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疆掌故/新疆人文地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申国祥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新疆人文地理丛书之一,是介绍新疆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该书从历史溯望、先躯纪事、文明遗响、山川特产史话、习俗风情这五个角度反映和介绍了新疆。全书语言通俗,故事生动,情节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很强。通过本书,你就能知道,新疆绝对是你一部最值得读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新疆人文地理丛书之一,是介绍新疆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该书从历史溯望、先躯纪事、文明遗响、山川特产史话、习俗风情这五个角度反映和介绍了新疆。通过本书,你就能知道,新疆绝对是你一部最值得读的书。

目录

一、历史溯望

 1.周穆王游西域

 2.张骞创丝绸之路

 3.解忧远嫁乌孙王

 4.班超投笔从戎

 5.玄奘路过流沙河

 6.玄奘路过火焰山

 7.图伯特与察布查尔大渠

 8.左宗棠新疆扬国威

 9.刘锦棠坐镇乌鲁木齐

 10.明亮疏天池、建明园

 11.林则徐哈密留官声

二、先躯纪事

 1.陈云接应西路军

 2.陈潭秋在新疆办事处

 3.毛泽民主持财政

 4.杜重远在新疆学院

 5.林基路在库车

 6.赵丹在乌鲁木齐

三、文明遗响

 1.楼兰古城

 2.高昌故城

 3.交河故城

 4.惠远古城

 5.铁门关

 6.乌鲁木齐城市沿革

 7.乌鲁木齐红山春秋

 8.水磨沟里的人文信息

 9.布尔津的俄罗斯文化

 10.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11.茅盾笔下的新疆

四、山川特产史话

 1.漫话昆仑

 2.漫话天山

 3.天山名称小议

 4.哈密瓜史话

 5.葡萄史话

 6.西瓜史话

五、习俗风情

 1.西域三十六国分布

 2.古尔邦节

 3.肉孜节

 4.“四一八”节

 5.阿凡提其人

 6.维吾尔族人名的含义

 7.新疆地名的含义

试读章节

周穆王游西域

距今4千年至6千年前后,在天山南麓、北麓,伊犁河流域和昆仑山北麓,以及帕米尔高原,亦即现在新疆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已经居住着新疆的远古居民。那时他们和祖国其他地区的远古民族一样,都还处于原始社会,从事着狩猎和畜牧业。他们的遗址和遗物,与内蒙古、青海、宁夏、东北地区的远古民族的遗址遗物具有共同特征,在地域上也连成一片,考古学上叫新石器文化。

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的古代传说,早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帝族部落联盟的首领轩辕氏(即黄帝),就曾巡游西域,并在昆仑山上建造了宫室。到唐尧、虞舜和大禹时期,内地民族与新疆远古民族的交往就更多了,我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据说就是记载大禹和伯益治水的著作,其中就提到了昆仑山和罗布泊。

到了距今3千年左右的西周时代,周朝已同西域各族建立了直接的政治关系。周穆王曾亲自巡视西域各部族,大大发展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各部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穆天子传》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周穆王的这次西巡。

周穆王姓姬名满,穆王可能是他的称号,其义为大王。他是西周第五代帝王,公元前977年至922年在位,长达55年。他在位时期,是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公元前964年,年龄已有五十多岁的周穆王,开始了他的长途旅行。这年春天的闰二月,周穆王率领大队扈从,从国都宗周(今西安市西)出发,北经现在的山西,出雁门,渡黄河,到了内蒙古大青山南的河套一带。这里居住着河宗氏部落,穆王一行受到了河宗氏部落首领伯夭的热烈欢迎,并在伯夭的协助下举行了隆重的祭河仪式。伯夭还献出河图河典给穆王观览。当穆王继续西行时,熟悉西域各部落情况的伯夭就做了穆王的向导和翻译,从此一直紧紧伴随着穆王。

接着,穆王一行出玉门,进新疆,沿天山南麓向西转南,渡过塔里木河,来到了昆仑山下的于田(今和田)。穆王由此登上昆仑山,观看了黄帝修建的宫室,并举行了烧柴升烟的祭典。

夏季六月,穆王来到帕米尔高原(今塔什库尔干一带),当时称之为春山,以后又叫钟山、葱岭。当他登上这世界屋脊极目眺望,顿觉千山万峰尽在眼底,不禁感叹道:“春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在这里,穆王采集了一种名叫孳木的植物果实,把它带回内地引种。

穆王在春山逗留了五天,又经过两天的路途,来到现在莎车一带的赤乌氏之邦。但见这里土地膏腴,稼禾滋盛,草木硕美,好一派富饶秀丽的绿洲风光。赤乌氏首领兀(音其),向穆王敬献美酒千斛、食用马九百匹、牛羊三千头,表现得非常热诚。穆王命人收下礼物,向随从官员介绍说:“这赤乌氏的祖先原来也是我们周族人,我们周人本是西戎的一支,原始居地就在这春山、赤乌一带。后来大部分周人东迁了,但还有一部分人留在这里。我的七世祖曾封他的女婿为这里周人的首领。”说完,穆王赐给兀黄金、贝带、颜料等礼品。兀高兴地收了礼品,又献给穆王两个美女,穆王当即把她们列为自己所宠爱的人。穆王对赤乌氏发达的农业很感兴趣,他挑选了内地所没有的谷物良种,带回中原加以推广。考古学家认为,穆王带回的“嘉禾”可能是稷属谷物,因为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还没有稷粱出现,而周人的始祖却叫后稷,这也约略反映了周人原居西域的事实。

穆王别了赤乌氏,渡过叶尔羌河,来到现在叶城南面约四百里的群玉之山(今密尔岱山),这是容成氏部落的辖地。据《西域水道记》说:此“山三成,下成者麓,上成者巅,皆石也;中一成则琼瑶函之,弥望无际,故日玉山。”穆王见了这满山宝玉,实在欢喜,就亲自带人开采玉石,一连采了四天。他下山后,还留下一部分人继续采了一段时间。一共采了大块的玉板三车,其他大小玉石上万件。由此看来,这次采玉真算得上我国古代一次大规模的采玉活动。

在帕米尔一带,穆王还访问了曹奴氏、长肱氏、剞闾氏等部落,都受到盛情接待。然后,穆王出帕米尔继续西行,到达距群玉之山三千里的西王母之邦。

周穆王来到西王母之邦的第二天,正逢甲子吉日,穆王拜会了西王母,并敬献了白色的圭玉、黑色的璧玉以及数以百计的彩色丝带,西王母一一收下,高兴得一再向穆王拜谢。第三天,穆王在他下榻的瑶池之上,设宴招待西王母。宾主频频举杯,言谈甚欢,诗兴大发,西王母首先即席赋诗一首赠穆王。西王母吟诵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JIl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对于西王母的深情厚意十分感动,也立即吟诗一首回赠:“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同‘尔’)野。”

为了永久纪念这次令人难忘的会见,穆王驱车登山,立了一块石碑,在上面记载了他与西王母相会的情形,并在碑的上方刻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还在碑旁种了槐树作为陪衬。

离开西王母之邦以后,穆王一行又走了千九百里,来到了位于现在咸海与里海之间的大旷源,这里是穆王西巡的终点。从宗周到这里行程一万四千里,用时四百余天。穆王及其扈从在旷原狩猎、休息了三个月,就开始了返回宗周的历程。

周穆王东归的路线,大体上是循来时原路而又较为直捷,并巡访了一些来时未曾经过的部落。当他过了阏氏胡氏的地以后,曾遭遇过一次“沙衍之困”,反映出他的旅行有时是很艰难辛苦的。沙衍就是沙漠,穆王当时所横穿的沙衍大概就是现在的卡拉库姆沙漠。穆王一行走到沙漠深处,却断了饮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人们口渴难熬,生命垂危。这时候,穆王的一个卫士高奔戎急中生智,用刀割破一匹骏马的脖子取出一些马血,穆王喝了马血,才得以度过这次危机。

不久,穆王经过浊繇氏和重邕氏等三个部落,并在重邕氏开采了玉石,这几个部落可能是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的费尔干纳地区。然后穆王继续东返,驰驱千里,到达现在焉耆或鄯善一带的巨搜氏部落。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河套的河宗氏部落。穆王命伯夭仍然回去管理河宗氏,并把他随身佩带的佩玉一只解下来,赠给伯夭留作纪念。于是这两位相处融洽的君臣就依依不舍地分别了。穆王驱车南还,“升太行,济黄河”,结束了一万里的归程,回到宗周。这时,已是公元前963年的初冬,即穆王十四年孟冬十月。

穆王西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族人民的联系,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选自《新疆风物志》)

P2-4

序言

阅读新疆

在新疆生活了几十年,我还不敢说,我对新疆有充分的感知和全面的了解。

因为新疆太大了。因为新疆的历史文化沉淀得太丰厚了。因为新疆的人文地理色彩太绚丽了。更重要的,足因为翻疆每时每刻都在友生着变化。当每一轮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新的新疆。

新疆是一部太厚的书。新疆是一部一生都读不完的书。

近几年,我每年都到南北疆调研学习,每一次回来都有更加强烈的感受和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同时也强烈地认识到,新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宝库,是一个出版资源的富矿。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编一套介绍新疆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多镜头、多方面地反映和介绍新疆。于是就有了这套《新疆人文地理》丛书。

新疆的美,不仅在于她有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山峦、壮美的大漠、粗犷的戈壁、丰厚的森林、奔腾的河流、遍野的百花、富饶的绿洲,还在于她有独特的人口结构与人文格局。不同文字、不同语言、不同服饰、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在这里和睦共处,和谐生活,千百年来,演绎出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她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建筑、一段歌舞、一场比赛、一段历史、一个传说故事,都令你新奇,都是一篇美文,一首新诗,一幅回味无穷的画卷。

新疆的美,更在于她的“新”和“奇”。同一个地方,同一处景观,在不同的时间,你都能有不同的发现和观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奇、大美,悠久、深厚。即便是在你生活的城市、乡村,每天早晨你看到的都是新一轮日出,经历的都是新一天生活。难怪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到了新疆方知要学的东西太多。”

介绍新疆,尤其是充满激情、全方位、真实、全面地展示新疆是我们出版人的职责,理应竭尽全力,上下而求索。我们在编这套丛书时,努力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去发现和发掘,努力将更多的东西告诉读者,更多的魅力展示给大家。

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对零零碎碎东西的整合和加工,不能说有多少新的创意,但我们的想法是:将那些散落在河床边的煜煜发光的沙金,淘出来打造成一块金砖;将那些绽放在草原上的各色小花,采摘来编织成一个花环。当然,可淘的金还很多,可摘的花也很多,不是编一两套书就能达到目的的。这方面可做的事还很多,要下的功夫还很大。这也是我们编这套丛书的另一初衷: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淘金和编织花环的队伍中来,有更多的高纯度金砖和更绚丽的花环奉献给社会。

新疆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新疆是一座太富的宝藏;

新疆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新疆的书里有金砖、有花环。

阅读新疆吧!

张新泰

2007年3月18日于乌鲁木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