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神州大地解放的凯歌!让我们解读国共生死大较量的历史,重温先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本书是国共生死大决战希系列之《围攻碾庄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围攻碾庄圩/国共生死大决战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晨光 |
出版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神州大地解放的凯歌!让我们解读国共生死大较量的历史,重温先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本书是国共生死大决战希系列之《围攻碾庄圩》。 内容推荐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分别向商丘、津浦路及微山湖两侧地区、陇海路大许家至东海段沿线发起进攻,国民党军纷纷败逃。7日,国民党第7兵团收缩兵力西撤,向徐州靠拢。华东野战军主力立即对该部展开猛烈追击。 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令国民党军极为震动。至11月,人民解放军阻击,追击部队将黄百韬兵团主力4个军合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从12日开始展开围歼作战,至22日黄昏,全歼国民党第7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目录 第一章 拉开决战的序幕 1.决策西柏坡 2.国民党的军事检讨 第二章 运筹帷幄 1.粟裕的建议 2.一段插曲 3.36小时决策 4.热锅上的蚂蚁 第三章 老虎钳已经夹紧 1.不平凡的电波 2.逐步靠拢的两翼 3.整个战役由陈邓指挥 第四章 揪住黄百韬 1.飞兵直逼徐州 2.黄百韬的西撤之路 3.运河起义 4.追上黄百韬 5.时间就是胜利 第五章 缩紧包围圈 1.杜聿明“上刑场” 2.南京乱弹 3.杜聿明的两个“方案” 4.窑湾激战 第六章 对垒与胶着 1.黄百韬困守碾庄圩 2.列阵碾庄圩 3.“伤亡!我问的是伤亡!” 4.胶着的战场 第七章 揪其尾截其腰 1.拖住白崇禧 2.首战张公店 3.截断徐蚌线 4.黄维陷入泥潭 第八章 待援、打援 1.冤家路窄曹八集 2.徐东阻击战 3.杜聿明的上中下三策 4.镜花水月的“潘塘大捷” 第九章 先打弱敌 1.成立总前委 2.鱼死网破之争 3.不是比赛胜似比赛 第十章 强攻碾庄圩 1.重拳出击 2.打乱敌人的阵脚 3.黄百韬要跑 4.黄百韬的最后败亡 5.黄百韬其人 试读章节 1.决策西柏坡 1948年的秋天,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上,注定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季节。就是在这个季节,我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开始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反攻,人民的胜利指日可待。 大战的气息愈来愈浓,两大阵营的首脑开始了紧张的战略谋划。 早在这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从陕北杨家沟出发,东渡黄河,结束了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开始了新的征程。5月26日,到达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 9月的西柏坡,暑热还没有完全退去,绿的树木和金黄的庄稼交相辉映,滹沱河水在村前奔腾流过,阵阵微风拂来,给人带来丝丝清凉。 就是在这个平常的小山村,注定要演绎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威武雄壮的活剧,这个小村庄也因此注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可以同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圣地相比美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这里,是指挥百万雄师夺取全国胜利的指挥中枢。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两间正房、两间西房,两间小南房,一条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连接着院门和正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毛泽东就住在这里。两间正房,中间的大约16平方米,是他的卧室,摆放着一张双人木板床、一个小沙发:一个茶几、一个小衣柜。相通的房间略大一些,是他的办公室,摆着仅一套沙发、一个圆桌、一个茶几、一张藤椅而已,只是挂满了大地图的墙壁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简洁、利落、平凡。 一个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决策即将在这里形成。 9月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和中央、总部的负责同志,正兴致勃勃地迎接着从各个战场风尘仆仆赶来开会的各路英豪。 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贺龙贺胡子。毛泽东东渡黄河后,曾在他所领导的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山西兴县蔡家崖小住过。有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毛泽东离开陕北到西柏坡的旅途中,曾在他的司令部所在的城南庄住过一段时间。想到在城南庄被敌机轰炸,他仍然有点后怕,毛泽东同他彻夜畅谈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有华北军区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是他,在不久前指挥了临汾战役,硬是啃下了晋南孤城临汾,在攻克临汾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临汾旅”这样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大名鼎鼎的钢铁部队。不久,他又指挥了晋中战役,歼灭阎匪军10万余人。有中原军区政治委员邓小平,是他,和刘伯承一道,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尽管因为一路风尘,他们略显疲惫,但是个个喜形于色,笑脸盈盈。连续为准备会议殚精竭虑的毛泽东此时虽然显得有点憔悴,但是,却掩盖不住他的豪情和自信。这使担心他身体的将领们多少有点释然。 9月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月会议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小食堂正式开幕了。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7人、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4人、重要工作人员10人。 在此之前,已经开了11天的预备会议。 刘少奇以惯常的沉着镇静宣布大会开幕。 毛泽东首先做报告。他在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后,明确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500万,歼敌正规军500个旅,5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战争进入了第三年,形势已经十分明朗,我党对国民党斗争的通盘计划已经成熟,与会者的情绪激动起来了。 这决不是空穴来风。解放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两年了。战争第一年,我军执行中央军委积极防御、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挫败了敌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第二年,中央军委提出内线作战和外线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方针;1947年七八月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会同向豫皖苏挺进的陈(毅)粟(裕)大军和向豫西挺进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完成了战略展开,以品字形展开于江、淮、河、汉之间,创建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与此同时,我军在东北、西北、华北、山东各战场上,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巨大胜利,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我军共歼灭敌军264万人。敌军总兵力已经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包含补充数),其中用于第一线的正规军只有174万人,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5个战场的若干大中城市,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我军总兵力由120余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其中野战部队有51个步兵纵队149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炮兵、工兵和少量的装甲兵。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东北已经有98%的地区获得解放,华北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华东、西北解放区的失地基本收复,中原解放区日趋巩固。 对毛泽东提出的战略决策,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周恩来在13日的会议上就军事问题作了专题长篇发言。他说,消灭国民党军队从1946年7月算,大概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是根据两年来的经验,谨慎的估计,很有实现的可能。如果给蒋介石的打击很严重,加上财政经济崩溃,内部倾轧,蒋介石可能垮得早些,胜利会来得更快,我们也应有此准备。当然,也有可能遇到曲折,时间就长一些。我们要估计到这些,不要因胜利太快而没有准备,也不要因胜利推迟而不耐心。当然,今天主要还是争取5年胜利。 他详细地报告了第三年军事计划的要点,他说:要”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战争负担加之于敌。“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今后仍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攻坚战则可能增加。“攻坚与野战互相结合,攻坚敌必增援,造成野战的机会。”他说,在第三年的作战计划中,全国的重心在中原,北线的重心在北宁线,各战场上的战役协同增加了,战争的计划性更增加了。P3-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