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外传世名剧(中国卷鸣凤记)
分类
作者 (明)王世贞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外传世名剧”丛书采用了一种这样的出版形式:将古代的戏剧原著与当代人将其改编为小说或者可称为故事的改编本并列出版,即在一本书里你既可以痛快淋漓地欣赏戏剧故事的起伏跌宕,又可以慢条斯理地品味戏剧原作的优美台词,但要强调的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文白对照关系。改编尽管是忠于原著的改编,但也有作者的理解与发挥,可以称这样的改编形式是一种变脸。原著仍然是原著,但为了便于少儿阅读,请了从事文字工作的专门人士做了版本上的整理,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与注释。

本书为中国卷之鸣凤记,写明嘉靖朝忠奸斗争事,共四十一出。

内容推荐

明嘉靖朝丞相夏言,为了收复被异族侵占的失地--河套。派都御史曾铣领命制三边,但曾虑朝中权贵从中作梗,难成大计。夏多加慰勉。曾督兵赴边后,受严嵩指使的总兵仇鸾和兵部尚书丁汝夔都拒不发援兵助曾铣。严嵩窃居相位后,与其子世蕃总揽朝政,群臣也多趋炎附势。乘严嵩寿时大加献媚的刑侍曹赵文华,被升为通政。严嵩为排挤夏言,先排除曾铣。兵部车驾司主事杨继盛上本奏参奏仇鸾叛逆大罪。在部院议事的会上,夏言力言收复河套,严嵩认为中华疆域广大,河套不足惜,并认为曾铣是罪魁,要先斩曾。于是指使心腹劾曾克扣军晌,妄动失机。并妄加罪名于夏言,让内臣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曾、夏均遭斩首。夏氏全家远徙广西。夏家老仆朱裁为保夏家后嗣,让把已怀有五个月身孕的夏妾苏赛琼连夜逃往杭州,为杭州秀才邹应龙之妻沈氏收留于家中桑园。夏夫人在去广西途中,在宣山驿遇贬此为驿丞的杨继盛。杨知夏家不幸事,悲痛交加,即备车轿送夏夫人至徙地广西全州,并致书马平县举人张,多方关照夏老夫人。不久,仇鸾阴谋败露,杨被升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为除奸党,弹奏严嵩无道,灯下草本,写得手指流血仍不止,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这一言辞激切的奏章,激怒了皇帝。杨被斩首,夫人张氏也刑场自刎,幼子与家奴被远徙外地。此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严嵩等却对此不闻不问,日日寻欢逐乐。嘉靖旨命严治倭寇,严不得不举荐亲信赵文华升兵部尚书,总统江南水陆,督兵剿倭。其实,这些官兵只会坑害沿海百姓,杀戳良民冒功邀赏。大比新科,临安邹应龙和莆田林润两结义兄弟双双高中。这两人师事翰林学士郭希颜,一向景仰夏、杨之忠诚,二进士与师三人一同拜谒夏与杨继盛夫妇的灵墓,为严世蕃仇视。严世蕃与监察御史鄢懋卿定计,让邹塞外巡边,林出使云南,想以此置二人于死地。郭因弹劾严氏谋害易家事被赐死江西老家。郭举荐易生塞外投奔邹应龙。邹应龙巡边至榆林,逢见因劾奏严氏父子被贬此戍边的兵部郎中张□,张原籍广西,易乃夏夫人之侄。邹即令易、张二人同赴广西,照顾夏夫人,等待赦命下。不久,回京的邹应龙与刑部给事孙丕扬同上本奏,弹劾严氏父子罪恶,已失帝宠的严氏父子及其党羽作群鸟散,赵文华因暴饮而死,鄢因疽发而亡,严嵩被放归江西老家,严子世蕃充军南雄卫。升任南道御史的林润,查得回藉的严嵩仍横行乡里,严世蕃也抗命不去南雄,即本奏朝廷,终将世蕃腰斩,严嵩收禁。妻孥家产抄没。邹、林升为都御史,忠臣得到褒封。

目录

写在出版以前

传世名剧的变脸

鸣凤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改编说明

鸣凤记传奇

 第一出 家门大意

 第二出 邹林游学

 第三出 夏公命将

 第四出 严嵩庆寿

 第五出 忠佞异议

 第六出 二相争朝

 第七出 严通宦官

 第八出 仙游祈梦

 第九出 二臣哭夏

 第十出 流徙分途

 第十一出 驿里相逢

 第十二出 桑林奇遇

 第十三出 花楼春宴

 第十四出 灯前修本

 第十五出 杨公劾奸

 第十六出 夫妇死节

 第十七出 岛夷入寇

 第十八出 林公避兵

 第十九出 邹慰夏孤

 第二十出 端阳游赏

 第二十一出 文华祭海

 第二十二出 邹林会试

 第二十三出 拜谒忠灵

 第二十四出 世蕃奸计

 第二十五出 南北分别

 第二十六出 二妻思望

 第二十七出 幼海议本

 第二十八出 吴公辞亲

 第二十九出 鹤楼赴义

 第三十出 三臣谪戎

 第三十一出 陆姑救易

 第三十二出 易生避难

 第三十三出 鄢赵争宠

 第三十四出 忠良会边

 第三十五出 秋夜女工

 第三十六出 邹孙准奏

 第三十七出 雪里归舟

 第三十八出 林遇夏舟

 第三十九出 林公理冤

 第四 十 出 献首祭告

 第四十一出 封赠忠臣

汉宫秋(改编本)

 一 单于爱之梦

 二 择美

 三 深宫

 四 临幸

 五 祸起边塞

 六 汉宫秋色

 七 出塞曲

 八 梦回汉宫

改编说明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原文)

试读章节

天刚蒙蒙亮,月牙儿如半睡半醒的人的眼,还斜在天边。

京城惜薪胡同的一处宅院里,第三进院子的堂屋燃起了一盏灯。“老爷,你不再睡会儿。”“不了,就要上朝了。”“不知今日皇上会不会上朝?”“我也不知道。”

说话的男子叹了一口气。皇上明世宗朱厚熄不上朝已有四年多了。自从发生了壬寅宫变,十几个宫女不堪世宗的凌辱,用绳子企图勒死世宗,在慌乱中宫女杨金英将绳子打了个死结,一直未勒死世宗,有人见事不好,转去报予方皇后,方皇后率众人赶来相救,十六名宫女全被拿下。事后经司礼监“格外用刑”,宫女们在酷刑之下,又咬出端妃和宁嫔事先也参与其事,最后一并被凌迟处死。世宗大难不死,惊吓之余,由紫禁城中的乾清宫搬到西苑,再也没有回过乾清宫,原本多疑的个性变本加厉,甚至不再上朝。

今日与往常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看来皇上是不会上朝了。说话的男子是当朝的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夏言。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袭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顾问,没有决策的权力,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在实际运作中,殿阁大学士经常随侍皇帝身边,加上奏章应对均由殿阁大学士拟票,殿阁大学士中的首辅便有了昔日宰相的权力,只是没有宰相的名义而已。夏言在几个大学士中资格最老,威望最高,是当朝的首辅。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夏言时时感到身上的重担。

这几天,夏言更是心事重重,愁眉不展。陕西总督曾铣派人送来紧急军情的邸抄还放在他的书房。邸抄上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率领三万多人马进犯延安府,并深入到三原、泾阳等地,大肆掠夺,还杀了许多人畜。

这个俺答太可恶了,做个太平宰相看来他是没有这个福分了。夏言苦笑着摇摇头。

“备轿,去西苑晋见皇上。”

由惜薪胡同去西苑的路并不算太远,一袋烟的工夫,轿子逶逶迤迤来到西苑的宫门外。西苑就在紫禁城西边,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北海,经过几代皇帝的大兴土木,这时的西苑已是颇为壮观的皇家园林群了。住在西苑比紫禁城里要轻松得多,没有那么多规矩,身在城中,也能得山水之趣。明世宗就住在西苑的永寿宫中。

未到永寿宫,远远闻到一股檀香,走得越近,檀香味越浓,宫墙之内升腾起一片青烟。夏言跨过永寿宫边门的门槛,走到院中。只见院的中心搭起几层圆台。在五个方向,各插了红黄蓝黑白五色旗,九个小太监举着长幡,分立各处。香花灯烛,正在降召真仙。几个身着羽衣黄冠的道士围着圆台唱诵,其中一位须发秀润,双瞳如点漆,面作婴儿色,自是最得皇上宠幸的道士陶仲文。陶仲文见到夏言并不停止口中的唱诵,只是微微地点了下头。

圆台前方一位面目削瘦、威严庄重的男子盘腿坐在黄缎子蒲团上,正是当今圣上明世宗。世宗正在祈求太上老君、金阙玉阙真人、真武大帝保佑国泰民安。

看来,皇上这几天也在为俺答汗入侵边关的事伤神。不能为皇上分担更多的国忧,夏言内心有些不安。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攻至大都,元顺帝见通州失守,便夜开大都的建德门北奔,两年后元顺帝死于漠北。元朝虽然灭亡了,但蒙古贵族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依然保有一定的实力,不时侵扰边关。明朝初年,国力尚强,尚可抵挡。随着承平日久,朝纲不振,国力日渐衰弱,蒙古贵族的军事力量日益猖獗,滋扰日胜一日,1503年更是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太监王振劝说,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刺部俘获,原属大明版图的河套也被瓦剌部占据。皇帝被俘和痛失河套,一直是明朝将士多年来的奇耻大辱。

今年俺答不仅在边关侵扰,还深入到泾阳等地,直接威胁京城。这怎不让皇上和满朝文武心惊?

世宗祷告完毕,站起身来。

世宗信奉道教,平日里并不穿朝服,今天仍然穿着道士们常穿的羽衣,头戴香叶冠。明代冠制,皇帝与太子的冠式都是乌纱折上巾,也就是唐朝所称的翼善冠。戴香叶冠是不合祖制的。夏言看在眼里,不敢再劝,以前为劝世宗合祖制,戴翼善冠,几次与皇上发生争执,世宗十分不快。前些日子,世宗专门做了五顶沉水香制的头冠,赐予夏言、严嵩等五人,以示恩宠。夏言哭笑不得,拿到香叶冠后认为不合人臣法服,放在家中,从不戴在头上。只有严嵩一人不仅遵旨每日头戴香叶冠,还用轻纱笼住,对皇上所赐的东西郑重其事。两相对照,世宗愈发喜欢严嵩,而疏远夏言了。

世宗正欲向夏言问边关之事。太监禀道: “大学士严嵩要求见皇上。”

“宣他进来。”

严嵩是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位居夏言之下。生得是剑眉大眼,相貌堂堂,此时已六十开外,身体依然健硕。严嵩低着头,眼睛看向路面,步幅不大而频率稍快,一看便知是个懂礼数的人。严嵩躬身走到皇上近前,跪下行礼。世宗居高临下地看着一个六十岁的大臣跪在自己面前,那名大臣的头上戴的正是他亲赐的香叶冠。风吹动着轻纱,轻纱拂过香叶冠,世宗的脸上微微一笑。皇上就是皇上,皇上拥有天下,号令天下,遵皇命是人臣应尽的义务。

严嵩行礼毕,道:“皇上,我写就了一篇青词,听说皇上正修七七四十九天的太平万寿醮,特来敬献皇上。”

世宗心中更是欢喜,脸上不带表情,眼睛向身边的太监一瞥,太监立刻会意,从严嵩手里接过青词。太监跪在地上,双手举青词在头顶,平铺开供世宗御览。世宗背着手,细细读来。

青词是道士斋醮时上章祷告之词。这篇青词名为《庆云赋》,世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觉得字字典雅,语语精工,文中一副对联“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马屁拍得山响,世宗读得心花怒放。世宗让太监把青词递给夏言。

“夏爱卿,你看严阁老的这篇青词写得如何?”

P3-6

序言

写在出版以前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一位美国传教士说出这样一句恰如其分的话:“戏剧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之于西班牙人。”毋庸置疑,戏剧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娱乐,这个时代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渐渐远去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可以支持一个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不去关注传世名剧的出版。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她,了解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条血脉保有她,弘扬她。这就是此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外传世名剧》丛书的旨归与深意。

本套丛书采用了一种这样的出版形式:我们将古代的戏剧原著与当代人将其改编为小说或者可称为故事的改编本并列出版,即在一本书里你既可以痛快淋漓地欣赏戏剧故事的起伏跌宕,又可以慢条斯理地品味戏剧原作的优美台词。但要强调的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文白对照关系。改编尽管是忠于原著的改编,但也有作者的理解与发挥,可以称这样的改编形式是一种变脸。原著仍然是原著,但为了便于少儿阅读,请了从事文字工作的专门人士做了版本上的整理,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与注释。整理工作与校注工作颇具针对性:

首先,将大量从前不予区别的古字变为了已作区别的今字。如古文中不予区别的“他”与“她”,“那”与“哪”,“到”与“倒”,“的”“地”“得”等在这个版本中已作出区别。这项工作大家做得异常艰巨,不要小看它们,给整理者带来的压力与挑战确是可观的。

其次,将大量的通假字直接排成今字,不再作注。如“飘矾”通“飘摇”;“飘另”通“飘零”,我们不再在正文中排“飘瑶”与“飘另”,而直接排“飘摇”与“飘零”。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扫除更多的语言障碍,便于读懂与读通。

再次是校注工作,尽可能地使标点符号的运用合理化,符合今天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并对戏剧名词与难于理解的古词古语进行了注释。

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改编、校注、整理工作,古典戏剧那难以揭开的面纱将被轻轻撩去,我们的孩子们与热爱中国古典戏剧的广大读者也将逐渐步入古典戏剧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因为阅读难度至少降低了一半以上。读懂她,读熟她,进而背诵她,掌握她,甚至演绎她,继承她,发扬她。我们编辑、出版此套丛书的良苦用心也就如愿以偿了。我们期待着,一个让戏剧也可以怀旧的时代如约而至。

张彤

二00五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戏曲的艺术是融合抒情和叙事文学而加之新组织的。她是文艺中最高的制作,也是最难的制作。在文艺上实处最高地们。

——宗白华

戏剧是艺术。艺术的要素,不在知识,而在情绪。

——欧阳予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