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窗梦笔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汪荣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学名家汪荣祖天南地北谈历史!台湾《中国时报》「三少四壮」专栏合辑。 本书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二篇,曾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每周一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好。如今结集成册,错过当日报刊的读者即可随心取阅,遗憾不再。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余篇,曾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虽然每篇短文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爱。作者信笔挥洒,不拘一格,纵论时事,畅言古今,回忆与旧友新知的难忘交游,构成一部既轻松而又有教益的随笔集。

目录

写在书前

1.我住南台湾

2.大陆热今昔谈

3.对对子

4.想当年尼克松的登陆

5.忘掉与忘不掉

6.说声抱歉太沉重

7.说自杀

8.想当然耳

9.有朋自牛津来

10.随便说说

11.糖炒栗子

12.永远的傅教授

13.在台湾开车

14.谁说的?

15.小友BiUy

16.小S冠夫姓

17.3C关系

18.海行忆语

19.马屁经

20.说初恋

21.李敖返乡记

22.西雅图之恋

23.诺贝尔遗憾

24.大学之道

25.宁静湖畔一夕谈

26.上海上海

27.郎兄与湖畔咖啡

28.汉学与汉学家

29.史景迁论

30.史景迁写康熙

31.胡若望疑问的疑问

32.说诅咒

33.说痴

34.钱锺书评《吴宓诗集》

35.八只茶杯的故事

36.印刷术的发明

37.科学与宗教

38.韩国人的激情

39.后院的消逝

40.逃避自由

41.说屠城

42.陪美食家吃简餐

43.徒看绝艳连根尽

44.我的《渔洋精华录》

45.昙花一现的《观察》

46.祝枝山草书《秋兴八首》叙

47.说简体字

48.厦门去回

49.说模仿

50.文明在哪里?

51.丘翁毒舌

52.说友情

试读章节

我住南台湾

两年前,在朋友的邀约下,我提早退休,离开居住了四十年的北美洲,回到台湾长住,卜居于南台湾嘉义县民雄乡的中正大学。海外亲友看到我的新址,以为我到乡下“插队落户”去了。其实民雄乡已非旧时的乡村景色,宽阔的省道,贯穿其间;在散落的田野问,楼房林立,市镇上满街商店,车水马龙,热闹得很,还有一个民雄工业区呢。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工业化了,南台湾的一个乡村也不例外。不过,从民雄亦可一叶知秋,看到台湾工业化的物质层面走在精神层面之前,软件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设施,人们仍然不守秩序,交通仍然混乱,马路仍如虎口,机车横行,下水道蒸发臭味,医院拥挤,更不用说最近在桃园国际机场的大厅里大打群架的丑事了。法制虽尚未健全而法令却已到自缚的地步,工业化的台湾仍然让人闻到第三世界的气味。

民雄乡里的中正大学规模大得很,占地约一百四十公顷,那是台湾钱淹脚目时代兴建的一所“国立”大学,在财源滚滚下,硬件建设不惜工本,再经过十五年的经营,树木茂密,林阴道宽阔,校舍整齐宏伟,与美国的一般州立大学相比,并不逊色。然而细察栋栋宏伟的建筑,虽由名家设计,但是并不实用;所谓实用者,乃建筑物除美观之外,必须要满足以及配合需求。因而建筑师除其专业外,尚须具有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盖一家医院,必须要充分理解整个医院的运作,牵涉医疗过程中的需求、方便与管理;除了美观之外,还要符合实际的效用。中正各学院的校合宽敞高耸,望之俨然,但当狂风豪雨来袭时,不仅走廊积水,而且渗入研究室,令人狼狈不堪,而墙壁太高,使最基本的粉刷,必须搭起高架,所费不赀,难以维修,结果是再漂亮的校合也会日渐斑驳脱落,像迟暮的美人,不再令人赏心悦目。设计者似乎也没有估计到,宽大的空间造成惊人的耗电量;为了节省用电,夜间不免灯火黯淡,皇皇大楼,鬼影幢幢,犹如古墓般的深沉。至于大楼里面的厕所,臭味难消,虽外包清理,仍然改善维艰,那就不仅仅是建筑师的问题,也是使用者的问题了。

台湾早年的开发,无论是荷兰人还是郑成功,都从南台湾开始,然而曾几何时,台北成为大都会区的中心,而南台湾竟成为“偏远地区”了,作为“大学城”的民雄虽汇聚了好几百名博士老师,配给欧式别墅或高楼公寓,但仍有不少教研俱佳的老师被北台湾的大都会区所“吸”走,中正大学的校长曾经感叹地说:“就像我们养得白白胖胖的孩子,最后送给了别人。”这种情况当然不限于中正大学,南台湾的其他院校,亦复如此。其实,台湾那么小,不应像中国大陆有真正的偏远地区。台湾仍有所谓“偏远地区”,正说明这个海岛尚未整合得很好,高速公路连贯了全岛,缩短了南北的距离,但是在广义的文化上仍有区隔。显然地,第一流的人才与设备,甚至第一流的江浙馆子,都没有随着高速路“疏散”到各地。这不是贫富差距,也不是城乡差距,而是形成了南北差距。

大陆热今昔谈

最近一个多月来,连战与宋楚瑜先后到大陆访问;那种场面与令人瞩目,很容易想起三十三年前美国尼克松总统到中国大陆的破冰之旅。当时华府与北京相互视同仇寇,不相往来二十年,1969年有人说美国公民到过月球的要比到过中国大陆的还多。尼克松经过秘密沟通后,一旦现身大陆,当然引起全球瞩目。尼克松声称他的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从长远看也许确实改变了全球战略格局,但却一时改变不了中美之间的僵局,又花了七年时间,又经过两任总统,北京与华府才关系正常化,于1979年建交,而僵局的核心就是所谓台湾问题。台湾问题至今仍然是中美之间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台湾一直靠美国来对抗中国大陆,但当美国不再与中国搞对抗,甚至认为台湾会造成美中之间不乐见的对抗时,华府的压力自然就会绵绵而来,台湾也就不得不主动来面对与处理两岸问题。当年极端反共的尼克松在苏联压力与越战困局下,很现实地力求与中国大陆打交道,而尼克松极右意识形态的背景,正可作为不会向中国大陆出卖“灵魂”的保证。台湾的“尼克松”似乎非阿扁莫属,与大陆打交道最不会被骂“卖台”,也应该非他莫属,但是访问大陆的台湾“尼克松”不是阿扃,却是连、宋。我们不能全怪阿扁缺乏尼克松的国际观、胆识与谋略,因为美中之间再敌对,并无主权与身份的纠葛,故虽无外交关系,照样军礼相迎。但是“一中”与台独之间毫无交集,无从异中求同;受制于台独党纲的阿扁,若欲当台湾的“尼克松”,只有先请人铺路搭桥了。

连战是不待阿扁之请,自行登陆铺路,大陆接待之盛大,除了没有军礼外,比接待美国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不必说,那种内外有别的亲切感。宋楚瑜虽然晚了一步,却有“扁宋十点”作支撑,阿扁又放话要宋传话,胡锦涛接见时,宋夫人还穿了象征亲民党的橘衫与象征民进党的绿色裙子,好像宋搭桥要比连铺路更具权威性。宋启程前后也一再要与“先行者”连战较劲、争胜,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拼命要与当地的同胞博感情,说好听的话,临别还要鞠躬答谢。大陆方面也真是接待的能手,提供令人飘飘然的排场,给予热烈的掌声与喝彩,而且连、宋平分秋色,毫不偏爱,即媒体所谓的“元首级待遇”。但连、宋毕竟不是元首,犹如素鸡,绝无可能荤起来。可以荤起来的阿扁对连固然是有点“前倨后恭”,对宋则是有点“前恭后倨”,最后是一体否定。看样子,铺的路如蜀道之难行,搭起来的桥,好像是天边的彩虹,“一中”与台独之间仍然是无解,至今仍然无法确定阿扁是否愿意或当得起台湾的“尼克松”。

宋楚瑜于前往大陆访问前的记者会上,展露了一幅用毛笔字写的中堂对联送给大陆国台办陈云林,上联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下联则是:“两岸兄弟一家亲”。连战在南京即席所题的毛笔字“中山美陵”,虽不成格局,但老宋在众目睽睽下所展示的对联,也并不高明:“子孙”固然可以对“兄弟”,然而“炎黄”如何对“两岸”?“不忘本”又如何来对“一家亲”?只是凑两个字或三个字一句而已,例如“忘”是动词,而“家”是名词,根本违反对联的基本规律。更何况上下联意思重复,“不忘本”、“一家亲”云云,送给陈云林,又令人有向对方过于殷勤“表态”的感觉。这幅对联不妨改写如下:

炎黄子孙分两岸

连宋兄弟共一中

炎、黄两帝,正好对连宋两姓,两岸的中国人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仍然分隔在两岸,民进党与台独派反对“一中”,希望分为两国,但连宋哥俩共同坚持“一中”,“两岸”正好对上“一中”。而“两岸一中”正是宋楚瑜带回来的“共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野的连、宋可以登岸,而执政的阿扁却不能。这样才合乎对联格调的要求,以及作者所欲表明的意图。P1-7

序言

写在书前

2005年的4月里,我在研究室里忽然接到素不相识的《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编辑的电话,希望我为该刊写专栏,每周一篇。当时脑海里浮现的是,二十多年前我曾为高信疆所编《人间副刊》写“学林漫步”专栏的往事。那是我个人的专栏,用的是“庸椽楼主”笔名,不定期刊出,一连写了好几年。后来于1983年由时报出版公司出版成书;多年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了简体版。去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增订本,印行五千五百本。

二十余年前的旧专栏似乎已不在年轻一辈“人间”编者的记忆里,但电话相邀立即引发我重操秃笔的兴趣,便一口答应了。我于去年5月4日那天写就第一篇之后,整整一年,每周一在《人间副刊》的“三少四壮”专栏中亮相。我很快发现其余六位不相识的笔阵伙伴,果然是非“少”即“壮”;相形之下,唯我一老,未免有负少壮之美名。记得当年许多人见到“庸椽楼主”笔名,文章又有点老气横秋,以为此人必已七十开外;二十佘年岁月流逝,望不至于再误认鄙人已是人瑞之属。

回顾一年,每周一篇有点像中学时写周记,在课堂上作作文;有空时想想题目,到星期天下午在计算机上成篇,翌日由计算机传出,成为例行功课,居然未脱一篇,一共写了五十二篇,成为我“课外活动”的一点成绩。每篇千余字,似不经意,然无意中积少成多,竟可成册。麦田出版社的老总涂玉云小姐是我忠实的读者,每写一篇,皆蒙过目,且早已约定由其出版社出书,盛情可感!我不知道过去一年有多少不相识的读者,却知有不少相识的朋友因订其他的报纸,而不得见我涂鸦。南艺大的冯幼衡教授最近才习惯于周一看“三少四壮”,但已近尾声,随即“换了人间”,令她失笑。现在将这一年来所写的简短片言,照原来的顺序,全部收录在这本书里,虽未必能片言折狱,聊供有兴趣的读者随便翻翻。

汪荣祖

2006年9月9日,于嘉南平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