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元顶级名将/历代顶级名将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庞仁芝//庞博//张爱平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历代顶级名将系列之一,该书为宋元卷,唐代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战乱纷争。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又经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宋朝面对辽国、西夏的进攻掠夺,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到南宋时期,面对蒙古贵族的侵掠,积贫积弱形势严峻,战祸巨大。因此,宋元时期,兵略发展,名将众多。

中国历代名将数不胜数,其用兵智略神妙莫测,是中国人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仔细发掘,认真吸取,无疑会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两宋时代,统治者重文轻武,文官掌握军权,终其一朝军事孱弱,每战必败。澶渊之盟,钦、徽二帝被掳,更是千古耻辱。虽有忠心耿耿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大义凛然的文天祥……但奸人当道,将军也终究难以力挽狂澜!此时北中国金戈林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群雄竞起,百万宋军土崩瓦解,临安繁华瞬间飞灰烟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用铁骑踏遍中原,撼动欧亚。在历史上留下了扩张的辉煌与悲愤。

岳飞正当抗金形势大好、收复中原在即时,卖国奸相秦桧与赵构,权奸勾结,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把岳飞乘胜反攻的计划视为他们向金人妥协议和的障碍。在岳飞胜利进军之际,秦桧先密令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等从淮北撤退,又令陕西方面停止作战,使岳飞军队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使岳飞班师。1140年7月20日,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不得已由郾城退兵,刚收复的中原州郡又被金军占领。  

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跪,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席地而坐,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弃君王,另立二王,算何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有何功绩做出?”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遂慷慨赴死。

……

目录

赵匡胤:胸怀统一的马上皇帝

杨业:满门忠烈的抗辽老将

狄青:从士兵到统帅的北宋奇才

宗泽:孤忠义胆的抗金英雄

韩世忠:忠勇冠世的“韩家军”统帅

吴玠:三十载独撑南国江山的铁汉

刘锜:慷慨深毅的南宋儒将

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丰碑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抗金将才

成吉思汗:威震欧亚的“一代天骄”

孟珙:立志光复中原的灭金将领

史天泽:出奇制胜的元初蒙将

忽必烈:文韬武略的帝王将领

文天祥:彪炳千古的名将烈士

伯颜:深略善断的“军旅之神”

试读章节

少年立志弃文从武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三月二十一日,后唐都府洛阳夹马营一赵姓家中添了一个面方耳大、眉清目秀的婴儿,取名匡胤。赵家可谓“累代仕官”:赵匡胤的祖父做过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父亲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中级禁军头目。根据官宦人家的习惯,赵匡胤七八岁时便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父辈们希望他能子承父业,走上仕途。然而,那样一个时代,干戈扰攘,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受到耳濡目染的赵匡胤哪里肯坐冷板凳苦读“之乎者也”!在“武力决定一切”的社会共识的影响下,他神不守舍,貌似口念经书,实则心飞旷野。先生一说放学,他就像离弦的箭,“嗖”地夺门而出,与伙伴们玩起操演打仗的游戏,很快便成了孩子王。只要他一声令下,没有一个不顺从的。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命令伙伴们排起队伍,自己押在队后喝令,还真有些带兵打仗的样子。到十几岁时,他已长就一副魁梧的身材,英俊而又洒脱。稳重深沉、善于思索的赵匡胤,决心弃文习武,用战争平息战争,走武力统一的道路。

赵匡胤弃文习武后,凭着天生的聪明,练骑术、学射箭,长进飞快。一次,他选择了一匹无笼头缰勒的恶马习骑,但这畜生不甘役使,当他跨上马背正欲策鞭时,恶马狂嘶一声,四蹄乱踢,朝城内疾驰。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门楣上,甩下马来。目睹的人吓得倒吸一口凉气,判定赵匡胤的脑袋准被撞碎。谁知,当人们围上来抢救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慢慢站起来,拨开人群拔腿追去,从马的一侧纵身一跃,再上马背,抓鬃夹裆。不一会儿,恶马终于乖乖认输了。就这样,赵匡胤刻苦砥砺,学得了娴熟的骑术和武艺,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赵匡胤十八岁那年,娶了一位将军的女儿成家,但仕途却不见好转。为寻求出路,二十岁时他毅然离别娇妻,沿黄河西行。他先浪迹到陕西、甘肃一带,一无所获,转而往东折向汉水,来到湖北投靠复州(今湖北天门)防御使(由刺史兼任的州军事长官)王彦超。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王彦超不肯收留。无奈,他又投奔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董宗本麾下。董宗本碍于曾与其父赵弘殷同殿当臣的面子,收留了他。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见赵匡胤谈吐不凡、马术超人,便大为嫉妒,仗势凌人,百般刁难,必赶他走而后快。赵匡胤生性耿直,厌恶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生活,便告别董宗本,又长途跋涉,来到汉水边的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他无亲无友,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乞食于僧舍。老和尚担心赵匡胤久住不走,与自己争食。便佯装相面,将他仔细瞧了一遍,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赵公子有福相,往北走,一定会有知遇。我送你盘缠。”赵匡胤从懂事起,就常听到对他的赞美之词,什么面方耳大、眉清目秀啦,什么仪表堂堂、必有洪福啦。然而,他从不当回事儿。眼下,落难日久,再听夸赞,倍感温暖,不禁暗自思忖,莫非好运就在前头。于是,便与老和尚拱手告别,满怀信心地踏上通往北方的古道。

后汉乾祜元年(948年),赵匡胤来到邺都(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他目睹这个与契丹接壤的后汉北部边陲的重要军事基地,耕耘繁忙,买卖兴隆,兵强马壮,感慨油然而生:同是汉室之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邺都两重天,看起来镇守这里的枢密使郭威一定治国有术、安民有方。难道郭威正是自己的北方知遇?恰巧,这时的郭威也正野心勃勃,招兵买马,企图走“马上得天下”之途。武艺非凡的赵匡胤前来投募,使他高兴不已,连忙收入麾下。是年,赵匡胤二十二岁,正当风华正茂之龄。或许他未意识到,日后创立宋朝、统一中国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P2-4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在中国五千多年漫长的文明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华夏民族虽然屡经磨难,累遭变乱,但是终能由乱返治,转危为安,使民族命脉繁衍不断,生生不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绝无仅有的历史贡献。这些优秀而丰富、博大而精深的历史文明遗产,既是中华民族聪明睿智的结晶,又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思想文明与世界思想文明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日益丰富、前后相承的连续体,它有艰苦探索、思想纷呈的昨天,又有辉煌发展、积极创新的今天,更有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的明天。尤其是在历史悠久的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就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影响广大来说,则是举世仅见的。

我们清楚地知道,人类现代和未来的文明,是历史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为了建设现代和发展未来,就必须追溯、研究历史。当我们全面考察、探本索源历史文明时,就会发现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与自然奋斗,与人群奋斗,与社会奋斗,与外族奋斗,与外国奋斗等等。在这些奋斗中,要想战胜对方,生存下去,求得发展,就必须有智慧、有勇力,善养己、善卫己。因此,初民伊始,就非常重视“智”、“勇”,“养”、“卫”之事。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和人的智力增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于是便产生了两个久远而普遍的学问——文治与武功,亦即思想文化和兵学文化。这是人类同一棵认识之树上所结出的两颗硕大而丰满的智慧之果。它们是人类思想文明发展史上古老而普遍、久远而常新的社会思想文化。虽然历史变迁,人事沧桑,但是它们却依然存在,永不式微,并伴随历史发展、社会前进,而日益丰富,愈加邃密。中国的思想文化史和军事思想史的发展、演变、深化,便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的这种认识和论断。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战争及其理论学说就非常重视,深究细研,不断总结,付诸实践。其所以如此,就在于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求得生存、强大,就必须防备、抵御他国、外族的侵略、杀戮。因此,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去认识战争,准备战争,进行战争,赢得战争。人类奋斗的目标是实现其共同理想的和平世界,争取达到永久的世界和平。然而,和平不是自然而然地从天而降,造福人类的。有人曾说:“和平的女神,若无战争的陪伴,就会寸步难行。”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都作了充分的证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备战应战,国固民安。一个国家,若无适当的军备国防,就谈不到自己的独立、自由与和平。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争?人们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据外国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D。年到公元1964年这五千一百余年间,世界上共发生了一万四千余次战争,只有三百二十九年是和平的。可见,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频繁众多、连年不断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不断地生活着、发展着。战争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模式,战争理论学说亦随之不断地深入发展,作为战争指挥者的将帅亦随之不断地涌现成长。人类在这种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认识了战争的本质、规律,提高了驾驭战争的能力、技艺。从而总结形成了关于战争的理论学说,并将其运用到战争的实践中去,以指导战争,取得胜利。

我们说,军事思想理论,是人们认识战争规律、总结战争经验的智慧结晶;军事思想史,是人类认识战争规律、总结战争经验发展史的理论学说。

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能维系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使之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当我们窥古探幽时,不仅看到先民们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看到他们所创造的古代文化,“实皆为战斗文化”。所以才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精辟论断。我们从中国古代诸家皆察兵、重兵、论战、行战中,看到中国古代兵论、兵略的高超智谋。这也同时告诉我们,研究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吸取中国古代兵家智慧谋略,总结中国历史名将战争经验,必须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文化演变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本人曾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撰写了《中国军事思想通史》,便作了这样的探索。

在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不仅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而且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杰出将领,诸如姜太公、孙武、田穰苴、范蠡、吴起、孙膑、商鞅、白起、田单、乐毅、廉颇、赵奢、王翦、张良、韩信、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邓禹、耿弁、马援、班超、皇甫嵩、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司马懿、周瑜、陆逊、羊祜、杜预、谢云、韩擒虎、李靖、李世民、薛仁责、裴行俭、郭子仪、李想、李光弼、马燧、赵匡胤、杨业、狄青、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锜、辛弃疾、文天祥、成吉思汗、史天泽、刘基、朱元璋、徐达、于谦、姚广孝、王守仁、李成粱、戚继光、杨一清、郑成功、史可法、努尔哈赤、皇太极、玄烨、林则徐、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张之洞、洪秀全、邓世昌等等。其人物之众多,智谋之高超,战略之精妙,战策之神奇,战绩之辉煌等,都是世界战争史中所独见的。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著名将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战绩,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对于如此众多,几千年的不同时代的著名将帅,要想作全面而周详的描述,是一项极为艰难而复杂的重大事业,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大可能的。然而,这确实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事业。我们只能根据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各个历史时代的名将功业,经过个人的潜心研究、缜密思索,同时参照、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精心选择,而确定《中国历代顶级名将》中的各位传主,分别加以分析描述。这种选择确定,只是我们的理解,乃一家之言而已。我们也期望有更好的见解,从而充分地展现中国历代名将的智略和业绩,供我们今人效法。

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文明发展史,贯通古今上下数千年,久盛不衰,在这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究竟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战争,涌现出了多少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军师战将,谁能说得准确?恐怕无人敢说吧!《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所论到的历代名将,已是洋洋大观,令人惊叹!而未入其中的著名将帅,谁敢说自己能说得清楚明白!北宋学者张预“观历代将兵者所以成败”的事实,而“择良将得百人,集其传成一书”,分为十卷,以姜太公为首,至五代周刘词止,而著成《十七史百将传》一书。明代学者何乔新依照《十七史百将传》的体例,增收该书之外的四十名将帅的传记,又编成《百将传续编》,辑入其中。明代大儒、南明大臣黄道周针对晚明的现实,“窥前人已然之妙用”,以使“用武者不可朝夕离也”,故又编著《广名将传》一书。书中选取“历代将帅著称者一百七十余人”列入其中。明代以后,名将辈出,不可胜数。所以我们说,中国历代名将数不胜数,其用兵智略神妙莫测,是中国人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仔细发掘,认真吸取,无疑会大有裨益。

中国历代著名将帅,虽数不胜数,但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公允论断,还是可以优中选优,善中择善,从而筛选出“顶级名将”,并依此确定《中国顶级名将》诸将。

该书共分为七卷:(一)先秦卷,中国先秦时代,由上古至夏、商、周三代而到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中国止。这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历史时代,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进而发展到封建社会。因为历史久远和三代以前没有文字记载,后来虽有文字记载,但史料不详,所以只能从“千古兵家之祖”的姜太公始,而依次选择其他诸将列入其中,加以评论,仅此而已。(二)两汉卷,秦朝统一中国后,由于秦始皇暴政苛民,二世而亡。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但战争依然频繁。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刘邦与项羽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西汉。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代汉。刘秀率兵粉碎了王莽集团,于公元25年,自称皇帝,建立东汉。西汉与东汉,故称之为两汉。两汉时期,各种战争不断发生,智勇斗争激烈,所以名将甚多。(三)三国魏晋卷,东汉以后,经过分裂割据,战乱不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隆中对”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司马氏代魏,建立晋朝。中国进入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异族入侵,军阀混战,名将辈出。(四)隋唐卷,经过长期的战争,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统一是由战争武力实现的,统一后的中国依然面对着外族的侵掠,战争时有发生。唐朝之后,国家又由统一走向了分裂,正所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实践中,造就、涌现出一大批名将。(五)宋元卷,唐代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战乱纷争。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又经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宋朝面对辽国、西夏的进攻掠夺,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到南宋时期,面对蒙古贵族的侵掠,积贫积弱形势严峻,战祸巨大。因此,宋元时期,兵略发展,名将众多。(六)明代卷,朱元璋靠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明朝开国,是由朱元璋依靠刘基等谋略运筹和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征战,而打下天下的。明朝建立之后,内有皇族权位争夺,尤其朱棣夺皇位之战和宸濠叛乱。到了明世宗嘉靖以后,又有倭寇的猖狂侵略掠夺,故涌现出一大批抗击倭寇的著名将领。他们智略高超,为捍卫国家贡献了巨大的才智。(七)清代卷,明朝末年,统治者腐朽,农民起义不断,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贵族与吴三桂勾结,攻破北京,入主中原,实行暴政,招致反抗。清代晚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外国侵略势力的侵攻,各种战争不断,故使名将大量涌现。我们根据上述七个历史时代的断代划分和战将的依次出现,而将本书分为以上诸卷,对中国历代的著名将领的战略战术、战功业绩等,加以分析评述。我们编写这套书的目的,意在总结、弘扬中国历代名将的德业、智略,使广大读者从中真正了解、吸取他们的智慧,启发、提高自己的智慧,开拓、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顶级名将》一书七卷,由姜国柱教授主编,该书作者由国防大学老、中、青三代研究军事理论、军事历史、军事战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担纲编写。每位作者依据全书写作的宗旨、要求,尽力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个人风格,提倡“百花齐放”、文责自负,不求全书等齐划一、禁锢思想。所以本书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整体,分别看每卷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各自的特点。我们愿意抛砖引玉,期望他人做得更好。

姜国柱

2007年4月26日

于国防大学

后记

三国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有分有合、走向重新统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族建立的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并存,包括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辽(907~1250年)、夏(1032~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06~1368年)等朝代,长达四个多世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元以前的各政权之间经过近三百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此消彼长,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再次形成创造了条件,最后在元代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统一。

宋元时期的战争实践非常丰富,民族战争、农民战争、统治阶级内部战争、统一战争,相互交织,应有尽有。时势造就英雄,战争推出将领。在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中,涌现出像赵匡胤、杨业、狄青、宗泽、韩世忠、吴玠、刘锜、岳飞、辛弃疾、孟珙、文天祥、成吉思汗、史天泽、忽必烈、伯颜等著名将领或军事统帅。研究他们的作战实践和军事思想,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军事文化以及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批判地继承其中合理的成分都是富有意义的。本书以出生年份排序,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著名战例、作战谋略、用兵智慧、指挥艺术、军事思想等情况。写作力求把思想性、准确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准确、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标题醒目、引人入胜。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庞仁芝(国防大学教授)、庞博(中国税务出版社编辑)、张爱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由庞仁芝统稿。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本丛书主编、国防大学资深教授姜国柱同志的指导,参考了中国古代军事典籍和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疏漏等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6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