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塑造你自己--儿子在哈佛
分类
作者 李松晨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松晨《美国三部曲》的第三部,用亲切的笔调描述了儿子在哈佛的学习、生活等内容,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教育,想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起探讨教儿育女的方法与体会。

内容推荐

  这是我原计划写美国三部曲中的一部。第一部书《我看到的美国》,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二部书《永远不要嘲笑梦想——女儿在纽约》,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三部。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帮儿子扬名,而是想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教育,更想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起探讨些教儿育女的方法与体会。——作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极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先有哈佛 后在美国

让里根、基辛格吃闭门羹

比尔·盖茨想重返哈佛

克林顿、戈尔当校长落选

第二章 赴美探访哈佛

录取通知到我家

哈佛为什么能成功

哈佛大学与中国文化

我们来到波士顿

第三章 哈佛院内见闻

欣喜吃上家乡饭

让人心醉的“哈佛红”

哈佛像前争留影

中国同学纪念碑

第四章 学院、广场、博物馆

哈佛最优秀的学院

肯尼迪学院巡礼

热闹的哈佛广场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五章 大洋彼岸的信息

紧张的学习生活

对肯尼迪学院介绍

兄妹千里相聚

经历美国总统大选

心里老想着祖国

第六章 成长之路的回顾

超前教育两岁始

家教德育放在先

18岁的特殊礼物

祖母逝世三周年祭文

第七章 母校、单位情深

在北京四中名列前茅

外交部代培上大学

派往西班牙的日子

北大经济学硕士

不忘中信公司挽留

第八章 重在自我磨炼

酷夏骑车跑五省

背包拦车闯高原

学余卖书攒经费

世足赛当同声翻译

第九章 塑造你自己

奉献给你的心曲

插上你理想的翅膀

塑造你美的心灵

积累你立足的资本

书写你青春的华章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次选任新校长,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了。包括刚刚卸任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都在初选的500人的大名单上,然而,他们俩没有进入决赛便出局了。人选最后集中在三个人身上: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萨默斯、密西根大学校长贝林格、哈佛校监费尼伯。舆论认为,密西根校长贝林格本来早就应该退出竞选的,因为除了第一、二任哈佛校长不是哈佛毕业生外(那时哈佛也不可能有毕业生),从1637年始,就没听说过有外人来当哈佛校长的了。

在这次哈佛校长马拉松式挑选中,权力在握的哈佛校长评审委员会,向分布在全球的哈佛教职员工、校友,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管理部门发出了近30万封征求意见信。然后,评审委员会开始对被征询者进行不厌其烦的面对面访谈,从中选出500人人围,最终,萨默斯脱颖而出。

萨默斯197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本科,1982年在哈佛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1991年他离开哈佛,去世界银行任首席银行家,1993年进入美国财政部,1999~1: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在本届总统争夺战的“点票风波”期间,萨默斯天天在电视上露面,他是戈尔竞选阵营的发言人。

“非常高兴又回到家里。”在新校长任命宣布的当天下午,萨默斯出席哈佛大学新闻发布会时如是说。这位年仅46岁的年轻校长赢得了评审委员会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难能可贵的集合体,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位运筹帷幄的社会活动家。”

P20

序言

“别写我,千万别写我。”儿子出国去哈佛大学前,一再叮咛。但是,我仍然不能自抑。

这是我原计划写美国三部曲中的一部。第一部书《我看到的美国》,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二部书《永远不要嘲笑梦想——女儿在纽约》,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三部。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帮儿子扬名,而是想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教育,更想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起探讨些教儿育女的方法与体会。

一年前,我在《永远不要嘲笑梦想——女儿在纽约》一书中,这样记述了在纽约州立大学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实况:

“途经女儿敏敏上课的应用数学系大楼,我停下脚步拍摄。数学系和物理系同在一座大楼,杨振宁教授的物理实验室就在这栋楼内。褐色楼体经过昨晚一场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干净庄重,砖与砖之间的白色勾缝是那样清晰明快。在楼前一簇盛开的红花前,我给身穿硕士学位服装的敏敏拍了一张留影。

“今天参加毕业典礼的有博士、硕士,更多的是学士。博士的服装400美元一套,按规定学生无需购买,向校方租用即可;而硕士、学士服装必须自己购置。敏敏这套硕士衣帽价格是60美元,帽子是四方平顶的,衣服是宽大有披肩彩带的。敏敏穿戴起来真的很神气。

“每位着学位服装的男女学生,几乎都有父母和亲朋跟随其后,有的多达七八位。他们笑着,有的还手持鲜花,高声喊叫着,与相识的老师同学打招呼。

“我手托摄像机不停地抢拍镜头,偶尔也将机子对准走在我前面的女儿、女婿和我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妻子。妻子今天穿了一身黑色西服套装。她在中南海工作已20多年,可以说什么场面都不陌生,可是今天,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这种经历却从未有过。我到过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参加过许多与国际友人交往的活动,但是这种场面也是从未看到过。只记得自己作为‘文革’后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同志授学位证书。那时穿学位服装的国外习俗还没有全用到中国。如今在美国,映入眼帘的学子们,有白人、黑人、黄种人;有美裔、拉美裔、亚裔、欧裔、非裔人。不同人种,穿上不同的博士、硕士、学士服装,那才叫万花筒里观景——多样化呢!博士的彩带长4英尺,硕士的彩带长3.5英尺,学士的彩带长3英尺。而且即使同为硕士服装,专业不同披肩色彩也不同,工程、应用数学系的披肩翻领是金黄色,艺术系是白色,音乐系是粉红色……

“从不同方向来的人流,汇集在体育馆东门前的广场上。学生将在200米以外的地方,按l、2、3、4、5顺序排成十几个方阵,每个方阵有一个打旗的代表。敏敏来得算较早的,一个个子不高的美国白人男孩儿,给敏敏打招呼。他举的旗子上写着‘APPLIED MATH’(应用数学系)。

“就在学生们排队时,家长们凭票进入中心会场体育馆。作为大学的体育馆,这是我所见到过的规模较大者,灯光明亮,设施齐全。这时,四周看台上人们陆续落座。我和妻子、女婿选择了主席台左侧的中部席位。在这里视角很好,抬头可以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原来,作为一个国际型综合大学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举行重要的庆典活动时,都要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我大体数了一下,就在体育馆圆形屋顶下的长梁上,不同国旗整齐地悬挂了三排,足足有50多面。也就是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有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汇集在这里深造,这也够全球化的了。此时,我凝视着头顶的五星红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被人欺辱。而如今,我们的胸挺起来了,我们的头昂起来了。这头顶上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就是证明。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学校里,我们的女儿就要以12门功课全A的优异成绩拿到硕士学位,女婿将拿到博士学位。而儿子,将在更有名的国际学府——哈佛大学读书。这全都依仗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而同时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不比别人差。我们有能力叩开世界高等学府的大门,我们要攀登世界文化科技的顶峰!”

女儿、女婿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儿子正在哈佛就读。这不能说明他们已经成才,但他们确实是在攀登世界文化科技顶峰的道路上前进!

我祝愿他们成功,祝愿所有的中华儿女们成功!

后记

这部书的初稿写成之后,我用电子邮件发给了远在美国的儿子新新。新新把“神话传说般的学府”改成了“极负盛名的学府”,把“安南秘书长到哈佛镀金”改成“安南秘书长眼中的哈佛”,把“四中文科第一名”改成“在北京四中名列前茅”,等等。但是,修改后新新仍不大同意出版。他给我发来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爸:

您好!北戴河一行还顺利吗?近来北京天气炎热,请多保重身体。 《塑造你自己——儿子在哈佛》的书稿已经看完,我只在文字上做了一些修改,内容并没有做大的改动,改后的稿子在附件里一起发回。总的印象是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描写很生动,从中可以看出爸花了许多时间和心血。爸一直都是勤奋的最佳典范,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又拿出一部书稿来,让我在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时倍感惭愧。最让我感动的是,爸一直收集着我上高中、大学及外交部工作时的一些书信或文稿,可见爸对我成长中每一步的关切之情以及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即便如此,我的意见还是此书暂不出版为佳。我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说出来与爸一起商榷,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爸原谅。

其一是内容还不够充实。书中有不少内容是引述以前的文章、书信资料。尤其是结尾部分相当篇幅来自于《塑造你自己》一书。这种80年代青年教育的书籍今天肯定不属于“与时俱进”的新事物,加进去不但吸引不了读者,反而有凑篇幅的嫌疑。关于哈佛的内容,来自媒体的多,亲身感受的少,停留在表面的多,能够揭示哈佛教育精髓的少。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时间仓促的缘故,其资料的使用与思想深度比起写小敏那本书尚有一定差距。其二是视角不够客观。文中对哈佛充满溢美之辞,对我的教育和成长也有“老王卖瓜”、“自己的孩子自己夸”之嫌。哈佛虽好,但并没有好到“神话传说”的地步。哈佛的全美综合排名很多年份并不是第一,近年来普林斯顿的排名就在哈佛之上。具体而言,安南秘书长的确不需要到哈佛来为自己镀金,盖茨似乎也没有要返校重修的意思。把哈佛抬得太高了,人家会说你“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夸儿子。对于我的描写更是如此。我在四中、外语学院乃至外交部的表现都不是最优秀的,更何况“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以前的经历并不能验证今后的成功。其三,舆论环境也不大有利。有关“哈佛少女”、“牛津学子”之类的风潮已经过去了,这本书一旦问世,负面效应将会大于正面效应。要么读者根本不关心,出书充其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过程;要么人家会说这是自我炒作,从而引发争议和批评。

亲爱的老爸,做子女的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总为子女感到自豪,希望儿女能够成功。但小敏也好,我也好,都只是赴美留学大潮中的一员,与他人相比并无过人之处。从我自己而言,三十有三,事业不定,家庭未成,前途仍在不断摸索,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成就。来到美国以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降低了当初我对哈佛教育的预期’。事实上,哈佛毕业生不成功,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的都大有人在。我的深刻感受是,哈佛什么也说明不了,它顶多是一种经历、一层阶梯、一把钥匙,但真正的难关还在后面。爸,如果您真的相信儿女将来会有所成就,不妨再等一等。我自忖不会让爸妈失望,不会让对我寄予信心的众多师长失望。到那时,您再出版这本书,一定有更好的素材,更大的说服力,更积极的影响。这好像就是摘西瓜,何必要在西瓜没有熟的时候就急着摘呢?

因此,我有两点建议,其一是我们继续搜集素材,充实内容。明年您和妈可以到哈佛参加我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深入了解哈佛的好机会,我可以安排您和一些老师和同学见面谈话,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其二,我知道您一直有把我们的家史写一部小说的想法,对这一点我是大力支持的。我们家族故事虽然普通,但放在中国解放以后的大历史背景中看却有了代表意义。家庭经历的苦难沉浮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的一个缩影。如果能把这个故事通过艺术的方式讲述出来,这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古人说,人生的成就无非有三种,分别是“立功”、“立德”、“立言”,爸的长项无疑在于“立言”,如果能把这部书写出来,其意义不比写写子女教育心得要大得多吗?

以上意见并不成熟,信笔所至,有很多话讲的不合适,还请爸多理解。

祝爸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新 新

接到儿子的信件之后,我把信复印同时给了几位亲朋好友,征求他们对这本书是否出版的意见。

有位老同学说:新新仍在哈佛大学就读。他毕业后的前途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在他生命和知识的坐标上,知识的拓展与积累大于岁月的历经与流失。

另一位朋友说: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一个世界。现在新新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更精通中文。而使用这三种语言的人,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大半。新新掌握了这些语言以及与之相通的其他语言,并且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而掌握了跨国界的知识。他会为世界、为人类服务作出贡献的。

而我则向他们说:出国前新新与我约定,他哈佛毕业后一定会竭力报效祖国。我坚信这一点。他不止一次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生逢盛世是一种幸运,人生和事业的根,一定要深深扎在祖国!”

最后我们形成共识:不能说新新已经成功,只能说他正为成功而拼搏、而奋斗!出版这本书,正是对他的鞭策和鼓励,也是给其他朋友的一个借鉴。

我们祝愿新新:塑造你自己,愿你早成功!

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青少年朋友:塑造你自己,大家都成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