过一些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散文,像《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对穷困的善良人民,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心;《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则抒发了被压迫民族的愤懑;《执政府大屠杀记》,更是愤怒地控诉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血腥罪行,甚至还将揭露的锋芒,直指当时反动统治的魁首段祺瑞,洋溢着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这些篇章不仅写得充满了义愤的浓情,而且在表达技巧上,也显出了作家刻画之生动细腻、淋漓尽致,剖析之层层深入、犀利非凡,想象之合情合理、丝丝入扣的艺术功力。然而探索人类心灵活动的文学艺术创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艰辛的事业之一,在主观与客观进行复杂的融合时,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在多少文学艺术大师成功的作品中,也都还不能不存在着某些小疵。譬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无疑是千古杰作;不过如果仔细地挑剔起它的美中不足来,当然还是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从一个具有较高艺术涵养的旁观者的视角出发,就更容易察觉不少细微的差误。十分欣赏朱自清作品的另一位文学大师叶圣陶,曾对其作过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既认为“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又很严格地指出,“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意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朱佩弦先生》)。在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创作的复杂运转过程中,长处与不足确乎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朱自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长处和不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正像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所分析的那样,包括朱自清在内的“五四”散文创作道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就是说它本身的素质决定了自己更应该走向宽阔和深沉;然而为了要在新旧文学交替的转型期内获得更为广大的读者,就得跟这些读者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散文竞赛,“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因此就“特别提倡那和旧文章相合之点”。像这样在艺术上处于同一层次较量的结果,自然容易较多地趋向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却不自觉地淡化了对于思想冲力的追求;而离开了具有辐射性的思想冲力,艺术意识的更新也就不容易进发和深化。鲁迅的这个见解实在是太准确和精辟了。

追求跟中国传统散文尽量接近和平行的艺术轨迹,既是不得不然的,又是出于不自觉的一种妥协,从而也就不能不削弱了艺术上新颖的追求和探索,同样也不能不由此而缩小了对生活触角和思想容量的追求与探索。朱自清正是这样在“文字的会写口语”的同时,多少还蕴含着一股古老的意蕴与情趣,往往摆脱不掉被陈旧传统凝固和净化的影响,这样自然也就不能不影响到思想深度的开拓,前面所引述的叶圣陶的评语,不啻是鲁迅对“五四”散文那种宏观判断的极为精确的注解。

朱自清的散文除了具有上述这些未能充分超越传统的不足之外,还表现于他虽然在思想追求方面,能够艰苦地走向切实和广阔的人生道路,可是在艺术表现上却又丢失了不少浓郁的个性和审美的追求。最典型的是《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本散文集,尽管还保持了认真揣摩和工笔勾勒的风采,文字也显得更为洗炼和成熟,更多地带上现代通行汉语的味道,却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散文中那种感情色彩和审美个性。如果追根寻源地说起来,也还是传统文化中禁锢人们充分表露个性的惯性力量,在潜藏地发挥着作用。

这部《朱自清名作鉴赏》的出版,就是想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新来进行一番鉴赏的巡礼,以便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一部饶有趣味的读物,从而领会和揣摩他艺术上的种种特点和奥秘,并且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他整个创作轮廓的含义,康德说:“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判断力批判》),只有不断地培养这种鉴赏的能力,才可能全面地升华审美的情操和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而鉴赏水平的提高,最好又是应该在不断受到艺术熏陶的氛围中,进行一种细致的辅导工作,唤醒、诱导、启发和升华大家内心之中感受艺术的天性。本书就想在这些方面作些贡献。

朱自清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大师,也是很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的精致和谨严的风采,曾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限于篇幅,本书只选其中的三首,便于读者斑窥的领略朱自清诗歌的风采。

撰写本书鉴赏文字的作者,包括了活跃于文艺和学术界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他们都以治学谨严和见解新颖著称。我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津津有味地读完了他们这些精彩的文字之后,真有一种醍醐灌顶、清凉万分之感。我深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也会产生这种跟我相同的体验。参加撰写本书鉴赏文字的,还有日本和韩国的汉学家,从他们这些生动有力的文字中间,更可以让我们领略外国汉学家的不同心态和欣赏趣味,这肯定也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同样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