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新建立一个已被破坏的身体是很困难的,而若只是要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则很容易。
对于疾病,预防大于治疗,如果能够早点关注健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健康的关注会带来健康的结果。
丝绸般的虹膜、细布般的虹膜、棉布般的虹膜、粗布般的虹膜、细麻般的虹膜、粗麻般的虹膜——不同的虹膜密度反映我们身体的不同状况。
虹膜诊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起源,并且能够针对疾病的原因,而不是依据疾病的结果加以治疗。如果配合其他诊断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帮助。
拥抱健康,首先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书中有益的启示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此拥有真正的健康。从现在开始,掌握人体健康调整的秘密,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健康来自自身,健康是属于每个人的。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一种检查并早期发现身体问题的神奇方法——虹膜健康检测。通过7天的阅读,你将逐步认识虹膜学,了解虹膜现象与相关身体现象,掌握如何准确观察虹膜,学习身体健康调整的秘诀,知晓虹膜的变化与身体的转变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懂得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这一方法直观而有效,我们每个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够轻松掌握。
拥抱健康,首先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书中有益的启示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此拥有真正的健康。从现在开始,掌握人体健康调整的秘密,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猫头·鹰的故事
在虹膜学的世界里,猫头鹰的故事就好像是物理学中苹果的故事。地心引力一直是存在着的,并且被很多人观察到,但是真正归纳总结和让世人知晓的人,是牛顿,他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虹膜学也是如此,也是在特定的时候被特定的人所真正研究和公布于世的。
虹膜诊断技术在很久前就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印度得到应用了。大约300年前,就有西方牧羊人能够从羊眼的条纹变化来判断羊身上是否有疾病发生。而现代虹膜学起源于匈牙利。这个匈牙利的“牛顿”叫衣纳兹·凡·比撤里(Ignatz Von Peczely,图2.1),他是一位18世纪住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的医生。比撤里10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养了一只猫头鹰。一天他和猫头鹰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猫头鹰的腿折断了。众所周知,猫头鹰的眼睛非常大,大到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就可以看到眼睛的细节。他意外地发现,这只腿部受伤的猫头鹰眼睛中的下半部分出现了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如图2.2)。这只猫头鹰和比撤里生活了很多年,期间,比撤里发现,随着猫头鹰腿部的愈合,它眼睛里的黑色条纹也在发生着变化。后来,这只猫头鹰彻底痊愈了,而这条黑色条纹最后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外面由一个白圈围绕着。童年的记忆给比撤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后来成为医生的他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起初,比撤里并没有注意到猫头鹰虹膜的变化与腿痊愈存在着某种关系。直到1861年,他为病重的母亲治疗的时候才开始注意到虹膜变化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1866年,比撤里40岁的时候,他开始在布达佩斯城行医。他在一家教会医院从事外科病房的工作,这给了他很好的机会去观察那些病人手术前后的眼睛变化。他对此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虹膜反射图(如图2.3)。同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介绍虹膜学的书籍——《自然领域与痊愈艺术的巡礼》(Discovery in the Realm of Nature and Art of Healthing)。P28-29
“亚健康”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研究发现亚健康状态以来,这个概念正在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立比较完善的亚健康诊疗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项全球性调查报告中指出:真正健康的人只占人口总数的5%,身患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提前了5.18岁。另一份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最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有135人谢世,平均年龄53.3岁。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也指出,七成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这充分说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了国民的健康寿命,一批优秀的栋梁之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极大危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亚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民生问题,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0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成立伊始,立即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项课题研究,先后组织了100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完成并向社会公开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部级行业亚健康标准,同时出版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00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简称“亚专委”)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境内的国际组织。亚专委的成立,标志着诊疗亚健康的相关产业不仅会在国内茁壮成长,也一定会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2006年,由亚专委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召开了“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国家有关领导人及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外宾及国内600多位嘉宾莅临,共商诊疗亚健康的相关产业之大事,收到高质量论文数百篇,选其精华,印刷成册,在亚健康领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2007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理事长孙涛先生主编的《亚健康学》正式出版发行,它凝聚了几十年来成千上万服务亚健康人群的事业开拓者的心血与成果,是诊疗亚健康的相关产业最终形成并兴旺发达的奠基之作。综上所述,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无数仁人志士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下,我们已经在亚健康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亚健康服务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早期发现并预防、延缓和阻止疾病的发生。在《解读虹膜——看得见的亚健康》一书中,作者江帆、江宁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检测并早期发现疾病的有效方法。该书通过对虹膜学的解析,以浅显的道理论述了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教会人们怎样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看见自己的身体处于什么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用自然疗法来做自己的保健医生。书中提出了许多健康新理念,以平衡为健康的主线,为人们走出亚健康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书的出版发行,将对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百花齐放春天到,百家争鸣真理出,海纳百川大业成,亚健康事业前途似锦,光明无限,真诚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
借此之机,我还想阐述如下:虹膜检测的推广也会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起到一定的影响。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科学体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科学与伪科学的问题,凡是能治病的医学都是好医学。中医博大精深,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一个宝库,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借助科技的进步,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证实我们祖先不可思议的智慧,证实中医药的伟大。例如经络学研究,两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而今天我们只是用声音、电磁等方法,证明了它完全正确,这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了。同样如此,虹膜学实际上也是与中医的全息理论相吻合,我们就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更好地传承祖国的中医药知识。对于虹膜检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价值,我不能以专家的角度来评判,但我觉得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旗帜鲜明地欢迎以各种方法研究中医药、继承中医药,让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服务。当然,虹膜学在与中医结合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一些坎坷甚至挫折,任何科学的进步都要付出代价。积极使用虹膜以及更多的现代技术来检测亚健康状态,我认为是值得提倡、鼓励和支持的。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亚健康实际上就是我们祖先说的“未病”状态,要实现“治未病”的目的,首先要有标准和检测手段,这就需要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逐渐建立和完善。真正的“上工”,通过望、闻、问、切,可以掌握人的身体状况,现在虹膜检测以及很多现代的检测手段一直试图用直观、简单、易于掌握的方法让很多人都能成为“上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这也是亚健康服务工作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我坚信并大胆地预言:诊疗亚健康是中医药振兴的突破口,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突破口。
《解读虹膜——看得见的亚健康》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书,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新的知识并从多方面获益。两位作者虽然年轻,却勤于思索、大胆实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又幸而笔耕不辍,集腋成裘,著成此书,可喜可贺。在此,我也向本书的作者江帆、江宁和为本书提供支持帮助的所有人士表示敬意和谢意。
江帆和江宁所著的《解读虹膜——看得见的亚健康》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试图让起源于西方的虹膜学向中国医学靠拢,是西方实证医学中医化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尽管本书还有些稚嫩,但至少为以整体化思维见长的中国医学提供了一种微观的验证方式,有利于中医学知识的累积和普及。毕竟,实现中国医学的复兴,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更多的热爱中国医学、热爱中华文化的有识之士和普通民众参与到这个伟大进程之中。
——刘荷中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留法博士后
本书作者数年来虹膜检测的心得出版,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从我学习中医学多年的思维来看,虹膜检测的思维方式和中医学的整体观以及察外揣内的思维方式相致;从我对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深厚感情来说,本书作者在虹膜检测中所做的相对严谨的数据收集工作让人感到敬佩;从理性的立场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希望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并多一个认识身体的思路和视角,那么真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罗浩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