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途(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严隶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有俄族血统、美貌绝伦、才华横溢的中国姑娘,围绕着正直有情的男儿,更有卑鄙无耻的小人,演绎着多空多难、丰富多彩的人生!

小说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虞氏姐妹丰富多彩的人生,刻画了虞■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以及几十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与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印痕。反面人物田加旺、潘肃珍非常独特,特别是田加旺对虞■殊死缠烂打式的追求闻所未闻,使所有男性追求者难望其项背,加上其奸恶无赖,足以成为文学长廊里的独特形象。整个小说通畅如行云流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长篇巨著。小说以女主人公虞■殊为发展主线。虞星殊是中俄混血儿,其远祖是元朝末代皇帝之子、在草原上建立了北元王朝的脱古思帖木儿,没落后,其后代改名换姓,混入民间,以先祖留下的宝藏,加上经商,过着富奢的生活。虞■殊的祖母是美丽的俄罗斯女郎,故虞氏姐妹个个美丽非凡,虞■殊更是出众,且富有才华,倾倒了遇见她的众多男子。红颜薄命,才高招妒,但她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着,学习着各种知识,与各式各样的追求者周旋着,祈求做出一番事业。命运使她爱上文学,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友情,却又多蹇,受尽丈夫、恶人田加旺以及潘肃珍的折磨,受尽了流言蜚语的迫害,也得到几位高人的指点,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保持着善良纯洁向上的心性。小说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虞氏姐妹丰富多彩的人生,刻画了虞■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以及几十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与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印痕。反面人物田加旺、潘肃珍非常独特,特别是田加旺对虞■殊死缠烂打式的追求闻所未闻,使所有男性追求者难望其项背,加上其奸恶无赖,足以成为文学长廊里的独特形象;恶俗的潘肃珍也让人叹为观止。小说通畅如行云流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甜石村是上苍有意在苍凉粗犷的塞北高原上安设的一个暖巢,一方乐土。

春天,经过整个冬天的蓄积力量,在与肆虐的风沙和刺骨的冷寒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终于来到了这里。

瞧,那里不是已经有一棵山杏树被她的温暖和抚慰打动了吗?那棵小小的杏树像高举旗帜似的,扬起了它欢欣的笑靥——几枚白粉玲珑的杏花儿虽然娇小,但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鲜嫩、明艳、迷人。那是一株死里逃生的山杏树,原是被当作柴草从山问砍回来的无数株小树中的一棵,因为加固和防范的目的被压到后院的石头墙上来。它以强大的力量忍耐着,无比艰辛地寻找着机会,在石墙缝里寻找水分与养料,终于顽强地复活了。现在,它以生命之光为这世界濡染了第一抹春色,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无可言喻的震惊、希望与快乐。

第一个看见这枝报春娇杏的人,是这所石墙院落的女主人。早晨,一家人正好好地围坐着吃早饭,可从村子南面小学校里传来的钟声破坏了聚餐的融洽氛围。一听见“铛、铛、铛”的钟声,大女儿立刻像发了疯一般,奔过去扑到窗台上,对着钟声传来的方向嚎啕大哭。她知道女儿的心思  想上学。女孩聪明伶俐,书念得极好,差不多回回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但只念到二年级就被迫辍学,的确可惜!然而有什么办法呢?她又何尝不想供出个女状元来呢?可若是让她们几个大的继续念书,那后来又不断生出来的小家伙们怎么办?谁帮着拉扯?唉,认命罢!令她想不到的是,大女儿离开学校都快两年了,怎么一听到学校的钟声仍那么似癫若魔?唉,怨谁呢,怨她自己没投生好!

她的心情被弄得凉凉的,有些酸涩。为了排遣,她走出了屋子。在院子里,她看到了湛蓝的晴空和满世界涌动着的冰寒之气。她又朝后院儿走,在草房后面停下脚步,站在那儿,抬起头来四下嘹望。

她散漫无意的眼神忽然间聚拢,凝于一处一她看见高远处那枝盛开的杏花儿,那耀眼的杏花儿分明正在朝她轻摇着手臂。一时间里,她感到有些不能相信,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可是定睛细看,不错,那的确是杏花儿!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发现呵!一刹那间,充塞于胸中的忧烦不觉一扫而尽,惊喜之情似清风一般习习吹上心头。你看,不管日月有多么煎熬.花儿不是照样开放了?她不由地迈开脚步,朝着杏花儿所在的地方走了过去。

那院子是依山坡之势而围建的,后院就是山坡的一部分,山坡修成了梯田,上下梯田中间砌着半人多高的土坎。从那道石头墙到底下草房的后墙中间共亘着三道土坎。女主人臃肿的身子给行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此刻她显然不顾了,奋力地蹬着土块、碎石往上爬去,激奋的情绪鼓荡着,使她忘记了劳累,忘怀了一切。

眼看着就要到达杏花儿跟前了,那是今年春天盛开的第一枝杏花儿呵!被色泽紫红的枝子映衬着、托举着,花朵看上去如仙如幻,犹似绽放着的美梦和奇迹。

“你说,它可怎么挣扎着开来?唉,真不容易……”女主人发现奉献祥瑞的竟然是被他们压覆到石头墙上的山杏树时,不禁发出赞叹。

正当她气喘吁吁、自言自语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腹部的一阵剧痛猛地攫住了她,逼人的疼痛使她在凛冽、寒峭的晨风中顷刻间冒出了一身热汗,她不由自主地弯下身子去捂住肚子,对着草房方向焦灼地大声喊道:“凡书,快去叫你的上屋大娘……妈要生了……”

随着孕妇的叫喊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飞快地出现在草房后面,她三步两步冲上土坎,奔到那正强忍着剧痛,脸色变得惨白的妇人身边。随即,又似箭一般地从土坎儿上射下来,冲向草房旁侧的通道,这时,几个年龄略小些的女孩儿也惶惑不安地依次出现在草房的后面。

“静书、容书,快,快上去扶妈妈下来……我去找上屋大娘。快!”少女像风一样迅疾地刮到院子外面去了。

是由于攀登土坎奔向杏花儿时用力过猛引动了胎气,才使得生育出现得如此猝不及防罢?幸好这已经是第七胎了,而且胎儿也已足月,产期原也就在这几天。

新生儿降生还算顺利。接生的妇人比产妇略大些,约摸四十五岁的样子,她是甜石村唯一的接生婆,她接生的手法干净利落,从未出现过闪失,这为她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在今天。她似乎更多了一分仔细和小心,因为,与寻常的情形有所不同,此刻进行着的这件事情与她之间,再不仅仅是接生和生育的关系,而是——这个即将出世的新生命,很可能会与她的生命发生极密切的关系一一成为她的孩子。对于她来说,这是怎样一个令人为之颤栗的诱惑呵!这使她的心中,除了由职责所引发的责任与庄严感之外;还涌动着一股浓酽欲滴的特殊的情愫。P1-3

后记

遥远处传来零星几声爆竹,春节临近了。日历上所注,恰值大寒时节,我完成了长篇小说《浮途》的初稿。

屈指一数,所历整整两番寒暑——前年早春,正月十六日开始执笔而撰,当时正是微雨湿花,春意方阑。记得那日我送镇谦先生至海棠公园门口,站在街畔一株梅树前,望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复转来,到城后去看了一回油菜花儿,方回至寓所,沐手焚香,临窗而坐,静思而濡毫。

那漫漫一田油菜花的图画至今仍记忆犹新,远远地,一带白墙,几丛农舍,翠竹于房前篱侧遮覆掩映,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就是密密繁繁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金华灿烂,耀眼生辉,闪烁出一派吉祥颐庆的气象。看见那一片喜悦,那一片光色和生机,仿佛便感触到了缕缕幽淡的香馨、束束华美的希冀。天空中覆满了云,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氤氲叆■,湿润清新,那才是春天呵!一份说不尽的慈柔蕴藉。

没有想到会来双流小城寓居,亦没有想到在这里会住得这么久,一部百万字的书稿就生成于斯。看起来,天地之间的许多事情,真正发生的,往往是没有想到的——可知人意与天意的迥差,亦可知凡人的聪明相对于天道圣明来说,是何等的不足、微渺。

孟子曾指庄子之蔽,说其知于天而不知于人。细思来,孟子之言亦不乏糊涂,不知人,又焉能知天?只是庄子因为与天相知,而最终不屑于人罢了。

世人皆叹知己难求,却不知自己尚且不知自己,若竟自知,又何必人知?自知者知人,知人者知天,与天相谐,那才是真正的知己之乐呵!

天为何物?是以人群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那高悬于人群之上的、深涵伟大的思想罢?

《易》上说,“大寒节气的状况”,“阴阳交错,生机开始困聚,好像草木种子,开始将要萌芽的初期现象。”“当万物的生命机能,正在开始萌芽的初期,它是元始的、亨通的、有利而贞正的。”

是呵,“大寒”之后,可不就是“立春”了么?“万物便可以壮茁而蕃殖了”。

一切都是造化之力所施,是伟大的自然之神的旨意,所有的功德,也便该当归属造化。作为凡俗而尘渺的人,我们除了凝神谛听,正确领会,以欣然顺顺,除了满怀感激,膜拜以谢,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示呢?

逆旅无止,生命有限,作为秉天地之灵的一芥造物,在其灵气盈沛之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负意而书,录下这百千亿劫中一个庸常的刹那——一些浮生所历的幻影飘尘——如此而已,如此而已!生之于死,此岸彼岸,原不过一呼一吸之间,本就没有意义,以无意义的撰写,摹无意义的生趣,唯求这双重的无意义中——否定之否定——能得一丝儿肯定,那就是意义了。

2003年1月21日

我把我这部书喻为《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画卷,描摹出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的生之图景。《清明上河图》中将城邑、田畴、舟楫、村树,引车卖浆者、闲坐品茗者、士农工商医卜僧道等等景色、人物贯穿起来的是长长一条汴河,我这部书中起连缀作用的是小说主人公虞星殊的命运。

一条河的形貌气韵由其所处地域的地理特点、气候、植被、土壤等等自然条件所决定,它两岸的风景直接说出它当时当境政治、经济、文化……多人文方面的情况。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一样,无可逃避地承受着其生长于斯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双重因素的影响,从一个人的命运中,我们鲜明地看到时代的印痕。

汴河是一条较为普通的河,只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有幸成为图画的中心景物。虞■殊亦是一个较为普通的人,是因为她独特的人生追求使她竟而成为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但,它们的“独特”却是借了“普通”而终于定格为艺术的,因为,唯这“普通”二字,更能摹出原原本本的生活,真真切切的人性。

这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长长的画幅中一个小小的横断面。自古至今,一直都有顽强追寻的生命在人生真谛的探索之路上镌下刻痕,这不过是它在又一个历史阶段里的承接和延续罢。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出生的时代,他只有认真聆听历史的回声,以沉潜明辨的理性做出判断,确立方向,然后,朝着这个方向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同的时代,英雄人物的作为和最终评定的坐标点不一样,物质文明走向繁盛的时期,能够做到拒绝声色犬马、功利浮华的诱惑,坚守住一份信念、一段节操,那便堪为大智大勇了。是行为使人由普通一众生升高为英雄的。英雄们总是通过对世俗的反叛、挑战和超越而走向自己最终的人格的伟大。反叛是为了唤醒,挑战是为了激发,而超越则是为了带动。虞■殊是为了家族振兴和强大而上下求索、奋勇战斗的人,但她最终也只是在走向孤独的同时拥抱了个体生命的觉悟,家族的振兴必须依靠家族中人整体素质的普遍提升来实现。写家族也就是写民族,民族中的英雄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要体验到虞■殊的心中所最终生起的那一种彻骨的苍凉。尽管如此,寻觅的脚步却不可终止,希望的呐喊也不可以废弃。因为,历史是可以回声的,有的时候,此一时刻所发出的声音会在遥遥千载之后方沉缓地传入人们的耳鼓。

对于理想社会的呼唤和创造是顽强追寻的生命从一开始就为之努力的目标,它的最终得以实现必定还需要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有多长,呼唤的余音就将绵延多长。

一部书,如果能够在这呼唤和努力的流程中起到一点链接的作用,能够汇入其中以使之壮大哪怕一点点,那它就可以说是有价值了。

这部书,初稿的写作历时两年,修改工作的最后完成历时亦整整两年,四年的时间过去,我放下笔,走出书房,我知道我所描摹的已经是过去了的时代,我看见和听见的,已是崭新的一个时代里所发出来的光色和声音。这使我安慰,我所摹写的故事中不管有多少令人为之动容的苍凉和遗憾,它们都已经在人间谢幕,尽管我是那么熟悉它们,可我只能踮起脚来遥望它们愈来愈显得遥远的背影。

我却又情怯,不敢走进火热的、正在进行的新时代之中,我能保证我的眼睛不再碰触到曾熟悉的、那些令心灵感到伤郁的光色么?我能保证我的耳朵不再遭遇到使生命陷入苍凉的那些声音么?巨大的孤独,彻骨的苍凉,我的心上不会再涌升那种曾经的疼痛么?

这是“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四年,潜居乡野,远离人尘。这是选择,也是放弃,是个人的意思,也是命运的安排。

耶稣的走向十字架是为了唤醒,从钉刺着他身体的十字架上汩汩流下的鲜血洗濯着万世人众的灵魂。如果我们独自站立的、坚守的身影,对人类的精神也能发出一些作用,那我们就可以恬然微笑了。

2005年1月28日

2006年的春天带给我华美礼物——我与花城出版社签订了长篇小说《浮途》的出版合同。

这无疑是我生命中的大喜悦。小心地捧着这份上天的恩赐,我沉醉于深深的幸福中。

幸福时刻,习惯性的,我的心中涌满感激之情。首先,我感激生活,感谢命运,是它们成全了我,尽管磨难的方式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但站在今天的阳光中看,应该说它们是善意的。接下来,我要感激的,是我的几位师友。

给予我帮助最大的,是我的责任编辑、花城出版社的温文认先生,他在这部书稿中倾注的巨大心血是令我深深感动而铭记不忘的,如果说这部书的出版能够有小小的益处,那么,我愿意说,荣耀归于温文认先生。  本书的出版,得到黄李锦、刘傅中平、吴祖清、梁毓强等先生的热诚帮助,特别是黄、刘两位好朋友,从始至终地支持、鼓励我,令人铭记五内,在此一并感谢!

我还要感谢巴金文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在《浮途》一书中,我塑造了几个具有高尚道德的杰出的男性,那是些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却没想到,伟大的生活巧妙安排,竞让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与他们相仿佛的人。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家都希望有一种鼓舞人的、光明灿烂的东西……不是同生活一样,而是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现代的文学必须多多少少地美化生活,只要文学一开始这样做了,生活就一定会美化起来。”事情若果真能像高尔基所言,那么,我希望我书中的那些杰出男性的追求能够成为一个时代里男人们的风尚。

通过上述具有优秀品质的男士,我看到这愿望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郭严隶

2006年5月8日于成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