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向来是被歌颂的大众人物,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伟大母亲的形象永远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本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
作品用饱含激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革命人民的成长,赞颂他们那种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本书为“现代故事画库”中的一本,配以生动的连环画,可供连环画爱好迷们收藏、阅读。本书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出版。
这部长篇连环画是以山东昆嵛山地区的农村为背景,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同日寇、汉奸、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在这里,有双双受难、至死不屈的夫妻;有在敌人面前,宁愿牺牲自己的丈夫,却挽救八路军干部的农村妇女;有为了坚持抗日而被自己的汉奸父亲杀死的年轻姑娘;而贯穿全书的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有善良的品德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性格。这些英勇斗争的人们,经历了长期艰苦的过程,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本书原由天津美术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60开。现经修订,纳入我社“现代故事画库”重新出版。此次出版,得到梁双龙和梁平龙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致谢!
秋天了,山东昆嵛山一带漫山遍野一片金黄,长大的谷穗压得谷杆也弯了腰,庄稼长得真好啊!可是日本鬼子占了县城,汉奸、特务经常出来胡作非为,闹得人们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山坡上,母亲和大女儿娟子正在割谷子,忽听一阵马蹄子和铃铛声,有一辆上面坐着两个伪军的大车,向王官庄地主王唯一家那片大瓦房飞驰而去。母亲呆呆地望着这辆车,陷入沉痛的回忆中……
两年前,母亲刚生下小女儿嫂子,丈夫冯仁义被王唯一逼走了。那时候,娟子才十六岁,德强十三岁,秀子九岁,德刚四岁。仁义临行时,一家人哭做一团。
丈夫走后,这两年的日子可真难过啊!母亲,她是一家人的唯一支撑者,整天抱着小的,扯着大的,在山上、地里爬来滚去,但她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让德强停学。
还多亏娟子,干活顶个男子汉,帮了母亲不少忙……想到这里,她不禁喊了声:“娟子!”却没人答应,四下望望也不见人影。不知什么时候娟子已经走开了。
P1-P5